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身痛逐淤汤

身痛逐淤汤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秦羌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没桃红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脱疽之病此方魁。
犀黄丸: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与牛黄,乳岩横痃或瘰疬,正气未虚均可尝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薄荆翘,丹栀斛玄夏枯草,疏风清热散痈肿,牙痛颈毒皆可消。
海藻玉壶汤: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或睹。
透脓散: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少腹痛,脓成未溃亦可尝。
意苡附子败酱散:布袋丸;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
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桑杏汤: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口渴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麻胶地芍合成汤,三甲冬草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牵正散: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蚕全蝎加,混合研细酒调服,风中络脉效力佳。
玉真散: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体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大黄庶虫丸:大黄庶虫芩芍桃,地黄杏草漆蛴螬,虻虫水蛭和丸服,祛淤生新功独超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用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症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温经汤: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本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七厘散: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暖肝煎:暖肝煎中用当归,杞苓乌药与小茴,行气逐寒桂沉配,小腹疝痛一并摧震灵丹:震灵丹治崩夹瘀,乳香没药五灵须,代赭禹粮赤石脂,朱砂石英入味具。
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及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能九仙散;九仙散用乌梅参,桔梗桑皮贝母承,粟壳阿胶冬花味,敛肺止咳气自生。
中药方歌

1、身痛逐瘀汤: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9g 五灵脂6g 香附3g 牛膝9g 地龙6g。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歌:身痛桃红膝地龙,香附秦艽草归芎,羌活五灵兼没药。
2、独活寄生汤:独活9g桑寄生6g 杜仲6g 牛膝6g 细辛3g 秦艽6g 茯苓6g 白芍6g 防风6g 川芎6g 当归6g 甘草6g 肉桂6g 人参10g 熟地6g 秦艽6g 蜈蚣5g。
功用:温经通络,祛寒除湿。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苓桂心(肉桂),杜仲牛膝人参草,痹症日久能屈伸。
3、大秦艽汤:秦艽9g 川芎6g 独活6g 当归6g 白芍6g 石膏6g 甘草6g 羌活3g 防风3g 白芷3g 黄芩3g 白术3g 茯苓3g 生地3g 熟地3g 细辛2g 牛膝10g 地龙5g防己5g。
治则: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辛芩芷芎二地黄,石膏归芍苓术草。
4、右归丸:熟地24g 山药12g 山茱萸9g 枸杞子9g 菟丝子12g 杜仲12g 鹿角胶12g 肉桂6g 制附子6g 当归9g。
功用:温补肾阳,强筋健骨;方歌:右归熟地附肉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
5、左归丸:熟地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枸杞12g 牛膝9g 菟丝子12g 鹿角胶12g 龟板胶12g。
功用:滋阴补肾,强腰健膝。
方歌: 愚弟要牛狗兔鹿龟(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6、新伤续断汤:当归尾12g 地鳖虫6g 乳香3g 没药3g 丹参6g 自然铜醋煅12g 骨碎补12g 泽兰6g 延胡索6g 苏木10g 续断10g 桑枝12g。
功用:和血生新,接骨续筋。
方歌:新伤续断归木虫,乳没丹参自然铜,泽兰延枝续骨碎。
7、壮筋续骨汤加减:当归12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5g杜仲10g 续断10g五加皮15g骨碎补10g 桂枝10g 三七10g 黄芪15g 补骨脂10g 菟丝子10g 党参15g木瓜10g 刘寄奴15g 地鳖虫10g。
王清任的五个化瘀逐瘀汤

王清任的五个化瘀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淤汤、通窍活血汤一、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二、通窍活血汤处方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鲜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绢包)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治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用法用量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备注原书云:“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60毫升,不可少,煎至150毫升,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
方内麝香最要紧,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
大人一连三晚吃3付,隔一日再吃3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1付,两三岁小儿,三晚吃1付。
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摘录《弘医林改错》卷上三、膈下逐瘀汤处方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
〖中药配方〗《身痛逐瘀汤》化解刺痛顽痛

〖中药配方〗《身痛逐瘀汤》化解刺痛顽痛【中药配方】《身痛逐瘀汤》化解刺痛顽痛一个很给力的止痛方!哪有淤血,它就治哪,化解刺痛顽痛!(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身痛逐瘀汤的事儿。
其实啊,很多方剂的能耐,我们从它的名字里,就能猜出个一二来。
比如说这身痛逐瘀汤。
从字面上来理解,它能治啥呀?肯定是治“身痛”。
怎么治身痛呢?名字暗示,是通过“逐淤”。
那好了,我们就能看出来,这方子是通过化瘀活血,来达到止痛目的的。
主治,应当是淤血作痛。
你看看,这不就明摆着了吗?【处方】:身痛逐瘀汤【配方】: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红花各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用法】:所有这些,水煎服。
【方解】:其中,桃仁、红花、川芎、没药、当归、灵脂、牛膝,这些都可以活血化瘀。
秦艽、羌活、香附、地龙,用于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其实,这个身痛逐瘀汤,是当年王清任前辈(清代医家)所创制的系列止痛方中的一个。
和此方一个辈分的,还有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这些方子,文老师以前都给你讲过。
相比较来说,身痛逐瘀汤的功效范围,更广大。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心胸血瘀痛。
通窍活血汤,治头面的。
膈下逐瘀汤,治肚子腹部疼痛为主。
少腹逐瘀汤,治痛经为主。
而身痛逐瘀汤呢,那是全身上下,无论何处,只要是淤血痹阻经脉,导致身体顽固疼痛,它都可以治。
其中,以筋骨、腰腿、肩背痛为主。
总之,它很给力。
这么说,太宽泛了。
我还是给你说一个真实的病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7岁,姓李。
什么毛病呢?就是右侧的肩关节疼痛。
这一疼,就是四年。
四年来,她的疼痛反反复复。
天凉遇寒的时候,就加剧。
天暖和了,局部热乎了,就缓解。
各种药物吃了个遍。
身痛逐瘀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身痛逐瘀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身痛逐瘀汤的功效和作用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身痛逐瘀汤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身痛逐瘀汤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生活常识分享。
身痛逐瘀汤关键信息表

没药
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nimiphoramyrrhaEng1的干燥树脂
生品
7.46g
当归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1icasinensis(01iv.)Die1s的干燥根
需鼠Trogopienis
XanthipesMi1ne-Edward的干燥粪便
醋五灵脂
7.46g
香附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1.的干燥根茎
生品
3.73g
牛膝
范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1.的干燥根
生品
11.19g
地龙
车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rnaaspergi11um(E.Perrier)的干燥体
生品
7.46g
备注
本方未明确是口服量还是单次服量,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日1~3剂遵医嘱使用。
生品
H.19g
红花
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1.的干燥花
生品
H.19g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1ycyrrhizaIira1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生品
7.46g
羌活
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rnTingexH.T.Chang的干燥根茎和根
生品
生品
3.73g
水煎服
【功效】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症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涩。
川号
伞形科植物川可1igusticumchuanxion^HOrt.的干燥根茎
生品
7.46g
桃仁
清代大医家王清任:六种逐瘀汤

清代大医家王清任:六种逐瘀汤行医多年,治病渐多,对于气滞血瘀治病,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
而所见气滞血瘀之病亦是越来越多。
血瘀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的血瘀症状,可以在头面,咽喉,颈项,胸腔,后背,大腹,少腹,下肢等各处,多引起局部症状,常见局部的刺痛,发冷等。
二、全身的血滞症状,常见唇色、舌质紫暗,甲床青瘀,面色晦暗,身疲乏力等。
三、局部的出血,造成血不归经的瘀血,常见于妇科的痛经,崩漏,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王清任先生《医林改错》传下的六个逐瘀汤是临床实践中来,实效之方,我用之多年,疗效可靠,解决很多临床棘手问题。
王清任先生的六个逐瘀汤:1.通窍活血汤乃治疗头面部瘀血神方。
方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郝按:通上窍时好麝香极为重要。
曾治疗眼内小血管堵塞,造成的视力障碍;中风患者脑内出血的止血和血块吸收,都用过极好的麝香,可以快速的通畅血管,停止出血,血通气畅,则疾病消于无形。
2.会厌逐瘀汤是治咽喉部瘀血的良方。
方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郝按:临床常见慢性咽炎,喝水即呛,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此症状颇为常见,通活局部气血,会厌症状寄回改善。
当然也有一部分属于脾肾虚衰,这种要从温补提升脾肾功能入手。
3.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心胸中瘀血奇方。
方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郝按:此中临床所见最多,也最常用。
很多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都会出现心功能差,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胸闷,胸中闷堵等,常用此方可以快速解除血瘀症状。
个人运用时常加三七、丹参以加强疗效。
血府、通窃、复元、膈下、少腹、身痛、活血逐瘀汤歌诀与方药功能主治

血府、通窃、复元、膈下、少腹、身痛、活血逐瘀汤歌诀与方药功能主治悟疗乡村医生田振有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理血剂:活血祛瘀)[组成]桃仁12g、红药9g、当归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
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上扰清窍,则为头痛;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至饮水即呛。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
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活血而舒会,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阏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
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通窍活血汤处方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鲜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绢包)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治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用法用量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通窍活血汤(Tongqiao Huoxue Decoction)是以通窍,主要是以头面七窍为主的活血散结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痛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或酌加黄酒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功能】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不通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且经久不愈。
现代主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风湿病、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等。
【加减】王清任用此方加减治疗血瘀痹痛,指出:“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现代用此方时,若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者,加防风、麻黄、独活、威灵仙、防己;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者,加乌头、麻黄、白芍、细辛;若肢体关节重着酸痛,肌肤麻木不仁者,加薏苡仁、苍术、防风;若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者,加银花藤、连翘、黄柏、丹皮、白芍等清热解毒之品。
【方论】身痛逐瘀汤偏于治疗四肢气血闭阻经络所引起的疾患。
方中桃仁、红花、五灵脂、当归活血祛瘀;地龙味咸性寒,有清热熄风、通利经络的效用;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两经,可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又可补肾肝;两药合用,治疗四肢及周身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行之有效;川芎、香附、没药可以加强
活血理气止痛的功效;羌活味辛苦性温,有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的作用;秦艽味苦辛性微寒,可祛风湿、退虚热;两药用于此方重在散风通络,对风寒湿侵袭机体所致的四肢及周身疼痛疗效增强,尤多用于上半身疼痛;方中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医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热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然而,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阻痹经络,可出现周身及四肢关节疼痛、周围结节、皮肤瘀斑、肿大而屈伸不利,充分说明久病则瘀这一病理机制。
身痛逐瘀汤就是根据这一病理变化而创立的。
王清任在“痹证有瘀血说”中指出:“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
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
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遂用滋阴药,又不效。
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
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
人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
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非因虚而致病。
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
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
明此义,治痹证何难。
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
”
痹证总由感受风、寒、热、湿所致,故祛风、散寒、清热、除湿以及疏通经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对于风寒湿痹的治疗,古代医家根据其感邪偏盛及病理特点,作了很好地概括,如《医学心悟·痹》载述:“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
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
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这些精辟的论述,对痹证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
但作者仍没有提到痹证日久瘀血的问题。
因此,王清任明确指出“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