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
根据对湿地景观格局的 分析,据此勾画出西溪湿地 自然保护区分区示意图。 • 西溪湿地自然保护区中 包括:一级核心保护区、二 级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 保护性开发区、外围景观保 护区、旅游区域六个层次。
青 衣
西溪湿地原有水岸特征
• 西溪湿地以“千塘百堰” 的地理形态为其主要特征,而 这些“鱼鳞状”的水塘并不是 天然形成的,而是长久以来人 们围堰养鱼的结果。分割池塘 的是纤细的堤岸,高出水面不 过1 米,堤岸时断时续,一些 毗邻的池塘因此连成一气,形 成珠箔银屏迤逦开”的丰富景 观层次。湿地内也有清晰的较 宽阔的河道以及蜿蜒曲折,窄 小幽暗的河道。水岸多样,概 括起来可以分为:池塘垂直驳 岸、河道驳岸、开阔河岸护坡3 类。 青 衣
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
二路延伸段。
青 衣
面积: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约为10.08平方公里。
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湿地生态:水资源、多种植被和水生动物资源保存完好,分布着维
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浮游植物7门;鸟类有12目26科89种,占
杭州所有鸟类总数近50%。
衣
• 民俗文化展示区: •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密度,营造良好的湿 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 •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 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建筑密度,恢复西溪 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 植传统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
青 衣
西溪草堂:为明晚期国子监祭酒冯 梦祯(字开之)(1546-1605)别业。梦 祯工于诗词,喜好收藏,晚年慕西溪山 水幽胜,乃于安乐山永兴寺旁(现留下 西湖高级中学)置地筑山堂别业,名 “西溪草堂”。现移建于此。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 • •
六大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三区、一廊、三带”的空间布局: 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 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 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 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
青 衣
•
湿地植物植物园:总占地 约55公顷,是以西溪富有特色 的基塘系统、河流滩渚等生态 多样性中的湿地植物的展示以 及全国范围内水生、 湿生植 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为主要 内容,以休闲游览、 科研科 普教育、水生植物的配植示范 和引种繁育为主要功能 的湿 地植物园。目前共培育湿地植 物600多种,其中乔木 100余 种,湿生灌木地被近250种, 挺水植物150余种, 漂浮植物 30余种,浮叶植物50余种,沉 水植物30余种。 青 衣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规划设计分析
青 衣
风景园林研1201 徐文杰 2012104042016
下
西 溪 且 留
西溪湿地的变迁
明清时期,西溪就是一个著名的风
景区,与杭州西湖、西冷并称为“杭州 三西”,并且有“副西湖”的美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生 产生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西溪湿地 渐遭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 减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产 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 2007年2月份,被国家林业局认定 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03年,杭州市 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青 衣
• (五)建筑遗址景观:西溪湿地的建筑景观种类较多,共包括庵堂、祠 庙、民居、村舍、草堂、别墅、桥、亭以及御道牌楼等建筑景观,湿 地公园中深潭口村现有保留完好的民居等传统特色建筑,粉墙黛瓦, 木构门面,前店后居,部分街段中还保留着河道、井市、水潭等很具 江南水乡特色的街肆景观。
西溪湿地度假中心景观规划设计

社区福祉
提供优美的休闲环境, 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 量,增强社区凝聚力。
可持续发展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 能技术,实现景观的可
持续发展。
保障措施与建议
加强项目管理
确保各个阶段的工作按时完成 ,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强化沟通协作
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保持 密切沟通,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
注重公众参与
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 游和休闲产业,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可持续 发展的实现。
02 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优先
保护自然环境
在规划设计中,优先考虑保护西 溪湿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确保湿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
03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总体规划布局
1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规划理念
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打 造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湿地生态旅 游度假中心。
功能分区
根据用地条件和游客需求,将度假中心划分为湿 地观光区、休闲度假区、户外探险区和服务配套 区等四个功能区。
空间布局
以湿地为中心,各功能区沿周边分布,形成环状 空间布局,保证游客的便捷流动和景观的连续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邀请 周边居民参与,听取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
落实资金保障
确保项目资金充足,避免因资 金问题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成功打造了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度假环境:西溪 湿地度假中心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成功地 营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度假环境,为游 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文化的理想场所。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计划书.doc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计划书1《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编制计划书目录一、缘起二、编制任务三、编制内容四、保障体系五、委托方工作六、项目报价七、联系我们一、缘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公园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非诚勿扰》在西溪湿地取景之后,广告效应明显,2009年全年游客量约300万,旅游收入达到1.1亿元。
短时间内的迅速发展,《非诚勿扰》功不可没,但这种效应是短暂的,如何继续维持和扩大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游客在景区消费等,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详情,我院金锋院长与委托方洽谈之后,2009年11月30日,根据委托方要求,经商议,我们特向委托方呈交《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编制计划书,对其编制任务、内容和方法以及作业进度等作出具体安排。
二、编制任务本方案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判读,通过现场考察和问卷调查以及其他综合条件分析,完成以下来任务:(一)对客源市场进行客观详细地分析,明确市场发展趋势,定位目标市场,使公园旅游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二)针对目标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和促销战略,开发多渠道的信息流通手段,积极高效投放广告,使信息有效地到达受众群体;(三)根据景区发展现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提出旅游线路设计思路和方案;(四)将景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三、编制内容根据委托方要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的编制内容为:1、景区旅游发展背景解读;2、景区旅游客源地市场背景分析与旅游客源地市场开拓分析;3、2010年景区目标市场定位及重点客源市场开发方案;4、2010年景区广告投放计划及宣传方案;5、景区旅游节庆活动产品策划;6、景区游线设计思路和方案;7、景区旅游新产品设计方案;8、景区旅游发展建议。
西溪湿地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内,东临杭州西溪旅游服务中心的西溪湿地主入口、南靠沿山河,西面与湿地公园相望,北面则为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商业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1200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2000 平方米,地下部分为4000 平方米;项目地块基本呈东西狭长、南北较窄的长方形。
项目规划目标为建设一个集科普展示与科研教育于一体,结合部分商业、餐饮等业态的建筑综合体---- 不仅充分展示西溪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及湿地本身的悠久人文历史,作为科普教研的基地,更以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胜地为目标,打造国际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
二、项目背景与资源西溪湿地位于杭州的西缘,与西湖仅一山之隔,东起紫金港路,西至绕城公路,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10.08 平方公里。
其以典型江南水乡风光而著称,历史上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这里水网交错,河渚重叠,芦荻茂密,水鸟栖息,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是罕见的城市次生湿地。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
缘于此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城西和谐生活示范区,更毗邻西湖风景区、浙大与仓前高教园区等。
目前杭州市委市政府规划以西溪湿地二期保护工程为突破口,启动实施“和谐生活示范区”的建设,其必然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公众效应。
杭州西溪旅游服务中心正是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东南角,东临紫金港路,南至天目山路,西、北面均为湿地公园。
项目总用地面积22.37 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15 万余方,总投资约14 亿元。
本项目作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重新对西溪湿地的多元化价值进行诠释、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促进市民对湿地所含内在价值的认识和了解,达到公众对湿地保护工作的支持与参与等使命,力求全方位打造博物馆成为国际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3

西溪水阁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 足迹,西溪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如今的 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使 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 避世清闲。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位于公园的东南面,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 保护区。西溪的梅花主要在南宋辇道沿线,自古就非常著 名,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梅。“冷淡生活茶轩”正 好印证了古人“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俱冷” 的意境。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110203011103王雨山 110203011116胡庆硕 110203011125安 蔚
目录
• • • • • • • 湿地概况 设计师 地理位置 周边环境 景观规划 交通布局 景点介绍
概况
•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 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 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 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 11.64 平方公里 为保护区范围。
河渚街 河渚街有着悠久的历史,现 在恢复了明代以来的“七店 八铺”。整条街上有五花八 门的店铺,各种工艺品,热 闹的民俗表演,这些都有着 浓郁的江南水乡小镇风情。 西溪小花篮、西溪刺绣馆、 龙舟展示馆等等,让游客们 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西溪韵味。 很多游客还兴致勃勃地跟着 拳船师傅们练起了功夫。喜 欢越剧的游人还跟着台上的 戏曲演员吟唱起来。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 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 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设计师 陈斌
陈斌女士谈到:湿地不仅具有保 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 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 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 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 地公园作为湿地与公园的有机结 合体,既有湿地的特性,又有公 园的性质,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以 及一般的城市公园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湿地公园应以湿地生态为 基础,以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综 合利用为手段来进行规划、建设。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调研

西溪湿地仿古建筑
●建筑:
d.建筑材料:以青砖.花岗岩.木材为主,结合当地传统砌筑 工艺,营造出富有浓郁乡土特征的景观空间,并体现了生态环 保理念。
木结构居民与地方墙体砌筑工艺 乡土材料运用
●游览设施:
a.桥:西溪湿地公园石桥形式简洁,一般跨数少并且距 离短,构造简单,体现乡村田园野趣。
石板桥
石拱桥
●水上游线组织:
西溪湿地公园外围河道较 宽,形成环绕景区的大船 游线,游线较长,串联起 各主要景区。内部水网较 密,形成多个“8”字形 的小船游线,使乘客充分 享受水上魅力。
●色彩组合:
西溪湿地鸟瞰
色彩分析图
西溪湿地侧重于江南水乡特征的塑造,因此色彩组合多采用符 合江南红壤土色系的暖调组合。总色调形成黄绿色中夹杂暖灰 色与白色的色彩组合形式。
2.景观形态组织
●空间层次:西溪湿地公园内除了小规模的居民村落,大部分
区域以自然农田风貌为主,景象单一,缺少层次变化。
天际线单一
2.景观形态组织
●优化景观空间层次:
a.丰富竖向变化
木塔打破平缓单一的天际线
●优化景观空间层次:
b.嵌入中间层次
在河上增设石桥将单一的景观纵深打破,增加中间层次,活化景观。
3.风景游赏规划
●功能分区
a.生态保护培育区:保存现有的 池塘、湖泊、林地、植被,创 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 b. 民俗文化游览区 :以西溪民 俗文化为主题的风情游览区。 c.秋雪庵保护区:恢复秋雪庵八 景,复种西溪传统植物,体现 西溪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景 观风貌。 d. 曲水庵保护区: 恢复曲水庵 八景及传统植物景观,以文化 风景游览为主题景观。 e.自然景观游览区:按湿地生态 群落调整配置植物。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

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内首个 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很高的示范
意义。
通过该示范项目,可以向全国展 示湿地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成果, 提高国内湿地保护的整体水平。
同时,该项目还有助于增强公众 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和意识,提高
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02
项目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01
02
03
启动生态修复工程 。
2025年3月
建成湿地科普教育 基地并开展环境教 育活动。
2023年10月
完成项目可行性研 究和规划设计。
2024年12月
完成湿地植被和水 体治理。
2025年6月
完成项目综合评估 并向社会公布成果 。
03
项目实施与执行
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
项目的组织架构
该项目由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下设项目组、技术组、施工 组等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工作。
项目的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
合作伙伴
该项目合作伙伴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等。政府部门主要提供政 策和资金支持,非政府组织提供技术咨询和志愿者支持,企业提供物资和资金支 持。
利益相关方
该项目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游客、当地居民、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等。游客是主 要受益者,当地居民可获得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政府部门可提升城市形 象和生态建设水平,合作伙伴可获得品牌效应和业务拓展机会。
02
公园内设有多个功能区,包括生 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 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 。
项目发起方和目标
该示范项目由杭州市政府联合西溪国 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发起,旨在推动湿 地保护和恢复工作。
项目的目标是展示湿地的生态功能和 价值,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 意识,并为国内其他湿地公园的管理 和保护提供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篇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规划计划书《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发计划书》研发计划书目录一、背景二、基本建设任务三、基本建设内容四、保障体系五、委托方工作六、项目报价一、背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没5公里,就是少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多样、自然景观质朴、文化底蕴浓厚,曾与西湖、西泠并说杭州“三西”,就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就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公园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非诚勿扰》在西溪湿地取景之后,广告效应明显,2021年全年游客量约300万,旅游收入达到1.1亿元。
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非诚勿扰》功不可没,但这种效应就是较长时间的,如何稳步保持和不断扩大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平衡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效益、推动游客在景区消费等,就是亟须化解的问题。
为介绍详情请,我院金锋院长与委托方商谈之后,2021年11月30日,根据委托方建议,经商议,我们特向委托方提交《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基本建设计划书,对其基本建设任务、内容和方法以及作业进度等做出具体安排。
二、编制任务本方案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开量测,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以及其他综合条件分析,顺利完成以下来任务:(一)对客源市场进行客观详细地分析,明确市场发展趋势,定位目标市场,使公园旅游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二)针对目标市场,制订有效率的营销和降价战略,研发多渠道的信息流通手段,积极主动高效率导入广告,并使信息有效地抵达受众群体;(三)根据景区发展现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提出旅游线路设计思路和方案;(四)将景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三、基本建设内容根据委托方要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的编制内容为:1、景区旅游发展背景阐释;2、景区旅游客源地市场背景分析与旅游客源地市场开拓分析;3、2021年景区目标市场定位及重点客源市场开发方案;4、2021年景区广告投放计划及宣传方案;5、景区旅游节庆活动产品策划;6、景区游线设计思路和方案;7、景区旅游新产品设计方案;8、景区旅游发展建议。
四、保障体系(一)人员保障①专家非政府我们为项目人员配备具有实践经验的资源与环境、旅游管理、投资经济、市场营销等资深专家,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并在深度和高度上超过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水准。
②技术人员非政府结构本项目管理实行以两级作业、三级审验的模式进行项目过程的质量管理。
并配备最为合理的人员技术力量,作为本项目的技术保障。
篇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图册1)(19张)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对外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须要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没5公里,就是少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多样、自然景观质朴、文化底蕴浓厚,曾与西湖、西泠并说杭州“三西”,就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就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西溪湿地风景(4张)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大胜,富豪之家是水。
水就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碧、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轻,轻在生态。
为强化生态维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正常区。
入口处设立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复原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看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建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群鸟欢飞的雄伟景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图册2)(17张)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作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就是众多文人雅士缔造的别业,他们在西溪遗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浅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传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
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湿地具备修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热、野、浓、雅,皆变成天趣。
西溪湿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野,光照充裕,雨量丰沛,动植物资源多样。
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杭州之肾”,2021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
编辑本段湿地现状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实施保护工程之前,西溪杭州湿地公园一角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
主要体现在: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增加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2]三、湿地监管机制不完善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
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
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传统文脉逐渐消散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编辑本段双赢之路科学保护,规划先行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根据西溪湿地作为城中次生湿地的特点,坚持科学保护、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编制完善了《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工程详细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区市政工程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区水利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旅篇三: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西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西北,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曾与西湖、西泠并说“杭州三绝”,就是少见的城市中的次生湿地。
该公园就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就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创新采用“湿地公园”保护模式:2021年,杭州市下决心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采取了不同于湿地保护区和城市公园的“湿地公园”开发模式。
西溪湿地被定为全国首个湿地公园试点,相应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助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还是全新尝试与探索。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与公园的有机结合体,既有湿地的特性,又有公园的性质,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一般的城市公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历史文化维护、民俗文化沿袭:西溪不仅自然风光美艳,而且存有多样的文化底蕴,多位皇帝及苏轼、唐寅、郁达夫、徐志摩等历代文人曾来此寓居题咏,还是一片文化湿地。
在研发过程中,像是秋雪庵、烟水渔庄等庵堂别墅之类的重点文化遗迹,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度恢复正常。
秋雪庵保护区和曲水庵保护区内将分别恢复正常"秋雪八景"、"曲水八景",查苗西溪传统植被,并使蒋村历史文化在现。
紧紧围绕西溪湿地遗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获得发掘和展现。
同时,挑选部分世代定居在此的农户,迁往西溪湿地内,并非政府农民耕种、养鱼,既留存了“活著”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分担旅游展现和服务功能。
民俗文化游览区以开拓西溪民俗文化为主题,并使龙舟竞渡、古街集市等"灯火依旧"。
承担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西溪湿地公园还是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现有科普教育站点六处,每周辟出一天“免费开放日”。
另外,中国湿地博物馆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围绕着中国湿地博物馆,今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努力打造“科普西溪”,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展示功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和展示中心。
先进经验意义:积极主动维护、适当研发、生态与文化融合、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