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中电树枝论文

合集下载

树木电气特性对输电线路电场屏蔽的研究

树木电气特性对输电线路电场屏蔽的研究

树木电气特性对输电线路电场屏蔽的研究曲惠泽【摘要】为了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树木对输电线路电场的屏蔽效果,以预防高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选择兴安落叶松和杨树作为研究对象,用PiCUS树木电阻抗断层成像仪测量树木不同高度处的电阻率,用HI-3604工频电磁场测量仪测量输电线路下两树周围的电场强度,并结合树木电阻率的测量结果建立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树木周围的电场强度,将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验证和对比,论证了有限元法分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树木对输电线路下的电场强度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削弱达到了95.6%,杨树的削弱作用比兴安落叶松强.【期刊名称】《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年(卷),期】2019(047)002【总页数】7页(P47-53)【关键词】输电线路;电阻率;电场屏蔽;有限元法【作者】曲惠泽【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3;TM615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大型建筑群增多,城市用电量增加,目前我国的电网结构已经满足不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电力供应,急需建立更多的输电系统[1]。

然而,有些电网需通过植被茂密的地区和居民区,近年的研究发现,输电线下的工频电场对居民的神经系统会有一定的负作用,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2-5]。

郭键锋[6]等对110 kV架空输电线周围的植物对其工频电场和磁场分布的影响研究时发现,植物对工频电场的削弱作用明显,特别是高大树木对工频电场的削弱率达90%以上,可有效降低电场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因此,深入了解树木电气特性,探究不同树种对输电线路下电场的影响,对于预防电磁辐射,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也可以为穿越树林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建造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外学者对高压输电线下的电磁辐射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是建筑物和人体,很少对输电线路下的树木进行研究。

德国基尔大学Hagrey[7-8]获取了树干单个截面的二维电阻率分布图像;鲍震宇[9]、王兴龙[10]将树木电阻率测量应用于树木的无损检测[11-12];孙丽萍等[13]研究了树木介电常数对工频电场的影响;吴高强[14]指出了树木对输电线路电场的削弱作用;郭键锋等对城市典型 110 k V 架空输电线路相同工况下无植被区域、草坪、灌木、高大树木等四个不同区域的工频电场和磁场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得出了树木对输电线下电场削弱作用明显的结论;Hanafym[15]用电荷模拟法研究了树木高度和等效半径对输电线下电场屏蔽的影响。

浅析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抗水树机理

浅析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抗水树机理

浅析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抗水树机理1引言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以其优异的介电与机械性能深受广大电力用户的欢迎,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电力电缆的主流。

虽然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设计寿命可达30~40年之久;但是由于制造工艺缺陷、电缆运行环境恶劣、以及电缆敷设伤害等因素,许多电缆内部产生了气隙、杂质、毛刺和凸起等缺陷,上述缺陷在电场、热场、机械应力以及潮湿环境等老化因素的作用下,就会引发局部放电和水树枝现象。

其中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中的水树枝老化现象,进一步会发展为电树枝从而导致电缆绝缘击穿,造成电缆寿命大幅缩短,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研发抗水树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对保证电力系统供电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水树枝引发与生长原理。

水树枝老化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在潮湿环境中发生击穿的主要诱因之一[1-2]。

自从1969年在波士顿举行的电气绝缘会议上,日本学者宫下首次提到水树枝现象,各国学者对水树枝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一般认为,水树枝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在潮湿环境下发生老化、降解的一种现象。

在潮湿环境中,水树枝可以在运行电压下长期缓慢地生长。

一般来说水树枝的生长不会直接导致电缆绝缘层的击穿,只有随着水树枝的不断生长,水树枝尖端电场的不断集中,局部高电场最终会引发水树枝尖端产生电树枝,从而导致聚乙烯绝缘层在短时间内被击穿。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们关于水树枝的引发、生长机理提出了一些规律、模型。

研究表明,关于水树引发、生长的机理主要有:电致机械应力模型、亲水物质的扩散模型和电化学氧化模型。

关于水树枝的生长模型,人们在过去几十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讨论,没有足够证据支持任何一种生长机理可以解释所有情况下水树枝的现象。

事实上,通过综合考虑众多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上述的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因此,有学者认为水树枝化是多种进程共存的材料劣化过程,具体哪种进程起主导作用,取决于电缆所处的老化环境。

XLPE电树枝引发实验

XLPE电树枝引发实验

XLPE电树枝引发与寿命评估电气94 方舟09041086 摘要:得益于优良的电气性能及其易于敷设的特点,交联聚乙烯(XLPE)在电缆领域已广泛投入使用。

然而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高场强而发生的绝缘内部放电会导致细微开裂形成电树枝,大大降低电缆的电气性能及使用寿命。

因此,通过电树枝引发实验测定材料在不同场强下电树枝生长情况成为研究、改进材料的切入点。

本次实验使用XLPE切片制作缺陷模型,对9-27KV工频电压下进行培养测试观察树枝生长速度与形状从而评估电气性能与使用寿命。

实验末尾附带了一次交流相逐级升压引发实验,与先前的恒压实验对比,可以扩展出更多可供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XLPE 电树枝局部放电使用寿命老化正文:一、试样制备(1)实验平台搭建为了研究电树枝的生长特性,搭建一套可实时观察并记录电树枝不同生长阶段图片的系统,该系统由聚四氟乙烯试样槽、体式显微镜摄像装置和终端图片观察及存储计算机三部分组成。

为了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聚四氟乙烯试样槽设计为圆筒状,其底部用加厚玻璃代替,以便显微镜的光源能很好的照射到试样。

同时,在进行实验时,试样槽内注入适量硅油,这样做一方面能增加试样的透光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在进行高压试验时试样表面发生沿面闪络。

由于在进行高压试验时硅油受到强电场的作用会产生漂移,这使得电树枝图片的实时观察及采集收到严重影响,为了使试样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一方面将试样的针电极插入试样槽上设计好的高压端插槽内,使用螺丝将地电极与低压极相连;另一方面,用一个直径大于显微镜光源的聚四氟乙烯环压在试样上,环上设计有一个凹槽,该凹槽可以很好的与试样槽上的高压端插槽吻合,进而达到更好固定试样的目的。

图片的获取是通过奥林巴斯的体式数字显微镜实时观察得到的,该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可达到90倍,一般我们使用目镜放大倍数为1的,即放大倍数为45倍。

显微镜观察到的图片通过专用的数据传输线传输到终端计算机上,并使用与显微镜配套的软件将其实时的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观察电树枝的生长情况。

电缆树枝放电形成分析

电缆树枝放电形成分析

电缆树枝放电形成分析塑料绝缘电力电缆运行的可靠性,除绝缘材料本身特性不良外,其决定因素就是电缆绝缘结构的完善程度。

在电缆绝缘层中恶化的电场将导致场致发射,引发电树枝、水树枝,最终使电缆绝缘层击穿。

塑料电力电缆的运行寿命与其绝缘中树枝老化的现象密切相关树枝老化介绍有机材料的树枝化是由于材料内部细微开裂造成的,开裂的细小通道如同冬天无树叶的树枝状——有枝干、分枝、枝芽。

“树枝”就是这种中空开裂现象的统称。

实际上,它的形状已大大地超越了“树枝”的概念。

塑料电缆的树枝化放电现象也是固体介质击穿前漫长的先导击穿过程,在引发树枝萌芽之前已有漫长的诱导(诱发)期。

树枝引发后,或者很快发展到固体击穿,或者经漫长的发展(老化)过程,最后导致固体介质击穿(电老化击穿)。

树枝放电通常指树枝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也有特指管道细微开裂中的气体的局部放电。

各种有机材料中,管道细微开裂的引发,可以是原有亚微观裂纹的存在;或气隙、水分、化学杂质的存在;或者无任何裂纹存在,只是极高的场强导致冷发射电子,引发裂缝,这是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从高场强处、气隙、含水的空洞、杂质等处引发树枝核心后,向三个方向的立体空间发展。

一般是沿电力线方向,也有因材料的各向异性而出现垂直电力线方向的树枝。

这些树枝延伸发展到场强所至的对极(整个绝缘厚度),最后发生整体击穿。

从引发树枝萌芽,到发展至对极的时间可以是几分钟、几十分钟、几年或十几年。

树枝放电的形成树枝放电的引发和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引发期:又称潜伏期或诱导期,它的长短表征树枝发生的难易程度。

这是抑制树枝的主要阶段。

(2)成长期:又称发展期,它表明树枝引发后的成长速度。

耐树枝发展特性好的材料,树枝发展慢,即成长期长。

(3)饱和期:当树枝发展到一定长度后,树枝停止发展,这段时间称为饱和期。

饱和期的存在是由于树枝管道中有局部放电及高能电子轰击高聚物分子链,致使材料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

高压直流电缆中电树枝引发及生长特性

高压直流电缆中电树枝引发及生长特性
电压 (kV)
直流接地电树枝引发率
200
电树枝长度(μm)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10 s 5 min 1h
-50
-40
-30
-20
0
20
30
40
50
电压(kV)
直流接地电树枝长度与预压时间关系图
直流接地电树枝生长特性
直流接地电树枝 直流电树枝生长 直流叠加冲击 直流叠加高频
200
电树枝长度(μm)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10 s 5 min 1h
-50
-40
-30
-20
0
20
30
40
50
电压(kV)
直流接地电树枝长度与预压时间关系图
2019/1/25
18
三、交流讨论
(1)直流及其复合电压下电树枝空间电荷分布特性
a) +40kV, 10s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30kV -20kV -10kV 0kV 10kV 20kV 30kV
200
400
600
800
1000
Time (s)
交流分量极大的促进了直流电树枝的生长速度;电树枝生长速度随 正极性偏置电压的增大而迅速增加;负极性偏置电压对其影响较小。
直流叠加高频电压下电树枝生长特性-1kHz
38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0
+DC, +LI -DC, -LI
10
20
30
Pre-stressed DC voltage (kV)

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生长特性研究

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生长特性研究

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生长特性研究刘英;曹晓珑【摘要】为了研究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中直流电树枝的生长速率、形态特征及通道特性,利用树枝化试验及显微观察系统,在针尖半径为5μm、针-板电极间距为2 mm、周期性施加的间断直流电压下,对试样进行了分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电树枝由细单枝逐渐发展为稀疏丛状结构,树枝通道为非导电型;电树枝生长缓慢,生长速率不超过1.0 μm/min;树枝长度主要取决于加压周期数及直流电压幅值,电压持续时间在高压下影响增大;针极意外接地情况下,电树枝将瞬间引发或快速生长.理论分析表明,电树枝生长规律可以由文中所建立的非导电树枝模型及等效电路进行合理解释,而空间电荷效应是产生直流接地树现象的根本原因.【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48)004【总页数】7页(P41-46,126)【关键词】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直流电树枝;生长速率;形态特征;通道特性【作者】刘英;曹晓珑【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15.1;TM247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由于具有一系列显著优点,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在长距离海底电力传输领域,XLPE电缆几乎是目前挤出绝缘电缆的唯一形式[1]。

研究发现,对高压、超高压XLPE电缆,电树枝化是导致绝缘失效的主要因素[2-3]。

针对固体绝缘在交流电压下电树枝特性的研究开展较广,主要涉及温度、电压幅值、升压速率、频率、残余机械应力等对电树枝引发概率、生长速度、结构形态等的影响,各种电树枝通道的痕量分析,以及电树枝劣化状态与局部放电量的对应关系等[4-7]。

直流电压下XLPE绝缘的老化特性与交流下显著不同,直流电树枝引发困难,生长速度慢,这可能是导致该领域研究报道不多的原因。

结晶状态对XLPE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影响

结晶状态对XLPE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影响

2003年11月高电压技术第29卷第11期・5・结晶状态对XLPE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影响TheInfluenceofCrystallineStateonElectricalTreeinXI。

PECableInsulation郑晓泉1,GChen2,IAEDavios21(1.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2+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系,南安普敦S0171BJ)摘要实验发现一种生长于XLPE电缆绝缘试样中、完全不同于已发表的多数电树枝的“藤枝状”电树枝,从其发展方向上的突变性、扩展性和非电场依赖性结台对材料结晶状态的分析表明,这是一种在残存应力协同作用下生长于大晶块界面无定型区的晶界电树枝。

其根本原因是大晶块界面的杂质和微孔,其发展机理是局部放电伴随较一般电树枝强烈的局部高温高气压。

AbstractItisfoundinthispaper—thereisakindofelectricaltreewithshapeof、1binebranch“likeinXLPEcablein—sulation.IthasaveryspecialshapethatiRdifferentfrommostshapesoftreesthathavebeenpublished.Ithasgrow—ingpropertiesinunexpecteddevelopingdirectionforsinglebranch,growingdoesnotfollowthedirectionofelectricalfieldfLux,andgrowingistowardmorebroadareathanoth—erkindsofelectricaltrees.Itisfoundbyanalyzingtheerys—tallinestatethatthisisakindofelectricaltreegrowinga—longbigcrystalboundaryundersurvivalmechanicalstress.Thebasicreasonfordevelopmentofbine—branchelectricaltreeisimpurityandmicroholesbetweenbigcrystalsandamorphousregionofXLPEThemechanismforthiskindofdevelopmentofelectricaltreeispartialdischargecombinedwithpartialhightemperatureandpartialhighga8pressure关键词XI.PE电树枝结晶状态机理KeywordsXLPEelectricaltreecrystallinestatemechanism中图分类号TM215.1;TM247+1文献标识码A0引言人们尽管研究聚合物中的电树枝现象已30余年,发表文章数千篇,但近几年才真正注意到物质聚集态对电树枝的影响。

探究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水树枝降解现象

探究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水树枝降解现象

探究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水树枝降解现象摘要: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网中。

但是随着潮湿环境中敷设的XLPE电缆绝缘出现水树枝老化现象,导致在运行中的XLPE电缆绝缘击穿事故不断发生。

本文旨在探究绝缘电缆中水树枝老化原因以及对绝缘材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水树枝;XLPE电缆;老化1.引言交联聚乙烯电缆,因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不仅适合于中低压,还应用于高压和超高压系统中,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缆业。

但在实际运行中的电缆敷设的环境通常都比较恶劣,比如经常需要浸泡在水中或者处于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的现象,致使电缆绝缘微孔充满水分。

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致使充水微孔引发电缆绝缘水树,长期作用下的电缆绝缘层会引发大量的水树,而且水树枝还会进一步老化。

当微孔中水树达到饱和状态时,XLPE电缆绝缘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将会急剧下降,进一步发展成为电树,致使电缆绝缘层击穿,从而大大减少电缆的使用寿命,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本文通过对水树老化前后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发现,水树对XLPE绝缘性能的影响现象得出水树枝生长和发展的机理和规律,从根本上去抑制水树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水树枝老化研究方法为了研究XLPE电缆中水树的老化机理,选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试验来对水树的生长形态进行观察;为了定性的表征水树,采用FTIR红外光谱实验分别对老化前后试样进行光谱分析来研究水树区和非水树区的化学组成,进一步表征水树的老化机理;为了探究水树对XLPE电缆性能的影响,分别对老化前后试样进行了同步热分析实验,探究水树老化对XLPE电缆结构形态的影响;此外还通过密度测试实验对水树老化前后分别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水树枝化对XLPE电缆密度的影响。

3.水树枝老化现象的实验及分析目前已经确认水树枝化是XLPE电缆绝缘老化的主要原因,水树是XLPE电缆绝缘中的水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的气隙,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水树的生长,国内外水树没有达成一致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力电缆中的电树枝
摘要:电线电缆中的电树枝研究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文章综合了近几年对电树枝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电树枝的影响因素,电树枝产生机理及量化模型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电树枝;电力电缆;量化模型
中图分类号:tm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36-02
1 电树枝
1.1 电树枝现象
电树枝是指电介质在局部强电场作用下,内部热分解,逐步老化、击穿而形成一簇放电通道的现象。

在聚合物中,这种击穿现象最后形成类似于树枝状放电破坏通道,因此得名为树枝化击穿。

对电树枝的引发过程,一般采用电树枝引发时间、电树枝引发率、50%电树枝引发电压等参数进行表征,而在电树枝的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生长特性,即在电压、温度、频率等外施条件发生变化时,电树枝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因此对电树枝生长过程进行描述时,一般采用电树枝生长率或电树枝长度来表征不同条件下电树枝化对绝缘材料的破坏程度。

1.2 电树枝的分类
根据形状可将电树枝分为枝状、丛林状、松枝状、藤枝状和局部丛林-枝状混合型电树枝。

另外,按通道的导电性可将电树枝分为导电型和非导电型两类。

分类的依据由两个特点确定:第一是有基体内部放电;第二为树枝色度。

各种类型的电树,其导电强弱不同,相应的形成机理也不尽相同。

2 影响电树枝引发的因素
2.1 电树枝引发与电极系统的关系
文献[3]研究表明试验所用的电极材料与结构、针尖的曲率半径、试样的制备都直接影响着电树枝的引发和生长。

目前研究电树枝化过程主要是使用针—板电极系统。

通过利用针—板电极在聚合物材料内施加电压来模拟电力电缆中的电树老化,但针—板电极系统与真实电缆中的电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未能很好地模拟出运行中的电缆电场分布。

另一种测试方法为短电缆电极系统,能得到与针—板电极系统类似的实验结果。

从树枝形态上看,可以观测到,在相同的电压条件下,针—板电极系统所得到的电树枝的稠密程度要明显大于短电缆电极系统,尤其是在外施电压比较低的时候。

另外针—板电极系统中局部放电的起始时间明显短于短电缆模型。

2.2 电极功函数对电树枝引发的影响
文献[4]研究表明电极功函数对电树枝引发有明显影响,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针电极,在交流电压下,随电极功函数的增加,试样的50%电树枝引发电压也增加。

电子发射功函数的增加导致电树枝的引发电压提高,因此认为
来自电极的电子与聚合物的电树枝引发有关。

2.3 电树枝引发的极性效应
①交流、半波、直流电压对电树枝起始特性的影响。

文献[5]选用不同的电场类型进行测试,得出电树枝引发特性与电压波形有关。

随着电压波形由交流、半波到直流变化,试样的50%电树枝引发电压依次明显升高。

可见,电树枝引发存在明显的极性效应。

同时,温度对电树枝起始电压也有显著影响,在交流电压下,77k时的引发电压是室温下的6倍。

②交流叠加冲击电压作用下,电树枝起始特性。

运行中的电缆不仅要承受交流电压,还要承受各种冲击电压,而这些电压是叠加在运行电压上的,使聚合物绝缘承受更高的各种暂态过电压,加速绝缘老化,最终导致绝缘劣化。

测试结果表明当施加较低交流电压时,对电树枝起始电压几乎无影响;只有当施加的交流电压达到一定的幅值时,电树枝起始电压反而随着交流电压的增大而下降。

在直流叠加试验中,发现只有两者叠加的极性相同时,击穿强度略有增加;叠加方向相反时,击穿强度减小。

文献[7]认为这是由于决定绝缘击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电荷,直流叠加使得电极附近的局部场强有所改变。

2.4 接地电树枝
在聚乙烯试样上施加一定直流电压,加压过程中没有出现电树枝,而在加压后,将试样迅速接地,却出现了电树枝。

接地实验结果表明,直流接地电树枝起始电压比相同条件下的
直流电树枝起始电压低;随着施加直流电压的提高,电树枝引发率提高;直流短路电树枝引发率和直流电压衰减时间有关,衰减越慢,引发率越低。

2.5 聚合物预处理对电树枝引发的影响
2.5.1 残存机械应力的影响
文献[8]研究表明机械应力和电压频率对电缆绝缘中电树枝起
始特性、生长特性及电树枝结构的影响。

研究发现,与不含应力试样相比,含有机械应力的xlpe试样中电树枝的引发时间短,生长速度快。

在聚合物中存在着结晶相和无定形相,两相在相互转移的过程中会在边界产生内应力,进而生成微孔等缺陷,而这些微孔在交流电场中要承受大部分场强,极易出现反复放电,电腐蚀。

可见,电缆内部残存的机械应力对电树老化形成有显著影响。

2.5.2 熔点对电树枝起始电压的影响
一般认为电树枝起始电压与晶层厚度密切相关,通过改变冷却速度和重结晶时间可以影响电树枝的起始特性。

聚乙烯材料的熔点随冷却速度减小而升高,电树枝起始电压也提高。

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电树枝起始电压有一定的关联。

实际应用中,发现处于高压电缆绝缘内外侧的电树枝生长特性有着较大差异。

文献[9]研究发现,电缆绝缘内外侧聚集态存在巨大差异:内侧有大晶块存在且不均匀,而外侧绝缘中的小晶块十分均匀。

不均匀结晶与大晶块是导致藤枝状电树枝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控制聚合物的结晶度与球晶尺寸,是从基体结构上限制电
树枝产生和发展的基点。

2.6 纳米聚合物中电树枝
据报道在聚合物中加入少量的纳米粒子能显著提高其介电性能。

纳米电介质研究方面集中于介电强度、局部放电性能、电老化性能以及真空沿面闪络性能等方面。

一般认为,微量或少量的纳米掺杂是有利于提高介电性能,如冯军强等发现添加剂含量为10-4
的纳米ag粒子可以使聚乙烯醇(pva)的常温介电强度提高2倍;樊友兵确认了纳米氧化物添加剂对聚合物击穿强度的正面影响。

可见,纳米添加对提高基体材料的各种介电性能有着显著改善,特别是在击穿强度方面往往有着成倍数的提高,能够有效的延缓电树枝老化过程。

然而,纳米复合材料也存在多种困扰,比如,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可重复性。

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其在基体中的分散均匀度始终是一棘手问题,且纳米粒子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效应也未能得到系统的阐述。

3 电树枝的量化模型
目前电树枝量化模型主要有ding等人提出的电树枝碎片丛模型。

研究者认为电介质在外电场下作用下逐渐形成离散的微电树枝区,各个微区之间相互作用、贯通,并与电树枝主通道相互作用,相联促成电树枝的生长。

在此基础得到电树枝的生长公式:从式(1)可见电树枝的长度正比于t。

通过对电老化的定量化,使得对老化机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影响电树枝的因素众多,定量模型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结语
随着电缆在输配送电网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应用电压等级逐渐增高,且伴随着各种过电压,其可靠性越发重要。

电缆中的电树枝引发、生长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但一旦发展到贯穿绝缘层即绝缘击穿时将引起电缆故障,且修复难度较大。

目前人们对电树枝的机理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并随着现代检测和分析技术的发展,电树枝的研究将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不仅应当掌握各种电树枝现象的生成、发展机理以及建立量化模型,电树枝的在线实时监测也应该成为以后电树枝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盛涛,郑晓泉.聚合物电树枝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谢安生,郑晓泉,李盛涛.xlpe电缆绝缘中的电树枝结构及其生长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7,(33).
[3] 周湶,叶笛,安文斗.基于不同电极系统的电树枝生长特性的研究[j].高压电器,2010,(2).
[4] 叶开颜.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树枝化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5] 刘辅宜,钟力生,李盛涛,等.工程电介质物理与介电现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 郑晓泉,冯小倩,王以田.聚合物电树枝种类及其影响因素[j].绝缘材料,2003,(5).
[7] 陈斌,霍光.交联电缆耐压试验方法的探讨[j].电气应用,2010,(14).
[8] 郑晓泉,g chen.机械应力与电压频率对xlpe电缆电树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3,(4).
[9] 郑晓泉,谢安生,李盛涛.发展在xlpe电缆绝缘内外侧的电树枝[j].物理学报,2007,(56).
[10] 赵建国,郭永,冯锋.纳米电缆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8,(7).
[11] 冯军强,徐曼,郑晓泉.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6).
[12] 樊友兵.纳米tio2改性聚酰亚胺耐电晕绝缘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