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中职《电工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2. 掌握电路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3. 理解电能的转换与利用,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电路的搭建、测量仪器的使用等。
教学重点:1. 电工基础知识的概念和理解;2.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教学难点:1. 电路分析的能力培养;2.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2. 讲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3. 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电路的搭建;2. 演示如何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测量仪器;3.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电流、电压等。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相关参数。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如参观电力设施、实地考察;2. 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或项目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推荐相关的电工基础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是一份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的简要指导,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负载和电路元件等。
(2)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了解电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表的使用。
2. 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绘制电路图。
(2)能够使用万用表等仪表进行电工测量。
(3)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连接和故障排除。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源、负载和电路元件等。
2.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 电工测量基本方法及仪表的使用:万用表、电能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
(2)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工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电路图的绘制。
(2)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测量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路连接和仪表使用。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和电路连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并进行实物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使用万用表等进行电工测量。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
5.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电路连接的准确性、仪表使用的正确性以及故障排除的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职电工基础》教材。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案姓名:魏雪燕单位:邢台沙河华北程学校《电工基础》课教案教师魏雪燕班级06机电三课型新授课课题§2---7 支路电流法一、教学目标1、明确基尔霍夫二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应用2、掌握支路电流法的定义3、熟练掌握支路电流的解题步骤及技巧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二、教学重点1、基尔霍夫二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应用2、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及应用三、教学难点利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四、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教师组织教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杂电路的几个术语及基尔霍夫二个定律,请同学们思考:(1)提问:1、什么是支路、节点、回路、网孔?2、基尔霍夫二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回答?(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归纳:ΣI入=ΣI出或ΣΙ=0ΣU=0 或ΣΙR=ΣE(3)、检查:让学生练习利用ΣΙR=ΣE写出黑板上图中回路电压方程式强调;在ΣU=0中,E是作为电压来计算的,遇正极则为正,遇负极则为负;而在ΣΙR=ΣE中,E是作为电动势来处理的,若电动势的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则该电动势取正值,反之为负。
2、新棵教学内容思想教育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是本章重点,也是电工专业非常重要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板书支路电流法(一)、定义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式求解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设问:需要列怎样的方程式求解?首先要分析电路,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二)、电路分析(1)、弄清支路m、节点n、回路和网孔数。
(2)、如有m条支路,需要列m个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检查指导。
(三)、解题步骤(1)、分析电路,需要列m个方程式。
(2)、假设支路中电流方向和回路方向。
(3)、先列n-1个节点电流方程式,再列m-(n-1)个回路电压方程式(等于网孔数)。
(4)、解联立方程组求各支路电流大小。
(5)、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方向。
学生分组练习。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库仑定律一、电荷1、自然界中只有正、负电荷,电荷间作用力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
1个电子电量e=1.6×10-19C。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或者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二、库仑定律1、库伦定律的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式中F12、q1、q2、r诸参数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库(C)、库(C)、米(m)由实验测得k = 9×109 N ·m 2/C 2q 2受到q 1的作用力F 21与F 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2、注意事项:(1)、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非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不适用。
(2)、应用库仑定律求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时,不用把表示正、负电荷的“+”、“-”符号带入公式中,计算过程中可用绝对值计算,其结果可根据电荷的正、负确定作用力为引力或斥力以及作用力的方向。
三、例题讲解,【例题1】两个点电荷电荷量C q 61104-⨯-=,C q 62102.1-⨯-=,在真空中的距离m r 4.0=,求两个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根据库仑定律 N r q q k F 27.04.0102.11041092669221=⨯⨯⨯⨯⨯==-- 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因为同带负电荷,所以作用力为斥力。
【例题2】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荷量A q 和B q ,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31=时,相互作用力N F 61102-⨯=,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12=时,相互作用力2F 是多大?解:根据库仑定率,可列出如下两个方程 211r q q k F B A = (1)222r q q k F B A = (2)由(1)/(2)得 222121r r F F =则: N r r F F 5226222112108.113102--⨯=⨯⨯== IV.小结(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律221rq q k F =来计算。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源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第二章:电工元件2.1 电阻器电阻器的种类: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等。
电阻器的选用: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功率。
2.2 电容器电容器的种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能、滤波、耦合等。
2.3 电感器电感器的种类: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线圈等。
电感器的作用:储存磁场能量、滤波、延迟等。
第三章:简单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串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3 混合电路混合电路的特点: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混合电路的计算: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第四章:电工测量4.1 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电压表的使用:并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4.2 电能表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线。
4.3 多用电表多用电表的作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
多用电表的使用:正确选择测量功能和量程。
第五章:安全用电知识5.1 触电的危险性触电的危险: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命。
预防触电的措施:保持电路干燥、使用绝缘工具等。
5.2 安全用电规则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不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合格电器产品等。
紧急情况处理: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急救。
第六章:交流电基础6.1 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周期是电流一个完整的正负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的个数,单位是赫兹(Hz)。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b.了解电工基础设备的分类和使用方法;c.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基础工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电工基础工作的兴趣和热情;b.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c.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a.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b.电工基础设备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难点:a.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b.电工基础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概述电工基础:a.电工基础的意义与作用;b.电工基础的职业发展前景;c.电工基础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2.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a.电流、电压与电阻的概念与关系;b.电线和电缆的分类与特点;c.安全用电与电能的浪费;d.电力系统的组成与运行原理。
3.电工基础设备分类和使用方法介绍:a.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分类与工作原理;b.开关、插座和电线的标准与标识;c.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d.安全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4.实际操作演示:a.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b.安装和拆卸电源插座;c.拆装电气开关和电动机。
5.实验课程设计:a.分组合作,合理分工;b.设计并搭建简单电路,进行实际操作;c.总结实验结果,归纳电工基础理论知识。
6.作业与讨论:a.布置电工基础理论作业;b.分组讨论电工基础应用案例;c.班内展示与交流。
四、教学评价:1.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设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电工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对学生实际操作的熟练度和安全意识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经验分享,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实际电工工作场所,了解电工基础设备应用的实际情况。
2.组织学生参加电工基础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
3.鼓励学生参与电工基础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资源:1.电工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籍;2.实验室设备和工具;3.电工基础实例和应用案例。
中职电工基础 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和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理解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关系,能够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4. 学会使用电工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的测量和维修。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电力系统、家庭电路、电器维修等。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电工基础知识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 解释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I = V/R。
- 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以及计算总电阻和总电流的方法。
3. 实例演示(20分钟)- 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 提供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并计算总电阻和总电流。
4. 实践操作(30分钟)- 给学生分发电工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
-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电路的测量和维修。
- 给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维修。
5. 总结(10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在电工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教案评估:1. 在实例演示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2. 在实践操作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电工仪器进行电路的测量和维修。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问题,检查他们对于电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电路实验,挑战他们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工安全知识,包括电击防护、绝缘材料的使用等。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电工技术书籍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拓宽他们的电工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使用教师:xxx教学重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认识电路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位、电阻、电能、电功率。
3、掌握、欧姆定律、最大功率输出定理,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理想电路模型”概念的建立。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3、理解、欧姆定律(全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路电流 6 电阻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 电能和电功率实训课 2本章总学时 12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1、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掌握万用表的应用。
1、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解决电阻电路问题。
2、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串联电路 8 电阻并联电路电阻混联电路习题课 1万用表电阻的测量 6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习题课 1本章总学时 16第三章复杂的直流电路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只含两个网孔)。
2、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2、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教学章节学时数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8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习题课 2本章总学时 10第四章电容1、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2、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及等效电容的计算。
3、了解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充放电过程中能量转换规律。
1、理解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2、初步建立交流电路的概念。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容器与电容 4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电容器的连接 4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本章总学时 8第五、六章磁场与电磁感应1、了解载流体与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用右手定则判断其磁场方向。
2、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律、磁场强度的概念。
3、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及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4、 *理解自感、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
5、了解线圈中磁场能的概念,及在电路中磁场能与电能的转化规律。
1、用愣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方向。
2、自感现象、互感现象及相关计算。
教学章节学时数磁感应强度和磁通磁场强度 6*磁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现象 4 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与互感 4 自感与互感本章总学时 14第七、八章正弦交流电路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2、掌握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波形图、旋转矢量等)。
3、掌握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阻抗与阻抗角的物理意义。
4、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概念。
1、理解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3、熟练掌握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电压、电流、阻抗、阻抗角、功率等方法。
4、 *理解谐振电路选频特性的原理。
教学章节学时数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4 旋转矢量习题课 2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 6纯电容电路习题课 2RL串联电路 RC串联电路 8 RLC串联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习题课 2 本章总学时 24第十章三相交流电路和电动机1、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特点。
2、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3、掌握对称三相负载Y形连接和连接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4、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5、 *会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反转、调速、制动的操作1、掌握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相位、大小关系。
2、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
3、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及其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方法。
教学章节学时数三相交流电源 2三相负载的连接 2 习题课 2三相电路的功率 2 习题课 2本章总学时 10认识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1电路的组成。
2.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4.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5.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6.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路图。
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
教学过程一、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
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二、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
连接电路时必须避免短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
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三、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示范:画出图1的电路图(图2)。
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教学后记:电流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的概念;2、掌握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电流的单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与难点:1、掌握金属导电介质中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具略。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复习旧课:电场与电场强度。
II.新课一、电流定义:电荷的定向运动叫做电流。
注意: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相反方向的运动等叫做电流。
电流是一个表示带电粒子定向运动的强弱的物理量,表征电流强弱的物理量为电流强度,它是一个标量。
电流强度的定义:电流强度在量值上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和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qI, (定义式) t式中 q——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t ——通过电荷量q所用的时间,单位是秒,符号为s;I ——电流强度,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在实际生活中,安培是一个很大的单位。
所以,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A(mA)和微安():(国际单位制)36 1A,10mA,10,A二、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运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运动方向相同。
注意:在电路计算时,我们通常无法事先确定电路中电流的真实方向,为了计算方便,常常事先假定一个电流方向(假想的电流方向)。
用箭头在电路图中标明电流的参考方向,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的符号判断电流真实方向。
结果为正,则电流实际方向与所设参考方向一致;结果为负,则电流实际方向与所设参考方向相反。
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电流方向只表明电荷的定向运动方向。
按照电流的大小、方向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电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如图1-4教材)所示;(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这样的电流叫直流电流或稳恒电流,如图1-4a所示;(2) 如果电流的大小随时间变化,但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脉动电流,如图1-4b所示;(3) 如果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时间变化,这样的电流叫交流电流,如图1-4c所示。
III.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例题:在5min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求电流是多少安,合多少毫安,解:根据电流的定义式,,,,12mA t5,60解题点要:(1)注意带入数值的单位必须是国际标准单位;(2)注意电流强度单位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换算关系。
IV.小结(1)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表征。
电流强度q的量值根据电流强度定义式计算可得。
其单位使用国际标准单位。
I,t(2)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带电粒子运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在电场力作用下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正离子运动方向一致。
(3)电流的参考方向。
在一般的电路计算中,我们无法事先确定电流的流向,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先假定一个电流参考方向。
得到计算结果后,可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来判定实际电流方向。
V. 作业教学后记:1. 3电阻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的含义。
2、了解电阻定律。
3、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与难点:电阻定律是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质中,有的可以导电,有的不能导电。
根据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我们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提问:同学们,我们常见的用于传输电能的物质都有哪些啊,答:铜、铁。
总结:我们最常接触到的用于传输电能的导体都是用金属制成的,这些材料有铜、铁、银等等。
实际上,电解液也是可以导电的。
提问:同学们,我们常见的不能导电的物质都有哪些啊,答:略。
除了能导电的导体与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外,还有一些物质的导电能力介于这两者之间,我们叫它们半导体。
半导体比较常见的有硅、锗等。
从本质上来说,之所以存在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物质对于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不同而造成的。
为了表征物质对于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学中引入了电阻这个物理量。
II.新课一、电阻定义:表示物质对带电粒子定向移动存在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