最新8浸出制剂汇总

合集下载

常用的中药浸出制剂

常用的中药浸出制剂

常用的中药浸出制剂
汤剂:将中药材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制剂,亦称为“煎剂”。

酒剂:又名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可酌加适量的糖或蜂蜜矫味或着色。

酊剂: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制成的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剂稀释制成。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制成的液体制剂。

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末状的固体制剂。

煎膏剂:系指中药材用火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也成膏滋。

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

药物分析-浸出制剂类型特点缺点

药物分析-浸出制剂类型特点缺点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浸出制剂类型|特点|缺点
浸出制剂的类型:按所用的洛媒来分,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用水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汤剂、浸剂、浓煎剂、煎膏剂等;另一类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此外,中药的糖浆剂常采用水浸煮、浓缩后加入蔗糖的制备方法,与煎膏剂排在一起叙述;汤剂、浓煎剂列入调剂部分;中药注射剂虽亦先经浸提,但因需特殊处理,故专门论述。

浸出制剂的特点:
①此类制剂能保持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故符合中医药理论。

②因经去粗取精的过程,故与原药材相比可减少服用剂量。

③部分浸出制剂如浸膏、流浸膏等常作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浓缩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

浸出制剂的缺点:部分浸出制剂不适于贮存,久贮后易污染细菌、霉菌等,如汤剂、糖浆剂;又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具有流动性,久贮后虽不易发生染菌发霉,但运输、携带时玻璃容器易损,瓶塞若封闭不严溶媒易挥发,有时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若存放的环境或场所不当可迅速吸潮、结块,不利于制备或包装,制备其他制剂时,可影响粉碎、制粒、成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包衣等一系列的质量不稳定,应特别加以注意。

药剂学浸出制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v 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s) v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
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 v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v 制备流浸膏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少数以水
为溶剂。若以水为溶剂,成品应酌加20~25%的乙 醇作防腐剂。
第一节 概述
v 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 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内服, 也可供制备其它制剂。
v 常见浸出制的种类有:
v 1.水浸出性浸出制剂 系指在一定条件下,以 水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而制得的浸出 制剂。
v 2.醇浸出性浸出制剂 系指在一定条件下,以 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 分而制得的浸出制剂。
如一定量浸出制剂相当于多少原药材的浸出成
分。
药剂学浸出制剂
v (三)乙醇含量测定 v 酒剂、酊剂、流浸膏需进行含醇量测定,
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附录IX M)乙醇量测定法。 v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 v 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XIII C)检 查,应符合规定。
药剂学浸出制剂
材制成酊剂的浓度为20%(g/ml),即20克药材制成 100ml酊剂。 v 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10%(g/ml),即10克药材 制成100ml酊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
酊剂的制备
v 1.溶解法 v 2.稀释法 v 3.浸渍法 v 一般用冷浸法制酊剂。 v 4.渗漉法 v 该法是制备酊剂最常用的方法。
药剂学浸出制剂
汤剂的制备
v 汤剂主要用煎煮法制备。 v 一般加适量水浸泡中药饮片或粗粒,然
后加水覆盖药面。 v 加热沸腾后,保持微沸一定时间,滤取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1.含义: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 水溶液。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 g/ml ); 西药糖浆剂应不低于65%( g/ml )。 2.分类: ①单糖浆 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85%(g/ml)或 64.72%(g/g)。不含药,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润 湿剂、助悬剂及固体制剂的黏合剂。 ②药用糖浆 为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 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③芳香糖浆 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 液。主要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
例 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法半夏188g 细辛62g 五味子125g 甘草(蜜炙)125g [制法] ①以上8味,细辛、桂枝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 后的药液另器收集; ②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药液合并,浓缩至 约1000ml。 ③法半夏、干姜按照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 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液浓缩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 置,滤过,浓缩到1000 ml ,加入防腐剂适量与细辛 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制法 1.溶解法 2.稀释法 3.渗漉法 4.浸渍法 浓度:一般药材20%(g/ml) 毒剧药物为10%(g/ml)
矫味剂着色剂
可加糖或蜂蜜
矫味剂着色剂
不加
冷浸法制备酒剂
药材
上清液
規定量溶媒
残渣除去
上清液
澄明液
滤过
合并/静置
容器/攪拌 浸出方法:
搅拌1次/日、7日后搅拌1次/周, 浸渍30日至半年。
硬的中药应———;分解产物有效的中药 应———;气清味薄的中药应———;花粉、 附绒毛的应———;胶类或糖类中药应—— —; 贵重中药应———。

浸出药剂

浸出药剂

浸出药剂2、汤剂含义:系指将中药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影响质量的因素:中药品种、饮片炮制、中药粒径、煎药器具、煎药火候、煎煮用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特殊中药的处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榨汁)3、中药合剂含义:系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取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特点:1、保证制剂的综合疗效,吸收快;2、剂量小,口感好;3、携带、保存、服用更方便。

工艺流程:浸提→净化(水提醇沉)→浓缩→分装→灭菌→成品质量要求:成品应澄清,可加一定的附加剂;蔗糖含量≤5%;※4、糖浆剂含义:系指含有药物、中药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

分类:单糖浆(浓度85.0%g/ml OR 64.71%g/g)、药用糖浆、芳香糖浆。

工艺流程: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配制发:热熔法(单糖浆、不含挥发性、受热稳定)、冷溶法(含挥发性)、混合法(药物与单糖浆混)注:需加防腐剂、※5、煎膏剂(膏滋)含义: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特点:1、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2、以滋补为主。

分类:糖膏(加糖)、蜜膏(加蜂蜜)。

工艺流程:炼蜜、煎煮→浓缩→收膏(相对密度1.4)→分装→成品。

炼蜜的目的在于使糖的晶粒熔融、除去水分,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

质量要求:加炼蜜或糖的量不超过清膏的3倍。

※6、药酒与酊剂含义:药酒:系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可加糖和蜂蜜、着色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不含毒100ml=原药材20g;含毒100ml=10g)制备方法:药酒: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热浸法。

酊剂: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7、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含义:流浸膏剂或浸膏剂系指中药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两种剂型。

药剂学 第八章. 浸出制剂7.3

药剂学  第八章. 浸出制剂7.3

第三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一、控制药材的质量 二、控制药材的提取过程 三、控制浸出制剂的理化指标 1.鉴别 2. 含量控制 (1)药材比量法 (2)化学测定法 (3) 生物测定法 (4)鉴别及检查
一、控制药材的质量

浸出制剂所用药材质量好坏,会影响浸 出制剂的质量与药效。对药材的来源、 产地、采收、炮制、所含成分、药材的 外形、质地、色、味等特征要加以鉴别。 鉴别时,常把把传统的经验鉴别与显微、 理化鉴别相结合。


制备方法
1.冷浸法 2.热浸法 3.渗漉法

4.回流提取法
(二)酒剂的制备

1.冷浸法 将药材(一般适当加工成片、段、块或粗粉)置适宜容器 中,加规定量的酒浸泡,每日搅拌1次,7日后,每周搅拌1 次,一般要浸30日以上。取上清液,药渣压榨,合并,静 置,滤过即得。


2.热浸法 将药材(一般适当加工成片、段、块或粗粉),置适宜容 器内,加规定量的白酒,用水浴或蒸气加热至微沸, 立即取下,倾入另一有盖容器中,密闭浸泡30日以上, 取上清液,药渣压榨,合并,静置,滤过即得。必要 时可加入适量糖或蜂蜜。 3.渗漉法

以蒸馏酒为溶剂,按渗漉法操作,收集渗漉液,静置, 滤过,调整浓度,即得。 4.回流提取法

以蒸馏酒为溶剂,按回流提取法提取至酒近无色。合 并回流液,加入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后,密闭一 定时间,滤过,分装,即得。
三、酊剂
酊剂(tincture)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 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酊剂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酊剂的浓度一般随药物的性质或用途而异。一般药 材制成酊剂的浓度为20%(g/ml),即20克药材制成 100ml酊剂。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10%(g/ml),即 10克药材制成100ml酊剂。

07浸出制剂

07浸出制剂

(3)浸渍法:一般用冷浸法制酊剂. (3)浸渍法:一般用冷浸法制酊剂. 浸渍法 若原料为有组织药材如根 若原料为有组织药材如根,茎,叶,花, 果实,浸渍后滤出浸出液,压榨药渣,合并药 果实,浸渍后滤出浸出液,压榨药渣, 静置,滤过,即得. 液,静置,滤过,即得. 若原料为无组织药材, 树脂, 若原料为无组织药材,如树脂,干浸膏 它们的有效成分不存在于细胞组织中, 等,它们的有效成分不存在于细胞组织中,溶 解扩散迅速,浸出时间短,不溶性的杂质少, 解扩散迅速,浸出时间短,不溶性的杂质少, 吸收药液很少,可不必压榨.所以操作时, 吸收药液很少,可不必压榨.所以操作时,滤 过浸出液, 过浸出液,再用少量新鲜溶媒冲洗被杂质吸附 的药液,调整至一定体积,即得. 的药液,调整至一定体积,即得.
浸出制剂的特点: 浸出制剂的特点:
1.处方中药材的综合成分体现出了药物的综合疗效. 1.处方中药材的综合成分体现出了药物的综合疗效. 处方中药材的综合成分体现出了药物的综合疗效
如阿片酊有镇痛和止泻功能, 如阿片酊有镇痛和止泻功能,但从阿片中提取的吗啡虽有 强镇痛作用,却无明显的止泻作用. 强镇痛作用,却无明显的止泻作用.
(二)汤剂的制备
汤剂主要用煎煮法制备. 汤剂主要用煎煮法制备. 煎煮前先加适量水浸泡,加水煎煮, 煎煮前先加适量水浸泡,加水煎煮,所加水量 以煮沸后能覆盖药面为度. 以煮沸后能覆盖药面为度. 一般加水量约为中药材的4~10 4~10倍 加热温度, 一般加水量约为中药材的4~10倍;加热温度, 沸前要高,沸后要低,保持微沸一定时间, 沸前要高,沸后要低,保持微沸一定时间,滤取煎 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 1~2次 合并煎出液, 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次,合并煎出液, 浓缩至规定浓度. 浓缩至规定浓度. 汤剂的质量与煎药所用器具,煎煮用水量, 汤剂的质量与煎药所用器具,煎煮用水量,煎 煮次数,煎煮时间,饮片质量,药材粉碎度, 煮次数,煎煮时间,饮片质量,药材粉碎度,煎药 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汤剂在煎煮过程, 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汤剂在煎煮过程,常发生 复杂的变化,包括成分的挥发,分解,增溶,乳化, 复杂的变化,包括成分的挥发,分解,增溶,乳化, 产生沉淀,产生新的物质等. 产生沉淀,产生新的物质等.

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
❖ 制备方法:(1)冷浸法 (2)热浸法 (3)渗漉法 (4)回流提取法
❖ 注意事项:①澄清度 ②蒸馏酒浓度
三、酊剂(tincture)
定义: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 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可供内服或外用。 质量要求: ①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100ml 相当10g; ②其它酊剂每100ml相当原药物20g。 制备与储藏注意: 选择适宜乙醇浓度,最低浓度为 30% ;久贮发生沉淀,可过滤除去,调整乙醇含量和 有效成分含量至规定标准,仍可使用。
清膏、挂旗 比重计测定
加入中蜜(炼蜜) 或炼糖、炒糖
煎膏剂质量检查项目
❖ 不溶物检查:焦屑、药渣等异物 ❖ 相对密度测定 ❖ 外观:质地细腻,稠度适宜,无浮沫,无反砂,用手捻
之无粗粒感,无异臭和酸败,储藏一定时间后,仅允许 少量细腻的沉淀物,但不得霉败变质。 ❖ 菌检 ❖ 装量差异限度检查
纤维等)不应随意丢掉,以免损失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浸出过程
浸出(萃取)过程
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 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浸提与 分离
解吸与 溶解
扩散 过程
置换 过程
浸提与分离
溶媒
常用溶媒:水 、乙醇、丙酮 、植物油、甘 油、丙二醇、 乙醚、氯仿
浸提辅助剂: 酸、碱、表面 活性剂
解吸、溶解过程
黏膜与 透皮吸 收剂型
口服 剂型
吸入 剂型
注射剂 与输液
肛门栓剂、阴道 栓剂、膜剂等
气雾剂、喷 雾剂、干粉
吸入剂
浸出制剂
➢浸出技术:系指用适当溶剂和方法,从药材 (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的工艺技术。
➢浸出制剂:以中药材中浸出的有效成分为原 料的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煎煮法
适用范围 有效成分溶于水 对湿、热稳定 杂质多 易霉变
2、浸渍法
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温热 条件下浸泡,浸渍出有效成分。 常温浸渍法(冷浸法), 加热浸渍法,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2、浸渍法
加盖、搅拌、3-5天、滤过 粘性、新鲜、挥发性药材 无须浓缩、时间长、效率差(贵重、 含量低)
(6)操作压力: 组织坚实的药材,压力,润湿 ,浸出
(7)药材与溶剂的相对运动:渗漉 (8)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波
四、浸出方法
1. 煎煮法 2. 浸渍法 3. 渗漉法 4. 水蒸汽蒸馏法
1、煎煮法: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
药材 适当粉碎 加水浸泡 微沸一定时间 分离煎煮液
药材煎煮2-3次 过滤煎煮液 浓缩至规定浓度 制成各种制剂
影响浸出的因素
(2)浸出溶剂 有效成分的溶解, 常用:水、乙醇, 溶剂pH值:浸出、稳定性 。
影响浸出的因素
(3)浸出时间 浸出时间,浸出量 (扩散平衡)
(4)浸出温度:微沸… 温度,溶解,扩散,浸出 ; 蛋白质凝固、酶破坏,制剂稳定性 热敏感药材,温度。
影响浸出的因素
(5)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浸出速度。
浸出液的蒸发
薄膜蒸发 使浸出液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 热传播快、均匀,药液受热时间短 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可在常 压或减压下进行 浓缩效率高,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六、浸出液的干燥
1、干燥的原理: 传热过程 + 传质过程
同时进行
热空气 (热)
温差
湿物料 (水)
分压差0
2、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干燥)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浸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 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浸出辅助剂:提高浸出效果(酸、碱、表 面活性剂等) 混合溶剂。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水:离子水、蒸馏水
最常用,但选择性差,霉变:
(生物碱盐、甙、氨基酸、蛋白质、鞣质、 树胶 )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乙醇:防腐。
(5)液面结膜:搅拌 (6)传热系数:
减少热阻,不凝性气体、污垢层。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7)液体的静压力: 加大液面、沸腾蒸发
(8)沸点升高: 浓度,蒸发,搅拌、加稀溶液
浸出液的蒸发
常用蒸发设备
常压蒸发 减压蒸发 薄膜蒸发
浸出液的蒸发
1、常压蒸发 蒸发速度慢,适合耐热成分。
2、减压蒸发 移去蒸气,降低沸点,提高温度差, 蒸发温度低、速度快,浓缩效率高, 适用于不耐热成分。
湿基含水量 =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湿物料总质量
干基含水量 =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绝干物料质量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平衡水分: 干燥除不去的水分 自由水分:
空气的相对湿度 < 含水量 生产环境、贮存、包装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结合水: 难除去,干燥速度慢 非结合水:
吸水性物料:结晶水、细胞壁内的、毛 细管中的、可溶性固体溶液中的 水
不同浓度乙醇可选择浸出不同有效成分, 90%以上:挥发油、树脂、内酯等,
50%~70%:生物碱、甙类, 用50%以下:葸醌类化合物等。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氯仿、乙醚、石油醚:非极性有机溶剂,
脂肪油、挥发油、蜡质、生物碱及某些甙。 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制, 脱脂或脱蜡。
影响浸出的因素
(1)药材粗细 药材粗,表面积小,浸出效率低, 太细,浸出杂质多。 药材的性质、浸出溶剂、浸出方法。 水(膨胀)粗粉,乙醇:中等粉, 含粘性物药材,粗粉; 坚硬药材:细粉,疏松药材:粗粉。
4、干燥速率
定义: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物料汽 化的水分。
恒速阶段
• 汽化速度 •T 、P 、V
降速阶段
• 内部水分向表面 的扩散 • T、物料的分散度
5、干燥的方法、设备
1. 常压干燥 2. 减压干燥 3. 喷雾干燥 4. 冷冻干燥
3、渗漉法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溶剂用量少 贵重、含量低的药材 慢速浸出:1-3ml/min, 快速 :3-5ml/min。
4、回流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浸泡润湿→ 回流→回收溶剂→浓缩提取液。 ➢挥发性溶剂,乙醇、乙醚、氯仿等 ➢ 反复套用溶剂, 适用范围:挥发性、不溶于水的
五、浸出液的蒸发
二、浸出原理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
3)扩散阶段
2)解吸、溶解阶段 4)置换浸出阶段
传质过程:溶质药材固相溶剂液相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溶剂进入细胞内
浸出溶剂
药材性质
极性(水、乙醇) 糖、蛋白质
非极性
脂肪油、蜡质 (干燥)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 (溶剂润湿药材,渗入细胞 ) ➢表面活性剂,易润湿。 ➢脱脂、脱蜡(水) ➢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提取)
浸出过程
2)解吸、溶解阶段: ❖有效成分从组织中解吸、溶解 ❖溶剂不同,溶解成分不同 ❖乙醇------胶质
浸出过程
3)扩散阶段:
细胞内(浓度高、渗透压高) 浓度差、渗透压差(Fick’s方程)
溶剂(动态平衡 )
浸出过程
4)置换浸出阶段: ➢用新鲜溶剂、低浓度浸出液置换 高浓度浸出液。 ➢ 提高浓度梯度,加快浸出速度
蒸发:浓度低浸出液加热除去部分溶 剂溶液浓度。
减少破坏:淡浸出液浓浸出液, 沸腾蒸发, 自然蒸发 ,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1)液面上蒸汽的浓度: 吹散蒸汽、减压蒸发。
(2)液体蒸发面的面积:正比 (3)液体表面上的压力:
反比,减压蒸发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4)传热温度差 热源、溶液的温度差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浸出工艺、设备
单级浸出工艺:溶剂一次加入 多级浸出工艺:溶剂分次加入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1. 浸出效率高 2. 浸出液浓度高 3. 浸出速度快
3、渗漉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润湿→装 于渗漉器→浸渍→渗漉→滤过渗漉 液→浓缩至规定浓度。
❖动态浸出:在渗漉器上部连续添加 浸出溶剂,自下部收集浸出液。
8浸出制剂
一、概述
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 中 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 制剂。 汤剂、流浸膏、丸剂、片剂、注射剂
有效成分、辅助成分 无效成分、组织物
浸出制剂的特点
①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 效,疗效好;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 ③用量减少、服用方便(原药材); ④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 外观和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