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浸出制剂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h 贵重药物等
28
h
29
(二)药材的粉碎
药物 颗粒
h
30
二、浸出过程
浸出(萃取)过程(solvent extraction):系指 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变成浸出液 的全部过程。
实质: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h
31
浸出过程
溶剂进入细胞内
棒剂
h
4
中药剂型的小知识
散剂
散剂是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国最早的医药典 籍:《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的记载。
散剂的特点古代早有论述:“散者散也,去急 病用之”。
h
5
中药剂型的小知识
丹剂
广义的丹,通常以疗效较好药物称为丹,如大活络丹. 也有以药剂色赤者为丹,如红灵丹.这种广义的丹包括的剂
型多而紊乱,并不属于丹剂 狭义的丹药是指用汞和某些矿物药炼制的化合物。丹剂类
药物历史悠久 ,有着特殊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 ,而且均有 毒性。
h
6
中药剂型的小知识
膏剂(膏方)
膏方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 主要有外用与内服两类。
制法是将数十味中药加水加热煎煮后,除去药渣 ,反复浓缩药液,缩小体积,再加胶性药物、糖 和蜂蜜熬成调厚半固体状药膏,开水冲服,
h
7
h
52
基本操作程序:
中药提取液
吸附有效成分
大孔树脂
药液
洗脱树脂
回收溶剂
干燥
半成品
h
53
中药复方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工艺的特点:
h
54
浸出方法
5 超临界萃取技术
利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对药材中的 成分有特殊溶解性来达到分离提纯的技术。
中药药剂学总结复习(浸出制剂与液体制剂)

中药药剂学第八章浸出制剂一、浸出制剂的主要特点:①具有中药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符合中医药理论;②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降低;③有效成分的浓度提高;④浸出制剂可作为其他制剂的原料;⑤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比纯化学药品为原料的制剂要复杂。
第二节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灌装者也称口服液)1.合剂在生产和储存期间:①含挥发油成分的宜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渣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②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宜超过0.3%;③含蔗糖量应不高于20%(g/ml);④合剂应澄清,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2.合剂制备过程: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注:浓缩至每日服用量30-60ml;经醇沉化处理的,先回收乙醇,再浓缩至每日服用量20-40ml。
第三节糖浆剂和煎膏剂一、糖浆剂1.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弄蔗糖水溶液。
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2.分类:①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或64.72%;②药用糖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如急支糖浆)③芳香糖浆3.糖浆剂的制备工艺: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注:①蔗糖在加热且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称为转化糖,其甜度比蔗糖高;具有氧化性,可以延缓某些易氧化药物的变质。
②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超过0.3%,羟苯酯类不应超过0.05%。
4.配制方法:①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蒸馏水或热药液中。
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稳定、有色糖浆。
②冷溶法:适用于单糖浆、含挥发性成分、受热不稳定的糖浆。
③混合法5.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1)霉败问题: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长霉和发酵。
由于原料不洁净,用具处理不当,车间空气中的霉菌和微生物。
可加适宜的防腐剂。
(2)沉淀问题:①中药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处理不够;②提取液中所含高分子物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沉淀析出;③提取液中有些成分在加热时溶于水,但冷却后逐渐沉淀析出;④糖浆剂的pH值发生改变,某些物质沉淀析出。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浸出法制备出一种药物制剂,掌握浸出法的制剂技术,了解浸出制剂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浸出法是一种制剂技术,它是将药物粉末与溶剂混合并静置,使药物成分从固体粉末中溶解出来,形成溶液或悬浮液,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最后将药液制成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药物粉末与溶剂混合将药物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并用磨粉机或搅拌器等设备充分混合,使药物成分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2. 静置将混合好的药物粉末和溶剂放置在室温下静置,使药物成分从固体粉末中溶解出来。
3. 过滤或离心将药液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
4. 制剂将药液制成制剂,如口服液、注射液、外用药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药物粉末和溶剂本实验选用蒲地蓝为药物,以水为溶剂。
将蒲地蓝粉末称取0.5g,加入50ml的水中,用磨粉机充分混合。
2. 静置将混合好的药物粉末和溶剂放置在室温下静置,约30分钟。
3. 过滤将药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4. 制剂将药液制成口服液,将滤液加入适量糖浆中,充分搅拌即可。
四、实验结果制得的蒲地蓝口服液呈深蓝色,无明显悬浮物,pH值为7.0。
五、实验分析浸出制剂是一种常用的制剂技术,具有制剂简单、易操作、药效稳定等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制剂时间长、药物成分易被水解等。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剂技术。
本实验选用蒲地蓝为药物,以水为溶剂,制得的口服液颜色深、pH值适中,符合药品制剂要求。
但由于蒲地蓝易被水解,制剂稳定性较差,所以在制剂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制剂时间和温度,以保证药品质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浸出法制备出一种蒲地蓝口服液制剂,掌握了浸出法的制剂技术,了解了浸出制剂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也发现了浸出制剂存在的一些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剂技术。
药品生产技术《知识点总结~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一、名词术语1汤剂:药材饮片或粗末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亦称“汤液〞2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灌装者称“口服液〞〕。
3糖浆剂:系指含有原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4酊剂:药物用规定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5流浸膏: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局部溶剂,调整浓度至每1ml 相当于原药材1g的液体制剂。
6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7浸出制剂:采用适当浸出溶媒和方法,从饮片中提出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得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制剂的总称。
8茶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液〕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可分为块状茶剂、袋装茶剂和煎煮茶剂。
二、知识点串联1浸出制剂的特点优点:1〕复方成分综合疗效2〕作用缓和持久、副作用小3〕剂量小,使用方便4〕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缺点:稳定性差。
2浸出制剂的分类1〕水:汤剂、合剂2〕含醇浸出制剂〔乙醇、酒〕:酒剂、酊剂、流浸膏3〕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3汤剂〔无质量标准〕特点:三大优点:组方灵活。
随症加减;复方成分综合疗效;制法简单,奏效迅速三大缺点:味苦量大服用不便;不宜久置临时制备;挥发难溶保存率低。
4汤剂的制备方法:煎煮法强化记忆特殊处理的药物〔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5合剂的特点:1〕综合疗效、奏效快2〕大量生产、免煎药3〕浓缩减量,矫口感4〕防腐灭菌质量稳5〕假设单剂包装,方便多6〕组方固定,不能随症加减。
6 合剂的工艺流程〔制备要点〕:药材准备——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等7糖浆剂的特点:味甜量少,服用方便;单糖浆能防腐;药用糖浆须防腐。
8糖浆剂的种类:1〕单糖浆:单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
85%〔g/ml〕或%g/g用途:配制药用糖浆的原料、矫味剂、助悬剂、包衣的黏合剂2〕芳香糖浆:矫味剂3〕药用糖浆:治疗作用。
中药药剂第二讲浸出制剂

根据生产规模、浸出液性质、 设备投资等因素综合比较选择
适合的浓缩方法和设备。
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措施
01
02
03
04
浸出液性质
浸出液的成分、浓度、粘度等 性质会影响浓缩效果,应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浓缩温度和时间
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 有效成分损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应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时间。
药品应妥善包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泄漏等 事故。
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和多次转运,以减少 药品损坏和变质的风险。
有效期确定和延长策略
有效期的确定应基于充分的稳 定性试验数据,确保药品在有
效期内质量稳定。
对于接近有效期的药品,应加 强检查和检验,及时处理不合
格品。
通过改进包装、储存和运输条 件等措施,可以延长中药浸出 制剂的有效期。
浸出温度与时间
设定合适的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确保有效 成分充分浸出。
生产工艺监控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 保生产稳定、可控。
成品检验项目及方法描述
性状检查
观察制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确保 其符合规定。
鉴别试验
采用化学或仪器方法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 行鉴别,确保其真实性。
含量测定
中药药剂第二讲浸出制剂
目 录
• 浸出制剂基本概念与特点 • 浸出方法与设备介绍 • 浸出液处理与浓缩工艺 • 浸出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 包装、储存与运输管理规范 •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01 浸出制剂基本概念与特点
浸出制剂定义及分类
定义
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 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 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工艺。
2.锻炼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原理:浸出制剂是指将药材放置于流化床干燥箱中,在常温下较长时间内连续接触流体,与药材有效成分相溶,形成较高质量的抽提液。
实验步骤:1.准备药材:将制剂所需的药材取出并剁碎。
2.制作溶液:将饮用水加热至80℃左右,加入适量的乙醇并搅拌均匀。
3.浸泡:将药材加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倒入制作好的溶液,盖上盖子,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浸泡48小时。
4.分离:将溶液离心分离得到药液。
5.浓缩:将药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锁定温度,开始浓缩,至溶液净重1/4时停止浓缩。
6.干燥:将浓缩后的药液放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以上,至干燥后的药材干燥透彻,无水分为止。
7.包装:将药材分装并封装。
实验结果:制备出了色泽浅黄,无异味的浸出制剂,干燥后药材呈干燥状,无水分,较好地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浸出制剂,并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药材的剁碎操作不够细致,影响药材被溶液彻底浸泡。
2.干燥时间不够长,药材中仍有水分未被完全除去。
3.在浓缩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药液溢出。
改进方案:1.使用专业的药机进行药材剁碎。
2.将干燥时间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3.在浓缩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药液溢出。
指导教师评价:本实验组技术水平较高,基本操作规范,存在一些小失误,但能够在实验中总结改进方案,责任心强,值得肯定。
浸出制剂名词解释

浸出制剂名词解释浸出制剂是指制成的有机溶剂和一种粉末或硬胶囊制剂,用于提取天然材料或活性物质的一种方法。
原料是植物、动物或人体,或其他有机物,或是细胞和细胞分泌物。
浸出制剂可以用于提取植物活性成分,尤其是芳香油成分,但也可以用于提取其他成分,包括维生素、药物和添加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步骤,包括裂解、混合、浸出、冷却和再结晶。
裂解步骤将原料细化,混合步骤则将原料和有机溶剂混合,以加强浸出效果。
浸出步骤是将原料放入有机溶剂中,使活性成分溶解出来,或从原料中被吸收出来。
冷却步骤是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使固体活性成分析出,再结晶步骤是将固体活性成分进行结晶处理,以提高活性成分的纯度。
浸出制剂比传统的冷提取和溶剂提取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冷藏设备,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和维护成本。
其次,这种方法的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更高,而且更安全,也不会破坏原料的活性成分。
最后,浸出制剂制备的原材料可用于制成粉末和硬胶囊的制剂,这种制剂易被人体吸收。
目前,浸出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用于提取和供应各种活性成分,以满足市场需求。
除了用于提取植物活性成分之外,浸出也可以用于提取其他种类的原料,如细菌、酵母、发酵等,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总之,浸出制剂是一种可以有效地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能够将不同种类的原料提取出有用的物质,并将其制成粉末或硬胶囊制剂以满足市场需求。
它在医药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取不同种类原料的活性成分,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浸出制剂名词解释》浸出制剂是一种提取天然材料或活性物质的方法,它通常使用一种有机溶剂和粉末或硬胶囊制剂的形式制备。
它可以用于提取植物活性成分,如芳香油成分,也可以用于提取其他成分,如维生素、药物和添加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通常包括裂解、混合、浸出、冷却和再结晶等步骤。
它比传统的冷提取和溶剂提取有着很多优点,如节省大量的投资和维护成本、提取效率更高、更安全、不会破坏原料活性成分,而且制备出的原料可以用于制成粉末和硬胶囊制剂,易被人体吸收。
中药药剂之浸出制剂

第八章浸出制剂浸出制剂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中医药保健事业和医药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重点掌握以上各剂型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以药材提取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剂等剂型将另外专章叙述。
第一节概述一、含义: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由于浸出药剂既保留中药传统的制备方式,又采用现代去粗存精的提取工艺,因此,浸出药剂是中药各类新剂型的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特点:1.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例如:阿片酊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除具有镇痛作用外,还有止泻功效,但吗啡虽然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无明显的止泻功效。
2.减少服用量去除了部分无效成分和组织物质,减少了服用量,增强其稳定性及疗效。
3.部分浸出药剂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4.浸出药剂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汤剂久贮后发霉变质;药酒、酊剂、流浸膏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吸潮、结块。
三、浸出药剂的种类1.水浸出剂型2.含醇浸出剂型3.含糖浸出剂型4.无菌浸出剂型5.其他浸出剂型第二节汤剂一、概述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汤剂主要供内服,也有煮汤供洗浴、熏蒸、含漱等外用,分别称为浴剂、熏蒸剂及含漱剂等。
汤剂能保留至今,是基于其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随证加减处方,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汤剂主要缺点是:需临用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
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难以煎出,不易提取完全等.二、汤剂的制备汤剂系按煎煮法制备,一般先在药材饮片或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微沸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次,合并各次煎液即得。
影响质量因素:煎药火侯煎煮用水煎煮时间次数特殊中药处理:⑴先煎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热阻,不凝性气体、污垢层。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7)液体的静压力: 加大液面、沸腾蒸发
(8)沸点升高: 浓度,蒸发,搅拌、加稀溶液
浸出液的蒸发
常用蒸发设备
1. 常压蒸发 2. 减压蒸发 3. 薄膜蒸发
浸出液的蒸发
1、常压蒸发 蒸发速度慢,适合耐热成分。
(6)操作压力: 组织坚实的药材,压力,润湿 ,浸出
(7)药材与溶剂的相对运动:渗漉 (8)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波
四、浸出方法
1. 煎煮法 2. 浸渍法 3. 渗漉法 4. 水蒸汽蒸馏法
1、煎煮法: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
药材 适当粉碎 加水浸泡 微沸一定时间 分离煎煮液
药材煎煮2-3次 过滤煎煮液 浓缩至规定浓度 制成各种制剂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氯仿、乙醚、石油醚:非极性有机溶剂,
脂肪油、挥发油、蜡质、生物碱及某些甙。 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制, 脱脂或脱蜡。
影响浸出的因素
(1)药材粗细 药材粗,表面积小,浸出效率低, 太细,浸出杂质多。 药材的性质、浸出溶剂、浸出方法。 水(膨胀)粗粉,乙醇:中等粉, 含粘性物药材,粗粉; 坚硬药材:细粉,疏松药材:粗粉。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结合水: 难除去,干燥速度慢 非结合水:
吸水性物料:结晶水、细胞壁内的、毛 细管中的、可溶性固体溶液中的 水
4、干燥速率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水:离子水、蒸馏水
最常用,但选择性差,霉变:
(生物碱盐、甙、氨基酸、蛋白质、鞣质、 树胶 )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乙醇:防腐。
不同浓度乙醇可选择浸出不同有效成分, 90%以上:挥发油、树脂、内酯等,
50%~70%:生物碱、甙类, 用50%以下:葸醌类化合物等。
浸出过程
3)扩散阶段:
细胞内(浓度高、渗透压高) 浓度差、渗透压差(Fick’s方程)
溶剂(动态平衡 )
浸出过程
4)置换浸出阶段: ➢用新鲜溶剂、低浓度浸出液置换 高浓度浸出液。 ➢ 提高浓度梯度,加快浸出速度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浸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 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浸出辅助剂:提高浸出效果(酸、碱、表 面活性剂等) 混合溶剂。
2、减压蒸发 移去蒸气,降低沸点,提高温度差, 蒸发温度低、速度快,浓缩效率高, 适用于不耐热成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浸出液的蒸发
薄膜蒸发 使浸出液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 热传播快、均匀,药液受热时间短 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可在常 压或减压下进行 浓缩效率高,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六、浸出液的干燥
1、干燥的原理: 传热过程 + 传质过程
8浸出制剂
内容简介
1.浸出制剂的定义、特点。 2.药材的预处理,药材的品质检查。 3. 浸出溶剂,浸出过程,浸出方法, 浸出工艺、设备,影响浸出的因素。 4.浸出液的蒸发,蒸发方法,影响因素。 5. 各种浸出制剂。
一、概述
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 中 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 制剂。 汤剂、流浸膏、丸剂、片剂、注射剂
有效成分、辅助成分 无效成分、组织物
浸出制剂的特点
①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 效,疗效好;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 ③用量减少、服用方便(原药材); ④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 外观和药效。
二、浸出原理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
3)扩散阶段
2)解吸、溶解阶段 4)置换浸出阶段
传质过程:溶质药材固相溶剂液相
3、渗漉法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溶剂用量少 贵重、含量低的药材 慢速浸出:1-3ml/min, 快速 :3-5ml/min。
4、回流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浸泡润湿→ 回流→回收溶剂→浓缩提取液。 ➢挥发性溶剂,乙醇、乙醚、氯仿等 ➢ 反复套用溶剂, 适用范围:挥发性、不溶于水的
五、浸出液的蒸发
影响浸出的因素
(2)浸出溶剂 有效成分的溶解, 常用:水、乙醇, 溶剂pH值:浸出、稳定性 。
影响浸出的因素
(3)浸出时间 浸出时间,浸出量 (扩散平衡)
(4)浸出温度:微沸… 温度,溶解,扩散,浸出 ; 蛋白质凝固、酶破坏,制剂稳定性 热敏感药材,温度。
影响浸出的因素
(5)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浸出速度。
1、煎煮法
适用范围 有效成分溶于水 对湿、热稳定 杂质多 易霉变
2、浸渍法
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温热 条件下浸泡,浸渍出有效成分。 常温浸渍法(冷浸法), 加热浸渍法,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2、浸渍法
加盖、搅拌、3-5天、滤过 粘性、新鲜、挥发性药材 无须浓缩、时间长、效率差(贵重、 含量低)
蒸发:浓度低浸出液加热除去部分溶 剂溶液浓度。
减少破坏:淡浸出液浓浸出液, 沸腾蒸发, 自然蒸发 ,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1)液面上蒸汽的浓度: 吹散蒸汽、减压蒸发。
(2)液体蒸发面的面积:正比 (3)液体表面上的压力:
反比,减压蒸发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4)传热温度差 热源、溶液的温度差20℃。
同时进行
热空气 (热)
温差
湿物料 (水)
分压差0
2、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干燥)
湿基含水量 =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湿物料总质量
干基含水量 =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 绝干物料质量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平衡水分: 干燥除不去的水分 自由水分:
空气的相对湿度 < 含水量 生产环境、贮存、包装
浸出工艺、设备
单级浸出工艺:溶剂一次加入 多级浸出工艺:溶剂分次加入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1. 浸出效率高 2. 浸出液浓度高 3. 浸出速度快
3、渗漉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润湿→装 于渗漉器→浸渍→渗漉→滤过渗漉 液→浓缩至规定浓度。
❖动态浸出:在渗漉器上部连续添加 浸出溶剂,自下部收集浸出液。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溶剂进入细胞内
浸出溶剂
药材性质
极性(水、乙醇) 糖、蛋白质
非极性
脂肪油、蜡质 (干燥)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 (溶剂润湿药材,渗入细胞 ) ➢表面活性剂,易润湿。 ➢脱脂、脱蜡(水) ➢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提取)
浸出过程
2)解吸、溶解阶段: ❖有效成分从组织中解吸、溶解 ❖溶剂不同,溶解成分不同 ❖乙醇------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