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善治各类疼痛
名中医身痛逐瘀汤医案

名中医身痛逐瘀汤医案某天,一位中年男子走进中医诊所,面容痛苦,步履艰难。
他告诉医生,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感觉身体特别疼痛,每天伴随着乏力和无力感。
他也尝试了一些西药和按摩,但效果并不明显。
于是他决定尝试中医的治疗。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医生得出结论,这位患者在经脉中有瘀血的现象,需要通过名中医方剂“身痛逐瘀汤”来进行治疗。
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药方,并告诉他要按时服用。
患者拿着药方离开了诊所。
一个星期后,患者再次来到中医诊所,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他告诉医生,自从服用了“身痛逐瘀汤”之后,身体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了。
他不再感到无力和乏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了。
医生听了他的反馈,对药方的疗效感到满意,于是继续为他开了一个月的药方,并建议他按时服用,并配合适当的休息和运动。
一个月过去了,患者再次回来找医生,这一次的变化更加显著。
他告诉医生,他的身体疼痛感已经完全消失了,他的精力恢复了,工作和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他非常感激医生的治疗。
医生告诉他,中药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并鼓励他继续按时服用药物,以巩固疗效。
患者答应了医生,并表示会将中医的疗效宣传给更多的人。
通过这个治疗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的治疗在某些慢性病和疼痛方面的疗效是显著的。
中药的疗效是温和而持久的,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治愈疾病。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少。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能看到中医的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症状的缓解,更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的功能,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这种综合治疗的思路是中医独特的贡献,也是中医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
总之,名中医方剂“身痛逐瘀汤”通过调理人体的经脉和血液循环,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使他摆脱了疼痛和乏力的困扰,重获健康和活力。
这个案例再次验证了中医的治疗的独特价值和疗效。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功能与作用:身痛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组成: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 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30~60克。
方论: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药理作用:1.抗炎:给大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日1次,每次3ml/只,连续3日。
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可降低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或减少炎性渗出,具有抗炎作用。
2. 镇痛:给大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日1次,每次3ml/只,连续8日后,腹腔注射(iP)0.3%醋酸0.2ml引起疼痛,然后计数20分钟内动物扭体反应数。
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3.抑制免疫反应:(1)抗过敏作用:给小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每次0.3ml/只,连续9日,于第4日在小鼠尾根皮下注射50μl SRBC悬液(含SRBC10 9),致敏第五天测量致敏前后尾部宽度。
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混悬液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2)抑制溶血素反应:依前法给小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9日后检测溶血素反应。
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混悬液对小鼠的特异性溶血素反应有抑制作用。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腰腿痛40例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腰腿痛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西医学认为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
跌仆闪挫或寒湿之邪为之诱因。
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是出现腰腿痛的病机[1-2]。
笔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顽固性疼痛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2021年6月~2021年7月,经上级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单侧疼痛32例,双侧疼痛8例。
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单侧疼痛34例,双侧疼痛6例。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排除其他疾病如骨肿瘤、骨外伤、骨结核等所引起的腰腿疼痛。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红花10 g,乳香10 g,没药10 g,白芷15 g,附子6 g,羌活15 g,地龙15 g,牛膝10 g,葛根30 g,元胡15 g,白屈菜15 g,威灵仙30 g,狗脊30 g,穿山甲10 g,蜈蚣3条,水蛭5 g。
加减:伴有肾虚者加右归丸或六味地黄丸;伴有寒湿痰阻者酌加独活寄生汤;伴有湿热痹阻者合薏苡仁汤。
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500 ml,分早晚2次饭后口服。
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每次300 mg,每日1次,盐酸泼尼松片,每次10 mg,每日3次。
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盐酸泼尼松片减为每次5 mg。
共用3个疗程。
两组患者同时均配合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腰腿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直腿抬高70°以上,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身痛逐瘀汤的功能主治

身痛逐瘀汤的功能主治身痛逐瘀汤简介身痛逐瘀汤,又称逐瘀活血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
它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身痛逐瘀汤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身痛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由于气血淤滞而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以下是身痛逐瘀汤的主要功能和主治:1. 疏通经络身痛逐瘀汤中的一些中药成分具有疏通经络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气血循环,打通堵塞的经络,从而缓解身体各部位的疼痛感。
2. 活血化瘀身痛逐瘀汤中的成分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溶解与排除,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 缓解疼痛身痛逐瘀汤可以减轻由于气血淤滞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如肩颈痛、腰骨痛、关节疼痛等。
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紧张,缓解疼痛感。
4. 解决气血不调问题身痛逐瘀汤中的草药还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帮助调理气血失调引起的身体不适,如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5. 增强免疫力身痛逐瘀汤中的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病菌和疾病,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身痛逐瘀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将身痛逐瘀汤药包放入热水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冲泡5-10分钟。
–每天饭前或饭后温服一次,每次一包,连续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2.注意事项:–对本药方成分过敏者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由于气血淤滞而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它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等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瘀血引起的不适。
尽管身痛逐瘀汤属于中药方剂,但在使用之前仍需要慎重,尤其对于特殊人群来说。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

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及神经症状。
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其疼痛可迁延数月以至数年不等,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目前对PHN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笔者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PHN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门诊病人31例。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蛇串疮的临床诊断标准[1]。
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
年龄24-78岁,平均52岁,病程2月—1年。
病变部位在头项上肢7例,躯干18例,臀和下肢6例。
1.2病例选择①纳入标准: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带状疱疹气滞血瘀者;②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不能持续治疗者。
1.3治疗方法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秦艽10g,羌活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2g,没药6g,香附12g,牛膝12g,地龙8g,甘草6g。
疼痛部位在胸肋加柴胡、川楝子、郁金、在头颈部加白芷细辛,在四肢加木瓜、桑枝、不寐加夜交藤、琥珀,10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 结果2.1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皮肤病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来评价疗效,并结合WHO疼痛分级标准主诉疼痛程度评估法(VRS)。
治疗前疼痛III级,治疗后分别由患者自述疼痛减轻程度分级,综合评估疗效。
痊愈:疼痛及相关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治疗后疼痛评估为0级,好转:疼痛未完全消失,但明显减轻,间隔时间延长,相关症明显改善,治疗后疼痛由III级降至II级或I级以下或由II级隆至I级以下;无效:疼痛仍未减轻,相关症状无明显改善。
【孙思邈】万金不卖的秘方-身痛逐瘀汤,全身疼痛无处不治

【孙思邈】万金不卖的秘方-身痛逐瘀汤,全身疼痛无处不治【孙思邈】万金不卖的秘方,全身疼痛无处不治思邈之秘方验方大全 6天前岐黄名家经方专注于每天分享实用中医内容(针灸,经络、穴位、偏方秘方验方大全),打造优质中医健康养生内容!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学习岐黄名家秘方偏方大全凡是遇到疼痛的疾病,首先第一要务就是止痛。
但是,临床上疼痛的疾病很多种,疼痛的部位很多个,止痛的方式有很多,止痛的方药也不少,究竟什么样的方子能够通治各种疼痛呢?这个还真有,它就是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的身痛逐瘀汤。
在《医林改错·痹症有瘀血说》中明确记载:“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
”由此可见,很多全身到处疼痛,且用古方治不好的,不妨用用身痛逐瘀汤。
在使用身痛逐瘀汤的时候,要以肢体或周身痹痛、日久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
身痛逐瘀汤这么厉害,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全方由“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炒)二钱,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去土)二钱”组成。
水煎服即可。
如果身有微热,可以酌情加入苍术、黄柏等中药;如果身体虚弱,可以酌情加入黄芪一二两。
这个方子一共用了12味药,属于王清任自创方剂中药味比较多的方子,可以说这个方子是王清任深思熟虑且验之临床屡用屡效的。
那么这个方子为啥敢夸下海口,说能够缓解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呢?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这个方子配伍的独特性。
身痛逐瘀汤全方以桃仁、红花为君药,主要起到活血化瘀、畅通气血的作用;以牛膝、地龙为臣药,主要起到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作用;以五灵脂、没药、当归、川芎、香附为佐药,主要起到行气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秦艽、羌活亦为佐药,主要起到祛风通络、活血荣经、通痹止痛、胜湿解痉的作用;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
医案肩颈腰背痛,身痛逐瘀汤

医案肩颈腰背痛,⾝痛逐瘀汤清代陆九芝⽼先⽣曾说过:“学医从《伤寒》⼊⼿,始则难,继⽽⼤易;从杂症⼊⼿,始则易,继⽽⼤难。
” 随着阅历地增多,在我对这句话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
学医从《伤寒》⼊⼿,始则难,继⽽⼤易;始则难,这个估计所有的中医学⼦都有体验,伤寒论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了,很多⽂字都不是很懂,再加上⽂中讲解的理论很少,这也就增加了难度。
但是只要沉下⼼,把这个语⾔关跨过去,就是柳暗花明了。
这也正是陆九芝⽼先⽣说的,“继⽽⼤易”,是“⼤易”,不是⼀般的易。
为啥?因为后世诸多名家,都是以张仲景为师的,⼤部分⽅⼦,只要认真看,都有经⽅的影⼦。
虽然名字变了,虽然解释变了,虽然我们把它们归到时⽅⾥,任由它千百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还是举个例⼦说明⼀下吧我嫂⼦,40多岁,上周六打电话,来说后背疼痛明显,右侧肩胛⾻往下⼀点,偏⾥靠脊柱(嫂⼦在电话中的描述,其实不是很清楚,没办法,电话联系的),⽆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已经有⼀周,后牵扯右前胸疼痛,随之肩颈腰背都疼痛,不能深呼吸,不能吸⽓,⼀⽤⼒就疼痛厉害,⽩天晚上都明显,影响睡眠和饮⾷;查腹部彩超,排除胆囊炎、肾结⽯;查胸⽚也排除肺系问题;医院不开药,⾔⽆病,让静养。
问题是嫂⼦确实很痛,怎么可能静养?这也就是西医的缺陷之处吧?患者明明有不适,怎么叫做没病呢?对不对?⽆奈之下,求助于我。
除了这块疼痛外,其他⽆明显不适,吃饭受疼痛影响减少,⼤便正常,⼝⼲,这就很棘⼿了,怎么治呢?再问⽉经,有痛经,⼩肚⼦容易冷,有⾎块,上个⽉淋漓不尽,⼤约半个⽉才结束,这不就是寒凝⾎瘀吗?很是兴奋,知道这个病有治了。
怎么思考的呢?这个得益于胡希恕⽼先⽣的六经论治。
⾸先,辨病位,肩颈腰背疼痛,这是在表;其次,辨病性,有痛经,⾎块,⼩肚⼦怕冷,这是有阳虚有寒、有⾎瘀;综合来看,其实就是⼀个太阳少阴合病,胡希恕⽼先⽣命名为“表阴”证,⽤⿇⾟附⼦汤;但化瘀⼒量不⾜,怎么办呢?合上具有解表功能,⼜有化瘀功能的上⾝痛逐淤汤,不就齐活⼉了?⽅如下:⿇黄8 制附⼦15 细⾟3 羌活15桃仁10 红花10 秦艽10 川芎15当归10 ⾹附10 ⽜膝15 灵脂10第⼆天⼀⼤早就去买药,当天吃完⼀副,晚上反馈,疼痛消失七⼋,第三天再吃完⼀副,晚上反馈疼痛基本消失。
清代名医王清任:身痛逐瘀汤,横扫肩痛、臂痛、腰腿痛、全身痛

清代名医王清任:身痛逐瘀汤,横扫肩痛、臂痛、腰腿痛、全身痛我们当地有位老中医,行医数十年了,大半辈子都在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前段时间有位老阿婆腰腿痛的不得了,不得已在儿女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去找老中医看病。
原来这老阿婆七十多岁了,年轻时下地干活,那双腿双脚经常泡在水里,导致风寒湿邪反复侵袭肌体,瘀血痹阻经络,再加上本身年纪大了,肝肾已有不足,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腰腿痛的症状。
老阿婆说,最近一段时日越发觉得走路拖泥带水,腿脚抬不起来,前段时间一不小心在自家门口摔了一跤,竟怎么也起不来,辛亏家人发现的及时。
老中医叫她伸出舌头来看,发现舌下静脉紫瘀,于是开了一方,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这个方子治疗肩痛、臂痛、腰痛、腿痛,甚至周身风湿疼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的都可以用它。
老阿婆回去吃了7天,身子也跟着一日好似一日。
王清任是清代医林的一位怪杰,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里面记载了五大逐瘀汤,其中一首便是身痛逐瘀汤,也由此开创了中医对瘀血的认识。
身痛逐瘀汤: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没药6克、香附3克、川牛膝9克、地龙6克、秦艽3克、羌活3克、甘草6克。
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经典药对,所谓花升子降,花类药的药性是向上升的,仁类药的药性是往下降的,这样一升一降,在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下,阻滞自然就被化开了。
川芎是血中气药,它的性格十分活泼,用一句话来形容,叫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
川芎疏通血中瘀滞的同时还能行气。
五灵脂是寒号鸟的便便,不过这寒号鸟可不是鸟,而是一种鼯鼠,外形小巧可爱,有点像松鼠。
那为什么叫寒号鸟呢?这和古人的认知有关,鼯鼠有翅膀,会鸣叫,自然而然地就被归为鸟类了。
鼯鼠生活在悬崖上,据说鼯鼠出没的地方,周围一般都有石斛,我们知道,石斛是一种相当珍贵的中药材,鼯鼠很聪明啊,它要吃这个石斛,对于那些“不速之客”采药工就会群起而攻之。
直到现在中医界还流传着“飞鼠护金钗”的故事,飞鼠就是鼯鼠,金钗就是金钗石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痛逐瘀汤,善治各类疼痛
身痛逐瘀汤:
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9g 炒五灵脂6g 香附3g 牛膝9g 地龙6g
出处:《医林改错》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擅治各类经久不愈之疼痛,如肩痛、臂痛、腰腿痛、周身疼痛等。
凡腰痛、臂痛、肩痛、腿疼,或周身疼痛,在中医学中统称痹证。
一般着凉做痛或者受湿热作痛比较容易治疗,膏药、中成药或者休息休息就好了。
但长期疼痛则难于治疗,甚至久久不愈的疼痛,不仅对生活影响巨大,还会导致肌肉消瘦,也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肌肉萎缩。
关于长期疼痛,散寒去痛、利湿降火、滋阴补血用之无效的,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则认为,只考虑外邪、内虚,而忽略了瘀血,是病不能除的关键所在。
所以有“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
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因此,王清任在治疗各类顽固疼痛是从瘀论治。
1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腰痛
当归15g 川芎10g 桃仁12g 红花10g 制乳香15g 制没药15g五灵脂10g 香附10g 苍术10g 黄柏10g 生甘草6g 川续断10g杜仲10g 牛膝10g
症见腰部有刺痛,疼痛点固定,白天轻晚上重,舌质紫黯,脉涩或脉弦等。
若腰痛呈现一侧疼痛的,可加大黄6克群煎不后下。
2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冠心病
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9g 没药6g 当归12g 赤芍9g 丹参9g 三七6g 炒五灵脂6g 香附3g 桂枝9g 茯苓9g 熟
地9g
症见:心悸、心口痛合并肩背沉痛痛甚者。
3身痛逐淤汤加减治脑梗死(中风)
当归10g 桃仁12g 丹参15g 三七12g 川牛膝15g 地龙12g 天麻12g 川芎12g 秦艽10g 羌活10g 没药10g 五灵脂10g 香附10g 炙甘草6g 清水全蝎6g白芍15g 赤芍10g 大枣4个(切)茯苓10g 上方曾用于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狭窄并发脑栓塞的中年女性。
症见半身不遂、语言困难、面色紫红、口角右歪、舌头瘀点多,舌下大筋黑红。
中医认为是气血失养,气血逆乱,脉络受阻。
身痛逐淤汤加减养血利水活血去瘀,去沉生新,通畅经络。
4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归15g 桃仁10g 红花15g 羌活9g 五灵脂12g 地龙12g 秦艽12g怀牛膝12g 制没药5g 制乳香5g 川芎9g 白芍15g 香附12g 甘草6g
症见腰腿痛、麻,入夜尤甚,影响睡眠。
如果下肢冰凉冷痛严重者可加炮附子6g、制川乌6g、细辛6g、具体用量视症辨之,火神派李可老师应用附子常数50g甚至几百克。
下肢浮肿腿脚沉重者可酌加茯苓10g、炒白术10g、苍术10g。
热痛或麻木严重可加川牛膝、木瓜各15g。
上肢浮肿者可酌情使用麻黄、荆芥、防风。
血虚无力面色苍白怕冷者可增量当归并酌情增加黄芪10g左右。
如果有虚汗出怕风的血虚患者,可将黄芪增量至30~45g。
总之各种加减变化很多,以身痛逐淤汤随证因人而异加减变化,法是定法,方无定方。
经过辨证加减,对淤血证的腰肌劳损、各类关节疼痛。
肩周炎、强制性脊柱炎、颈椎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指的细细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