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结构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大纲设计

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大纲设计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111010【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8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护理学院【授课对象】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正常人体结构》是高等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护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知识,在于使学生具备描述人体各个局部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解决人体形态异常所导致临床护理问题,从而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岗位。

只有掌握坚实的《正常人体结构》知识,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毕业后才能胜任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

二、教学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重点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教学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正常人体结构的定义及教学地位。

(1学时)2、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学时)3、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

(1学时)4、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方法。

(1学时)重点: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难点: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第一章:上皮组织(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2、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3、了解腺上皮和腺、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

教学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被覆上皮。

(1学时)2、腺上皮和腺。

(0.5学时)3、上皮细胞表明的特化结构。

(0.5学时)重点:上皮组织的特点难点: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第二章:结缔组织(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软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

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大纲

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大纲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111010【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8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护理学院【授课对象】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正常人体结构》是高等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护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知识,在于使学生具备描述人体各个局部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解决人体形态异常所导致临床护理问题,从而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岗位。

只有掌握坚实的《正常人体结构》知识,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毕业后才能胜任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重点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正常人体结构的定义及教学地位。

(1学时)2、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学时)3、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

(1学时)4、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方法。

(1学时)重点: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难点: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第一章:上皮组织(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2、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3、了解腺上皮和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被覆上皮。

(1学时)2、腺上皮和腺。

(0.5学时)3、上皮细胞表明的特化结构。

(0.5学时)重点:上皮组织的特点难点: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第二章:结缔组织(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软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开设学期:第1学期计划学时:84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是依据高职护理专业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针对护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同时兼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功能,结构与功能融合统一,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知识体系,为学习后续检验课程以及影像专业岗位实践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正常人体结构》是护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是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是学习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各临床专业课的基础。

本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器官和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

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设计思路《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围绕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生理学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阶段性“问题”教学模式,即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的提出问题阶段;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的解决问题阶段;及以教师为主的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

并设置了学习情景,使学生首先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和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态与功能、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进化与发展相联系的学习观点,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与交际能力。

(整理)人体结构与功能学教学大纲

(整理)人体结构与功能学教学大纲

人体结构与功能(I)教学大纲(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山东大学医学院二○○八年五月第一部分:组织与细胞第一章组织学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和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二)了解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三)了解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断面形态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它们在医学中的地位和学习它的重要性。

(二)研究组织学的常用技术: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超簿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成像原理,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

冷冻蚀刻法的基本原理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射自显影术等的基本原理。

组织培养方法概要(三)观察组织切片时,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的断面形态的关系。

(四)组织学常用长度单位第二章上皮组织【目的要求】(一)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三)掌握微绒手和纤毛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四)掌握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以及上皮组织常见的连接结构。

(五)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内、外分泌腺的发生及结构特点,外分泌腺的形态及分类。

【教学内容】(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功能。

(二)被覆上皮的分类。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的光镜结构、分布和功能。

(三)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的种类、电镜结构特点及连接复合体的概念;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质膜内褶和半桥粒的超微结构特点以及基膜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

(四)腺上皮:腺细胞、腺上皮的腺的概念。

腺细胞和腺的发生。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一般特点。

外分泌腺的分类,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多细胞腺的形态分类。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类别】三年制高职护理生【总学时数】80学时(含有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学分】 6.5学分【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一、课程目标、性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组成、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机能;掌握细胞与基本组织的形态构造;熟悉主要脏器的细微结构特点和胚胎发生的知识。

为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该课程是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以新的课程结构重新组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机能的关系;人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课时安排: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及任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正常人体结构(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课程的意义,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2.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3.掌握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方位术语和切面术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术语难点: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方位术语和切面术语第一篇基本组织(课时安排:理论 7学时)第一、二、三、四章教学内容:四种基本组织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分类及分布。

2.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几种被覆上皮的形态、分布及功能2.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浆细胞的光镜结构和功能3.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正常值4.闰盘的结构和功能意义5.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6.神经元的结构7.突触的概念、分类8.血脑屏障的结构及其功能难点:1.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功能2.各类白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3.骨松质和骨密质的区别4.肌原纤维结构5.肌节与粗、细肌丝6.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机能7.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差异8.运动终板第二篇运动系统(课时安排:理论6学时,实践6学时)第五、六章教学内容:人体骨、骨连结与肌的构造及分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体各部位骨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特别是骨性标志;2.熟悉各部位骨的连结形式,各大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3.熟悉各部位主要肌肉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设计.pdf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设计.pdf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1、确定依据2、具体目标2.1知识目标①掌握正常人体各部各骨的名称,位置、重要的骨性、肌性标志,关节的类型和构成;熟悉重要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轴和运动方式;熟悉肌的分群、肌肉的名称、位置,了解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

②掌握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熟悉各器官在各系统中的连属及功能地位,了解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和淋巴回流。

③掌握正常人体各部主要神经、血管的行径、毗邻;熟悉主要分支和分布;了解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和收纳范围,主要淋巴管的行径和归宿。

2.2能力目标①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

②能确定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③能够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及毗邻,④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并进行健康宣教。

2.3素质目标①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敬业精神。

②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及高尚的思想情操,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③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2、课程设计思路3、学情分析4、课程内容与安排基于以上分析,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对内容作了适当精简、调整。

删除与护理操作和评估关系不密切的内容,精选与临床护理实践密切相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各级医院调研与医院专家研讨论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项目,确定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关的且从事护理专业工作所必需、实用、够用的人体形态结构内容,使本课程内容更贴近专业、更贴近学生实际,为护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将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和护理评估项目依次罗列,把重要的一些项目融合到课程内容中进行重点讲解,以人体九大系统为主要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子任务(详见表1-3)。

表1:各教学项目涉及的护理评估与操作明细四、教学实施1、教学实施流程2、课中实施过程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本课程选用由高洪泉主编,人民卫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体结构》,为护理专业“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按人体9大系统进行内容编排,每个章节都有涉及的临床医学知识,实务性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辅助教材有○1《护理应用解剖学》朱晓红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解剖学彩色图谱》刘恒兴主编,军事医学出版社出版2、网络资源2.1人卫慕课—《系统解剖学》/#/moocDetails?courseID=18184注:本课程已开课6次,2019年也有开课2.2人卫慕课—《护理临床应用解剖学》/#/moocCourseware?courseId=17803注:本课程已开课2次,2019年也有开课3、实验实训条件实验室安装有数字网络互动显微镜,可以满足组织切片的镜下观察,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此外,有标本模型陈列馆,馆内有丰富的解剖标本,还有大量解剖模型供学生学习使用,我们还安装了人体解剖虚拟仿真系统一体机,在三维模型下可以清晰的展示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教育课程)课程名称病理学基础课程编码000000000适用专业护理(专科)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总学时数54(讲授38 ,实践16)学分数 3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病变发生的原因、诱因、原理、过程、结局,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病理学基础》的专业术语,掌握有关的病理概念。

理解常见病病变的组织学改变、大体观察、功能变化的原理和病变依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大体病变改变、组织变化、超微结构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

使学生具有学生独立思考及正确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备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前要求1.对教师要求(1)认真研究教材,广泛收集材料,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情况,理清教学思路,完成教案撰写或课件制作。

(2)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2.对学生要求(1)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2)认真预习教材,预习中善于思考,对疑惑之处做好记录。

(3)强化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特别是本门课程的资源网站等广泛查阅、学习课程资源,特别是教师指定的课程资源,了解本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培养思维能力,为课堂学习、讨论等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教学中要求1.对教师要求(1)按照理论坚实、够用的要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

(2)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讨论、训练或实务操作,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纪律,督查学生上课考勤工作。

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大纲

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大纲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8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护理学院【授课对象】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正常人体结构》是高等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护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知识,在于使学生具备描述人体各个局部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解决人体形态异常所导致临床护理问题,从而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岗位。

只有掌握坚实的《正常人体结构》知识,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毕业后才能胜任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和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重点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正常人体结构的定义和教学地位。

(1学时)2、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学时)3、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

(1学时)4、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方法。

(1学时)重点: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难点: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第一章:上皮组织(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2、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3、了解腺上皮和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被覆上皮。

(1学时)2、腺上皮和腺。

(0.5学时)3、上皮细胞表明的特化结构(0.5学时)重点:上皮组织的特点难点: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第二章:结缔组织(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软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注:实训课中根据学院现有条件,无标本的可用模型代替)一、实验总学时数:28 学分:4必开实验个数:25二、适用专业:护理学专科三、考试方式及方法实验考核方式采取标本测验,共考核三次,包括运动系、内脏学和神经系统,采取实验标本和多媒体方式进行,每次10个标本结构名称,每个标本10分,三次测验成绩计入总成绩(30%)。

四、实验项目:实验一绪论、骨学总论、躯干骨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1人(四)实验目的:辨认躯干骨主要结构,充分理解骨骼的作用。

(五)实验内容:(骨骼模型)掌握内容:观察骨的构造。

观察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观察胸骨角、肋弓的位置及形态。

熟悉内容:观察骨的分类。

观察胸骨的分部,肋的组成,肋骨的形态特点。

了解内容:观察煅烧骨和脱钙骨(图片)。

观察肋的区分。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骨挂图1套。

1.人体骨架,模型一具。

2.各类骨模型每人一件。

3.脊柱模型2套。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二颅骨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1人(四)实验目的:辨认颅骨及其主要结构,充分理解骨骼的作用。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形态结构,眶与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鼻旁窦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囟的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脑颅骨和面颅骨的组成,下颌骨的形态特点,颅顶面、侧面和后面观的主要形态结构了解内容:观察各分离颅骨的分部,眶与骨性鼻腔的组成,新生儿颅的特征。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骨挂图1套。

1.人体骨架模型一具。

2.各类骨模型每人一件。

3.颅骨模型每组一件。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三四肢骨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1人(四)实验目的:辨认上肢骨,下肢骨各部骨及其主要结构,充分理解骨骼的作用。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观察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熟悉内容:观察上肢骨的组成,腕骨、掌骨、指骨的组成。

观察下肢骨的组成,跗骨的组成。

了解内容:观察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特点。

观察髋骨的构成,髌骨的形态,跖骨和趾骨的组成。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骨挂图1套。

1.人体骨架模型一具。

2.各类骨模型每组一件。

3.上下肢骨一组一套。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四骨连结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4人(四)实验目的:明确全身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和运动。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及整体观的特点,胸廓上、下口的组成。

观察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观察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观察骨盆的组成、界线及小骨盆下口的构成;观察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

熟悉内容:观察脊柱的运动,胸廓的组成及形态,颅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观察喙肩韧带的位置及作用,前臂骨的连结,桡腕关节的组成及运动;观察坐骨大、小孔的构成,耻骨联合的构成,踝关节的组成及运动,足弓的构成。

了解内容:观察胸肋关节和肋椎关节的组成,胸廓的运动。

观察肩锁关节的组成,前臂骨间膜的形态,手部其他各关节组成和运动;观察骶骼关节的组成,闭孔膜与闭膜管,耻骨弓与耻骨下角,胫腓骨的连结。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关节挂图1套。

1.2.椎骨连结的解剖模型10件。

3.胸廓前壁的解剖模型2件。

4.上肢各骨连结解剖模型1件。

5.下肢各骨连结解剖模型1件。

6.运动系录像片。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五躯干肌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4人(四)实验目的:掌握全身肌的区分及躯干肌的位置和作用。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

观察胸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作用和裂孔,腹肌前外侧群位置和作用。

熟悉内容:观察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内容。

了解内容:观察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肌挂图1套。

1.躯干肌模型8件和模型6件。

2.面肌的模型1件和模型3件。

3.咀肌的模型和模型各2件。

4.上肢肌模型4件。

5.腋窝模型1件。

6.肘窝模型1件。

7.下肢肌模型4件。

8.股三角模型1件。

9.运动系录像片。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六头颈肌、四肢肌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4人(四)实验目的:掌握头颈肌、四肢肌的位置和作用。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咀嚼肌的位置及作用。

观察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前、后群各肌的位置和作用,能屈腕、屈指、伸腕、伸指和使前臂旋前、旋后的肌肉。

臀大肌、梨状肌、骼腰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分群和作用,大腿前、后群肌的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手肌的分群、拇收肌、骨间肌和蚓状肌的位置和作用。

观察小腿肌的分群、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作用。

了解内容:观察颅顶肌的形态、位置。

舌骨上、下肌群中主要肌肉的位置。

除三角肌外的其他上肢带肌的位置、作用。

观察髋肌后群其他各肌、大腿肌内侧群各肌的位置和形态。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肌挂图1套。

1.躯干肌标本2具。

2.腹直肌鞘和腹股沟管标本2件。

3.运动系录像片。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七消化管、消化腺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4人(四)实验目的:掌握消化系统器官(消化管、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腭帆形成的结构,咽峡的构成;舌粘膜的结构,颏舌肌的走行;口腔腺的位置及开口。

观察咽的位置、区分及交通,鼻咽部的结构,咽淋巴环的组成。

观察食管狭窄的位置。

观察胃的形态和分部。

观察十二指肠的形态及分部,十二指肠降部的结构;空、回肠粘膜的特点。

观察盲肠和阑尾的位置,直肠的形态和位置,肛管内面的结构。

观察肝门的位置和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观察胰的位置与形态。

熟悉内容:观察腭的位置与区分,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区分。

观察腭扁桃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观察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观察胃的位置,胃壁的结构。

观察空、回肠的位置和区别。

大观察肠的区分,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回盲瓣的位置。

观察肝的位置和外形。

观察胰液的排出途径。

观察梨状隐窝的位置。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消化系统挂图1套。

1.腹腔脏器模型(切开腹前壁示腹腔脏器的模型)3具。

2.人体半身模型2件。

3.人体头、颈正中矢状切面标本6件。

4.各类牙的模型2件套。

5.舌、舌肌、三大唾液腺模型4件。

6.咽腔及咽壁的模型各2件。

7.后纵隔模型1件。

8.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模型各4件。

9.腹腔脏器模型8件。

10.肝、胰标本和模型各6件。

11.肝、胆、胰及十二指肠标本各3件。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八呼吸系统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4人(四)实验目的:掌握呼吸系统器官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喉软骨的位置、形态,喉腔的区分、各部特点和交通(同时观察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观察气管的构成,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观察肺门的位置及结构。

熟悉内容:观察鼻中隔的构成。

观察环勺关节、环甲关节的组成及作用,弹性圆锥的位置。

观察气管的位置。

观察肺的位置与外形。

了解内容:观察鼻腔、鼻旁窦。

观察方形膜、甲状舌骨膜、环气管韧带的位置,喉肌。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呼吸系统挂图1套。

1.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各4件。

2.喉连结模型各6件。

3.喉肌的模型各1件。

4.喉腔模型各8件。

5.气管、主支气管模型各3件。

6.纵隔模型各1件。

7.人体半身模型2具。

8.支气管分支的模型2件。

9.左、右肺模型各4件。

10.肺段和模型各2件。

11.全身骨架1具。

12.胸膜2件。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九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4人(四)实验目的:掌握泌尿器官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掌握男性生殖器官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肾的形态、被膜和结构。

观察输尿管的分部与狭窄。

观察膀胱的形态和内面结构。

观察睾丸的形态结构,附睾的位置与形态,输精管和射精管,精索的概念。

观察阴茎的组成。

观察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射精管的开口。

熟悉内容:观察肾的位置与比邻(同时观察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观察膀胱的位置与比邻。

观察前列腺、精囊的位置与形态。

观察睾丸与精索的被膜。

了解内容:观察男性尿道前列腺部的结构。

观察适合输精管结扎的部位,尿道球腺的位置。

观察阴囊壁的组成和特点,阴茎包皮的形态特征。

观察男性尿道前列腺部的结构。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全身泌尿系统挂图和男性生殖系统挂图各1套。

1.腹膜后间隙的脏器模型(示肾的位置)2件。

2.泌尿器标本和模型各6件。

3.肾的剖面(冠状)模型各8件。

4.女性盆腔矢状切面(示尿道模型各2件。

5.女阴1件。

6.男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模型各2件。

7.阴囊层次精索标本各2件。

8.阴茎、睾丸解剖模型各1件。

9.前列腺和精囊腺解剖模型各1件。

(八)所在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学时:2(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4人(四)实验目的:掌握女性生殖器官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

尿生殖三角的主要肌肉及筋膜。

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门窝三个结构。

掌握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的位置和形态。

(五)实验内容:掌握内容:观察卵巢的形态和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与标志性结构,子宫的形态和固定装置。

观察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

尿生殖三角的主要肌肉及筋膜。

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

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卵巢的位置,子宫的位置。

观察坐骨肛门窝的位置。

网膜囊和网膜孔境界。

观察由腹膜形成的系膜、韧带、皱襞、隐窝和其它陷凹的位置。

了解内容:观察适合输卵管结扎的部位,阴道与阴道弯的位置。

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门窝三个结构。

(六)实验基本要求:必修(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1.女性生殖系统挂图1套,腹膜挂图1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