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教案标题: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2. 掌握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3. 能够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2. 难点: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2. 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3.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讲解: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优势和劣势,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归纳:对东北地区产业分布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述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3. 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工具1. 地图和图片2. 多媒体设备3. 实例案例资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理解、对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的掌握、对产业分布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对产业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决问题。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2. 精通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分布状况;3. 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4. 探讨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

导学内容: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78.4万平方公里。

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地势东高西低,气候寒冷,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二、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状况1. 工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

辽宁省以沈阳、大连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重型机械、船舶、汽车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汽车、化工、轻工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

2. 农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白菜等。

辽宁省以大连、丹东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大豆、水稻等。

3. 效劳业:东北地区的效劳业进步相对滞后,主要以金融、物流、旅游等为主。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效劳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1. 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为工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历史遗留:东北地区曾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在规划经济时代,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工业集聚的局面。

3. 地理位置: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品的运输和贸易。

4. 人口资源:东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劳动力成实情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四、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1. 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和摩登效劳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3课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教学目标1.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2.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3.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衰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3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老工业基地向新而生的视频,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工业结构特点及成因分析,衰落的原因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四、教学流程【图片展示】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2.工业发展的条件五、当堂练习1.东北有中国最大的()A.城市群B.重工业基地C.铁路交通枢纽D.国际航空港2.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有A.资源储量增加B.生产设备先进C.产业结构单一D.生产成本下降3.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以重工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C.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D.轻、重工业高度发达4.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丰富的矿产资源B.便利的海陆交通C.水资源充足D.较好的工业基础答案:1~4:B;C;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四、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共和国“长子”(1)发展工业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2)工业结构特点:重工业为主(3)工业城市布局:靠近原料地2.衰落的原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恶化、环境污染3.振兴老工业基地八、课后作业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工农业布局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2. 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分布情况;3. 掌握东北地区各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4. 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a. 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c. 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

2. 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分布情况a. 农业产业分布情况- 介绍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的特点和特色。

b. 工业产业分布情况- 介绍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现状;- 分析东北地区工业产业的特点和特色。

c. 服务业产业分布情况- 介绍东北地区的服务业发展现状;- 分析东北地区服务业产业的特点和特色。

3.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a. 自然条件因素- 分析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探讨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作用。

b. 历史和政策因素- 分析东北地区历史和政策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讨论东北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产业布局的作用。

c. 经济因素- 探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现状对产业布局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PPT展示,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产业分布情况和原因。

2. 学生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情况和原因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各自的观点。

3. 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现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并讨论可能对产业分布产生影响的因素。

2. 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a. 使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让学生了解其位置和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b. 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

c. 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

6.3东北的产业的分布(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6.3东北的产业的分布(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பைடு நூலகம்参
➢ 东北有三宝指人参、貂皮和乌拉草(旧三宝)。 ➢ 人参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
和黑龙江东部; ➢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驰名中外、
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五常大米
➢ 五常大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特产,中 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黑土地
B.大部分为湿润和半湿润区,稳定的灌溉水源 C.雨
热同期的气候
D.山环水绕的地形
C 4.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读我国东北工业区图,
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 A.服装、电力 B.玩具、纺织 C.煤炭、机械
课堂练习
A 5.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
人均耕地较多;灌溉便利
矿产资源: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工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 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战略转型: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课堂练习
B 1.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
年二熟 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生产基地 C.气候寒冷,经
春小麦。
农业分布
读图,说一说东北的经济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甜菜 花生 亚麻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甜菜
亚麻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主产区之 一,甜菜总产量占全国的1/3强。
亚麻的生长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 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广。
农业分布条件
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 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以及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

2.难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板书提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呈现一些与东北地区产业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布局。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东北地区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东北地区教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授课时间20 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2.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东北地区地形与气候。

教学难点简单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区域地理案例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理填充图册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 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3.东北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设计
课讲授
(2)归纳图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

(3)图中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说出你的
判断理由。

东北地区经济作物分布图
(1)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经
济作物。

(2)归纳图中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规
律。

4.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
师生共同总结: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1、粮食作物:玉米、水稻、春小麦和大豆。


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
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
地。

2、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

黑龙江是中
国的甜菜生产区之一,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
江平原。

5.活动:(课件出示图表)
(1)计算下表,并分析计算结果。

(2)议一议,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重工业基地
1、课件出示(东北地区工业图片)
2、课件出示(东北地区主要矿产分布图)
学生讨论:(1)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
要的矿产资源。

(2)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
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
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
(3)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
么?
3、阅读:
《辽中南工业基地》学生读书自学后,全班交流,
教师作简单评价。

4、师生共同总结:
(一)、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
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

(二)、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机械、汽车、石油、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

(三)、工业发展历程
过去:重工业在全国占据优势地位。

9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优势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困难。

目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创新,支持资源
枯竭型城市转型。

5、阅读
《东北地区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学生读书自学
学生活动计算
香港特别行政
区的人口密
度,以感受香
港是一个人多
地少的地区。

学习香港人民
为了弥补城市
建设用地不足
所采取的方法
与取得的成
就。

学生通
过活动读图了
解香港的地
形。

通过活动了解
香港的气候特
征。

学生自学香港
的政治体制。

(学生总结)
东北地区粮食作
物分布图
东北地区经
济作物分布图
课件出示活动
主要农作物
及分布
课件出示:
图表
课件出示活动
东北地区工业图片
课件出示
东北地区主要矿产
分布图
课件出示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