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的各种解释
诚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诚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①<形>真诚;诚实。
例如:《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②<名>诚心。
例如:“愿陛下矜悯愚诚。
”---《陈情表》:
诚,信也。
――《说文》
币必诚。
――《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
――《礼记・中庸》
③<形>真实;真实的。
例如:《史记·扁鹊列传》:“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
”
④<副>实在;确实。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诚既勇兮又以武。
――《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战国策・齐策》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韩愈《祭十二郎文》
⑤<副>果真;如果确实。
例如:《屈原列传》:“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诚的成语,带有诚字的成语汇总

诚的成语,带有诚字的成语汇总诚的成语,带有诚字的成语汇总以“诚”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诚至金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心正意] 诚:真诚。
心意真诚恳切。
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
亦作“诚心诚意”。
[诚心实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诚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惶诚恐]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诚”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至诚高节] 至:最。
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
形容人品高尚。
[推诚置腹] 比喻真心待人。
同“推心置腹”。
[推诚相见] 诚:相信。
指以真心对待人。
[推诚接物]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推诚布公]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开诚相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诚布公]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精诚团结] 精诚:真诚。
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精诚所至]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尽诚竭节] 诚:忠诚。
节:气节,义节。
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
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竭诚相待] 竭诚:竭尽诚意。
待:对待。
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竭诚尽节] 竭:尽。
诚:忠诚。
节:节操。
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殚诚毕虑] 指竭尽忠诚与思虑。
[赤诚相待] 赤诚:极真诚、忠诚。
以至诚之心待人。
[抱诚守真] 抱:存在心里。
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诚”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心悦诚服]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
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朴讷诚笃]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诚”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主敬存诚] 指恪守诚敬。
诚信的反义词

诚信的反义词
一、【反义词】
虚伪|刁狡|奸诈|欺骗|虚假狡猾|刁顽
二、【基本解释】
词语解释:“诚,信也”,“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三、【英语解释】
1.[书]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四、【短语造句】
1、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
2、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就能检验得出的。
3、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准则。
4、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5、诚信是一粒种子,沐着春风,喝着秋雨,它一点点地长大。
6、诚信永不褪色,她栖息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播种繁衍在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
7、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8、诚信是一种力量,她让卑琐伪劣者退缩,让正直善良者强大有力。
9、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
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10、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
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诚信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解释:1.诚:“诚”是指真实、诚实、真诚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真诚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诚”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通过真诚的态度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德。
2.信:“信”是指信用、信任、信誉等。
在传统文化中,信用是被高度赞扬的品质,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守信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诚信:“诚信”是指真实、诚实、守信用的行为和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个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4.诚信为本:“诚信为本”是指把诚信作为处世立身的原则和根本。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诚信是每个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5.诚信立身:“诚信立身”是指通过诚实守信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社会上立足并获得成功。
因此,一个人应该始终坚持诚信原则,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地位。
6.诚信做事:“诚信做事”是指在做事情时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把事情做好,获得成功。
因此,一个人在做事情时应该始终遵守诚信原则,以获得更好的成果。
7.诚信待人:“诚信待人”是指对待他人应该真诚、诚实、守信用。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真诚、诚实、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应该始终遵循诚信原则,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诚信兴业:“诚信兴业”是指只有坚持诚信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成果。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意思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意思1. 原文出处及解释《周易》中的“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出自《大哉乾元》,它表达了一种宇宙融洽、天人合一的道理。
元指大道、大贤,亨指通达、畅通、通神达化的意思,诚指真诚、诚信、忠诚,通则通达万物,利则功成利就。
诚则回报于心成就之见效,复则取亨通之道而可以再降生也。
这句话整体含义是,只有遵循大道、真诚待人,才能通达万物,实现利益,保持忠诚,才会有所回报,也才能不断取得通达万物的道路并再次得到生发。
2. 通达万物的道理通达万物,是一种与天地万物和谐统一的境界。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归于大道,只有遵循大道,才能与宇宙相通。
而只有真诚对待他人,才能建立人际关系的通达和谐。
在人际关系中,相互信任、彼此理解与尊重,才能实现和谐共处。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体验。
3. 利益的实现利贞诚之复中的利,指的是事业的成就。
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也将使我们的事业更加顺利,并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与支持。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也要在权衡利弊之时,保持真诚和忠诚的原则,这才能够实现事业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4. 忠诚的回报诚之复,即忠诚诚实的回报。
人生活在世间,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只有坚守真诚,忠诚,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忠实于初心,才能得到心灵上的回报,得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5. 最后的意义此句话不仅是一种人生哲理,更是一种处世之道。
它告诉我们,只有遵循大道,真诚待人,忠诚待事,才能通达万物,取得利益,并得到回报。
生活不易,只有真诚、诚信与忠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事业,并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6. 总结“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至理,只有真诚、诚信和忠诚,才能通达万物,实现利益,得到回报。
的确,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之下,真诚、诚信和忠诚,都是我们应该铭记、坚守的信条。
生活不易,只有真诚、诚信与忠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事业,并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用诚字组词_基本定义_详细解释_造句

用诚字组词_基本定义_详细解释_造句诚字的组词如下:忠诚、真诚、诚挚、竭诚、诚恳、诚服、诚实、坦诚、诚然、输诚、投诚、专诚、挚诚、实诚、诚朴、诚心、老诚、热诚、至诚、诚笃、端诚、贞诚、诚谠、忳诚、斋诚、诚纯、亶诚、明诚、诚慊、孝诚、单诚、尊诚、诚当、诚効、淳诚、诚恕、诚善、信诚、设诚、诚慤、诚愿、叩诚、诚言、开诚、诚敬、吐诚、诚谨、陈诚、诚怀、陋诚、送诚、炽诚、达诚、诚聘、悫诚诚字的基本定义:①真实的。
②副词,是在;的确:此人诚非等闲之辈。
诚字的详细解释:〈形〉(形声。
从言,成声。
本义:诚实,真诚)同本义诚,信也。
——《说文》币必诚。
——《礼记·郊特牲》诚者自成也。
——《礼记·中庸》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列子·汤问》行之发于至诚。
——《汉书·赵广汉传》乃能衔哀致诚。
——韩愈《祭十二郎文》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真实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礼记·大学》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说林上》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副〉确实,的确诚既勇兮又以武。
——《楚辞·九歌·国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战国策·齐策》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韩愈《祭十二郎文》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果真;如果楚诚能绝齐, 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诚字的相关组词造句:诚恳——他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取得了大家的谅解。
诚朴——我喜欢他的诚朴和勤奋。
诚实——李平同学待人很诚实。
诚挚——会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了协议。
诚信——为人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词语诚恳的意思解释

词语诚恳的意思解释诚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éng kěn。
指诚实而恳切,形容不虚假的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词语诚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词语诚恳的解释真诚恳切。
《晋书·温峤郗鉴传论》:“微夫人之诚恳,大盗几移国乎!” 唐柳宗元《为桂州崔中丞上中书门下乞朝觐状》:“顷在邕州,累陈诚恳,谬尸进律之宠,未遂执珪之愿。
” 明高攀龙《家训》:“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艸艸看过。
” 冰心《晚晴集·追念振铎》:“对于他的诚恳、刚正、率真的性格,却知道得很清楚。
”二、词语诚恳的近义词虔诚[ qián chéng ]厚道[ hòu dao ]恳切[ kěn qiè ]三、词语诚恳的造句1、他在会上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爷爷为人厚道,待人诚恳。
3、她待人诚恳热情,大家都愿意亲近她。
4、他的诚恳驱散了我心头的疑云。
5、望着她那虚心诚恳的神色,大家高兴地笑了。
6、他诚恳地向我提出了一些意见。
7、她热情诚恳,大家特别愿意亲近她。
8、老师的这番话十分诚恳。
9、他学习成绩优秀,待人诚恳,工作积极,是中队长的合适人选。
10、老师的话非常诚恳,可惜他没有听进去。
11、我诚恳地向你赔礼道歉,请你原谅。
12、他热情诚恳,大家都愿意亲近他。
13、你待人这样诚恳,使我很受感动。
14、大家都豁达地接受了小王诚恳的道歉。
15、王警官为人诚恳,热情,是个表里如一的人。
16、只要你诚恳待她,你们之间的隔阂终有冰消瓦解的时候。
17、他在事业上有这么大的成就,待人接物的方法恰当、态度诚恳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18、老王向来古道热肠,待人诚恳又热心。
19、老何待人又热心又诚恳,真是古道热肠。
20、他们觉得他诚恳严肃,和蔼可亲,工作细致。
21、同志们相信他,就因为他表里如一,襟怀坦白,待人诚恳。
22、这个假仁假意,阴险毒辣的伪君子表面上很诚恳,但心里却另有一套。
诚在说文解字的意思

诚在说文解字的意思一、说文解字简介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作者为东汉的许慎。
它对后世研究古代文字、文化、语言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这部辞书中,每个字的解释都蕴含着古人对字所代表概念的深刻理解。
二、“诚”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在说文解字中,“诚,信也。
从言,成声。
”这一解释简洁而深刻地指出了“诚”与“信”的紧密联系。
从字形结构上来看,“诚”字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言”字旁表示这个字与言语、说话有关。
右边的“成”不仅表示读音,也有一定的表意作用。
“成”有成就、完成等含义,结合起来看,“诚”表示言语上要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话要真实、可靠,这便是诚信的一种体现。
三、从文化内涵角度理解“诚”的意义1. 儒家思想中的“诚”•在儒家的道德观念里,“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
中庸里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这里将“诚”提升到了天道的高度,认为“诚”是自然的规律,而追求“诚”则是为人的基本准则。
•儒家倡导人们在社会交往、家庭关系以及自我修养等方面都要秉持“诚”的态度。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如果不诚,就难以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关系;在家庭中,成员之间以诚相待,家庭关系才会和睦。
2. 社会层面的“诚”•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诚”是商业成功的基石。
商家如果能够诚实守信,就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获得长期的利益。
例如,一些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始终坚守“诚”的经营理念,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诚信。
•在政治治理方面,“诚”也是不可或缺的。
官员的诚信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让民众更加愿意配合政府的政策和管理。
如果官员缺乏诚信,就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四、与“诚”相关的现代意义和应用1. 个人发展中的“诚”•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拥有“诚”的品质有助于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例如,在职场面试中,诚实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和经历,往往比虚假吹嘘更能赢得面试官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成,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
《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
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
亚圣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
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
诚,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中庸》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起着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质之终始,无诚不物。
”唐李翱将诚视为“圣人之性”,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精神),北宋周敦颐用以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诚者,圣人之本。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通书)”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诚,以言其实有尔”,用以指客观的“实有”,并作为宇宙的一般规律。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
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
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信,诚也。
《说文》
诸已之谓信。
《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
《墨子经》
信者,诚也。
专一不移也。
《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
《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
《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曹刿论战》
信而见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相信别人。
)。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谓为信然。
——《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