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

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
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

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

一、设计工艺流程简图 生产用水一次沉淀池管道混合器化学除油器

浊环热水井

冷却塔混凝剂

加药装置

加药装置除油剂污泥浓缩罐板框压滤机

排泥进水出水加药

加药二、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

1、化学除油器是为再次处理旋流沉淀池泵站送来的含油、含氧化铁皮浊环水设计的。共设计六套,每套处理水量为≤1300m3/h 。其中

2、化学除油器是以投加化学药剂,经混合反应后使水中的油类、氧化铁皮等悬浮物通过凝聚、絮凝作用沉降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产品在许多工厂生产实践中,处理效果可达到:进水含油≤130mg/L 、悬浮物含量≤300mg/L 时,处理后的出水含油量5~10mg/L 、悬浮物含量≤25mg/L ,并除去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完全满足了直接冷却水循环使用的水质要求。

3、投加的药剂共二种,应分开投加且投加次序不能颠倒。

3.1第一种属于电介质类凝聚剂如硫酸铝、复合聚铝等,投入到静态管道混合器中。静态管道混合器共一台,安装于来自一次沉淀池到无动力除油除浊净化装置进水的主管道上。

3.2第二种是油絮凝剂,它是一种特制的高分子油絮凝剂;投加到每套无动力除油除浊净化装置顶部第二混合反应室内。

4、浊水经加药混合后的进入净化装置反应室和斜管沉淀区,水中油类(浮油和乳化油)和悬浮物经过药剂的凝聚、絮凝架桥作用形成大颗粒絮花,然后沉降到下部集泥斗中。沉淀上升的清水溢入集水槽后汇入集水斗,经出水管自流到循环水泵站的浊循环水热水井内。下部集泥斗中聚集污泥每四小时排一次,每次排5分钟左右 (排泥周期及每次排放时间应根据污泥

量酌情控制),排出的污泥经排泥沟排至泥浆坑。

5、净化装置只要投入运行,每到规定排泥时间一定要进行排泥,而且保证排放时间;不能由于泥浆坑液位及其他条件限制而随意缩短排泥周期、排放时间。

6、在每组排泥管手动蝶阀和电动蝶阀之间接出三通管及手动蝶阀,并接上压力水管,如果排泥管路堵塞时可用压力水进行冲洗,排除故障。

7、斜管填料是净化处理的核心部分,对其维护得好坏也直接影响设备运行效果。设备顶部中心应设置压力水冲洗管(配软管),使用时应制定制度,定期(一个月)、不定期(检修、事故停机时)对斜管填料进行冲刷清洗。冲洗时先停止设备进水,将设备内存水排放到斜管填料底部,用压力水软管对准蜂窝斜管孔倾斜方向自上至下冲洗即可,脱落污垢应及时利用排泥系统(手动)排出体外。

三、加药装置设计说明

1、加药装置是配套化学除油器需投加化学药剂而设计的。一共设计四台,二台投加电介质类凝聚剂,二台投加高分子油絮凝剂。均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2、投加电介质类凝聚剂加药装置二台,串联在一起,一台投药另一台配药;配加药泵二台,一台投药一台备用。药剂投加量为5~15mg/L(投加量应根据实际生产经验调整),一台加药装置配药一次,六套净化装置同时使用,可满足8~16小时的投加量。

3、投加高分子油絮凝剂加药装置二台,串联在一起,负责六套无动力除油除浊净化装置的药剂投加。一台投药另一台配药;配加药泵二台,一台投药另一台备用。投加量为0.5~1mg/L (投加量应根据实际生产经验调整),一台加药装置配药一次,六套净化装置同时使用,可满足8~10小时的投加量。

四、化学除油器药剂的应用

现阶段钢厂浊环水,净环水中所用的化学除油器均为利用混凝、反应、沉淀的方法将水中的悬浮物及含油的氧化铁皮去除。这样的方法固然是好,但是也存在不小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于使用药剂的问题。

前市场上主要用于化学除油器的有两种药:一种为油絮凝剂(水剂),另一种为PAM。若加PAM存在溶解及堵塞计量泵及管道过滤器而加不进药,或加药量小的问题。当PAM 溶解为千分之1.5为最佳,在现有的加药装置及计量泵溶解及投加的话会出现很难溶解及出现白色大量结块现象,若用网格将其去除,则投加的浓度又不够,处理效果就差浪费药剂的

用量。若不用网格去除的话,白色结块物将堵信管道过滤器,严重者将计量泵堵信不能进行正常投加,影响出水效果,则现目今阶段,只有使用大溶量的加药装置及高性能的计量泵来进行投药。但是这是一时能用,时间长了也会堵。投资也大,操作人员不可能一直站在加药装置旁投加两小时,来进行均匀投加药剂。因为PAM在人工投放时会聚集在表面,经搅拌机搅拌会集中在搅拌机轴上,需人工清除,还是存在溶解不开的问题。

那么目前还有用干粉投加机进行投加的。干粉投加机在下雨天,由于PAM有吸湿溶解的功能。会粘在干粉投加机上。使投加量不准,或堵塞干粉投加机。使之不能使用。

既然存在这么多问题,那么有些设备厂家及药剂厂家就设计出油絮凝剂的水剂产品。

油絮凝剂水剂在药液的溶解上有着无可比的优越性,而且有PAC相等的用量及溶解度,这样的话就完全在工艺上满足要求。

但是水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水剂运输不方便,需用桶装。而且操作人员需要抬桶进行投加,而且水剂的用量实在是太大了,需15-20PPM。而粉剂只有0.5PPM。包装需要花钱,多次运输需要花钱。几乎是花大量的钱去买水,不值得。

那么有没有一种即有水剂的溶解速度及不堵塞计量泵的功能,又有粉剂投加量的药剂呢?这也就是我向大家推荐的由零动环保科技独家研制开发的油絮凝剂粉。

该产品主要用于:

斜板沉淀池新型斜板沉淀器

有动力化学除油器无动力化学除油器

高效澄清器高效沉分器

水力循环澄清装置煤矿用斜板沉淀器

高浓度除硅净化装置大吨位水厂站

高浓度除铁净化装置小吨位全自动净水器

速溶性PAM(除油絮凝剂粉剂)

特点:除油絮凝剂溶解速度极快,具有与水剂相同的溶解速度。

除油絮凝剂具有PAM的所有性质,投加量与1600万分子量的PAM一样。

除油絮凝剂具有除油功能

除油絮凝剂为速溶性粉剂,溶解速度为5分钟-10分钟

保证无盐不堵泵不堵管道过滤器不堵加药管

工业级主要用于钢厂除油器/斜板沉淀器的除油(除油絮凝剂粉剂)

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与水剂相比节省成本约40倍,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与一般PAM

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速溶性。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处理效果与优质水剂无差别

特点: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快速完全溶解,药放完搅拌10分钟内,即可毫无保留的完全溶解。利用率达99%。

在化学除油器中无论是有动力还是无动力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投加量在0.25PPM。约1000吨轧钢污水投加0.25KG(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

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具有这样一个特殊功能

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稀释好后放入贮液箱内3天3夜不沉淀,不结块,二周内不水解.

而一般水剂及聚丙烯酰胺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无毒/无害,运输方便,包装为纸塑外袋内衬37只小袋单独密封.

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1吨为1480小袋.

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1吨为40只25KG大袋.

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每小袋稀释成0.5立方的水溶液.

按加药装置为MY2.7-4.4-270*4的加药装置来讲在上部单个溶解桶内配5小袋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

按加药装置为MY2.2-4.0-270*3的加药装置来讲在上部单个溶解桶内配4小袋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

按加药装置为MY1.0-2.0-200*2的加药装置来讲在上部单个溶解桶内配2小袋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

按加药装置为MY0.8-2.0-200*2的加药装置来讲在上部单个溶解桶内配1.5小袋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

按加药装置为MY0.5-1.0-200*2的加药装置来讲在上部单个溶解桶内配1小袋除油絮凝剂粉剂(速溶性)。

在化学除油器中应用的具体数据及运行成本

以500吨化学除油器1台为例0.1%溶解

每小时投加260kg溶解液时。

投加油絮凝剂粉(速溶性)260kg×0.001 约0.26kg

以2.5万元/吨计算25元/kg

则每小时费用为25元/kg×0.26kg=6.5元

若用油絮凝剂水剂

水剂溶解比为5%溶解

每小时投260kg溶解液时

投加水剂260kg×0.05 约13kg

以0.5万/吨5元/kg

则每小时费用为5元/kg×13kg=65元

每小时节约费用58.5元

日节约费用1404元

月节约费用4.212万元

年节约费用50.544万元

1、WYX/B-500化学除油器配套加药装置选型计算

已知条件:总处理水量Q=3X500m/h=1500 m3/h

a. 投加电介质凝聚剂的加药装置,其药剂投加量为5~15mg/L,取为10mg/L,

即有每小时所须药剂量为

1500 m3/hX10mg/L=15kg/h.

药剂稀释浓度取为5%(质量比,一般为1%-10%),即有稀释后的投加药剂量为

15 kg/h÷5%=300 kg/h=300L/h(其比重近似取为1kg/L)

储药槽容积为:3m3

3X1000L/300L/h=10h

配药一次满足10小时投加量。

b. 投加高分子油絮凝剂的加药装置,其药剂投加量为0.5~1.5mg/L,取为

1mg/L,即有每小时所须药剂量为

1500 m3/hX1mg/L=1.5kg/h.

药剂稀释浓度取为0.5%(质量比,一般为0.1%-1%),即有稀释后的投加药剂量为

1.5 kg/h÷0.5%=300 kg/h=300L/h(其比重近似取为1kg/L)

储药槽容积为:3m3

3X1000L/300L/h=10h

配药一次满足10小时投加量。

多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设计说明

多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设计是以八路抢答为基本理念,考虑到因活动规则的改变,需设定不同时长的限时抢答、回答问题的功能。利用STC89C52单片机及外围接口实现的抢答系统,以及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设定不同的抢答时间和答题时间,能够正确地进行倒计时,同时使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以及选手编号。用矩阵键盘进行活动前的时间设定工作,用开关作为选手抢答按钮输出,用蜂鸣器来发出违规报警和倒计时提醒。同时本设计系统能够实现:在活动中,只有主持人按下开始抢答按钮后,选手的抢答才为有效,如果选手在开始抢答前抢答则为无效;抢答限定时间和回答问题的限定时间可在1-99s设定;可以显示是哪位选手有效抢答和无效抢答;正确按键后有声音提示;抢答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用数码管进行倒计时显示,满时后系统计时自动复位及主控强制复位;有按键锁定,在有效状态下,按键无效非法。 [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 LED数码管抢答器计时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channel Responder Tian Pengfei (Grade 07,class 084,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x, Shaanxi) tutor: Hu bo [Abstract]The design is based on eight Responder as the basic concep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nges in the activity rules need to set the time length limit Responder, answer questions function. The Responder system,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and peripheral 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and timing microcontroller timer / counter and count the principle of software, hardw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making the system able to set a different answer in time and answer time, able to correctly to the countdown, digital tube able to correctly display the time and the player number. Matrix keyboard work activities before the time set switch as players answer in the button output, use the buzzer to issue the violation alarm and countdown to remind.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system can be achieved: At the event, only moderators began to answer in the button is pressed, the players of the answe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f the players before the start Responder Responder invalidity; a limited time to answer in a limited time and answer questions 1-99s setting; can show which players answer in an effective and invalid answer in; the right button a voice prompt; answer in time and answer questions time countdown display with digital tube, the full system time is automatically reset and master compulsory reset; keys are locked in an effective state, the button is not illegal. [Key words] Single-chip LED digital tube Responder timing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模板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 1.1 设计题目………………………………………………………………………1.2 团队成员……………………………………………………………………… 1.3 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2 设计过程…………………………………………………………………………… 3 热力计算…………………………………………………………………………… 4 水力计算…………………………………………………………………………… 5 分析与总结………………………………………………………………………… 5.1 可行性评价和方案优选………………………………………………………5.2 技术分析………………………………………………………………………5.3 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附录计算程序………………………………………………………………………

1.1、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把 18000 kg/h 的热水由温度 t 1 ’冷却至 t 1 ”,冷却水入口温 度 t 2 ’,出口温度 t 2 ”,设热水和冷却水的运行压力均为低压。 初始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0℃;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50℃;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0℃;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5℃; 1.3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首先,我们小组集中讨论了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即换热器设计的内容和具体细节上的要求,然后在组内达成了共识——求同存异。在题目初始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对后续的计算以及编程过程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将自己存在的疑问于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自主和协作能力,努力做到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核专业学生应有的素质。 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本说明书最后一并提到),第一次尝试选择参数,如下: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6℃;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并尝试进行初步计算,不过在后面进行有效平均温差的计算时,针对我们手头有限的资料(见附录3),为了保证R可查,将参数修正为以下值。 二次选择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2℃;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继续往下计算,我们通过之前的知识,发现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除非处于必须降 ψ>,至少不小于0.8。 低壁温的目的,一般按照要求使0.9

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书

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 一、设计工艺流程简图 二、化学除油器设计说明 1、化学除油器是为再次处理旋流沉淀池泵站送来的含油、含氧化铁皮浊环水设计的。共设计六套,每套处理水量为≤1300m3/h。其中 2、化学除油器是以投加化学药剂,经混合反应后使水中的油类、氧化铁皮等悬浮物通过凝聚、絮凝作用沉降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产品在许多工厂生产实践中,处理效果可达到:进水含油≤130mg/L、悬浮物含量≤300mg/L时,处理后的出水含油量5~10mg/L、悬浮物含量≤25mg/L,并除去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完全满足了直接冷却水循环使用的水质要求。 3、投加的药剂共二种,应分开投加且投加次序不能颠倒。 3.1第一种属于电介质类凝聚剂如硫酸铝、复合聚铝等,投入到静态管道混合器中。静态管道混合器共一台,安装于来自一次沉淀池到无动力除油除浊净化装置进水的主管道上。3.2第二种是油絮凝剂,它是一种特制的高分子油絮凝剂;投加到每套无动力除油除浊净化装置顶部第二混合反应室内。 4、浊水经加药混合后的进入净化装置反应室和斜管沉淀区,水中油类(浮油和乳化油)和悬浮物经过药剂的凝聚、絮凝架桥作用形成大颗粒絮花,然后沉降到下部集泥斗中。沉淀上升的清水溢入集水槽后汇入集水斗,经出水管自流到循环水泵站的浊循环水热水井内。下部集泥斗中聚集污泥每四小时排一次,每次排5分钟左右(排泥周期及每次排放时间应根据污泥

量酌情控制),排出的污泥经排泥沟排至泥浆坑。 5、净化装置只要投入运行,每到规定排泥时间一定要进行排泥,而且保证排放时间;不能由于泥浆坑液位及其他条件限制而随意缩短排泥周期、排放时间。 6、在每组排泥管手动蝶阀和电动蝶阀之间接出三通管及手动蝶阀,并接上压力水管,如果排泥管路堵塞时可用压力水进行冲洗,排除故障。 7、斜管填料是净化处理的核心部分,对其维护得好坏也直接影响设备运行效果。设备顶部中心应设置压力水冲洗管(配软管),使用时应制定制度,定期(一个月)、不定期(检修、事故停机时)对斜管填料进行冲刷清洗。冲洗时先停止设备进水,将设备内存水排放到斜管填料底部,用压力水软管对准蜂窝斜管孔倾斜方向自上至下冲洗即可,脱落污垢应及时利用排泥系统(手动)排出体外。 三、加药装置设计说明 1、加药装置是配套化学除油器需投加化学药剂而设计的。一共设计四台,二台投加电介质类凝聚剂,二台投加高分子油絮凝剂。均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2、投加电介质类凝聚剂加药装置二台,串联在一起,一台投药另一台配药;配加药泵二台,一台投药一台备用。药剂投加量为5~15mg/L(投加量应根据实际生产经验调整),一台加药装置配药一次,六套净化装置同时使用,可满足8~16小时的投加量。 3、投加高分子油絮凝剂加药装置二台,串联在一起,负责六套无动力除油除浊净化装置的药剂投加。一台投药另一台配药;配加药泵二台,一台投药另一台备用。投加量为0.5~1mg/L (投加量应根据实际生产经验调整),一台加药装置配药一次,六套净化装置同时使用,可满足8~10小时的投加量。 四、化学除油器药剂的应用 现阶段钢厂浊环水,净环水中所用的化学除油器均为利用混凝、反应、沉淀的方法将水中的悬浮物及含油的氧化铁皮去除。这样的方法固然是好,但是也存在不小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于使用药剂的问题。 前市场上主要用于化学除油器的有两种药:一种为油絮凝剂(水剂),另一种为PAM。若加PAM存在溶解及堵塞计量泵及管道过滤器而加不进药,或加药量小的问题。当PAM溶解为千分之1.5为最佳,在现有的加药装置及计量泵溶解及投加的话会出现很难溶解及出现白色大量结块现象,若用网格将其去除,则投加的浓度又不够,处理效果就差浪费药剂的用

八路抢答器设计(附源程序)

烟台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八路抢答器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 同组成员: 组长: 2012 年06 月07 日 目录

1 概述 (2) 2设计任务 (2) 3 系统总体方案 (3) 4 硬件设计 (4) 控制系统所需硬件 (4) 硬件原理介绍 (4) 5 软件设计 (7) 软件总体设计 (7) 程序流程图 (8) 6 Proteus软件仿真 (12) Keil软件 (12) 在Proteus软件 (12) 7小结 (14) 8心得体会 (15) 附1:源程序代码 (16) 附2:参考文献 (24) 1 .概述

8路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现如今,各种智力知识竞赛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形式,人们在答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到乐趣,还可以学到一些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然而在抢答过程中,单靠视觉是很难判断出哪组最先完成抢答操作。为了辨别哪一组或哪一位选手获得答题权,必须要设计一个智能抢答控制系统——智能抢答器。 抢答器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已被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智力知识竞赛场合。抢答器在竞赛中有很大用处,通过抢答器的指示灯显示,数码管显示和警示蜂鸣等手段,能准确,公正,直观地判断出第1抢答者并协助比赛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使用的抢答器大多数都采用了逻辑电路进行设计,分立元件较多,造成抢答器的成本较高。此外一般抢答器由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二者结合组成,其智能化程度低,故障率高,显示简单。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电子电路朝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因此设计出全集成电路的多路抢答器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 2 .设计任务 本设计要求学生结合现有的实际条件,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一个8路智能抢答器。要求实现的功能如下: 1) 抢答器可同时供8名选手或8个代表队比赛,分别用8个按键S1~S8进行抢答。 2) 主持人可以通过智能抢答器的按键设定每道题的抢答时间和回答时间。 3) 具有清零和非法抢答控制功能,并由主持人操纵,避免选手在主持人说“开始”前提前抢答,违反规则。 4) 当主持人启动“开始抢答键”后,定时器进行减计时,在10s内无人抢答表示所有参赛选手或参赛队对本题弃权,抢答时间耗尽后禁止抢答。 5) 倒计时5s时,如果仍无人抢答,则系统每1s报警一次,用以提示参赛选手。 6) 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即选手按下按键,锁存相应选手的参赛号码,并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同时扬声器发出报警声响提示。选手抢答实行优先锁存,其他按键者将不能响应,以便公平地选择第一个抢答者。 7) 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抢答有效,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同时进入回答问题的30s倒计时。 8) 倒计时期间,如果主持人想终止倒计时,可以按下“停止”按键,系统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热交换量:8029.39kw 2,设备形式:长绕管式换热器 三,操作条件 ①甲醇:入口温度7.83°C,出口温度-31.68°C ②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 ③允许压强降:管侧不大于1.5*105pa壳侧不大于2.9*10’pa. 四,设计内容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理论计算 1,计算并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 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管程,壳程的介质均为 甲醇。 (2) 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管程介质为甲醇,入口温度为7.83°C,出口温度-31.68°Co 壳程介质也为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o 管侧甲醇的定性温度:打=7兀:型=-H.925 °C 。 2 壳侧的甲醇定性温度:仏=二门卑V —1&34°C 。 2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⑶传热温差 △ _ 7厂力)一72一" _ (7.83-1)-[-31.8 — (-37.68)] _ 6.83-6 —钳% °C 」厂T- 7?83-(一31?68)_39?51 r-f " 1-(-37.68) ~ 38.68 ") p=hzk= 1—(—37S)=坯=085 「-匕 7.83-(-37.68) 45.51 … 由R 和P 查图得到校正系数为:处ul,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 = ^=6.406°C (查传热课本 P288) ,6.83 In ----- 6 [-31.8-(-37.68)]

化学镀工艺流程详解.

化学镀工艺流程 化学镀是一种在无电流通过的情况下,金属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还原剂的作用下通过可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具有催化表面(催化剂一般为钯、银等贵金属离子的镀件上还原成金属,从而在镀件表面上获得金属沉积层的过程,也称自催化镀或无电镀。化学镀最突出的优点是无论镀件多么复杂,只要溶液能深入的地方即可获得厚度均匀的镀层,且很容易控制镀层厚度。与电镀相比,化学镀具有镀层厚度均匀、针孔少、不需直流电源设备、能在非导体上沉积和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等特点;但化学镀镀层质量不很好,厚度上不去,且可镀的品种不多,故主要用于不适于电镀的特殊场合。 近年来, 化学镀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各种非金属纤维、微球、微粉等粉体材料上施镀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用化学镀方法可以在非金属纤维、微球、微粉镀件表面获得完整的非常薄而均匀的金属或合金层,而且镀层厚度可根据需要确定。这种金属化了的非金属纤维、微球、微粉镀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作为填料混入塑料时能获得较好的防静电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有可能部分取代金属粉用于电磁波吸收或电磁屏蔽材料。美国国际斯坦福研究所采用在高聚物基体上化学镀铜来研制红外吸收材料。毛倩瑾等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对空心微珠进行表面金属化改性研究,发现改性后的空心微珠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可用于微波吸收材料、轻质磁性材料等领域。 化学镀所需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852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控温搅拌;增力电动搅拌机。化学镀工艺流程:机械粗化→化学除油→水洗→化学粗化→水洗→敏化→水洗→活化→水洗→解胶→水洗→化学镀→水洗→干燥→镀层后处理。 1化学镀预处理 需进行化学镀的镀件一般不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化学镀工艺的关键在于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使镀件表面生成具有显著催化活性效果的金属粒子,这样才能最终在基体表面沉积金属镀层。由于镀件微观表面凸凹不平,必须进行严格的镀前预处理,否则易造成镀层不均匀、密着性差,甚至难于施镀的后果。

塔设备设计说明书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塔设备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木工学院 班级:林产化工0 8 学号: 姓名:万永燕郑舒元 分组:第四组 目录

前言 摘要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气、液两相以充分接触的机会,使质、热两种传递过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还要能使接触之后的气、液两相及时分开,互不夹带。因此,蒸馏和吸收操作可在同样的设备中进行。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沿塔高装有若干层塔板(或称塔盘),液体靠重力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底,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则靠压强差推动,由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形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液相由塔顶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气、液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进行接触,其组成沿塔高连续地变化。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采用板式塔,而当处理量较小时多采用填料塔。蒸馏操作的规模往往较大,所需塔径常达一米以上,故采用板式塔较多;吸收操作的规模一般较小,故采用填料塔较多。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在一个圆筒形的壳体内装有若干层按一定间距放置的水平塔板,塔板上开有很多筛孔,每层塔板靠塔壁处设有降液管。气液两相在塔板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板式塔的空塔气速很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造价低,检修、清理方便 关键字 塔体、封头、裙座、。 第二章设计参数及要求 符号说明 Pc ----- 计算压力,MPa; Di ----- 圆筒或球壳内径,mm; [Pw]-----圆筒或球壳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 δ ----- 圆筒或球壳的计算厚度,mm; δn ----- 圆筒或球壳的名义厚度,mm; δe ----- 圆筒或球壳的有效厚度,mm;

抢答器说明书

《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抢答器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vvv 职称副教授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102 学号: xxxxxxx 完成时间: 2014年7月

湖南工学院《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课题任务书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摘要 抢答器主要运用于小型的智类游戏抢答比赛,各位选手用来抢答用的。抢答器对于这类的游戏和节目具有重要的意义。抢答器使用单片机和数字集成电路,增加了选手号码显示、抢按器或抢按后的计时、选手显示功能。抢答器设计是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利用AT89S52单片机及外围接口实现的抢答系统,利用定时器/计数器定时的原理,来将软、硬件结合起来,使系统能正确地进行计时,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用开关做键盘输出,蜂鸣器发生鸣叫。在抢答中,只有开始后抢答才有效,如果在开始抢答前抢答为无效;抢答限定时间和回答问题的时间设定为30s;可以显示是哪位选手有效抢答和无效抢答,正确按键后有蜂鸣鸣叫提示;抢答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倒记时显示,满时后由主控强制复位。 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阐述该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经过调试和运行使该系统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其具有反应快,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特点。 抢答器,电路简单、成本较低、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抢答器;单片机;报警;显示;违规

目录 1 设计课题任务、功能要求说明及总体方案介绍 (1) 1.1 设计任务及功能要求说明 (1) 1.2 设计课题总体方案介绍及工作原理说明 (1) 2 设计课题硬件系统的设计 (2) 2.1 设计课题硬件系统各模块功能简要介绍 (2) 2.1.1 AT89S52控制模块 (2) 2.1.2 电源电路接口模块 (2) 2.1.3 振荡电路模块 (3) 2.1.4 复位电路模块 (3) 2.1.5 下载电路模块 (4) 2.1.6 键盘电路模块 (4) 2.1.7 蜂鸣器电路模块 (4) 2.1.8 LED灯电路模块 (5) 2.1.9 数码管显示电路模块 (5) 2.1.10 电源电路模块 (6) 2.2 设计课题电路原理图、实物图 (7) 2.2.1 电路原理图见附录A、B (7) 2.2.2 实物图见附录C、D (7) 2.3 设计课题元器件清单 (7) 3 设计课题软件系统的设计 (8) 3.1 设计课题使用单片机资源的情况 (8) 3.2 设计课题软件系统各模块功能简要介绍 (8) 3.2.1 监控模块 (8) 3.2.2 数码管显示模块 (8) 3.2.3 独立式键盘模块 (8) 3.2.4 定时模块 (8) 3.3 设计课题软件系统程序流程框图 (8) 3.3.1 主程序流程框图 (8)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1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 流体的性质; ③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2 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 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分类 管 壳 式 名称 特性 管式 固定管板式 刚性结构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50°C),管间不 能清洗 带膨胀节: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较低的压 力 浮头式 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壳层易清洗,管壳两物料温差>120℃; 内垫片易渗漏 U 型管式 制造、安装方便,造价较低,管程耐压高;但结构不紧凑、 管子不易更换和不易机械清洗 填料 函式 内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场合 外填料函:管间容易泄露,不易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及压 力较高场合 釜式 壳体上都有个蒸发空间,用于蒸汽与液相分离 套管 双套管式 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或固定床反应器中

8路数字抢答器设计说明

简易8路数显抢答器: 简单实用的八路数显抢答器,主要包括抢答、编码、优先锁存、数显、复位及音频振荡等电路。元器件主要包括 CD4511.N E555、IN 4148、三极管(901 4)、LED 共阴极数码管、扬声器、小型按钮开关及电阻电容等。 说明: 抢答数显电路: J1~J8八个按钮开关组成抢答键。D1~D12十二个二极管组成编码器,将抢答键按对应的BCD 码进行编码,并将所得的高电平加在CD4511所对应的输入端。CD4511是一块含BCD —七段锁存/译码/驱动电路于一体的集成电路。CD4511的 1、2、 6、7脚为BCD 码输入端,9~15脚为显示输出端。3脚为测试端(LT),当L T 为“0 ”时,输出全为“1 ”。4脚为消隐端(B I ),当B I 为“0 ”时,输出全为“0 ”,因此此时可以清除锁存器内的数值,即可使用为复位端。5脚为锁存允许端(L E ),当L E 端由“0 ”→“1 ”时,a 、b 、c 、d 、e 、f 、g 七个输出端保持在LE 为“0”时所加BCD 码对应的数码显示状态。 16、8脚分别接电源正负极。由CD4511的引脚图可知, 6、2、 1、7脚分别代表BCD 码的 8、4、

2、1位。按下对应的键,即可得到 0001、0010、 0011、0100、 01、0110、 0111、1000八个一系列的BCD 码。高电平加在CD4511对应的输入端上,便可以由其内部电路译码为十进制数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优先锁存电路由两个二极管( D13、D14)、一个三极管(VT)、两个电阻及CD4511的锁存允许端(LE)完成。在初始状态或复位后的状态时,CD4511输入端都与一个电阻(10K)串联接地,所以此时BCD码输入端为“00”,则CD4511输出端a、b、c、d、e、f 均为高电平,g 为低电平,且数码显示为“0”。而当d 为高电平,三极管(VT)导通及g 为低电平时, D13、D14的正极均为低电平,使CD4511的LE 端为低电平“0”,可见,此时没有锁存即允许BCD码输入。而当任一抢答键按下时,由数码显示可知,CD4511输出端d 输出为低电平或输出端g输出为高电平,两个状态必有一个存在或着都存在。迫使CD4511的LE端,由“0”→“1”,即将首先输入的BCD 码显示的数字锁存并保持。此刻,其它按键编码就无法输入,从而达到了抢答的目的。音频振荡电路为NE555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推动扬声器发出讯响声。四只二极管(IN4148)组成二极管或门电路分别接CD4511的 1、2、 6、7引脚,为NE555提供电源+Ucc,即任何抢答键按下时,扬声器都能发出报警声。元器件清单 序号910元件名称 电阻 电阻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kg h ,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g ℃ 热导率10.0279w m λ=g ℃ 粘度51 1.510Pa s μ-=?g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g K 热导率10.624w m λ=g K 粘度310.74210Pa s μ-=?g

目录 1、确定设计方案 ............................................................................................. - 4 -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4) 1.2流程安排 (4) 2、确定物性数据............................................................................................. - 4 - 3、估算传热面积............................................................................................. - 5 - 3.1热流量 (5) 3.2平均传热温差 (5) 3.3传热面积 (5) 3.4冷却水用量 (5) 4、工艺结构尺寸............................................................................................. - 5 -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5)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 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6) 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 4.5壳体内径 (6) 4.6折流挡板 (7) 4.7其他附件 (7) 4.8接管 (7) 5、换热器核算 ................................................................................................ - 8 - 5.1热流量核算 (8)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8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8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9 -5.1.4传热系数.......................................................................................................... - 9 -5.1.5传热面积裕度.................................................................................................. - 9 -5.2壁温计算. (9) 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 5.3.1管程流体阻力................................................................................................ - 10 -5.3.2壳程阻力........................................................................................................ - 11 -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1 - 6、结构设计 .................................................................................................. - 12 -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12) 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13) 6.3管箱结构设计 (13) 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4) 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6外头盖结构设计 (14) 6.7垫片选择 (14)

水系统处理大类1原水处理常规化学品危化品絮凝剂混凝剂

一、水系统处理大类 1、原水处理 常规化学品、危化品、絮凝剂、混凝剂 2、锅炉水处理 化学品、混床 3、循环水处理 软水设备、循环水药剂、冷却塔、循环水泵、加药设备、远程监控设备、过滤器、旁滤器、滤袋、滤料、节能改造、水样分析服务 4、脱盐水处理 反渗透设备、超滤设备、纳滤设备、、离子交换混床、过滤设备、加药设备、反渗透膜、陶瓷膜、纳滤膜、超滤膜、滤芯、膜壳、反渗透药剂、SDI、远程监控设备、膜解剖、垢样分析、膜清洗服务 5、超纯水处理 EDI超纯水设备 6、污水处理 滗水器、刮渣机、气浮设备、格栅除污机、油水分离器、螺旋压榨机、启闭机、污泥泵、刮吸泥机、砂水分离器、螺旋输送机、潜水搅拌机、刮油机、曝气设备、污泥脱水机、污泥烘干机、污泥浓缩机、MBR、EDR、臭氧杀菌消毒装置、水箱自洁消毒器,紫外线水处理器,解析除氧器,真空脱气除氧机,低位热力除氧器,铜银离子灭菌器,高效化学除油器,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在线监测设备、生物增效剂、消泡剂 二、固废处理大类 粉碎设备、垃圾中转站、预处理设备、固化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处理、翻堆设备、垃圾压缩机、垃圾焚烧炉、餐厨垃圾处理、焚烧热解设备、分选设备、垃圾打包机、工业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垃圾渗沥液处理 三、气体处理大类 脱硫塔、吸收塔、酸雾净化塔、空气净化器、双碱法、净化塔、油烟净化器、加湿机、阻火器、洗涤塔、烟尘净化器、喷漆废气处理、除湿机、活性炭、除垢器、风淋室、除尘滤筒、净化灯具、净化空调、层流罩、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单机除尘器、防尘布袋、吸尘机、集尘机、气体分析服务 四、噪声处理大类 工业噪声控制设备、消声器、噪声计、噪声计、防爆风机、离心风机、吸音软包、噪声检测仪、隔音装置、消声器、除尘风机、轴流风机、吸音材料、高压鼓风机、隔音棉、隔音毡、罗茨风机、空调风机、减震器材、中压鼓风机、吸音板 五、土壤治理大类

抢答器设计

多功能数字显示抢答器设计 摘要 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有主持人设定,本抢答器的时间设定为10秒,当主持人启动“开始”开关后,定时器开始减计时。设定的抢答时间内,选手可以抢答,这时定时器停止工作,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号码和抢答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按复位键。当设定的时间到,而无人抢答时,本次抢答无效,扬声器报警发出声音,并禁止抢答。定时器上显示00。 本课程主要是四位抢答器的设计方案。主要采用优先编码器74LS175D、触发器74LS148D、和555定时芯片构成抢答器。电路主要由脉冲产生电路、锁存电路、定时电路组成。当有选手抢答时,首先锁存,阻止其他选手抢答,然后编码,再经4线7段译码器将数字显示在显示器上同时产生音响。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时,倒计时电路启动由9计到0,如有选手抢答,倒计时停止。 关键词:四位抢答器,定时器,锁存电路

目录 1 绪论 (1) 1.1课题描述 (1) 1.2基本工作原理及框图 (1) 2 主要电路具体设计和总电路图 (2) 2.1锁存电路 (2) 2.2脉冲产生电路 (3) 2.3定时电路 (4) 2.4总电路图 (5) 3主要芯片介绍 (6) 3.1优先编码器74LS148芯片 (6) 3.2触发器74LS175芯片 (6) 3.3555芯片的功能及引脚图 (7) 总结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1 绪论 1.1 课题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知识竞赛、评选优胜,选拔人才之类的活动愈加频繁。在很多竞争场要求有快速公正的竞争裁决,例如:证劵、股票交易及各种智力竞赛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智力竞赛更是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能够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但是、在竞赛中往往是多个选手一起,分为几个小组参加比赛,针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各竞赛小组进行抢答,而抢答环节就要有一种逻辑电路抢答器作为裁判员功能、实现其比赛公平、公正的规则。智能抢答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设备,在各种竞赛、抢答场合中,它都能客观、迅速地判别出最先获得发言权的选手。早期的抢答器只是由几个三极管、可控硅、发光管等器件组成的,能通过发光管的指示辩认出选手号码。现在大多数智能抢答器都由单片机或数字集成电路构成的,并且新增了许多功能,如选手号码显示,抢按前或抢按后的计时,选手得分显示等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抢答器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必然提高了智能抢答器的制造成本。鉴于现在小规模的知识竞赛越来越多,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小型抢答器肯定很有市场。 1.2 基本工作原理 本课程设计的四路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定时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后,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该选手编号立即锁存,并在抢答显示器上显示该编号,同时扬声器给出音响提示,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其他选手抢答。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当主持人按下开始按钮后,定时器开始倒计时,定时显示器显示倒计时间,若无人抢答,倒计时结束时,扬声器响。参赛选手在设定时间内抢答有效,抢答成功,扬声器响,时定时器停止倒计时,抢答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定时显示器上显示剩余抢答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如果抢答定时已到,却没有选手抢答时,本次抢答无效。系统扬声器报警,并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选手超时后抢答,时间显示器显示0。具体框图如图1所示。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 1.1设计题目:满液式蒸发器 (1) 1.2设计参数: (1) 2设计计算 (1) 2.1热力计算 (1) 2.1.1制冷剂的流量 (1) 2.1.2冷媒水流量 (1) 2.2传热计算 (2) 2.2.1选管 (2) 2.2.2污垢热阻确定 (2) 2.2.3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 (2) 2.2.4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 (3) 2.2.5传热系数 K计算 (3) 2.2.6传热面积和管长确定 (4) 2.3流动阻力计算 (4) 3.结构计算 (5) 3.1换热管布置设计 (5) 3.2壳体设计计算 (5) 3.3校验换热管管与管板结构合理性 (5) 3.4零部件结构尺寸设计 (6) 3.4.1管板尺寸设计 (6) 3.4.2端盖 (6) 3.4.3分程隔板 (7) 3.4.4支座 (7) 3.4.5支撑板与拉杆 (7) 3.4.6垫片的选取 (7) 3.4.7螺栓 (8) 3.4.8连接管 (9) 4.换热器总体结构讨论分析 (10) 5.设计心得体会 (10) 6.参考文献 (10)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1设计题目:105KW 满液式蒸发器 1.2设计参数: 蒸发器的换热量Q 0=105KW ; 给定制冷剂:R22; 蒸发温度:t 0=2℃,t k =40℃,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进口1t '=12℃; 出口1 t " =7℃。 2设计计算 2.1热力计算 2.1.1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资料【1】,制冷剂的lgp-h 图:P 0=0.4MPa ,h 1=405KJ/Kg ,h 2=433KJ/Kg , P K =1.5MPa ,h 3=h 4=250KJ/Kg ,kg m 04427.0v 3 1=,kg m v 3 400078.0= 图2-1 R22的lgP-h 图 制冷剂流量s kg s kg h h Q q m 667 .0250 4051054 10=-= -= 2.1.2冷媒水流量 水的定性温度t s =(12+7)/2℃=9.5℃,根据资料【2】附录9,ρ=999.71kg/m 3 ,c p =4.192KJ/(Kg ·K)

化学除油器

化学除油器 1、化学除油法的机理 化学除油是以投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油份和悬浮物产生凝聚和絮凝反应,使油类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投加两种药剂,一种为电介质类凝聚剂,另一种为特制的油絮凝剂。 (1)凝聚剂为具有较强破乳能力的电介质类凝聚剂,其破乳机理为:投加电介质凝聚剂后,它能中和水中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压缩扩散层的厚度,降低胶粒的§电位,使胶粒显电中性,并在凝聚剂的作用下相互聚结。 (2)油絮凝剂为我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该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絮凝能力强,除油及除悬浮物效率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毒无害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阻垢、缓蚀作用。本产品由天然高分子植物化学改性而成,与无机电介质类凝聚剂配合使用,能促进水中油份和悬浮物、无机颗粒等分子间的架桥絮凝作用,使絮团增大,沉降加快。其絮凝原理为:油絮凝剂是具有很多支链的线性天然高分子悬浮微粒和乳化油珠有极强的吸附架桥能力,它能使凝聚形成的细微粒通过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使颗粒逐渐变大,再形成密实、粗大的絮团而沉降下来,达到水质净化目的。 一般水处理要求沉淀池斜管倾角为60°。由于轧钢浊环水中悬浮物依氧化铁皮为主,比重较大,为了利于排泥,减少填料的负载,作为化学除油器来说,最适宜斜管角度65°。(3)两种药剂的投加药按水质的情况作相应调整,一般投加药量为5-8mg/l,两种药剂均为无毒无害药剂。 2、药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油絮凝剂稀释:将油絮凝剂与适量清水混合,通过平缓、间歇搅拌使之溶解,逐渐加水,最后配制成浓度不大于4%的溶液。 b、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根据所用固体或液体PAC的具体情况,把PAC与适量清水混合,通过搅拌使之溶解或混合,配成4%的PAC溶液。 c、油絮凝剂在处理含油污水时必须与电介质类凝剂配合使用。向含油污水中先投加入电介质类凝聚剂,然后再投加油絮凝剂,次序不能颠倒,也不能两者混合在一起投加。 d、处理含油污水,油絮凝剂的用量要适当,太少絮凝效果差,太多由于分子间的分散稳定作用,使絮凝效果也欠佳,最佳用量应针对水质情况而定。 3、设备结构说明 ⑴固体聚合氯化铝在加药搅拌装置内配制成4%的PAC溶液,由计量泵投至管道混合器(在进水位置),通过管道混合器内叶片的搅拌作用,使PAC溶液与原水均匀混合后进入化学除油装置中心反应筒内,PAC药液在管道混合器至中心反应筒之间将胶粒表面电荷中和,实现破乳,胶粒相互聚结,达到凝聚作用。 ⑵污水进入化学除油器第二反应室,在第二反应室加入稀释好的油絮凝剂溶液,通过搅拌装置的搅拌使药剂与污水均匀混合,并通过其自身的离子性基团和活性基团,实现它对污水中固体悬浮微粒和乳化油珠的吸附架桥功能,形成密实、粗大的絮团,便于后级沉降分离。⑶污水由第二反应室溢流至混合反应室(也称过度室),在混合反应室内,水中的浮油和乳化油以及悬浮物经过药剂的凝聚、絮凝作用,形成大颗粒的絮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