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外邪或 内伤 因素 , 导致 脏 腑 机 能损 伤 , 理 产 物 生 成 , 病 产生慢 性 肾炎 本 虚标 实 的病 机 特 点 。在 疾病 过 程 中 , 脏 腑亏损 不 复致病 理 产物 难 以消 除 , 理 产 物 又使 脏 病 腑 愈加 亏损 , 者 相 互 为 害 , 成 恶 性 循 环 。王 琛n 二 形 总结 郑平 东教授 经验 , 为慢 性 肾炎 蛋 白尿 与机 体 免 认 疫功 能失调 有关 , 机体 免 疫 功能 的失 调 又 与脏 腑 的 而
瘀 血 , 滞 血瘀 又 可 加 重 津液 代 谢 障碍 而 形 成 水 肿 。 气
韩 冰 等 认 为 脾 肾 阳 虚 是 本 病 的 主 要 病 机 。 梁 晓 平
高灌 注 、 压 力 和 高滤 过 , 期 处 于 这 种状 态 可 诱 发 高 长 “ 白超 负荷 肾病 ” 进 而 促 进局 灶 节段 性 肾小 球硬 化 蛋 , 的发生 , 肾小管 上皮 细 胞对 蛋 白的 大量 重 吸 收 可诱 发 肾小管损 伤 , 通过 一 系列 机 制 导致 肾 问质 炎症 及 纤 并
2 辨 证 分 型 和 治 则 治 法
肾炎 的病 程 进 展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笔 者 将 近 十 年 的 关
于慢性 肾炎蛋 白尿 中医药 治疗情 况作 一综 述 。
1 病 因 病 机
目前 , 医 学 对 慢 性 肾 炎 的 病 因 病 机 基 本 达 成 共 中 识 , 责 之 于 肺 、 、 三 脏 , 为 湿 、 。《 经 》 : 本 脾 肾 标 瘀 内 日
③ 活 血 化瘀 : 血 症 状 突 出者 可 扶 正 祛 瘀 , 如 补 中 瘀 方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0T07:17:48.5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顾霜何伟明[导读]顾霜何伟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缓慢进展,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部分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病因。
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相关文献, 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名医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蛋白尿;研究进展;综述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缓慢进展,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部分患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CGN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最主要原因[1]。
蛋白尿是CGN典型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慢性肾脏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有效控制蛋白尿成为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西医主要根据蛋白尿水平、肾脏病理、肾功能状况、并发症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蛋白尿仍难以控制,且存在疗程长、停药后反复发作、副作用突出等问题。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方面有着明显优势[3,4,5],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古籍无“蛋白尿”记载,蛋白相当于中医的“精微”“精气”,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纳之精气所化生。
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中医学“尿浊”、“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
蛋白尿形成的病因病机多样,疾病过程中易反复变化,众多中医大家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詹华奎[6]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多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瘀等夹杂为标。
在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中发挥好中医的优势

慢性肾炎中医药现代研究
2. 中药调控细胞因子网络的研究
促炎症细胞因子----IL-1 IL-6 TNF-α 抗炎症细胞因子----IL-1rа IL-10 消白冲剂-----调控细胞因子(IL-2,IL-2R)网络的研究
3. 中医药防治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细胞外基质 COLШ COLⅣ LN FN TGF-β1 黄芪、当归合剂----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肾小球内积聚 银杏叶---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及羟脯氨酸的含量 复方积雪草---下调肾内ECM TGF-β1TIMP-1(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而
衰竭研究近况。
前言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蛋白尿是CGN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诊断和判断CGN的重要指标。
经典的方法是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对于控制CGN进展 性病变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又往往难以施展。故其困扰着患者的 身体健康,长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QOF)。
在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中发挥好中医的优势
学习目标
了解慢性肾炎中医临床研究的三个阶段及慢性肾炎中医药 现代研究 。
熟悉蛋白尿定义、病理生理分类、发生机制,中医对病因 病机的认识及专方专药 研究。
掌握现代医学蛋白尿治疗、尿蛋白疗效标准及常用中医药 治法方药。
课程结构
➢ 首先概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及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再介绍了本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期及各期特点; ➢ 进而介绍了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及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
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µg/min 24小时白蛋白排泄为30-300mg 尿白蛋白/肌酐---男性:≥22mg/g 或2.5mg/mmol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李焕宇1邓虹珠2王彩云2t解放军广州疗养院广东广州5105152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广州510515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病理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则显示了很多的优势,本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概况以及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理研究等方面的迸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药理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245(2004)14-叭75—03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病理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炎症状迁延不愈。
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肾炎[1]。
属于中医学“肾风”、“肾水”、“水肿”等病症范畴。
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往往是最后的选择。
而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则显示了很多的优势,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现择要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与证候学研究探讨疾病病因、证候及演变特征对提高辨证准确性和增强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临床研究认为慢性肾炎发病不外内因、外因、诱因三类。
内因以肾、脾、肝等脏腑功能虚损为主。
吕仁和[21认为本病病本在。
肾虚,涉及肝脾等脏,外因则为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入。
赵绍琴[3・41提出了慢性肾病可遗传论和并非均为肾虚论,认为风湿热邪深入营血,络脉阏阻,属实而非虚,且多热、多阏为本病之病机特征。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肾炎是以虚为主,虚实挟杂之症。
刘宏伟㈨报道由于体质因素的变化,疾病因素的影响,生活与环境因素的改变等,使得慢性肾炎患者阴虚证增多,且阴虚证多向气阴两虚证转化。
欧刚永红[6]等对慢性。
肾炎中医证型与红细胞免疫相关性研究和结果显示:本病患者均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1 病 因病机
蛋 白由脾 胃化生 , 由。 肾脏封藏。 蛋 白尿 的病机是本虚标实 , 正虚邪实 。本虚 指肺脾 肾功能失调 ,标实分外感 、湿热、瘀血 、
补肺益气 。药用 白术、黄芪、防风等 。方用玉屏风散加减I 。
2 . 4 疏 肝 理 气
情志是影响 。 肾性蛋 白尿 的重要因素。 肝主疏泄 , 疏泄不畅 , 肝气郁结 ,致脾失运化 ,则胸胁胀满 ,情志抑郁,呕恶 ,口苦 , 舌质 红,苔薄 白,脉弦滑之表现。治以疏肝理气 。药用香 附、 柴 胡、陈皮 、枳壳等。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9 ] 院 ,浙江 金 华,3 2 1 0 1 7 ;2 . 浙江 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 州,3 1 0 0 5 3 )
中图分类号 :R 6 9 2 . + l
【 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2 2 . 0 1 2 0 . 0 2
me d i c i n e h a s a g o o d e fe c t o n he t r t e a t me n t o f c ro h n i c g l o me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 .
[ Ke y wo r d s ] C ro h n i c g l o me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 ; P r o t e i n u r i a ;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 R e v i e w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2 2 . 0 6 6 慢性肾炎 ( 慢性。 肾小球 肾炎,C G N)是一种病情进展慢 、 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 ,在临床 上多以蛋白 尿 、水肿、血尿 、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在传 统医 学方面属 “ 水肿 ” 、“ 虚劳 ” 、“ 血尿 ” 、“ 淋症 ”等 范畴[ 1 】 o蛋 白 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l 临床表现之一 ,目前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缺 乏特效 的治疗手段,中医对慢性肾炎蛋 白尿的治疗 有较好 的疗 效 。本文对近年中医药治疗慢 性。 肾炎进展综述如下 。 脾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 ,为气血 生化之源 。脾运不健,则 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转输,脾虚失摄 ,充养 肾精 ,精微外泄。治 以健脾益气 。药用党参 、茯苓 、白术、莲 肉、山药 、莲子、黄 芪、陈皮等 。方用参苓 白术散加减 2 . 3益气补肺 肺主一身之表 ,肺卫不 固,外邪入侵 ,肺失宣肃,则可 出 现 眼睑浮肿 ,延及 四肢 、全身 ,舌苔略白,脉浮紧或数 。治以
肾炎蛋白尿的常用中医疗法

----------------------------------------- 最新资料推荐-------------------------------------肾炎蛋白尿的常用中医疗法肾炎蛋白尿的常用中医疗法 2007-03-20 08:51 :00|分类:临床经验|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慢性肾炎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
最近的临床和实验资料提示,蛋白尿对肾疾病进展是一个独特的危险因素。
不仅蛋白尿伴随着肾小球的损伤和肾小球正常通透选择性的丧失,实验研究还表明:蛋白小管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炎症和成纤维结果能够引起间质损伤和纤维化。
实验中,持续性蛋白尿常常伴随着在近曲小管胞浆中蛋白(白蛋白和I g G)积聚的大量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可观察到基底膜完整性的丧失和小管细胞成分的溢出伴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的结局。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征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
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 g 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死亡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在过去十年中,大量的前瞻实验表明:大量蛋白尿伴随着的结果是肾功能降低或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这些研究有力地说明在人类肾疾病中,蛋白尿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最大危险因素。
中医中药在蛋白尿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以下是我们对蛋白尿的点滴认识。
一、病机分析祖国医学根据蛋白尿的临床表现,将其病机归于精气下泄范畴。
现代医学所说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祖国医学所谓的精气、清气、精微的概念类似。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等宜藏不宜泄,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主统摄升清。
若肾不藏精。
或脾不摄精,或脾不升清,便可致精气下泄而出现蛋白尿。
综观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亦以脾肾虚损贯穿始终,故似可认为脾不摄精、清气下陷和肾不藏精、精气下泄是导致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直接病机。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治疗研究

1病 因病机
中 医 认 为 慢 性 肾 炎 蛋 白 尿 隶 属 “ 水 ” “ 劳 ” “ 微 肾 、 虚 、 精
外 泄” 范畴 , 虚 邪 实为 其根 本 病 因 。正 虚 以脾 、肾虚 弱 为 主 , 正 邪 实 以外 感 、水 湿 、 湿 热 、瘀 血 为 主 。 时振 声… 认为 , 白尿 长 期 蛋 不消 与脾 肾两虚有关 , 脾虚 则健 运失 司 , 清浊不分 ; 肾虚 则气化 无权 , 封 藏失 司 , 以致精 微下泄 。 周鸣岐 认为 , 白尿 痼疾 除重视 脾肾外 , 蛋 还 与 肺的宣 发敷 布 、气化功 能 , 肝的 气血疏 泄 、升 降功能 密切 相关 , 不
楂 肉 、枇 杷 叶 、水 蛭 粉 。祛 邪 , 牡 蛎 泽 冯 散 : 蛎 、 白花 蛇 舌 用 牡 草 、 半枝 莲 、泽 泻 、 天花 粉 、海 藻 、生 黄 芪 、 山药 、苍 术 、
葶 苈 子 , 湿 解 毒 。 用加 减 完 带 汤 : 化 白术 、山 药 、党 参 、 车前 子 、
C i el ae uri h a ah r N ttn n H tC io
・中 国 保 健 营 养
・
慢性 肾炎蛋 白尿 的 中 医治疗研 究
曹永安
【 要 】 在 慢 性 肾炎 治 疗 过 程 中 , 般 症 状 消 失 后 , 蛋 白可 能仍 然 长 时 间存 在 。 所 以 ,能否 有 效 地 控 制蛋 白尿 , 慢 性 肾 炎 摘 一 尿 对 的 治疗 来 说 , 显 得 十 分 重 要 , 文 采 用 的 中医 方 法 对蛋 白尿 的 治疗 具 有 明显 的效 果 。 就 本 【 关键 词 】慢 性 肾炎 蛋 白尿 中 医治疗 【 献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编 号】 1 0 ~ 4 42 1) 7 2 — 1 4 7 8 ( 0 —0 2 0 0 00 9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的效果研究

119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10月下第21卷第30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刘向云(1971.1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主治中医师,本科,研究放行:临床内科。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的效果研究刘向云1 谷荣玲1 陈文静1 高增光1 巴聪聪2 唐仕坤3 姜雪迎4(1.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2.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00) (3.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高里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00) (4.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辛集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期间,予以中医治疗效果探究。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我院内科临床接诊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参与分析,将研究选取数据,以治疗模式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中医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每组患者40例,分析两组患者肾脏功能、中医积分、α1-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
结果:据研究,研究组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效果比较对照组肾脏功能更显著。
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研究组症状积分较低。
研究组Cys-C、α1-MG 指标,比较对照组血尿指标更低。
研究组不良反应(2.50%)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22.50%)。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100.00%)比较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82.50%)更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期间,予以中医治疗,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6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30-0119-04慢性肾小球肾炎作为临床内科诊治期间,多发性疾病,该症状由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球炎性反应,病症发生期间,具有隐匿性,患者随着疾病发展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情况,危及患者机体健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作者:丁伟伟费德升李玉卿张忠贤王彩萍张雪峰
作者:丁伟伟费德升李玉卿张忠贤王彩萍张雪峰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中药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慢性肾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志之一,近年对以往资料的回顾调查及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蛋白尿是导致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进展性肾衰的一种持久独立的恶化因素[1]。
尿蛋白漏出过多不仅可造成肾小球系膜细胞和上皮细胞损害,也会加重肾小管间质局部缺血、缺氧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合理应用中医药,有助消除尿蛋白及延缓肾功能减退。
本文就单味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 补虚药
1.1 黄芪黄芪味甘微温,功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草药, 能增强活血化瘀药物的功效,降低尿蛋白。
黄芪主要含黄芪多糖、氨基酸、大量无机离子、微量元素等,其中富含微量元素硒可能与其控制肾性蛋白尿有关。
硒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害,并能加强某些自由基清除剂的抗氧化作用。
因此,黄芪可能通过上述作用,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降低蛋白尿[2]。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还能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善肾小球功能。
黄芪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减轻免疫性因素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血浆内皮素分泌,增加肾血流量。
1.2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性甘温,具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等作用。
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激活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维持机体cd4/cd8细胞的平衡,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减少尿蛋白。
刘丽秋[3]等发现,它通过增加mmp2的表达,抑制tmip1,2的表达,促进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这可能也是其降低蛋白尿的机制之一。
2 活血化瘀药
2.1 葛根葛根味甘性平,功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葛根素,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改善肾血流量,从而预防和治疗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恢复肾小球滤过功能,延缓减轻肾脏损害,减少、缓解蛋白尿的产生[4]。
2.2 丹参其性苦微寒,有活血调经、凉血安神等功效。
研究发现,丹参能扩血管、抗凝抗血栓、降血脂、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细菌等作用,减少肾脏细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5,6]。
徐丽等发现[7,8],丹参可显著降低dn大鼠肾脏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减少ecm的沉积和尿白蛋白的排泄。
2.3 川芎川芎辛温,有活血行气止痛、祛风胜湿之功。
阿魏酸(fla)为桂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川芎等常用植物药中,可有效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肾血管收缩,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减少尿蛋白[9]。
川芎嗪是从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单体,具有降低血浆内皮素(et)和tnf水平、抗氧化等作用。
王振和马金丽等对50例慢性肾炎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结果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10]。
3 清热除湿药
3.1 升麻升麻甘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等功效。
《本经》云:升麻“解百毒”。
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有抗感染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帮助恢复肾功能,有利于蛋白尿
阴转。
临床上在健脾补肾化湿的基础上重用升麻,可使肾炎蛋白尿得到改善[11]。
4 虫类药
4.1 水蛭水蛭性平味咸苦,归肝、膀胱经,功能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临床病理分析表明,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沉积与蛋白尿密切相关。
水蛭能减少肾小球内fra 沉积,主要机制: ①抗凝血酶。
水蛭是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之一,它与凝血酶迅速结合,抑制血液凝固;②水蛭可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③降低血液黏稠度。
水蛭对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高血脂等均有减低作用。
王纲等[13]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水蛭粉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取得良好的疗效。
4.2 地龙地龙味咸性寒体滑,善走窜,能降泄,有活血化瘀、通络利尿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地龙有抗凝,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从地龙中提取的纤溶酶除了促纤溶作用,还具有抗免疫作用。
此外,地龙可能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舒张血管,抑制肾小球局部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4.3 蝉蜕蝉蜕甘咸性寒,甘能养,咸入肾,寒能清。
既能驱风,又能宣肺,发汗消肿以利水之上源。
临床上慢性肾炎患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病情复发或加重,蛋白尿增加。
蝉蜕通过降低血液内皮素,减少自由基释放,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蛋白尿[14]。
其它常用药还有土鳖虫、全蝎、蜈蚣、僵蚕、白花蛇、乌梢蛇、穿山甲等。
肾炎蛋白尿病机复杂,病情顽固。
虫类药物善于搜剔逐邪,熄风通络直达病所,能将潜伏于内的风痰瘀血之邪,深搜细剔。
肾病络病理论也为肾病应用虫类药提供了新的思考。
对于顽固蛋白尿伴水肿,选用蝉蜕与僵蚕,具有祛风定惊、通络散结之效;对慢性肾炎有血瘀证者,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肾病综合征,长期蛋白尿者用全蝎和地鳖虫有解毒、破瘀积、通经络的作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