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课件第五章
合集下载
天体物理小知识演示文稿(共91张PPT)

不信你看!
Wow,惊呆了!!
看着只是个小星星,真实体积吓屎你!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双星,另一颗暗白 矮星伴星。
天狼星是一颗比太阳亮23倍的蓝白星
双星系统
双星引力波是很漂亮的漩 涡曲线~~
其实双星也叫做——恒星恋人,就像…
比双星更稀有更耀眼的是神马!! 是四星!!
美国宇航局的“斯皮 策”太空望远镜发现 ,在长蛇星座有一个 相对年幼的星系,拥 有4颗恒星。
六,土卫二
观赏喷泉的行星际公园。
我不骗小朋友的,自己看!!!
木卫二(小球大水滴) VS 地球
再添点数据
木卫二冰层厚度平均100公里,也就是10万米深!!地球的海洋 平均深度才三公里,什么概念啊…
太平洋: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 大西洋: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 印度洋: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 北冰洋: 平均深度1300米,
那,谁的密度最大呢???
咳咳,请翻页!(此处是为了让你有时间想一想)
天体密度——白矮星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也是一 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 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当,但质量却和太阳 差不多,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地球密度为5.5g/cm3), 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比如说天狼星的邻星Sirius B)的表面重 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
量是如此之大,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同白矮星一样,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 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 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倍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 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 5.2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课件

• 【答案】 BC
提分秘笈 •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 (1)轨道Ⅱ为椭圆轨道,需要利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解决速度、周期问题.
• (2)明确变轨前后速度的变化,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 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与在低轨道时比较,卫星 在高轨道上的动能Ek减小了,势能Ep增大了,机械能E机也增大了(增加的机械能由 燃烧燃料消耗化学能转化而来).
R+h2
例 1 (多选)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地球的半径为R,第一宇宙速度为
v2,则下列比例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a21=Rr
B.aa21=Rr 2
C.vv21=Rr
D.vv12=
R r
【解析】 设地球质量为M,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1,在地球赤道表面随地球做
m/s2,即
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⑦绕行方向一定: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一__致___.
• 2.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 • (全1)球极覆地盖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_____南__北__两__极_,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
•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其运行的轨道半
GRM,即v∝
M R.
设月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2,则有
v1 v2
=
MM12·RR21
= 810×41=105,接近29,可知B正确.
答案:B
• 二、地球卫星 • 1.地球同步卫星 • 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同步卫星有
提分秘笈 •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 (1)轨道Ⅱ为椭圆轨道,需要利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解决速度、周期问题.
• (2)明确变轨前后速度的变化,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 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与在低轨道时比较,卫星 在高轨道上的动能Ek减小了,势能Ep增大了,机械能E机也增大了(增加的机械能由 燃烧燃料消耗化学能转化而来).
R+h2
例 1 (多选)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地球的半径为R,第一宇宙速度为
v2,则下列比例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a21=Rr
B.aa21=Rr 2
C.vv21=Rr
D.vv12=
R r
【解析】 设地球质量为M,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1,在地球赤道表面随地球做
m/s2,即
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⑦绕行方向一定: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一__致___.
• 2.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 • (全1)球极覆地盖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_____南__北__两__极_,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
•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其运行的轨道半
GRM,即v∝
M R.
设月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2,则有
v1 v2
=
MM12·RR21
= 810×41=105,接近29,可知B正确.
答案:B
• 二、地球卫星 • 1.地球同步卫星 • 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同步卫星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讲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课件

R2g0
( g0
g)T 4 2
2
,则ρ=
4
M R3
=
4
G R3=Leabharlann 3g04 RG= 3
GT
2
g0 ,B正确。
g0 g
3
3
栏目索引
2-2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
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
二、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1.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万=F向
G Mr2m =m vr2 =mrω2=mr4 T22 =ma
(2)星球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即mg=G MRm2 ,
由此可得:GM=① gR2 。
栏目索引
2.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1)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
期与轨道半径时,可求得中心天体的质量,故要求得木星的质量,还需测 量卫星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D正确。
栏目索引
3.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和另
外两名美国科学家共同分享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早在1996
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
R2
二、计算重力加速度
1.任意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表面处,G Mm =mg,g= GM (R为星
R2
R2
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
栏目索引
2.星球上空某一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
G (RMmh)2 =mg',g'= (RGMh)2
《高一物理天体运动》课件

天体运动的角动量变化
天体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 扰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角动量可能会发 生变化。例如,行星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 到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其角动量可能会发
生变化。
PART 05
天体运动的观测与实验验 证
天体观测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天文学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天空,记录天体的运动和位置。
等信息。
摄影技术
利用照相技术拍摄天体照片, 可以更精确地记录天体的位置
和运动轨迹。
射电望远镜观测
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的射 电辐射,可以揭示天体的射电 性质和宇宙射电背景辐射。
空间探测器
通过发射空间探测器近距离探 测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 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天体数据。
天体运动的实验验证与发现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验证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定律,即物体加速度 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物体加速 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个定律 是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来的。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
总结词
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 的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是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当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它会受到一个指 向圆心的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向 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和 圆周半径成正比。
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向心力主要来源于万有引力 。
VS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圆周运动,在天体 运动中,天体受到的向心力主要来源于万 有引力。万有引力使得天体能够保持稳定 的轨道运动,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向 心力就来源于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天体物理小知识》课件

天体物理学家参与设计和实施空间探测任务,探索 太阳系和宇宙深空中的天体。
载人航天
天体物理学家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和科学指导,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任务成功 。
宇宙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揭示宇宙中
隐藏的物质和能量。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02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了解宇宙大爆炸后宇宙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
总结词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包括天体的结构、组成、演化过程、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的 起源和演化等。
详细描述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行星和卫星的物理特 性、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宇宙射线、黑洞和暗物质等。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 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值。
04
天体物理现象
黑洞
黑洞是一种极度密集的天体,其引力强大到连光也无法逃逸 。黑洞的形成通常与恒星死亡有关,当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 耗尽燃料并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其核心可能会坍缩形成黑洞 。
黑洞的内部被称为事件视界,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和光 线都会被无情地吞噬,永远无法返回。尽管我们无法直接看 到黑洞,但可以通过观测黑洞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来推断其存 在。
宇宙射线研究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射 线,了解其产生机制、传 播途径和与天体的相互作 用。
星系和恒星演化
通过观测星系和恒星的演 化过程,天体物理学家能 够揭示宇宙的起源、演化 和最终命运。
航天技术
卫星导航
天体物理学家利用卫星轨道和时间测量技术 ,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时 间服务。
空间探测
行星探索
人类通过探测器对行星进行探索,已 发现多个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
卫星
载人航天
天体物理学家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和科学指导,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任务成功 。
宇宙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揭示宇宙中
隐藏的物质和能量。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02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了解宇宙大爆炸后宇宙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
总结词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包括天体的结构、组成、演化过程、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的 起源和演化等。
详细描述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行星和卫星的物理特 性、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宇宙射线、黑洞和暗物质等。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 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值。
04
天体物理现象
黑洞
黑洞是一种极度密集的天体,其引力强大到连光也无法逃逸 。黑洞的形成通常与恒星死亡有关,当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 耗尽燃料并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其核心可能会坍缩形成黑洞 。
黑洞的内部被称为事件视界,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和光 线都会被无情地吞噬,永远无法返回。尽管我们无法直接看 到黑洞,但可以通过观测黑洞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来推断其存 在。
宇宙射线研究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射 线,了解其产生机制、传 播途径和与天体的相互作 用。
星系和恒星演化
通过观测星系和恒星的演 化过程,天体物理学家能 够揭示宇宙的起源、演化 和最终命运。
航天技术
卫星导航
天体物理学家利用卫星轨道和时间测量技术 ,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时 间服务。
空间探测
行星探索
人类通过探测器对行星进行探索,已 发现多个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
卫星
天体物理课件

三、大爆炸宇宙学
• 宇宙学原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癿
稳恒态宇宙学
• 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基本保持同一状态 • ----若宇宙有限,其边界在何处?边界外是什么? • ----若宇宙有限,则有中心,其中心在何处?
奥伯斯佯谬----夜空为什么是黑癿
• 一个恒星癿星光按距离平斱反比减弱 • 一个同厚度同心天球壳内癿恒星数按距离平斱 正比扩大 • ----此球壳癿亮度不距离无关,为常数 • ----宇宙无限,无限多个球 • 壳癿总亮度是无限大 • ----天空永进无限亮
星系团
• 几百个星系组成 • 直径达几百万到几千万光年 • 本星系群:银河系,仙女星系,三角星系,大 麦哲伦星云等组成
• 星座:
• 用假想的线条将亮星连接起来,构成各种各样 的图形,或人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这些 图形连同它们所在的天空区域,西方叫做星座。 • 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 星座, • 星座大小相差悬殊,所含星数也各不相同, 同一星座的星无任何物理联系。 • --星座不是星系!也不是星团!
一、天文测量 距离
• 单位 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 光年 • 方法 三角规差法 恒星光谱法 造父变星法 最亮恒星法
三角规差法
• 从已知距离癿两点测星体
造父变星法
• 造父变星法 • ----规星等,绝对星等(设移至32.6光年进处所见 星等) • 太阳:规星等 -26.7等; 绝对星等 4.85等 • 织女星:规星等 0.03等; 绝对星等0.6等 • ----二者之差只不距离有关
• 质光定律:恒星光度不其质量癿六次斱成正比 • 原因:质量大—>相互引力大 • —>平衡引力癿内部压力大 • (由热能和辐射能引起) • —>更快燃烧—>更亮 • 推论:越年轻越亮
天体物理学南京大学课件

1. 恒星的光度和亮度 • 光度L (luminosity):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
总能量,是恒星的固有量。 • 亮度F (brightness):在地球上单位时间单位面
积接收到的天体的辐射量。 视亮度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天体的光度、 距离和星际物质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
2. 视星等m (apparent magnitude)
m1-m2=-2.5log (F1/F2) 或m =-2.5log (F/F0),其中F0为定标常数。
•
部分天体的视星等
•
(2) 恒星的温度和颜色
•Betelgeus e
•Rigel
•
(3) 视星等的种类
• 视星等的测量通常是在某一波段范围内进行的 。
• 根据测量波段的不同,视星等可以分为目视星 等、照相星等和光电星等,在全波段测量得到 的星等称为热星等。
•
• 谱线与恒星的化学成分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有不 同的特征谱线。
•
通过比较太阳光谱 和实验室中各种元 素的谱线,可以确 定太阳大气的化学 成分。
按质量计, 70%H, 28% He和 2%重元素。 按数目计, 90.8%H, 9.1%He和 0.1%重元素。
•
4. 谱线位移
• Doppler谱线位移 (Doppler shift) 由于辐射源在观测者视线 方向上的运动而造成接收 到的电磁辐射波长或频率 的变化。 远离(接近)观测者辐射 源发出的电磁辐射波长变 长(短),称为谱线红移 (蓝移)。
原子结构:原子核 + 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云)。 (量子化的)电子轨道的大小反映了原子能态的高低
。
•
• 当电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原子释放光子 ,产生发射Fra bibliotek;反之产生吸收线。
总能量,是恒星的固有量。 • 亮度F (brightness):在地球上单位时间单位面
积接收到的天体的辐射量。 视亮度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天体的光度、 距离和星际物质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
2. 视星等m (apparent magnitude)
m1-m2=-2.5log (F1/F2) 或m =-2.5log (F/F0),其中F0为定标常数。
•
部分天体的视星等
•
(2) 恒星的温度和颜色
•Betelgeus e
•Rigel
•
(3) 视星等的种类
• 视星等的测量通常是在某一波段范围内进行的 。
• 根据测量波段的不同,视星等可以分为目视星 等、照相星等和光电星等,在全波段测量得到 的星等称为热星等。
•
• 谱线与恒星的化学成分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有不 同的特征谱线。
•
通过比较太阳光谱 和实验室中各种元 素的谱线,可以确 定太阳大气的化学 成分。
按质量计, 70%H, 28% He和 2%重元素。 按数目计, 90.8%H, 9.1%He和 0.1%重元素。
•
4. 谱线位移
• Doppler谱线位移 (Doppler shift) 由于辐射源在观测者视线 方向上的运动而造成接收 到的电磁辐射波长或频率 的变化。 远离(接近)观测者辐射 源发出的电磁辐射波长变 长(短),称为谱线红移 (蓝移)。
原子结构:原子核 + 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云)。 (量子化的)电子轨道的大小反映了原子能态的高低
。
•
• 当电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原子释放光子 ,产生发射Fra bibliotek;反之产生吸收线。
天体物理学课件06超新星

质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气体星云。 • 强射电辐射和高能辐射源(同步加速辐射,激波加热) 。 2020/10/28
例
• 特征
光度L~107-1010 L⊙,
Lf /LI ~ 108
爆 发 能 E~1047-1052 ergs-1( 99% 中 微 子 , 1 % 动 能 , 0.01%可见光)
膨胀速度v~103-104 kms-1
第五章 超新星
§5.1 超新星简介及其观察特性 §5.2 超新星爆发机制一:不稳定核燃烧 §5.3 超新星爆发机制二:引力坍缩 §5.4 超新星遗迹 §5.5 超新星SN1987A
§5.1 超新星简介及其观察特是 Gamma Ray Burst
Ia 类存在于旋涡星系或椭圆星系中,Ib 类 存在于旋涡星系中。II 型分布于旋涡星系 的旋臂中。
2020/10/28
超新星1987A 的遗留物:环 状星云
SN 1987A in X-ray
环状星云的结构
Kepler
Kepler
John lamsteed Cas A
Ian Shelton SN 1987A
§5.5 超新星1987A
• 1987.2.23爆发于LMC (d = 170,000 ly),是人类自望 远镜发明以来第一颗凭肉 眼发现的超新星。
• 前身星: Sanduleak --蓝超巨星 M ~ 20 M⊙,L ~ 105 L⊙, T ~ 16,000 K,R ~ 40R⊙
核坍缩与超新星爆发
核心核反应停止 R c↓Tc↑
Fe核光致离解 4He光致离解
当ρc =ρnu,核坍缩停止 →激波反弹 →壳层抛射
→II型超新星爆发 →中子星
能量损失(若热压 为主)→ Pe↓
例
• 特征
光度L~107-1010 L⊙,
Lf /LI ~ 108
爆 发 能 E~1047-1052 ergs-1( 99% 中 微 子 , 1 % 动 能 , 0.01%可见光)
膨胀速度v~103-104 kms-1
第五章 超新星
§5.1 超新星简介及其观察特性 §5.2 超新星爆发机制一:不稳定核燃烧 §5.3 超新星爆发机制二:引力坍缩 §5.4 超新星遗迹 §5.5 超新星SN1987A
§5.1 超新星简介及其观察特是 Gamma Ray Burst
Ia 类存在于旋涡星系或椭圆星系中,Ib 类 存在于旋涡星系中。II 型分布于旋涡星系 的旋臂中。
2020/10/28
超新星1987A 的遗留物:环 状星云
SN 1987A in X-ray
环状星云的结构
Kepler
Kepler
John lamsteed Cas A
Ian Shelton SN 1987A
§5.5 超新星1987A
• 1987.2.23爆发于LMC (d = 170,000 ly),是人类自望 远镜发明以来第一颗凭肉 眼发现的超新星。
• 前身星: Sanduleak --蓝超巨星 M ~ 20 M⊙,L ~ 105 L⊙, T ~ 16,000 K,R ~ 40R⊙
核坍缩与超新星爆发
核心核反应停止 R c↓Tc↑
Fe核光致离解 4He光致离解
当ρc =ρnu,核坍缩停止 →激波反弹 →壳层抛射
→II型超新星爆发 →中子星
能量损失(若热压 为主)→ P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1 (v )v 2 v P t
Φ —Roche势(包含引力和离心力的贡献)
GM1 GN2 1 2 (r ) ( r ) | s1 | | s2 | 2 s1 r r1 s2 r r2
(3) 双星的Kopal分类 根据双星中的一颗或两颗子星是 否充满洛希瓣,可以将双星分为 不相接双星 (detached binaries): 两颗子星均未充满洛希瓣,
半相接双星 (semidetached binaries):一颗子星充满洛希瓣, 如天琴β,
相接双星 (contact binaries):两颗 子星均充满洛希瓣,如大熊W。
中子星
~10%
黑洞
~10% -42%
核反应 (H燃烧)
~0.7%
3. 分类和观测特征
低质量X射线双星
高质量X射线双星
High-Mass X-ray Binaries
Donor star has early spectral type (O, B), M>10M⊙
HMXBs are usually X-ray pulsars
2. 双星中的物质传输
(1) 星风传输(不相接、半相接双星) 大质量恒星在演化过程中通常有强烈的星风。 (2) 洛希瓣渗溢 (Roche-lobe overflow)(半 相接、相接双星) 形成吸积盘 (accretion disk)
3. 大陵 (Algol) 佯谬 (1)大陵五(英仙β) 轨道周期2.867天
§5.2 激变变星
1. 激变变星 (cataclysmic variables ) 白矮星与红矮星构成的半相接双星。 白矮星通过吸积伴星的物质产生辐射。
轨道周期分布在几十 分钟至数天,在2至3 小时间有一个明显的 间隙
分类
NonMagnetic white dwarf binaries B<0.1-1 MG 新星 (novae)、再发新星 (recurrent novae)、类新星变 星 (nova-like variables) 和矮新 星 (dwarf novae) 等 B ~ 1-10 MG Intermediate Polars (DQ Her stars)
For example, material from the 1966 explosion of T Pyxidis is illustrated in collision with debris from a 1944 eruption.
Cycles of nova shell collisions create concentric circles of gaseous knots.
r → 在 r1 和 2 处Roche势取极小值
(2) 洛希瓣 (Roche lobe)
临界等势面:同时包络两颗子星并且 相接于其间一点(L1)的等势面。
洛希瓣:由临界等势面包围的空间。 在L1(内拉格朗日) 点,两颗子星对物 质产生的作用力正 好相等,Roche势 达极大值。 当子星充满洛希瓣 后,在内拉格朗日 附近的物质处于不 稳定状态,受到小 扰动就会流向伴星, 产生物质交流。
§5.3 X射线双星
1. X射线双星 (X-ray binaries) 由致密星(中子星或黑洞) 与正常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 致密星通过吸积伴星物质产 生X射线辐射。
X-ray Astronomy
On the 18th day of June, 1962, the Aerobee sounding rocket began to sweep the sky, looking at our Moon. What?! X-rays from the MOON???? The Moon shines by reflected light of the Sun, so a certain fraction of the Sun's x-rays will be reflected off the lunar surface, back toward the Earth, and the rocket.
X-ray Astronomy
The signal was real, not an equipment malfunction, and not from the Moon. It was from a cosmic source (Sco X-1) of X-rays of truly staggering proportions.
X-ray Astronomy
An enormous spike appeared on the chart recorder! The spike, seen over and over again, was not from the Moon at all, but actually came from another part of the sky, about 25 degrees away.
X-ray Astronomy
The Moon in X-ray Light taken by ROSAT
X-ray Observatories
Uhuru
Einstein
ROSAT
ASCA
RXTE
BeppoSAX
Chandra
XMM-Newton
The X-ray Sky
Chandra Sky Map
2. X射线辐射
(1) 能源
吸积物质引力势能→动能→热能→X射线辐射 GMM Lx Mc 2 其中 M 为吸积率,R为引力半径 R (2) 产能率
GM 能量转换效率 Rc 2 (仅与天体的致密程度有关)
对中子星和黑洞,吸积是最为有效的产能形式
吸积天体
产能率η
白矮星
~0.01%
等势面: Φ(r) = 常数的曲面族
等势面的特点: 1) 垂直于本地的有效重力方向,是等压强面和等密 度面 2) 等势面的形状取决于子星质量比,大小取决于双 星距离
3) 当r >> a时,等势面是圆形,圆心在公共质心处
4) 当r →R时,等势面是圆形,圆心在子星的质心 处(物质的运动主要受较近恒星的引力控制)
hundred to a few thousand km/s.
(3) 再发新星
观测到不止一次类似新星爆发的激变变星。 典型的爆发间隔约10-100年。
T Pyxidis 爆发间隔约20年
The first wave, or shell, of blown-off matter travels at a terrific rate of speed. The shell's outer edge moves faster than its inner edge. Gaseous "knots" observed by Hubble may form from shock waves that occur when matter ejected during the most recent explosion collides with slow-moving material from the previous outburst.
Magnetic white dwarf binaries
B ~ 10-100 MG Polars (AM Her stars)
2. 新星
(1) 观测特征 在几天到几星期内亮度增 加7-16星等,然后缓慢下 降,经几个月或几年回复 到原先的状态。
• 辐射主要在光学和紫外波段 • 爆发时的能量释放率 ~ 1045-1046 ergs-1 • 抛射约10-5-10-3 M⊙ 的物质,抛射物质速度~100-5000 kms-1
dwarf.
An "ocean" of hydrogen forms on the white dwarf's surface. Intense pressure and heat build at the bottom of the hydrogen ocean, eventually leading to a massive explosion, which blows off the outer layers of hydrogen. Then the siphoning process begins
3. Ia型超新星 当吸积白矮星的质量达 到Chandrasekha极限, 白矮星的爆燃而导致的 超新星爆发。
Evolution of CVs
4 M⊙ and 1 M⊙ Mainsequence stars in binary. Nearing the end of its life, the 4 M⊙ star swells, spilling gas onto its companion. Formation of a planetary nebula. as the lower mass star becomes a red, accretion occurs again. The end point of the system is two white dwarfs of roughly equal mass circling each other.
基本假设:
1) 每个子星的内部密度分布是球对称的,在 动力学上可以认为是质点。
2) 两子星以圆轨道绕公共质心运动(←潮汐 力)。 3) 两子星的自转和公转一致(←潮汐力)。
在以双星公共质心为原点的 共转坐标系中,任意质点的 Euler方程是:
其中
2 V —Coriolis力
辐Low-Mass X-ray Binaries
Donor star has late spectral type (A and later), I.e. M<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