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合集下载

长江河段的航道高回淤量整治措施探究

长江河段的航道高回淤量整治措施探究

长江河段的航道高回淤量整治措施探究作者:薛生科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5期薛生科(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航道管理站江苏徐州 221200)摘要:作为长江航运开发的重要课题,长江中下游河段的航道治理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主要是对北槽和南北槽分流口进行大规模地河口整治工作。

三期工程自2006年开工之后,航道的维护疏浚量迅猛上升,沿航道的回淤分布不均匀。

该文从实践角度提出了河口治理中高回淤量整治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航道治理长江河段高回淤量整治中图分类号:U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110-01长江河口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入海口,它的水文特征是水丰沙多,其地貌特征是四口通海、三级分汊及口门处的拦门沙沉积浅滩[1]。

长江河口是在泥沙丰富、径流量大、潮流强的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分汊型河口。

自徐六泾以下,长江河口被崇明岛分为北支与南支,在浏河口以下南支被横沙岛和长兴岛分为北港、南港,南港在九段以下又被九段沙分为北槽、南槽,形成了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格局[2]。

长江口是咸淡水交汇区,由于外海的入侵,在垂线分布上咸水峰呈现密度环流的形态,加上径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利于泥沙淤积的环境,促成了河口的浅滩区。

在浅滩区内,滩槽中的泥沙交换频繁,形成了河口最大的浑浊带高含沙区。

这个区域不仅河道的宽浅沙洲汊道交替、河势复杂多变,同时,这里也是淤积疏浚困难的地方,进而成为长江河口的入海通道的瓶颈所在之处。

长江口的深水航道治理采用“疏浚整治”与“固基相结合”的治理方针,由南导堤、分流口、北导堤、航道疏浚与丁坝群五部分组成。

第一期的工程航道浚深度为8.5 m;第二期的工程航道浚深度10m;第三期的工程航道浚深度12.5m;远景规划的航道浚深度是15m。

第一、二期的疏浚工程量现已基本完成计划量,但三期工程的航道疏浚量增多,并且沿航道的回淤分布较为不均匀。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结构方案研究设计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结构方案研究设计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结构方案研究设计一、工程概述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旨在提高航道的综合性能,确保航道的安全通航。

具体工程范围包括航道两岸的整治建筑物的建设和改建。

整治建筑物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航道的稳定和安全,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美化河道风景的要求。

二、方案设计1.建筑物类型选择针对长江口南槽航道的特点和工程需求,建议采用以下几种建筑物类型:(1)导航标志建筑物:包括航标灯塔和标牌,用于标示航道的方向和航行标志。

(2)船闸建筑物:通过建设船闸,可以实现船舶的过闸,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

(3)护岸建筑物:用于保护航道两岸的岸坡和河堤,防止水土流失和岸线的塌陷。

(4)航道疏浚建筑物:用于进行航道的疏浚和清理,确保航道的通畅。

(5)桥梁建筑物:用于跨越航道的陆地交通通道,方便两岸人员和车辆的通行。

2.建筑物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结构设计方面,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和稳定性:建筑物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自然环境和船舶碰撞等外力的冲击。

(2)耐久性:建筑物结构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抵抗水、风、日晒等自然环境的侵蚀和破坏。

(3)施工方便性:建筑物结构应具备施工方便、快捷的特点,便于工程的开展和建设周期的缩短。

(4)维修性:建筑物结构应方便维修和保养,便于日常维护和抢修工作的开展。

3.环保性设计在整治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应注重环保性的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选择: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能源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3)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建筑物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保护水环境。

三、总结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的整治建筑物结构方案应综合考虑航道安全通航、生态环境保护和美化河道风景的要求。

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物类型和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航道的稳定安全,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施工的方便性和环保性,并配套合理的维护和管理措施,确保整治建筑物结构的持久稳定和良好使用效果。

沙被施工方案

沙被施工方案

砂被铺设施工工艺一、概述海上深水砂被铺设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中一项全新的施工工艺, 也是海底软土地基加固的第一道工序。

在陆地或流速较小海区,通常采用抛填中粗砂作为水平排水层,而长江口属典型的潮汐河口,涨落潮流态复杂,流速较大,加之长江口海底粉细砂资源丰富,中粗砂缺乏,因此常规的抛填中粗砂作水平排水层难于施行。

为节约工程投资,充分利用海底粉细砂资源,同时解决抛填的粉细砂被水流冲走的难题,因此,利用土工布加工成25M0m左右的袋体(根据设计要求、水深、潮流情况并考虑充灌效率而定),袋内充灌粉细砂,使其成为60〜70cm厚的砂被”利用专用船机将其铺设到海底滩面,作为水平排水层。

二、砂被铺设专用船机砂被铺设和软体排铺设在施工工艺上有相似之处,因二期工程施工区域砂被铺设的工况更加恶劣,砂被铺设受水流作用影响更大,所以在用大型铺排船进行砂被铺设施工前,除加大锚系设施外,为减小水流对砂被的作用,需加长铺排船斜板,使砂被悬挂长度缩短。

为此,三航局项目部改建和新建了三航长专3号(见图9-1三航长专3号砂被铺设船)、三航驳203号、三航206号、三航302号、三航驳301号五艘砂被铺设专用船,滑板宽度为10〜12m,从而满足了工程需要。

图9-1三航长专3号砂被铺设船主要船舶船机性能见表7-4软体排铺设船的主要技术参数。

三、施工工艺流程砂被铺设施工工艺流程见图9-2图9-2砂被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四、施工工艺1、卷筒上卷袋子将加工好的袋体平展在甲板上,引出卷筒上的© 20尼龙绳从袋体尾端的加筋带拉环里穿过,通过活口和拉环连接。

启动卷筒开始卷袋,当袋子的第一排袖口处于滑板边缘时停止卷袋。

2、铺设船就位铺设船的就位采取平行于轴线定位,垂直轴线移船,暂定自北向南铺设移船。

铺设船在两台GPS引导下进入施工现场,下锚定位,然后在电子海图上放大施工区域,根据铺设船与袋体铺设位置的相对距离绞锚移船,使铺设船准确定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设计简介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设计简介

Y n t s a yD e w trC a n l e uainP aeIP oet ein a g eE t r ep ae h n e R g lt h s rjc s z u o D g
Z HOU Ha ,G l UO Yu— p n 2 e 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col f o m nct n n os l ni ei ,H hi n e i , aj g20 9 , lm ; 1 Sho o m uiaos dCat g er g oa U i r t N nn 10 8 C i C i a aE n n v sy i a 2 hnhintueo Wa ras hnh i0 10 hn ) .Saga Ist f t w y,Sag a 202 ,Cia it e
维普资讯
总 35期第 1 期 4 O
20 0 2年 1 O月
《 运工程 》 水
Pot& W ae wa rf e f t r tr y E u n e r i i ̄
T tl3 5 N 1 oa o. 0 4
Oc . 2 o t .0 2
时 避 免 因 工程 而 影 响 邻 汉 的 河 势 ;
() 2 因势 利 导 , 理布 置 整治 建 筑 物 、 密制 定施 工 合 严 1 长江 口深水 航道治理工 程的设计思想 和设计原则 1 1 设计 思想 . 长江 口深水航道 治理通过 大量 系统 的研究 和模 型论 证, 形成 了科学 的设 计思想 : 顺序 , 充分发 挥 整治 工程 的各项 功 能 , 达到 “ 流 、 沙 、 导 挡 减 淤” 的功效 ; () 3 长江 口地 区石料 匮乏 , 整治 建筑 物结 构尽 量 以沙 代石 ; 整治建筑 物 选用 轻 型结 构 , 以适 应 软弱 地 基 , 免 避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

“ 用 落 潮 优 势 流 、 施 中 水 位 整 治 、 定 分 流 口 、 用 宽 间 利 实 稳 采 距 双 导 堤 加 长 丁 坝 群 ,结 合 疏 浚 工程 ” 的 总 体 治理 方 案 , 为 19 9 7年 国家 批 准 实 施 长 江 1深 水 航 道 治 理 工 程 打 下 了 坚 实 2 1
维普资讯
套术 技
长江 口航 道 管理局
摘 要 长江 口深水 航道 治理 工程 已形成 了我 国独 创 的科研 、设 计 、施工 和 管理 全 套 先进技 术 。
二期工 程 中 ,创 造性 地 提 出了在 长江 口总体 河 势基 本稳 定 的条件 下 ,可选 择北 槽 先期 进 行工 程治理 的论 断 ;提 出了稳定 分流 口、利 用落潮 输 沙 、采用 中水 位整 治及 宽 间距 双导 堤 加长 堤坝 群结 合 疏浚 的总体 治理 方 案。 整治 建筑 物大 量采 用 了新型 结构 :水 上施 工 全部
施 工 新 工 艺 ; 浚 工艺 和设 备 实 现 了 多 项 创 新 ; 研 、 测 技 疏 科 监 术 水 平 迈 上 了 新 台 阶 ; 为 本 工 程 开 发 的 回淤 量 预 测 数 学 模 专 型 在 一 、 期 工程 回 淤 量分 析 、 报 中 发挥 了关 键 作 用 ; 整 二 预 对 个 工 程 科 学 地 实 施 了有 效 的动 态 管 理 , 已形 成 了我 国 独 创 的 包 括 科 研 、 计 、 工 和 管 理 的一 整 套 先 进 技 术 。如 果 没 有 观 设 施 念 、 术 和 管 理 上 的 全 面 创 新 , 不 可 能 取 得 这 一 巨 型 工 程 技 就
要 人 海 汉道 自北 至南 为 北 支 、 港 、 槽 和 南 槽 ( 1 。 由于 北 北 图 )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前期研究工作综述和总体治理方案的确定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前期研究工作综述和总体治理方案的确定

cs o t r & scn hs p j t g e ipt ot h i l rg s o t a r reeg er g es f h fs ei t eodp ae r e s i s m e s cnc or s fh w t b n ni e n o c v ut e ap e e e o ni
【 的科 学论断。针对 长江 口的特点 ,提 出 了稳 定分流 口、充分利 用落潮输沙 ,采用 中水位整 治及 宽 间距双 导堤加 长丁坝
结合 疏浚工程 的总体治理方案。一、二期治理 工程的成功 ,带动 了水运 工程行业的技 术进 步 , 是我 国河 口治理工程和水 [ 业的伟大创举 。 为世界上 巨型河 口 道治理 的成功 范例 。 成 航
ut .tsaget ine n oki teetaierglinp et n l odea peo g —cl sy Ii a poer gw r h s r u ao mjc adas ago xm l fa e sae r r i n u n e t o l r
[ eN r asg o l ec oe s h ia rg lt npo c o ec n io fh t it o a g e t ot P saec udb h sna ei t l e ai rj t nt o dt no es bly f n t h h t n i u o e h i t a i Y z
长江 口深水 航道治理 工程前期研 究工作综述 和 总体治理方案的确定
乐嘉钻 ,周 海 ,郭豫 鹏
( 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 20 2) 0 10

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 一项史无前例的 巨型复杂河 口治理 工程。经长期 多学科 的联合攻关研究 ,掌握 了长

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2019年9月1日生效

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2019年9月1日生效

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加强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提升航道通航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船舶、设施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以下简称深水航道)航行、停泊、作业及从事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航行第四条拟进入深水航道的船舶应当提前进行车、舵、通讯和应急设备等的测试,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船舶进入深水航道前应当检查AIS 设备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按规定显示相关信息。

第五条只要安全可行,船舶应当各自尽量靠右,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航行。

第六条船舶在深水航道航行时应当备车和备锚,船长应当在驾驶台值班。

第七条船舶通常应从深水航道端部驶进或驶出,若从深水航道两侧驶进或驶出,则应与船舶交通总流向成尽可能小的角度。

船舶穿越深水航道或从两侧驶进或驶出深水航道时,应当主动避让在航道内正常航行的船舶。

第八条船舶经过以下位置时,应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09 频道向吴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吴淞VTS 中心)报告动态:(一)船舶上行经过3 号、4 号灯浮时;(二)船舶下行经过圆圆沙灯船时;(三)拟经过深水航道边界线驶入或驶出时。

第九条船舶在深水航道内航速不得超过15 节,且不得滞航。

长兴高潮前4 小时至长兴高潮前1 小时内,上行船舶航速一般不应低于10 节,下行船舶平均航速一般不应低于10 节,并与前船保持1 海里以上的安全距离。

前款关于航速的规定,不免除船长在任何时候采取安全航速的责任。

航速低于10 节的上行船舶应当避免在北槽中潮位站低潮前2 小时到低潮后1 小时进入深水航道。

第十条深水航道内禁止追越。

如确需追越的,当通航环境及水深允许时,可利用深水航道两侧水域实施追越,但弯头水域航段和牛皮礁上下游1.5 海里航段北侧水域除外。

禁止船舶在深水航道内同一断面三船相会。

长江干线航道施工方案

长江干线航道施工方案

长江干线航道施工方案1. 背景介绍长江干线是中国最长的内河,全长约6300公里,是中国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为了保障长江干线的通航安全和提升其运输能力,需要进行航道的改造和施工。

本文档将介绍长江干线航道施工方案。

2. 施工目标长江干线航道的施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水深:通过深化航道,增加航道的水深,以适应大型船只的通航需求。

- 扩大航道宽度:疏通航道,扩大航道宽度,以提升航道的运输能力。

- 清理浮标障碍物:清理航道中的浮标障碍物,确保航道畅通无阻。

- 安全标志标线设置:更换和完善航道的安全标志标线,提高航道的可视性和安全性。

- 增加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应急救援设施,提高航道的应急响应能力。

3. 施工内容3.1 深化航道根据船舶通行需求和水文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航道的深化工程。

深化航道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挖泥、爆破疏浚等。

深化航道的深度将根据船舶通行标准和水文测量数据进行科学确定。

3.2 扩大航道宽度根据航道通行需求,对狭窄的航段进行挖掘和疏浚,以扩大航道的宽度。

扩大航道宽度将有利于大型船舶的通行,提高航道的运输能力。

3.3 清理浮标障碍物航道中的浮标和障碍物会对船舶通行造成阻碍和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维护。

清理浮标障碍物的工作包括浮标的拆除、损坏浮标的修复或更换、障碍物的清除等。

3.4 安全标志标线设置航道的安全标志标线是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提供导航和警示信息,确保船舶按照规定航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已有的安全标志标线进行检修、更换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同时,在航道改造完工后,需要根据新的航道布局,设置新的安全标志标线。

3.5 增加应急救援设施为了提高航道的应急响应能力,需要增加应急救援设施,包括救生设备、应急通信设备等。

这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4. 施工计划航道的改造和施工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施工计划需要考虑不同航段的特点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施工队伍的工时和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在综合分析了前述整治功能、波浪力大、软基的特 点及施工作业条件后,创造性地确定了采用“抗 浪性能强、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的轻型重力式结 构”的设计原则,一期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 二期工程浪更大、地基更软弱的组合条件下,遇到 了前述②2-0 淤泥或②2-1 层土在波浪动荷载作用下强 度严重降低(“软化”)的全新技术难题。因此,软 黏土在相对较强的重复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的软化特 性也是本工程地基土另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特点。
N34+000
9.91 5.41 4.75 4.03 2.75 7.76
N36+000 10.51 5.63 4.94 4.18 2.84 7.76
N38+000 10.21 6.11 5.40 4.62 3.20 7.76
N40+000 10.51 6.32 5.59 4.78 3.31 7.76
的结构设计,必须能有效保护地基表层粉沙不被 冲蚀,必须有效控制建筑物周边滩面的冲刷变形。
5)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 一、二期工程总工期各为 3 年,需建设堤坝类 整治建筑物达 141 484 延米,实物工程量列于表2。 为给航槽疏浚施工创造良好的掩护和减淤条 件,一、二期工程的疏浚工程均安排在导堤基本 成型后再开工,全部整治建筑物工程的施工期仅 68 个月。在前述恶劣的工况条件下,平均每个月 要建成导堤或丁坝 2 km 以上。如此高的施工强度 在国内外水运工程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巨大的工程量和施工的高强度,要求整治建 筑物的结构设计必须在保证发挥整治功能和结构 安全的前提下有良好的施工性,尤其要方便水上 快速施工,施工期(堤身未全断面形成时)结构 也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6)缺石多砂 整治建筑物工程需要大量地方材料。长江口 洲滩众多,粉砂资源丰富,但石源短缺。应在结 构选型和设计时充分关注。
N42+000 10.41 6.55 5.82 5.00 3.49 7.76
N44+000 10.91 6.91 6.14 5.28 3.69 7.76
N46+000 11.51 7.65 6.82 5.90 4.17 7.76
N48+000 11.81 7.68 6.84 5.90 4.15 7.76
CAI Yun- he, FAN Qi- jin
(Yangtze Estuary Water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200003, China)
Abstr 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Key wor ds: design condition; construction condition;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plan; dynamic management
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概况[1] 长江口是巨型丰水多沙河口,经过长期的历
史演变和近半个世纪的工程治理,徐六泾以下形 成了目前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稳定格局,主要 的入海汊道自北至南为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 各入海汊道均存在长约 40~60 km、最小滩顶水深 仅 5.5 ̄6.0 m 的“拦门沙”区段,成为上海港和长 江下游诸港海上运输的瓶颈。其中,作为长江出 海主要通道的北槽,工程前通过疏浚维持 7 m 通 航水深作为万吨以上海轮进出长江口的航道,年 维护量约为 1 200×104 m3。
表 1 二期整治建筑物工程设计波要素
位置(里程)/m 水深/m H1%/m H4%/m Hs/m !H /m T"/s
N28+000
7.51 4.39 3.88 2.31 2.28 7.76
N30+000
9.21 4.52 3.95 3.32 2.23 7.76
N32+000
9.51 5.03 4.41 3.73 2.53 7.76
一、二期工程绝大部分堤段的表层粉沙以下, 普遍分布着深厚的淤泥质土层,压缩性大、天然 强度低。二期工程还有 17 km 的堤段在粉沙层下 分布着②2-0 淤泥或②2-1 淤泥质粉质黏土,平均不 排水强度仅为 15kPa 左右。
北 导 堤 堤 头 段 ( 长 2.6 km) 表 层 的 淤 泥 约 3.0 m 厚,呈流动和流塑状态,含水率达到 67.4%, 孔隙比 e=1.846,十字板抗剪强度仅有 3.12 kPa。 且其下仍为 Cu=12 kPa 左右的极软弱淤泥②2-0 层。 对整治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一严峻的挑战。
除二期工程北导堤堤头段(长 2.6 km)表层 为 ①1 淤泥外,整治建筑物地基表层普遍分布着 1.5 ̄10 m(一期)或 1.0 ̄6.0 m(二期)厚工程地 质特征较好的①2 粉沙层。该层土天然含水率仅 29%左右,e≈0.83,承载力可达 70 ̄90 kPa,为整 治建筑物采用重力式结构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条件。
2006年 aterway Engineering
Dec. 2006 No. 12 Serial No. 397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的 设计与施工
蔡云鹤, 范期锦
(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 200003)
摘 要:全面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和疏浚工程的设计条件和施工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一、
4)表层粉沙具有高可动性 整治建筑物的地基表层主要由d"50=0.086 mm 的 粉砂构成,极易因水流作用而掀扬和运移。整治 建筑物的施工必然引起周边流场的改变,通常会 使沿堤流发育而加剧堤侧滩地冲刷;施工中不断 推进的临时堤头及建成后的丁坝坝头周边更易形 成强劲的绕堤流和促使三维涡系的发育,从而形 成局部冲刷坑。建筑物周边地形的变化(建设期 一般表现为冲刷),轻则导致工程投资的大幅增 加,严重时则会危及建筑物的稳定。整治建筑物
2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条件[2] 2.1 整治建筑物工程的设计条件和施工条件 2.1.1 整治建筑物工程的设计条件
1)整治建筑物的设计功能 本工程整治建筑物的设计功能定位为“导流、 挡砂、减淤”。为了充分利用北槽落潮优势流狭沙 入海,总体治理方案采用了宽间距导堤及长丁坝 群布置方案,堤顶高程设定在中水位(2.0 m,吴 淞高程,下同)。分流口潜堤和丁坝的顶高程采用 了自 2.0 m 分别过渡至堤头(坝头)- 2.0 m 和 ±0 m 的渐变方案。 整治建筑物顶高程的这一特征对结构波浪力 计算、稳定性验算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 提示我们可以放宽对整治建筑物顶高程正误差的 控制要求。 从“导流”和“拦沙”的功能需求出发,整 治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还必须考虑其与流场的相互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十 分显著,据上海海事大学测算,至 2005 年 9 月深 水航道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192.65 亿元,远远超 过了国家对一、二期工程的总投资 87.96 亿元。长 江口二期工程完工后,每年进出上海港的远洋航 线的集装箱船可增加装载约 400 万 TEU。2001— 2005 年,长江口一、二期深水航道通航直接拉动 江苏省 GDP 约 800 亿元。
作用,特别要考虑建筑物结构对长江口复杂流场 的适应性。
2)恶劣的海况条件 整治建筑物建设在长江口茫茫的江面,平均 距外高桥江岸约 50 km,全部水上作业无陆基依 托,常年受风、浪、流的影响。综合测算,年水 上可作业天仅有 180 d(一期工程)或 140 d(二 期工程)。 恶劣的施工条件和紧迫的工期,要求整治建 筑物的选型和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便于保障水上作 业安全和工程质量,便于堤身快速成型,重视结 构的施工期稳定性。 波浪是海岸及外海工程最主要的设计外力。 整治建筑物位于濒临东海的宽阔水域,作用在建 筑物上的波浪力强大。二期工程由于更接近外海, 设计波高更大、周期更长(表 1)。在整治建筑物 结构设计中,必须确保建筑物的抗浪稳定性,选 择具有较强抗浪(或消浪)能力的结构型式,解 决相关设计计算方法。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describes th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the design schemes for the 1st & 2nd phase projects,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 the core of which is dynamic management.
3)软弱的地基 长江口工程区域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统新 近滨海相和河流交替沉积形成。自上而下主要由 粉细砂、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黏性土、 黏性土夹砂等多个单元体组成。
·12·
水运工程
2006年
总体上,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整治建筑 物的地基条件具有“上硬下软、压缩性大、部分 堤段淤泥出露”的特点。
北导堤头 12.01 7.70 6.85 5.90 4.14 7.76
表 1 仅列出了设计高水位(横沙 4.02 m,北 槽中 4.11 m)时,北导堤 25 年一遇 NNE 向的设 计波要素。由表 1 可见,北导堤堤头 25 年一遇的 有效波高(Hs)已达到 5.90 m,H1% 则已达 7.7 m。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于 1997 年经国务院 批准实施。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 效”的原则,使长江口南港北槽航道水深分三期
收稿日期:2006- 10- 16 作者简介:蔡云鹤(1944-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航道工程管理工作。
第 12 期
蔡云鹤, 范期锦: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11·
逐步增深到 8.5 m、10.0 m 和 12.5 m。1998 年 1 月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2000 年 3 月 实现了 8.5 m(理论最低潮面下,以下同)目标水 深,2002 年 9 月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工程 2002 年 4 月 开 工 , 2005 年 3 月 10.0 m 水 深 全 线 贯 通 , 2005 年 11 月通过国家验收。一、二期工程完成了 总长达 141.484 km 的整治建筑物的建设,建成水 深 10.0 m、宽 350/400 m、长 74.471 km 的双向航道, 疏浚土方 9 103×104 m3。一、二期工程质量优良 , 工程交工后,8.5 m 和 10.0 m 水深的航道均实现了 100%的通航保证率。一期工程已获得 2005年度 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 程成套技术》科技成果获得了 2006 年度“中国航 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