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骨学)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一、骨伤科学概述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骨骼和相关组织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骨伤科学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学的一些精华内容,为读者提供基本的了解和参考。
二、伤寒和骨伤科学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中医骨伤科学中有关伤寒的研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医认为伤寒可以导致骨伤,而且骨伤是伤寒的一个典型症状之一。
经典中医文献中提到的伤寒骨伤病案不仅为我们了解伤寒和骨伤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中医治疗骨伤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三、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较为独特,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来确定病情。
望诊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来判断病情;闻诊可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来辨别病源;问诊可以询问患者有关症状和疾病史等信息;切诊可以通过按摩患者的相关部位来观察病情。
通过这些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四、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学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骨伤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服用中药来调节患者的体质,缓解疼痛和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针灸疗法则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拉伸患者的肌肉和骨骼来改善病情。
这些治疗方法在中医骨伤科学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五、中医骨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骨伤科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许多骨伤病症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中医骨伤科学在引进现代医学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传统治疗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六、总结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骨骼和相关组织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通过对中医骨伤科学的精华内容进行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解剖笔记

,。
学习没有捷径,但合理的方法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这些是平时老师讲授和自己总结的顺口溜,方便您的记忆。
1,骨学1)骨按形态分四类,长骨短骨扁不规,骨的构造三部分,骨质骨膜和骨髓。
化学成分年龄变,有机无机巧搭配,弹性韧性由有机,坚硬乃是无机为。
2)骨的计数,全身之骨二零六,躯干四肢和颅骨,颅骨要分脑和面,二十三快要记住,躯干骨,五十一,胸椎十二颈椎七,腰五骶一尾骨一,二十四肋胸骨一。
3)椎骨的构造,椎骨构造大致同,椎体后外接椎弓,椎体形似短圆柱,表为密质内部松,椎弓前后两部分,后部宽扁叫弓板,前部细狭称弓根,弓上长出七个根,一个棘突向后伸,成对上下关节突,一对横突两侧分。
体弓相围成椎间孔,相连上下椎弓根,围成两侧椎间孔。
4)颈;胸;腰椎特点。
颈椎体小椎孔大,横突有孔棘分叉,第一颈椎称环椎,前弓后弓侧块成,第二颈椎椎体小,伸出齿突枢椎称,;胸椎特点棘突长,倾斜向后叠瓦形,椎体横突有肋凹,;腰椎椎体大而厚,承受负荷它最行,棘突宽短成板状,各部椎骨要记清。
5)骶骨特点;骶骨形如三角形,盆面光滑背面涩,骶前骶后孔四对,孔孔骶管都相通,骶管向下成裂孔,两侧骶角能定位,骶骨前缘向前突,骨科测量依靠‘岬promontory;6)胸骨的特点,;胸骨胸廓正中前,上下分布柄体剑,柄体相连胸骨角,次肋软骨附旁边,胸骨角对第二肋,肩胛下角七肋平,7)肱骨的常见结构,肱骨头后解剖颈,大小结节外科颈,桡神经沟在外侧,下端可见鹰嘴窝。
滑车小头关节头,内上髁下神经沟,8)腕骨名称及其排列,腕骨两列共八快块,近列舟月三角豆,远侧大小头状钩,9)下肢骨,,下肢骨共三十一,髂耻坐股胫腓髌,髂耻坐骨皆融合,形成整体名髋骨,人体股骨算老大,头大颈长像其名,大小转子颈根部,股骨体长向前弓,内胫外腓小腿骨,内髁外髁体表摸,栗行髌肌腱内,上宽下尖后光滑,位置较浅易骨折,关节活动不可缺,10)面颅骨与脑颅骨,枕额蝶筛奇数行,顶颞二骨成双对,鼻泪上颌下鼻甲,颧骨颚骨都成双,犁骨舌骨下颌骨,面颅十五要记住。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伤科学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 “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 (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 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 ,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 )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 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 人体内部变化 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 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骨学的知识点总结

骨学的知识点总结一、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人体的骨骼系统是由多块骨头组成的,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
根据骨头的形态和位置,将人体的骨头分为颅骨、脊柱、四肢骨和骨盆四大部分。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支撑和保护着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也是人体活动的基础。
骨头由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质主要由钙、磷、胶原蛋白等物质组成,骨髓则包括骨髓脂、骨髓组织和血管等。
骨头由皮质骨和骨髓腔组成,皮质骨主要分布在骨头的外部,负责支撑和保护骨头,骨髓腔在骨头的内部,负责产生血细胞和储存骨髓脂等功能。
二、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人体的骨骼系统是在人体的胚胎期开始形成的,到人的成年期才会达到骨头的最终形态。
人体的骨骼发育包括胚胎期、婴儿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人体的骨骼系统在胚胎期主要通过软骨成骨的方式来形成,随着胚胎的发育,软骨逐渐转化为骨骼。
在婴儿期和幼儿期,骨骼系统的生长主要依靠骨生长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骨的生长板。
在骨生长板中,软骨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和增殖,同时骨细胞也在骨生长板中形成新的骨骺,这样骨骼就会不断地增长。
在青春期,骨骼系统的生长逐渐减缓,但是骨骼的密度和强度却在不断增加。
这个时期的骨骼发育对于整个生命周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骨骼的发育不良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
三、骨骼系统的功能骨骼系统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支持和保护器官、运动、造血、储存矿物质等。
首先,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它能够支撑人体的重量,同时也能够保护人体内部的器官,使它们免受外部的损害。
另外,骨骼系统也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人体的肌肉通过与骨骼的连接完成了运动的功能。
此外,骨骼系统中的骨髓腔是人体内部最大的造血器官,它可以产生各种血细胞,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骨骼系统的生理特征骨骼系统有着很多独特的生理特征,可以从骨骼的形态、结构和代谢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首先,骨骼系统的形态和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骨头在形态和结构上都有所差异,这也使得骨骼系统能够完成它的多种功能。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备课笔记绪论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微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二)人体九大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脉管系统;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分部: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6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下肢:胫、腓(三)轴和面1、轴: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中医骨伤学重点笔记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长期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长期步行引起跖骨疲劳性骨折。
3、骨折常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如桡骨远端骨折。
4、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与津液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气滞的特点: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广泛,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人体解剖学之骨学-医学笔记

二、颅的整体观
(1)顶面观 顶面光滑、前窄后宽。
(2)侧面观 颞骨颧突与颧骨颞突形成颧弓,上部有一浅窝为颞窝。
(3)前面观 前面可见框、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三、颅骨的连结
除舌骨和下颌骨外,各颅骨之间借缝和软骨直接相连。
上肢骨及其连接:
一、上肢骨
两侧对称,每侧32块,共64块。
(1)锁骨位于颈胸部交界处,横架于胸廓前上方。
(2)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外上方,呈三角形,有两面、三角、三缘。
(3)肱骨位于臀部,分为一体两端。
(4)桡骨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两端。
(5)尺骨位于前臂内侧部,分为一体两端。
(6)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1)骨的形态分类有4种: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构分布。
1.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是骨的主要成分
2.骨膜 由致密的结绨组织构成,可分为内外两层。被覆于骨外表面的外层称骨外膜,较厚;衬与骨髓腔内面或骨松质腔隙内的内层称骨内膜,较薄。
(2)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3)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4)小腿骨之间的连接胫、腓骨上端形成微动的胫腓关节,两骨干之间由小腿骨间膜连接,下端借韧带连结。
(5)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趾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
(6)足弓跗骨和趾骨及其连结在纵、横方向形成向上的弓形,称足弓。
(4)骶骨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
(5)尾骨 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是人类退化的一块骨。
系统解剖学笔记

系统解剖学笔记第一章骨学 Osteology第一节总论教学内容骨bone是一种器官, 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坚韧而有弹性,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
成人骨共有206块,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一、骨的分类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二、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
第二节各论一、躯干骨教学内容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
胸椎与12对肋相连接。
肋前端连胸骨,形成骨性胸廓。
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接构成骨盆。
(一)椎骨vertebrae1.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和7个突起。
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 颈椎cervical vertbral:椎体小,椎孔大。
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结节。
第6颈椎棘突较短,未端分叉。
(1)第1颈椎又名寰椎atlas, 呈环形, 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
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 侧块有上、下关节面(2)第2颈椎又名枢椎axis,由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3)第7颈椎又名隆椎vertebrae prominens,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见上图)2) 胸椎throacic vertebrae 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
横突未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3) 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4) 骶骨sacral bone: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
(二) 胸廓thorax胸廓由胸椎、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1. 肋ribs由肋骨和肋软骨,共12对。
上7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定义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2.分科解剖学通常分为大体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
大体解剖学可分为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和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两部分,两者主要通过肉眼观察,都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⑴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器官功能系统, 阐明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⑵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按人体部位,探讨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和位置毗邻关系。
3.人体器官的组成细胞Cell → 组织Tissue →器官Organ → 系统System4.系统的划分5.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⑴解剖学姿势⑵轴和面轴:垂直轴、矢状轴、冠(额)状轴面:水平面、矢状面、冠(额)状面⑶方位术语上和下近侧和远侧前(腹侧)和后(背侧)内侧和外侧尺侧和桡侧、胫侧和腓侧内和外浅和深学习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2、重视实验,注意观察标本、模型3、合理运用学习方法,如:歌诀法、绘制简图法参考书1. 顾晓松胡兴宇系统解剖学(案例版) 科学出版社2. 郭光文王序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3. Richard L. Drake A. Wayne V ogl Adam W. M. Mitchell 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结骨胳肌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骨学总论1.成人骨206块中轴骨:颅骨23+6 、躯干骨51四肢骨:1262.形态分类名词解释:骺线: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干、骺融合的痕迹。
3.构造⑴骨质:骨密质骨松质⑵骨膜: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⑶骨髓:位于骨松质和髓腔内⑷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4.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机质∶无机质= 3∶7(成人)5.骨的发生和发育⑴膜化骨⑵软骨化骨小结教学内容:绪论、骨学总论目的要求:1.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思考题1. 试述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 红、黄骨髓各分布于何处,终生保留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何处,为何临床上选髂嵴等处进行骨穿?3. 名词:骺线板障躯干骨组成:椎骨24 骶骨1 尾骨1 胸骨1 肋12对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I. 椎骨幼年时有32/33块:颈椎7 胸椎12 腰椎5 骶椎5→骶骨尾椎3~4→尾骨1. 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弓根:椎上、下切迹椎弓板突起:7个名词解释:椎孔: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椎管: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⑴颈椎:①关节突关节面几呈水平面②有横突孔③棘突末端分叉(第2—6)④有椎体钩(第3—7), 可形成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寰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有齿突凹枢椎:有齿突隆椎:棘突长,不分叉,是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⑵胸椎:①关节突关节面几呈冠状位②棘突呈叠瓦状排列③有六肋凹⑶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呈板状,相互之间间隙较宽,水平伸向后方。
⑷骶骨⑸尾骨Ⅱ. 胸骨:包括柄、体、剑突名词解释:胸骨角: 胸骨柄、体连接处微向前的突出,两侧连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Ⅲ. 肋1. 组成:肋骨和肋软骨2. 分部:真肋:第1—7对肋假肋:第8—12对肋,第8—10对肋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又称浮肋3. 肋骨形态小结教学内容:躯干骨目的要求:1.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组成和一般形态,胸骨角、骶角的概念。
2. 熟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骶骨的一般形态,胸骨的分部,肋的分部和组成,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3. 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
思考题1. 试述躯干骨的组成。
2. 如何区分颈、胸、腰椎?3. 体格检查时用何方法计数肋和椎骨?4. 名词:椎管椎间孔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骶角胸骨角四肢骨一、上肢骨组成:上肢带骨:锁骨1×2肩胛骨1×2自由上肢骨:肱骨1×2 桡骨1×2 尺骨1×2 腕骨8×2 掌骨5×2 指骨14×21. 锁骨:骨折多在中、外1/3交界处2.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计数肋的标志3. 肱骨4. 桡骨和尺骨5. 手骨:腕骨+掌骨+指骨腕骨:Proximal row―(lateral to medial):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Distal row―(lateral to medial):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歌诀:舟月三豆, 大小头钩二、下肢骨组成:下肢带骨:髋骨1×2自由下肢骨:股骨1×2髌骨1×2胫骨1×2腓骨1×2跗骨7×2 跖骨5×2趾骨14×21.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2. 股骨3. 髌骨4. 胫骨和腓骨5. 足骨:跗骨+跖骨+趾骨跗骨:Posterior row:距骨、跟骨Intermediate row: 足舟骨Anterior row (medial to lateral):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骰骨歌诀:距上跟下,舟连三楔,骰在外小结教学内容:四肢骨目的要求:1. 掌握四肢骨的组成、位置。
2. 熟悉四肢骨各骨的一般形态,腕骨、跗骨的名称和排列,髋骨的组成,四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思考题1. 简述上、下肢骨的组成。
2. 说出腕骨的排列和名称。
3. 名词:桡神经沟坐骨结节颅骨组成: 脑颅骨8:形成颅腔,容纳脑.面颅骨15:形成面部支架.一、脑颅骨组成:Unpaired bones:额骨、筛骨、蝶骨、枕骨Paired bones: 颞骨、顶骨歌诀:前额(1)后枕(1)中央蝶(1),上盖顶骨(2)两侧颞(2) ,筛骨(1)额中切各骨的位置及结构特征⑴额骨:分为额鳞、眶部和鼻部⑵筛骨:分为水平板(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⑶蝶骨:分为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⑷颞骨:分为鳞部、鼓部和岩部⑸枕骨:分为基底部、枕鳞和两侧部⑹顶骨二、面颅骨组成:Paired bones: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Unpaired bones:犁骨、下颌骨、舌骨歌诀:上颌鼻泪颧甲腭,依次对称鼻眶列,下颌舌犁请勿忘,组成下巴与中隔。
小结教学内容:颅骨分论目的要求:1. 掌握颅骨的区分,脑颅骨的组成。
2. 熟悉面颅骨的组成,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3. 了解颅骨各骨的一般形态。
颅的整体观1. 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2. 后面观3. 内面观⑴颅盖内面观⑵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4. 颅底外面观5. 颅侧面观⑴分部:以颧弓为界分为颞窝和颞下窝⑵颞窝名词解释:翼点:颞窝底前下部,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呈“H”形缝,此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⑶颞下窝:可与颞窝、颅中窝、眶和翼腭窝相通⑷翼腭窝:可与颞下窝、颅中窝、眶、口腔、鼻腔和颅底外相通6. 颅前面观⑴额区⑵眶(一尖一底四壁):可与颞下窝、翼腭窝、颅中窝和鼻腔相通尖:视神经管底:眶上切迹眶下孔四壁:上:泪腺窝内:泪囊窝外:眶上裂下:眶下裂眶下沟⑶骨性鼻腔(两口四壁):可与鼻咽、口腔、眶、颅前窝、翼腭窝和鼻旁窦相通两口:梨状孔和鼻后孔四壁:顶:筛板底:骨腭内:骨性鼻中隔外: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蝶筛隐窝⑷鼻旁窦:与鼻腔相通的颅骨内的含气空腔,有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鼻旁窦的开口位置:蝶筛隐窝:蝶窦上鼻道:筛窦后群中鼻道:筛窦前、中群额窦上颌窦⑸骨性口腔新生儿颅的特征1、脑颅大于面颅,面颅占全颅的1/8。
2、颅顶各骨间有颅囟:前囟后囟小结教学内容:颅的整体观目的要求:1. 掌握颅底内面观的重要结构,翼点、颅囟的概念,鼻旁窦的组成、位置和开口位置。
2. 熟悉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眶、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和交通,新生儿颅的特征。
3. 了解颅的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颞下窝和翼腭窝的交通。
思考题1. 简述脑颅骨的组成2. 颅底内面三个颅窝有哪些重要结构?3. 何谓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在哪里?4. 眶分别通过什么结构与颅中窝、鼻腔、颞下窝、翼腭窝相通?5. 名词:翼点颅囟蝶筛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