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的价值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哲学的价值问题

温纯如/文

提 要:本文从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出发,来探讨康德哲学的价值问题。从价值理论看,康德哲学是以人的价值理念为核心来研究人的认知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论系统。

关键词:康德哲学;价值;认知;道德;审美

关于康德哲学的价值来源问题。从康德三大批判来看,康德先验哲学是关于真、善、美的系统的统一体。康德力图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体现人的全部认识能力,这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能力。康德把这种认识能力归结为人的心灵所具有,这就是认知能力、评价能力和意志能力。那么这种人的心灵能力怎样同他的哲学体系相对应呢?在《判断力批判》导言中,他把全部心灵能力分为: 1.知识的能力、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及欲望的能力;2.认知能力为知性、判断力及理性;3.先验的原理为:规律性、合目的性及最后目的;

4.应用为自然、艺术及自由。实际上,人的心灵三种能力在康德那里是通过哲学体系的三种学说体现的,一是理论哲学,二是实践哲学,三是美学。作为探寻人类认知先天规律性的理论哲学,它的应用对象就是自然界;作为达其最后目的的实践哲学,它应用于自由领域;作为探寻合目的性的美学,它应用于人类艺术之中。这样,康德由人的心灵先验能力出发,剖析出知、情、意,归结出真、善、美的先验哲学体系。

康德不是把他哲学价值的来源归结为经验和神,而是来源于“人”,来源于人的“心灵”。但这种人的“心灵”,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经验的,而是理性的。理性心灵不是别的,就是人的理性本体,而它就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或“人是人”。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实质问题,马克思在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德国理论所证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彻底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废除一切旧关系是关于人的解放问题,而人的解放是从宣布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出发的解放。马克思所讲的,正是由康德所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理论的实质问题。

康德的三大批判理论根基就是建立在人的最高本质,即“人是人”(或“人本身”)这一理性本体之上。康德用人的理性本体,也就是人的最高本质来取代哲学中的神的最高本体地位,把属于人的东西归还于人,“人是人”占据着哲学中最高地位,实质上这是否定“神”本体在哲学中对人的压抑,这对人是一种莫大的解放。它为实现人的自由、尊严、平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人是人”理论也确立了人的价值来源,它也成为康德“三大批判”探索价值的依据。康德“三大批判”体现了人的真、善、美的价值,也就是认知的科学价值,伦理的道德价值和美学的审美价值诸方面。

康德哲学的价值理论是以先验论的形式表现的。康德认为他在理论理性批判中,发现了认知能力的先天原则,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发现了意志能力的先天原则,在判断力批判中发现了审美的先天原则。他在规定这三类知识的原则和范围中,创立了他的三大批判哲学理论体系。而康德认为这种先天原则的基础不在此处,正是在人的最高本质“人是人”那里。在康德看来,这种先

天原则的普遍性必然性、乃至绝对性是通过先验的形式保证的,它不存在于人的经验中而先天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这就是他先验哲学的基本思想。人的最高本质自身的普遍性必然性、乃至绝对性就其自身来说是具有自在的价值,当它在应用于不同领域或形成真、善、美的知识时,则表现为它的自为价值。离开人的本质,就难于探索价值的本源。先验论在本质上就是价值论。

人的最高本质“人是人”如何同自我联系起来,康德引用了“我思”概念。“我思”概念是把主体自我作为一个思维统一体。它的本质是主体自我对自身的反思,是主体的能动性、自发性活动的本源。康德说:“我思必须能够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因为否则,在我之中就会有根本不能被思维的某某事物被表现,……但这个表象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这就是说,不能够被认为它是属于感性的,我把它称之为纯粹的统觉,以便与经验的统觉相区别起见,或者又名之为本源的统觉,因为它是那样的自我意识,在它里面产生了我思表象,这个表象必定能够伴随一切其它表象,而且在一切意识中是同一的,它本身却不能被其它表象所伴随。我还把这种统觉的统一性称为自我意识的先验的统一性,以表明它产生出先天知识的可能性。”①这里康德把人看成一个具有自发性的自我反思统一体,它是在“我思”基础上进行自我意识,它就是纯统觉,纯统觉自身就是统一。它具有同一性、统一性,是一种理性思维本体,也是理论理性的化身,康德把它叫做纯粹统觉本源的统一性或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

康德把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或纯粹统觉的本源统一性的原理,看成是先验哲学认识论的最高原理。这一原理不是别的,就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人”的逻辑化先验化的表述。康德把理论理性看成认知领域的本体,它的逻辑化形式就是“人是人”(或自我=自我)。它之所以成为认知的最高原理,就在于它是一切人认知的理性本体,是先验的东西,我存在就在于有我的最高本质。这种本质就在于理性对理性自身的反思,自我对自我本身的意识。这种先验的自我意识或本源的纯粹统觉,就是对这种人的最高本质的先验表述,于是康德把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原理或纯粹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性原理,看成是“人是人”(“人本身”)、“自我=自我”这种本源命题的逻辑范式。这样康德就把人的最高本质“人是人”演化成认知领域的最高原理。这样康德就把认知领域的认识的先天原理、原则看成是来源于人的最高本质。

康德哲学的价值理论,不仅仅重视先天的东西,也重视后天的东西。康德哲学也力图把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哲学结合起来,用他哲学的先验框架结合成科学认识的新型结构。康德看到只有先验的形式 有后天的质料,科学的认知还是无法建立。后天的质料与先天形式的结合,才是科学知识价值的真正来源。这样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感性、知性和理性中,都强调了从先天形式与后天质料的结合中去探索科学认识的形成。因此先验的自我作为认知的主体总是离不开经验的质料。在“感性”中,自我主体感性直观的纯形式是时空,如果没有杂多质料主体就不能综合成感性的认识。但感性质料的存在又离不开物自体,因此康德承认“物”与“我”是认识的两个来源。他在其“逻辑学讲义”中指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具有双重关系:其一与客体有关,其二与主体有关。”②因此,康德在知识形成中从时间上他强调了质料,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从逻辑上他强调了形式,如果没有范畴先验的思维形式就不能对质料综合统一,从而也不能形成知识。因此,知识的价值在康德那里是从两个方面而来的,但康德更重视思维形式的能动作用。先天综合判断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成为可能的作用中,康德认为,时空为纯数学,范畴为自然科学(物理学)带来普遍性必然性的价值。时间造成了数学的连续,空间造成了几何学的共在。范畴带给自然科学(物理学)的普遍性必然性等。而理性追求的理念使用的知性范畴,康德认为知性范畴只能应用于现象的自然界,而超验运用到理念上去,就必然产生理性的矛盾。

Kant,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S.131-132, S140-141,Felix Meiner Verlag,Ha mburg1956.

康德:《逻辑学讲义》,中文1版,第2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