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方法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方法
) ) ) ) 2 2 3 2 刘思波1) 何文英 刘红燕 陈洪滨
1) 2)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成都 6 ) 1 0 2 2 5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 0 0 0 2 9
3)
(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 北京 1 ) 0 0 0 8 9
] 1 8 / ) 共同 研制 [ 。激光雷达 验室 ( L S C E, C E A C N R S
道遥感反演大气温 度 廓 线 进 行 了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 姚 志刚等
[ ] 1 3
利用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方 法 反 演 大 气 温 度 的
[ ] 1 4
数值模拟 研 究 。C i m i n i等
摘 要
采用 2 0 1 3 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大 气 综 合 观 测 试 验 站 的 地 基 微 波 辐 射 计 和 激 光 雷 达 观 测 数 据 , 以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为参考 , 分别利用非线性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 归 方 法 建 立 微 波 亮 温 直 接 反 演 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算法 , 并对比两种方法的反演能力 , 同时分析非线性神经网络算法在不同时段及不同天气状况 非线性神经网络算法 的 反 演 能 力 优 于 多 元 线 性 回 归 算 法 , 其反演结果与激光雷达 下反演结果的差异 。 结果表明 : 探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有较好一致性 , 冬、 春季的相关系数达到 0. 反演精度比线性回归算法约高2 对于不 8 3, 6% ; 同时段和不同天气条件 , 春季的反演结果最好 , 晴空的反演结果好于云天 ; 四季和 不 同 天 气 状 况 的 划 分 也 有 利 于 提 高反演精度 。 关键词 :微波亮温 ;大气边界层高度 ;激光雷达 ;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事记

大事记(1951- 2006)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办公室二○○六年十月编辑前言为回顾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建校55周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在查阅学校档案、院报、简报和《四川高等气象教育长编》、《四川省气象志》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辑而成了这本《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事记》。
大事记按学校发展沿革分为短训时期、中专时期、成都气象学院时期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时期四个部分。
另将学院领导变更、获奖情况等列表附后,有关内容在文字叙述中未再提及。
因资料欠缺、时间仓促等原因,这本大事记错漏一定不少,恳请知情者继续向我们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以使《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事记》能够日臻完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办公室二○○六年十月目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事记------------------------------------ 1短训时期------------------------------------------------- 1中专时期------------------------------------------------- 2成都气象学院时期 -------------------------------------- 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时期------------------------------- 18 学校历任领导任职情况一览表------------------------ 39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43学院获奖科研成果目录------------------------------- 46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事记短训时期(1951年1月-1956年6月)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六合里建立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主要为西南培训气象技术干部,并为西北、中南输送人才。
1951年1月20日,气象干部训练第一期正式开学,主要为西南地区培训军事气象技术干部,并为西北、中南区输送人才,属于军队编制,招生49人,教员4人,训期5个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个人奖:
王军 陈家田 任丽 吉东生 陈立芳 卫捷 文信被评为2007年度所优秀党 务工作者
洪延超同志获院职工之友奖 张应斌同志获院优秀工会干部 肖淑芬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何爱萍获北京市公安局保卫工作个人嘉奖 何爱萍被评为朝阳区亚运村地区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梁涛、胡朝霞获院工会积极分子 胡朝霞获中国科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朱瑛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王庚辰获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先进个人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孙宝来、李立群的“基于GPS技术的高空气球实验舱回收系
统” 被授权发明专利 王跃思、温天雪的“大气粒子快速捕集设备”被授权实用新 型
光荣榜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集体奖:
(2007年度)
我所工会获2007年院工会工作三等奖 我所获基层工会先进集体 我所获中国科学院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我所获院资产清查工作先进单位 我所获院京区财务决算工作先进单位 我所获中科院京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我所获中科院京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我所获朝阳区亚运村地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我所工会财务在2007年竞赛活动评选中获一等奖 季风中心、LASG分工会获院先进分工会 我所获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
2007年度室主任管理行为考核优秀人员 王斌 郄秀书
2007年度先进党支部 LASG党支部、LACS党支部、机关党支部、2005博士生党支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其它
2007年度所政务信息与宣传工作评比结果 先进集体一等奖: 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RCE-TEA) 先进集体二等奖: LASG、办公室 先进集体三等奖: 研究生部、科技处、 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DCRP)、 优秀奖:组织人事处、LAPC、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LAGEO)、 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
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情怀——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周定文

个 大学校长 对 教育工作 的情 怀 。
“ 为一校 之长 ,我工 作的核 作 心就是一切为 了学生 ”
周 定文 1 6岁那 年 , 以优异成 绩考 取 国 内著 名 的重 点 大学 —— 兰州 大 学 , 后考 随
学的C I 式, DO范 成都 信 息工程学 院走 在 了 中国高 等工 程教 育改 革 的前 沿。 学校 的教 育教 学 改 革得 到 了教育 部 的 充 分肯 定 , 今
人 才培 养基 地 、 国 第一 所 为 二炮 培 养军 全 队干部 的一般 普通 高等学 校。 近 5年 来 , 学校 志 愿 者工 作 获 得 各级 奖 项居 全省 高校 前列 。学 生科 技创新 更是 硕 果累 累。 0 7年教育 部本科 教学 工作水 20
生 ”的讲话 。 他 告诉 笔者 : 什 么要 办 大 为 学7 是 因 为有 人 要读 大学 , 因 为社 会 需 是
【 人物名 片 】
周 定丈, 后被评 为“四川省 先
年 6月 , 学校入 选教育 部 “ 越工程 师教 育 卓 培养计 划 ”在 全 国 1 0 , 0 3所 工科 院校 中, 成
为首 批 6 所 试 点高校 中 的一所 , 1 也是 四川
取 中 国科学 院兰 州大气 物理 研 究所研 究生 。 18 9 7年 , 来 到 了成 都 气 象 学 院( 都 信 他 成
是 为新一 代工程 师所 创 立的创 新教 育理念
“ 常 常 在 思考 , 为一 个 校 长 , 我 作 我尽
到 了责 任 没 有? 我 奉 献 了最 大 的爱 心没 有 9我 付诸 了最好 的行动 没有? … …从 幼 儿 园到 大学 , 们 已 习惯 接 受这 种 规 规矩 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人才培养
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和提 高,依托“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等活动。 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2人获得全国二等奖、3人获得省 一等奖、5人获得省二等奖、5人获得省三等奖;在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 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尤其在学生三下乡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长期联合四川省气象局 派出大批学生,奔赴各地农村宣传防雷知识,多次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奖励。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以后,学院 结合自身学科及专业优势,派出800余人的宣传和志愿者队伍,进入灾民安置点及广大农村地区,宣传和普及防 雷知识,积极协助灾区抗震救灾。特别是学院国防生队伍,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一 方面为积极维护安全、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在国防生党支部的号召下成立了抗震救灾突击队,有组 织有纪律地参加抗争救灾志愿者活动。在成都火车北站、火车东站、双流国际机场、空港货运中心乃至江油抗震 救灾第一线都活跃着学院国防生、志愿者的身影,涌现出一批象蒙祖海同学这样的抗震救灾典范。
发展历史
成都气象学 院时期
成信大时期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时期 1956-1973年的成都气象学校时期,学院一直为全国培养无线电机务和高空气象探测人员; 1973年,设立气象雷达专科专业; 1978年,学校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Chengdu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本科院校,成立无线电系,气 象雷达本科专业招生;1979年,高空气象本科专业招生; 1981年,高空气象专业更名为气象探测技术专业; 1983年,无线电系增设气象电子技术专科专业; 1984年,学校设立电子技术系、气象探测系,同期与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签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0年,气象探测系更名为大气电子工程系; 1998年,电子技术系与大气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合并为电子系;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毕业证样本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毕业证样本
(原创版)
目录
1.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2.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3.研究所的贡献和成果
4.研究所的毕业证书样本
正文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研究机构,成立于1956 年,是我国大气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研究所主要从事大气物理学、大气环境科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为国家气象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成立以来,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
1956 年,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1966 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在经历了文革的冲击后,研究所于 1978 年开始恢复和发展,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研究所在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气象灾害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研究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等,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气象和环保人才。
研究所的毕业证书样本展示了其在气象和环保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总的来说,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果的研究机构,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第1页共1页。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一所以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为主体,工、理、管、经、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大学,是中国气象人才、四川信息科技人才、国家统计事业人才、国防建设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后备军官选拔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中文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CUIT)创办时间1951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科属性小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卓越计划、CDIO工程所属地区中国四川成都现任校长周激流知名校友杨宇航、杨芳林、罗德海等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硕士点34个博士后流动站1校训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主要院系控制工程学院,物流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学校代码10621大事记1951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成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1954年12月改建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5年8月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并入本校1956年6月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招生停止教学中断1970年恢复通信机务、雷达机务、高空探测等专业的短期培训教学工作1978年4月扩建为4年制理工科本科高等院校成都气象学院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7月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本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后备军官的普通高校2007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8年,学校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欧洲几所大学提出并试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并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组长单位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全校所有专业实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2010年,学校成为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小211工程)重要沿革成都气象学院(1951-2000):1951年,为顺应中国空军和中国气象事业对人才的需要,学校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创建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5年8月,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整体并入本校,为顺应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着力培养气象预报和大气探测人才,为百业待兴的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下21世纪长江中下游强降水预估

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下21世纪长江中下游强降水预估韩乐琼;韩哲;李双林【摘要】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IPCC AR5)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所包含的8个模式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在21世纪的变化进行预估,并与此前基于第3阶段(CMIP3)的7个模式的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所用资料既包括模式对20世纪的历史模拟,也包括它们在未来高、中、低三种排放情景(即RCP8.5、RCP4.5、RCP2.6三种代表性浓度路径)下的预估试验资料.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的预估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于20世纪最后20 a(1980-1999年),21世纪不仅强降水事件频次、强降水事件的平均强度增加,且年际变率也有所增强.就增加幅度而言,西部强度较小,东部强度较大.2)就不同排放情景相互比较而言,在低排放情景和高排放情景(RCP2.6和RCP8.5)下,降水强度和频次的增长均比在中等排放情景(RCP4.5)下大.3)与之前CMIP3的结果相比,尽管二者均预估未来降水强度和频次增长,但二者增加幅度的空间分布并不一致.在CMIP5中,表现为自西向东幅度递增的特点,而在CMIP3中则中部地区增幅最大.【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37)005【总页数】12页(P529-540)【关键词】CMIP5试验;RCPs;长江中下游;强降水;预估【作者】韩乐琼;韩哲;李双林【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5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人口密集,经济和文化发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2日
下午14:00-16:30
在大气所研究生部217房间报到,提交材料
*专家组名单以张贴大气物理研究所公告栏的为准
*考生名单顺序为随机排序
面试具体要求:
1、差额复试
2、每生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3、复试形式为面试(口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外语(口语)、综合素质等,根据回答情况给出评语和成绩
4、成绩按百分制
研究生部
2011年3月24日
关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1年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复试时间、地点
时间
考生名单*
地点
4月3日
下午13:00-17:00
占俊杰、潘彭刚、袁熹、胡芩、唐娴、田珊儒、李桑、钟睿、马晨晨、王苏瑶、乔帅、倪婷婷、熊建胜、陈云刚、王杰、曹旭纬、王红光、郑延才、张楠、晁娜、王利盈、张武龙
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楼303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