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导师

合集下载

吴健雄与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规律的实验确证

吴健雄与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规律的实验确证

吴健雄与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规律的实验确证吕贤年袁孝金昊教授研究工作里最重要的是于1957年用B衰变实验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这项工作引起了大丧惊,是本世纪物理学大事之一,她的关于B衰变中矢量流的工作也是极重要的。

在B衰变的研究中她的多种贡献使得物理学界公认她是此方面当代第一人。

------ 杨振宁著夕I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30年代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因科学研究工作上的见识和成就,而贏得美国最负盛乞的大科学家奥本海默和劳伦斯等人的髙度赏识。

随后,她在B衰变中的一系列工作,使她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世界权威,更由于她以精湛的实验确证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和向量流守恒的理论,而享有“中国居里夫人”之誉。

(—)1912年5月31 H,吴健雄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太仓县浏河镇。

童年时代,吴健雄是在父亲创办的浏河初级小学度过的。

吴健維幼年人格的成长和发展,无疑受到了她父亲最大的影响。

她成年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说那是一段“美好而又快乐的生活”。

1923年,11岁的吴健雄离开了童年生长的浏河镇来到苏州,开始进一步求知和成长的少年岁月。

吴健雄参加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入学会考,在接近万人的考生中,以飲列第九的成绩,成为入学的200人中的一员。

在女子师范求学期间,尽管她在国学和文史方而有很好的天赋,在同学中也有许多志趣相近的好友,但是她慢慢由阅读和学习中认识了外而世界许多引人的新生事务。

欧州科学的发展,造成人类对宇宙认知的革命。

在法国发现放射性元素而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的传记,都深深吸引了她。

通过这些影响,逐渐塑成了她对物理科学的终生志趣。

1923年到1929年,昊健維在苏州女师接受了6年教疗,6年的知识学习和生活体验,使她由一个智识初萌的女童,弃化成一个有识见,专心泄志的少女。

1929年,她以最佳成绩,由苏州女师毕业。

并且获得保送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学习。

按照苏州女师规沱,师范毕业后必须教书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这一规左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便听从父亲的建议,进入了上海的中国公学,成了胡适最得意的学生,使得在昊健雄的一生中,胡适成了继她父亲以后的又一位对其最有影响的人。

走进物理的圣殿

走进物理的圣殿

走进物理的圣殿作者:许彧祥郑天辰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4年第12期9月一个细雨蒙蒙的早上,我们来到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采访陆建隆教授。

陆教授头发虽已泛白,但整个人却很精神,目光炯炯有神,和我们想象中的那些老教授的模样完全不一样。

陆教授热情地把我们领进会议室,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自然对陆教授的童年生活很感兴趣。

于是采访一开始,我们就请陆教授谈谈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陆教授沉思片刻,说道:“小时候的故事很多,但令我印象较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很喜欢写写画画,但当时资源奇缺,别说写字笔,就连有个粉笔头也是很不容易的。

正好学校里有一个老师的儿子是我的同桌,我就会时常通过他得到一些粉笔。

回家后,我用这些粉笔到处写写画画,做些题目。

没想到多年后,我成为了一个经常要拿着粉笔的大学教师。

第二个则是在我高中时,那时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大量的农活、家务活要干。

所以当离高考还有一个学期时,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非常刻苦。

我记得有一次,村子里晚上放露天电影,起初我也打算和伙伴们一起去看这场难得的电影,但是想到高考在即,我还是默默地留在学校看书了。

”我们非常敬佩陆教授有这样一种坚忍的意志,并请教他这种意志的来源,陆教授笑了笑,坦言道:“我家里情况比较特殊,父亲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就过世了,母亲独自带大我们兄弟三个,非常不容易。

那个时候,连能不能吃饱饭都成问题,特别是到了春荒时节,家里头往往就揭不开锅了,母亲只好去贷款、借粮。

那时农场的稻田里会有掉在地上的稻穗,她就会去捡那些稻穗。

往往有些稻穗都已经发芽了,但有总比没有好。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只有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我想这应该是支撑我学习的动力吧。

另外,当时我的自尊心也格外强,因为家里的环境不如别人,所以想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比别人优秀。

”二在陆教授刻苦的学习生涯中,有三位老师对他影响很大。

陆教授小时候就读于武进县高家村小学,整个学校只有四个年级和三四位老师。

中国声学领域的大科学家

中国声学领域的大科学家

汪德昭 [ 返回 ]汪德昭(1904-1998),江苏省灌云县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国防水声奠基人、曾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

汪德昭同志1928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4年6月赴法国巴黎大学朗之成实验室任研究生,194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法进行科学研究。

1956年底回国,先后担任中科院器材局局长,原子能研究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七室主任,主管水声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1964年组建声学所并出任首任所长,1957年被增补为中科院学部委员,是《理论物理丛书》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振动、波、声学分部主编,《中国科技史料》主编,《科技导报》顾问编委。

他是法国物理学会和声学学会会员,英国《低频振动与噪声学报》编委,联合国教科文组长前总干事姆博(A.M'bow)教授组织的知名科学家小组成员。

欧美同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留法同学会理事长。

他是全国人大一、二、三、四届代表,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汪德昭同志发表了主要学术论文50多篇,同学生合作出版了第一部《水声学》专著"文化大革命"期间,声学所被撤销,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仍积极参与水声物理与水声工程的研究。

他满怀发展我国声学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向邓小平同志写报告,建议恢复声学所。

根据中共中央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他提出改革方案,使声学所科研工作很快走向正轨,科技成果硕果累累,1979年,声学所受到国务院的嘉奖。

"浅海声场"研究进入国际前列,内波是浅海声场的前沿课题,也取得重大成果。

汪德昭同志曾荣获法国声学学会最高奖章、中国物理学会荣誉证书及奖章、巴黎市政府荣誉奖章、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法国总统颁发的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等多种重要科学奖励,1968年以来瑞典科学院还曾三次请他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

南京大学江静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江静教授简介

江静,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教授、南京大学校访问学者,江苏省“双创计划”特聘专家。

江教授是材料物理专家,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长
期从事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开拓性的科学成果。

江教授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就,曾获得美国军方科学院颁发的“杰出研究奖”,以及新加坡国
立大学发表的“杰出贡献奖”。

江教授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突出成果,曾多次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
研究论文,其中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收录的文章超过百篇,获得国际上广泛关注
与认可,并被多家国际知名杂志邀请担任编委。

江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被国家杂志《科学》、《物理学进展》等杂志评为“年度科学进展”,并被列入《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会报告》。

江教授曾多次赴美国、欧洲及亚洲各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
表报告,与国际同行共同交流和探讨研究成果。

江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并带领课题组在太阳能电池、纳米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薄膜
等方面进行研究。

南京大学2016关于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公示

南京大学2016关于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公示

备注 备注
5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路通
6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俞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
61
李文中
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
62
王林章
论)
63
软件工程
陈振宇
64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王先彦
65
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占文凤
66
地理学(资源环境遥感)
10
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孙宁华
11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张骁
12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徐小林
13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程德俊
14
工商管理(会计学)
林树
序号
学 科、专 业
申请增列博士生 导师的姓名
15
法学(经济法学)
曾洋
16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张洪
17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情报学)
杨建林
18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情报学)
南京大学 2016 关于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公示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拟增列张红军等 72 名教授(副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根据《南京 大学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导师的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征询意见(征询意见期为一个 月)。
研年六月十六日
序号
学 科、专 业
申请增列博士生 导师的姓名
材料物理与化学
30
天文学
31
化学(有机化学)
32
化学(有机化学)
33
化学(物理化学)
34
生物学(植物学)

卞维豪: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卞维豪: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2014年5月·综合 科学中国人 49 科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调:“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卞维豪正是一位关注星空的年轻人!1991年于南师大物理系攻读物理教育、1995年免试攻读南师大理论物理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攻读天体物理博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11年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双目望远镜(L B T)高访。

从物理教育到理论物理再到天体物理,这是卞维豪求学治学的历程,也是一个青年追寻科学理想的道路。

“天文学与物理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通常认为就是天体物理学了。

天体物理是利用物理规律来诠释天文现象,发现新的物理。

正由于此,一些研究理论物理的人,转向天体物理研究。

”卞维豪这样解释自己专业方向的转变。

卞维豪:仰望星空的年轻人本刊记者 王海涛领军人才首批培养人选、2012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以及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对象。

作为天体物理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卞维豪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更乐于将自己的科研经验与后辈们分享。

他认为利用公共数据库加强天文研究十分重要,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天文数据的开放性,海量天文专业数据可以方便获得,但由于国内天文设备的缺乏,利用公共的专业天文数据库开展天体物理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这也将为国内天文设备、数据库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如ADS、arxiv、SDSS、HST等数据库。

他还强调增强英语能力,加强天体物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必不可少。

天文交流中,英语是通用语言,能看懂文献、听明白报告、说明白自己的看法,在天文交流中至关重要。

这样才能抓住国际天文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前沿问题。

他说,天体物理研究,无论在数据库使用中还是在模型构建、科学计算与模拟中,都需要较好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以及较好的数理基础。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名单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名单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名单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大学。

在这所学府中,有着众多的优秀教授,其中二级教授更是代表着学校的最高学术水平。

下面,我们将按照学科类别,为大家介绍南京大学的二级教授名单。

文学与艺术类南京大学文学与艺术类二级教授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唐婉、李商隐、李煜、李清照等。

这些教授在文学、艺术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理学类南京大学理学类二级教授有:陈景润、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钱学森、吴文俊、邵逸夫等。

这些教授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工学类南京大学工学类二级教授有:钱学森、邵逸夫、李四光、李国豪、李国杰、李国庆、李彦宏等。

这些教授在工程、计算机、电子等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医学类南京大学医学类二级教授有:屠呦呦、陈凯先、李时中、李兰娟、张伯礼、王辰等。

这些教授在医学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文社会科学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教授有:钱穆、胡适、梁漱溟、陈寅恪、严复、李约瑟、李泽厚、李学勤等。

这些教授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上就是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名单的介绍,这些教授不仅在学术界有着卓越的成就,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南京大学的骄傲,更是中国学术界的瑰宝。

龚昌德教授简历 - 海峡两岸统计物理与凝聚态理论研究中心

龚昌德教授简历 - 海峡两岸统计物理与凝聚态理论研究中心

龚昌德教授简历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53年9月至1955年1月在华东水利学院任教。

1955年1月以后至今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工作,1978 – 1981 年任副教授, 1981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86-1993 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1994年至今任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强关联电子系,超导物理,低维物理,光与低维固体相互作用,介观物理等。

主持项目和获奖情况:1978年因“超导物理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因“超导体临界温度”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984年获得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5年主持国家基金项目“低维系统相变及元激发研究”;1987年主持国家重点基金项目“量子超细微粒的物理研究”1988年所著“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获得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0年因“光与低维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因“低维系统中的相变元激发”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任理论物理攀登项目“九十年代理论物理重大前沿课题”专家组成员,强关联电子系统子课题组组长;1993年主持国家“863”超导项目中基础研究部分;1996年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7年因“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1998年合作项目“介观环的持续电流及其电子输运性质”被广东省科技委列为199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研究成果。

曾任学术职务:1982年被推选为全国凝聚态理论及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1985年起历任二、三、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1986年受聘为李政道中国高科技中心首批特别成员;1986年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1987年受聘为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协联教授;1990年任国家教委首届“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2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委员;1992年受聘为国际核心期刊“J. Low. Temp. Phys.” 编委;1993年任国家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1995-1999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95年任江苏省青年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任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理科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7年度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访问教授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中子物理,高能物理,核医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中子核数据评价,ATLAS高能物理重大国际合作。
一、纳米结构中量子效应的理论研究:(1) 量子点的库仑阻塞和量子输运理论;(2) 单电子晶体管理论;(3) 分子磁体的宏观量子隧穿效应;(4) 自旋电子学理论。二、低维无序系统理论:(1) 低维无序系统Anderson局域化理论;(2) 金属-绝缘体相变和标度理论。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中的《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子课题。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量子点和单电子晶体管的电子性质研究》。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性颗粒磁矩宏观量子隧穿的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自旋输运理论中自旋流的产生及其检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74034);(2)可控量子结构的制备及其电荷与自旋调控特性研究(国家量子调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6CB921803)
导师姓名
熊诗杰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有限温有限密强相互作用物质性质及相变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 1077506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温高密强相互作用物质性质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 10935001
导师姓名
许昌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安晋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强关联电子系;非常规超导电性;(自旋)量子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超冷原子物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加973重大研究计划1项"量子调控".
导师姓名
李明哲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导师姓名
宗红石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在非微扰量子场论及其在有限温度有限密度量子色动力学的应用方面开展过一些有特色的工作。目前正积极参与有关宇宙学,特别是暗能量方面的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目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
理论原子核物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不稳定原子核的衰变,对称能以及中能原子核碰撞理论。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博士点基金项目多项。
导师姓名
赵经武
专业名称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硕导
是பைடு நூலகம்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宇宙学。研究方向:1)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与引力扰动。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导师姓名
孙为民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目前研究方向:应用QCD的Dyson-Schwinger方程方法研究有限密有限温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性质和相变
物理学院
导师姓名
任中洲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理论核物理,量子混沌: 用非相对论和相对论多体理论研究远离 Beta 稳定线奇特核性质,新发现的超重元素性质等;研究量子系统的可积与不可积问题,量子混沌现象和经典对应,量子力学的新进展,新问题等。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院的基金项目;正申请教育部的基金和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导师姓名
王伯根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多年来致力于用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从事量子输运问题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a)低维半导体介观系统电子及热输运问题的理论研究(b)介观系统中参数量子泵问题的理论研究(c) 自旋电子学中与自旋相关的输运问题及自旋量子器件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