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配合比与水工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浅析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浅析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度 , 1~ 0 m 为 宜 。 以 0 3r a
33 粉 煤 灰 掺 量 .
粉煤灰 为微珠 球状 颗粒, 具有增强混凝土流动性 、 少泌水、 减 改善混 凝土和易性 的作用 。粉 煤灰的水化反应很慢 , 它在混凝 土中相当长时 间 内以固体微粒形态存在 , 可填充骨料空隙,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配制特 细砂 混凝土时 , 采用 超量取代水 泥法掺入粉煤 灰, 既可保 证混凝土 强度 不 降低 , 又能改善拌和物 的和 易性, 减少混凝土 的泌水与离析现象 , 降低 水化热 , 抑制温差产生 的裂缝等。 粉煤灰掺量不可过高, 原因是粉煤灰水 化速度 极慢, 掺量过 高会影 响混凝 土早期强度 , 会降低混凝 土 的抗 冻 还 性 能。结合该工 程对 耐久性 能的要求及粉煤灰 品质 ,取 粉煤灰掺 量为 2 %, 0 超量系数取 1 。 . 4
3 坍落度的选择 . 2
特 细砂混凝土 拌和物 的黏度大 、 黏聚性 强, 要靠混 凝土 的重力来克 服 结构黏度 及极限剪应变产生 的变形流动 是比较 困难的, 在用砂量相 同 时, 特细砂混 凝土拌和物 比粗、 中砂 需消耗更多 的水泥浆 才能获得 相 同 的坍落度 。但坍落 度并不能表征特细砂混凝土拌和 物真 正的和易性 , 也 就 是说, 即使坍落 度较小 , 施工时特细砂 混凝土也 能表 现 出较好 的性 在 能, 不易产生 离析 和分层 。因此 , 特细砂混 凝土应选择弱 流动性 的坍落
2 原 材料 性 能
本次试验所用水泥采用 云南远 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同乐 ” , 牌 强度 . 4 WM微沫剂掺量 等级为 4 . 25普通硅 酸盐水 泥。其物理力学指标 : 密度为 31/m3细度为 3 高效减水剂、 .gc , 掺入 高效的减水剂 能减 少用水量 , 强拌和物 的流动性 , 增 改善和 易 2 %, . 标准稠度 为 2 . 初 凝、 O 6 %, 8 终凝 时间分别 为 20 2 0 i, 1 、 8 m n 安定性 合 性, 使混凝土 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提高。 采用 WM微沫剂, 在搅拌混凝土 格 ,d 2 d 折 强度分 别为 407 M a 3 及 2 d 压 强度 分别 为 3及 8抗 . . P,d 、6 8抗 过程 中能够引入大量均 匀分布 的、 定而封 闭的微 小气泡 , 稳 可提高混 凝 2 1 4 . MPa 2. 、 5 6 。 所用粉煤灰采用 Ⅱ级粉 煤灰, 其品质指标 : 细度 为 I%, 1 需水量 比为 土的抗冻性能;同时 WM微沫剂也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和物 的和 易性 ; 大量气泡的存在 , 相当于增加 了水泥浆 的体积, 可改善拌和物 的流动性 , 12 烧失量为 4 %, 0 %, . 三氧化硫 含量 为 0 8 含水量为 0 5 3 . %, 4 . %。 1 可 细 骨料为本地 天然 山砂 ( 细砂) 物 理性能 : 特 , 细度模 数为 1 , 观 还可改善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 水性 当引气 剂与减水剂复合掺用 时, .表 3 获得增加强度和提高耐久性的双重效果。根据在不同掺量拌和物下的减 密度 为 26 gc 3吸水率为 1 %, . /m , 0 . 含泥量为 11 坚 固性为 35 2 . %, .%。 确定 G 一 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 1 %, J1 . wM微沫 2 粗 骨料为 5 2 m 2 ~ 0 - 0 m、0 4 mm碎石 , 二级配 , 其掺量 比为 4 %、0 水率和含气量, O 6 %。

砂浆的组成与性能

砂浆的组成与性能

砂浆的组成与性能一、砂浆的组成材料1.胶凝材料砌筑砂浆常用的胶凝材料有水泥、石灰、石膏等。

在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用途等合理选择,在干燥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砂浆既可以选用气硬性胶凝材料,又可以选用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潮湿环境下或水中使用的砂浆必须选用水硬性胶凝材料。

配制砂浆用的水泥强度一般为砂浆强度的4~5倍为宜。

2.掺加料及外加剂为了改善砂浆的和易性,节约水泥用量,在砂浆中常掺入适量的掺加料或外加剂。

可在纯水泥砂浆中掺入石灰膏、黏土膏、磨细生石灰粉、粉煤灰等无机塑化剂或皂化松香、微沫剂、纸浆废液等有机塑化剂。

石灰、黏土均应制成稠度为12cm膏状体掺砂浆中。

黏土应选颗粒细、黏性好、含砂量及有机物含量少的为宜。

3.砂配制砌筑砂浆用砂应符合砂浆用砂的技术要求,一般宜采用中砂,毛石砌筑则宜选用粗砂。

砂的最大粒径因受灰缝厚度的限制,一般不超过灰缝厚度的1/5~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规定砂的含泥量不大于5%。

4.拌和用水砂浆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与混凝土拌和用水是相同的。

二、砂浆技术性质新拌的砂浆应满足下列性质。

(1)满足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种类和强度等级要求。

(3)具有足够黏结力。

(一)和易性砂浆的和易性是指砂浆拌和物在施工中既便于操作,又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性质。

和易性好的砂浆,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易产生分层、泌水现象,能在粗糙的砌筑底面上铺成均匀的薄层,使灰缝饱满密实,且能与底面很好地黏结成整体,既便于施工又能保证工程质量。

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个方面。

1.流动性砂浆流动性表示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能。

用“沉入度”表示。

用砂浆稠度仪通过试验测定沉入度值,如图10-9所示,以标准圆锥体在砂浆内自由沉入10s,沉入深度用cm数值表示。

沉入值大,则砂浆流动性大。

流动性过大,硬化后强度将会降低;流动性过小,则不便于施工操作,因此新拌砂浆应具有适宜的流动性。

DL·T+5330-200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DL·T+5330-200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计算值小于 2.5 MPa 时,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 2.5 MPa;当混凝土设计
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等于或大于 30 MPa,其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 3.0 MPa 时,
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 3.0 MPa。
5.0.5 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б值可按表 5.0.5 取用。施工中应根据
3.1.8 预应力混凝土 prestressed concrete 施加预应力且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 的混凝土。
3.1.9 泵送混凝土 pumped concrete 在混凝土泵的压力推动下,能沿管道输送到浇筑地点进行浇筑的流动性混凝土。
3.1.10 喷射混凝土 sprayed concrete 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按一定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混合料沿管路输送至喷头处,
3.1.16 用水量 water content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拌和水量(不包括骨料吸收的水)。
3.1.17 水胶比 water-cementitious material ratio 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拌和水(不包括骨料吸收的水)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
3.1.18 砂率 fine-to-coarse aggregate ratio 混凝土中砂与砂石的体积比或质量比,本标准中非注明的一般均指体积砂率。
应符合设计要求。
5.0.4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б,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
1 统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总数应不少于 30 组。
2 根据近期相同抗压强度、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的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混
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б按下式计算:
б= {[∑(ƒcu,I)2 ― n (mƒcu)2] / (n―1)}-2

水工C35W12F50砼配合比设计模板

水工C35W12F50砼配合比设计模板

C35W12F5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工地试验室二〇一七年一月目录一配合比参数 (1)1.1 混凝土设计等级 (1)1.2 坍落度和含气量 (1)二原材料选用 (1)2.1 水泥 (1)2.2 粉煤灰 (1)2.3 粗集料 (1)2.4 细集料 (1)2.5 减水剂 (1)2.6 抗裂防水剂 (1)2.7 拌和用水 (1)三配合比设计依据 (2)3.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2)3.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 (2)3.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14 (2)四C35W12F50泵送混凝土设计步骤 (2)4.1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2)4.1.1 确定配置强度(f cu,o) (2)4.1.2 确定水胶比 (2)4.1.3 确定单位用水量 (2)4.1.4 计算单位胶凝材料用量(m co) (3)4.1.5 确定砂率(βs) (3)4.1.6 确定减水剂用量 (3)4.1.7 采用质量法计算各种材料用量 (3)4.1.8 粗骨料最佳掺配比例及粗骨料用量的确定 (4)4.1.9 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 (4)4.2 试配 (5)4.3 配合比调整 (5)4.4 混凝土强度试验 (5)4.5 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计算 (7)4.6 混凝土配合比抗冻抗渗性能检测 (7)4.7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7)一配合比参数1.1 混凝土设计等级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W12;抗冻等级:F50。

1.2 坍落度和含气量坍落度要求160mm~200mm,含气量要求4.5%~5.5%。

二原材料选用2.1 水泥水泥采用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O 42.5(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2.2 粉煤灰粉煤灰采用xxxxx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F类I级粉煤灰。

2.3 粗集料粗集料采用xxxxxxx采石场xxxx采区生产的碎石,粒级为5~20mm、16~31.5mm。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水工砼配合比是指根据工程需要和材料特性确定水泥、砂、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材料的比例,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是水工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经验配合法经验配合法主要根据类似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而制定的,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水工建筑。

根据工程经验,适当地调整水灰比和砂率,可以保证砼的强度和工程要求的满足。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对于特殊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二、试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适合工程要求的配合比。

首先根据工程要求和参考标准,初步确定水灰比、骨料基本体积比、砂率和石粉掺量等参数。

然后进行一系列混凝土试验,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等等,根据试验结果调整上述参数,直到达到工程要求为止。

三、理论配合法理论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力学原理,通过数学计算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主要包括水胶比法、最优配合比法和极限理论法等。

1.水胶比法:水胶比法是根据水胶比来调整配合比,水胶比是水的质量与胶凝材料总质量之比。

常用的水胶比是0.35-0.40,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的最低抗压强度,选择相应的水胶比。

然后根据骨料的含量和吸水率调整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2.最优配合比法:最优配合比法是通过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确定最佳的水胶比、砂率和骨料的基本体积比。

通过试验验证和调整,得到最优配合比。

3.极限理论法:极限理论法是根据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强度理论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通过计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水泥用量、骨料体积和砂率。

总结起来,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和理论配合法。

对于大型水工建筑工程,建议采用试验配合法或理论配合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水工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水工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0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科技司《关于下达1996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技综[1996]40号文)要求修订的。

SDJ207-19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简称“原标准”,下同)自1982年4月颁布至今,已实施19年,它对保证我国水工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推动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装备水平的提高,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我国建设管理体制的变化等因素,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从1998年10月开始,专门组成“修订组",修订组充分利用三峡工地集中全国众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电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管理单位的优势,就近召开修订讨论会,广泛吸收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有益建议和宝贵经验,加上修订人员外出调研,收集资料,于1999年7月完成初稿,9月邀请专家进行审查讨论,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作了修改,于1999年11月完成征求意见稿,2000年5月根据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形成送审稿,2000年11月,在宜昌召开送审稿审查会。

2001年8月形成报批稿。

按照主管部门“关于修订《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通知”,及“关于修订《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几点意见,在这次修订时,将原标准中“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两章及“特种混凝土的施工”,一节独立出去,另成标准。

原标准的第一、四、五、六、七章及附录等废止。

根据DL/T600一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中的规定,本次修订时,增加了“范围"、“引用标准,,及“主要术语与符号"三章,原标准中第四章“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配合比选定、施工(包括拌和、运输、浇筑、雨季施工和养护)、质量控制与检查均独立成章,连同原标准的总则、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措施、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预埋件施工等章,共计11章4个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 5330-2005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200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T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DL/T 5055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 5057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8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T 5100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12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7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5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2 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T 5181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 5207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3 朮 语 和 符 号3.1.1水工混凝土 hydraulic concrete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挡水、发电、泄洪、输水、排沙等建筑物,密度为2400kg/m3左右的水泥基混凝土。

3.1.2水工砂浆 hydraulic mortar指与水工混凝土接触使用的水泥基砂浆,用于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铺筑、混凝土浇筑升层间铺筑、混凝土施工中局部处理等。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SL352-2006附录A)1.基本原则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1.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强度保证率。

2.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指标。

3.混凝土的工作性。

4.骨料的最大粒径。

1.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拌和水等性能进行检验,并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2.1计算配置强度:f cu,0=fcu,k+tσ式中: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t——保证率系数,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保证率和保证率系数的关系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取用。

2.2选定水胶比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水胶比:W/(C+P)= A×fce / (fcu,0+ A×B×fce)式中:A 、B——回归系数;A=0.46、B=0.07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e——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对最大水胶比的限值,选取3~5个水胶比。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2.3选取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下表选取。

常态(普通)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单位:kg/m32.4选取最优砂率最优砂率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

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2.5石子级配的选取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与水工砂浆配合比
设计方法
附录A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A.1 基本原则
A.1.1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A.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做到:
1 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2 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
3 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它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
4 宜选取最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5 宜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最佳级配。

A.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
1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选定水胶比;
2 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等选定用水量和砂率,用水量除以选定的水胶比计算出水泥用量;
3 根据体积法或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
4 经过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和配合比。

A.1.4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砂石骨料等的性能进行试验。

1 水泥的品种、品质、强度等级、密度等;
2 石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等;
3 砂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吸水率等;
4 外加剂种类、品质等;
5 掺合料的品种、品质等;
6 拌和用水品质。

A.1.5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1 混凝土强度及保证率;
2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
3 混凝土的工作性;
4 骨料最大粒径。

A.1.6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计算,并经过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

室内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尚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A.1.7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A.2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A.2.1 当前水工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以强度等级”C ”表示,与国际标准ISO3892接轨,龄期28d,强度保证率为95%,如C20;另一种是惯用的强度标号”R ”表示,龄期90d 或180d,强度保证率为80%,如R 9015或R 18015。

不论哪种方式表示,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设计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 计。

A.2.2 混凝土配制强度按公式(A.2.2-1)或公式(A.2.2-2)计算:
σt f f k cu cu +=,0, (A.2.2-1)
v k cu cu tc f f -=1,0, (A.2.2-2)
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 ——概率度系数,由给定的保证率P 选定,其值按表A.2.2选
用;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c v ——变异系数。

表A.2.2 保证率和概率度系数关系
保证率P
(%) 70.0 75.0 80.0 84.1 85.0 90.0 95.0 97.7 99.9
概率度系数t 0.525 0.675 0.840 1.0 1.040 1.280 1.645 2.0 3.0
A.2.3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
和变异系数c v ,宜按同品种混凝土
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

1 统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总数应不少于30组;
2 根据近期相同抗压强度、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按公式(A.2.3-1)计算:
1122,--=∑=n nm f
n i f i cu cu
σ (A.2.3-1)
式中 f cu,i ——第i 组试件抗压强度,MPa;
cu f m ——n 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n ——试件组数。

3 变异系数c v 按公式(A.2.3-2)计算:
cu f v m c σ
= (A.2.3-2)
4 当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小于或等于25MPa,其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 2.5MPa 时,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不小于2.5MPa;当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等于或大于30MPa,其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 时,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 。

A.2.4 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值可按表
A.2.4-1取用,c v 可按表A.2.4-2取用。

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施工时段强度的统计结果调整值。

表A.2.4-1 标准差σ选用值 MP
a 设计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
≤15 20~25 30~35 40~45 50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 3.5 4.0 4.5 5.0 5.5
表A.2.4-2 变异系数c v 选用值
设计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
≤15 20~25 ≥30~35 变异系数c v 0.20 0.18 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