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朗读的技巧

合集下载

关于朗诵朗读的技巧有哪些

关于朗诵朗读的技巧有哪些

关于朗诵朗读的技巧有哪些一、朗读首先要正确.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朗读正确,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要读得正确,必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看一句话读一句话.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到下面一个词甚至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话。

三、朗读速度要适中.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以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自己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通过在读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五、会适当运用朗读技巧.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2.速度.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稍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3.重音.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4.停顿.这里说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一种特殊意义,可以延长和缩短停顿时间,还可以不按标点停顿.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时,为了增强感染力也可以变化停顿时间.拓展:孩子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一、有利于开发右脑。

普通话考试的朗读技巧与练习

普通话考试的朗读技巧与练习

普通话考试的朗读技巧与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

其中,朗读部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想在这一部分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读音要准确。

这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要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避免读错字、别字。

其次,做到语流顺畅。

朗读时不能磕磕绊绊,要连贯、流畅,语速适中,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再者,要注意语调。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合理运用语调的升降变化,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最后,要注意停顿。

恰当的停顿可以让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也有助于表达情感。

二、朗读技巧1、重音重音是指在朗读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语或音节。

通过重音,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语句的意思和情感。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

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的,一般来说,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往往需要重读。

例如,“他昨天去了北京。

”这句话中,“他”“昨天”“北京”通常要重读。

逻辑重音则是根据上下文和表达的逻辑重点来确定的。

比如,“他不是故意的。

”如果要强调“不是”,那么“不是”就要重读。

感情重音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感情而重读某些词语。

比如,在表达愤怒时重读“可恶”,表达喜悦时重读“太棒了”。

2、停连停连是指朗读中的停顿和连接。

恰当的停连可以让朗读更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一般来说,在标点符号处需要有适当的停顿,如逗号、句号、分号等。

但有时候,为了表达特定的意思,也可以在没有标点的地方停顿。

例如,“为了实现梦想,他日夜拼搏。

”如果想要强调“日夜拼搏”,可以在“梦想”后面停顿一下。

另外,在列举事物时,每个事物之间也需要有短暂的停顿。

3、语气语气是朗读中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语气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疑问等。

例如,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用悲伤的语气朗读“他默默地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

朗读短文的技巧

朗读短文的技巧

朗读短文的技巧
1、注意朗读稿件画面感的呈现
画面感的呈现,就是要将文章中所表现的画面,通过朗读呈现出来,让听众听到这段朗读能够联想到文中所表现的画面。

比如,在朗读一些表现香气的文章时,可以在读到表达气味的关键词时,稍作停顿,吸吸鼻子,给予听众想象空间。

2、注重朗读稿件中的逻辑顺序关系
朗读时要弄清作品中的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全篇的思想发展脉络,层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认真体会和把握主次感、并列感、对比感、递进感、总括感、转折感、因果感等多种感受。

在朗读时,根据每句话的逻辑感赋予不同的语调,感情。

让听众更加明白你所传递的感情。

3、划分节奏单元,让朗读更具韵律感
朗读稿件中的每个语句都有节奏单元。

一个语句可以是一个节奏单元,也可以有多个节奏单元。

最小的节奏单元可以是一个词,较大的节奏单元也可以有4、5个词语或词组。

分节奏单元可以帮助朗读者找准停连的位置,攻破长句子朗读的难关,杜绝停顿断句不当的问题,同时,使自己的朗读具有韵律感。

普通话考试短文朗读技巧

普通话考试短文朗读技巧

普通话考试短文朗读技巧普通话考试短文朗读技巧普通话好不好,方法重要,练习同样重要,一次拿下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的小编这里温馨提示,想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次通关拿二甲也需要大家持之以恒的练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考试短文朗读技巧,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呼吸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

有的人在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甚至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他使用的是胸式呼吸,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朗读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

它的特点是胸腔、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尤其要注意横膈膜的运动。

我们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2、发音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

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

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

人们发声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

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大不相同。

例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刚强。

3、吐字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

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

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

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

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顿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

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

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

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朗诵技巧之怎样朗读说明文、议论文

朗诵技巧之怎样朗读说明文、议论文

朗诵技巧之怎样朗读说明文、议论文一、说明文1、说明文的朗读基调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

我们在朗读时不象朗读记叙文、寓言等文章而投入一定的情感。

说明文的朗读基调应较平实;在语速、停顿等方面可以用叙述的语气把文章读的正确,强调说明文中所介绍事物的特点,使受众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在朗读中发展思维。

例如《太阳》一文,为了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时,开头引用了一个神话故事,这个神话故事的引用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说明事物的状况,我们朗读时,可以区别于一般的神话故事的朗读带着神秘的感情色彩,而应用较平实的叙述的语气来朗读,为了强调太阳离我们远,传说中的“箭能射到太阳”和“箭射不到太阳”,中间用了连词“其实”连接,为了让受众形象地感受太阳的远,朗读时可以将“其实”适当加强语气,又让人体会到“其实”这个连词含有转折的意思,引导受众关注句与句之间的条理和顺序。

文中介绍太阳的特点,那些枯燥的数据说明,我们也要通过朗读,读出那些特点来。

文章第一段3、4、5句写的就是太阳离地球很远的特点,“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第3句和第4句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类比等说明方法,充分体现了太阳离地球很远的特点。

第5句是作者的疑问。

把“其实”“1.5亿”“太阳”“步行”“日夜不停”“3500年”“坐飞机”“二十几年”等词语都重读,并且从“就是坐飞机”开始,语速稍微加快,这样太阳远的特点就很清晰地深刻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最后,第5句是疑问句,我们可以用若有所思的语气来读,效果很好。

2、逻辑感受说明文对科学知识的说明,是按序列层层展开的,为了让受众把握好说明文内在的逻辑结构,在朗读时主要靠正确的停顿,节奏的变化来感受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

受众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

例如《蛇与庄稼》中第一段,叙述了广东沿海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海啸后,庄稼得不到好收成,后来一位老农说破了秘密,老农说破秘密时的一段话是因果关系:原来洪水淹没了田地的时候,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窜出洞来,因为没有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的特别快,庄稼叫田鼠糟蹋得特别严重,所以庄稼就欠收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一、听读结合法听读结合法是指通过听读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首先朗读一段文章,引导学生仔细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在跟读时,教师可以逐句逐句地朗读,让学生模仿发音、语调,注意语速和停顿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

二、分段朗读法分段朗读法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个段落,让学生按照段落进行朗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分段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通读一遍,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然后再逐段逐句地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根据情感变化做适当的停顿和语气调整。

三、情感朗读法情感朗读法是指通过表达情感的方式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文本,例如诗歌、故事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对文本中的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情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声音、语调、语速等来传达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朗读法合作朗读法是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适当的短文进行朗读。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交流,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在合作朗读中,学生可以相互观摩,互相改进,提升朗读水平。

同时,合作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自由朗读法自由朗读法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在自由朗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评述、感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自由朗读展示,提供一个相互欣赏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以上的朗读方法指导,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增强语感,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普通话考试朗读短文技巧

普通话考试朗读短文技巧

普通话考试朗读短文技巧2016年普通话考试朗读短文技巧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2016年普通话考试朗读短文技巧,相信会帮助到大家!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1、阅读理解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2、设计方案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三、朗读的技巧1、呼吸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

2、发音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

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

3、吐字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

4、停顿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5、重音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

6、语速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读者论坛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7、语调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朗读短文】《一分钟》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救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待那个青年如约而至时,班杰明的房门敞开着,眼前的景象却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朗读的技巧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是语调的四大要素,它们对传达语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都是口语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停顿、断句不当,重音处理不妥,句子抑扬不对,都会造成语意模糊或混乱,应尽量加以避免。

一、停顿句读停顿在书面语中,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按照文章字面上的各种标点符号进行的停顿,就叫做句读停顿。

在多数情况下,朗读的停顿方式跟用标点符号的方式是一致的。

一般地说,句读停顿时间的长短是:顿号停顿的时间最短,逗号停顿时间比顿号稍长,分号、冒号停顿时间又比逗号长,而句号、问题、感叹号停顿的时间最长。

而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可以更长一些。

语法停顿停顿不能完全受标点的制约,在没有标点的地方常常也有一些表示语法关系的停顿,叫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可以使句子的各种关系明确,脉络清楚。

语法停顿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促。

其停顿的主要位置是: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等。

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个事物或突出某个语意、某种感情所作的停顿,叫强调停顿,又叫逻辑停顿。

这种停顿是由说话人或朗读者的意图和感情决定的,它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没有确定的规律。

它可以和语法停顿一致,也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改变停顿的长短,还可以和语法停顿不一致。

结构停顿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段落所做的停顿,叫做结构停顿。

篇章中大的结构层次可以由划分的段落来进行辨认,而一段或一节甚至一句话内部的小层次辨认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

为了使朗读的作品更容易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仔细揣摩原文的层次,并用适当的停顿显示出来。

一般情况下,结构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层次,层次长于句子。

句子间、层次间、段落间衔接紧密的就停得短些,另起话题之前则停得长些。

二、重音重音是指朗读时把句子里的某个词、某个短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

朗读中对重要的词语加以强调,不仅可以避免朗读时的单调平板,更主要的是突出句子的主要意思,或者强调词语的某种特殊含义。

重音读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要读准重音,首先要选准重音。

重音的确定受言语目的、意图、情感的制约,朗读时,应以文章的内容为依据,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及句子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与呼应,做出准确的判断。

语速指说话或朗读的快慢,即朗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和音节之间连接的松紧。

语速在朗读中是非常重要的。

语速和节奏能反映出应试人的朗读是否熟练、流畅,对作品的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对语言的表达信息是否已经准确把握。

朗读的快慢一般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一般来说表达“平静、从容、沉着、庄重、悲伤、失望”的感情语速要慢,表达“紧急、热烈、愉快、兴奋、慌乱、愤怒”的内容语速要快。

四、句调说话或朗读时,语句声音总是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句调。

句调是句子的语音标志,它是贯穿于整个句子之上的,只是在句末音节(指句末最后一个非轻声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同一个句子用不同的句调表现出来,含义是不同的。

句调和声音的轻重强弱、语流的停连快慢、节奏的缓急起伏紧密相连,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有声语言才更富有表现力。

(一)平调全句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

一般地说,文章的开始、平铺直叙的章节以及表示深思、庄严、冷淡、悲痛、迟疑等感情的句子多用这种句。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作品1号《白杨礼赞》)②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

(作品32号《朋友和其他》)(二)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

这种句调多用于疑问、反问、惊奇、号召、命令、呼唤等类句子中。

①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作品2号《差别》)②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作品22号《可爱的小鸟》)(三)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

一般用来表示肯定、感叹、赞美祝愿或心情沉重等感情。

①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推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作品5号《第一场雪》)②姿态神情是那样有生气,你看了,不禁会脱口赞叹说:“活啦。

”(作品38号《泰山极顶》)(四)曲调句子的高低有明显的曲折变化。

一般用于表示怀疑、惊讶、诙谐、讽刺、夸张等感情。

①没料到,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

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这样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作品37号《态度创造快乐》)②树前面插着铜牌,说明原由。

此情此景,如不看铜牌的说明,绝对想不到巨树根底下还有一座宏伟的现代大楼。

(作品47号《香港:最贵的一棵树》)说话测试的评分该项测试分值为40分。

其中“语音标准程度”25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占10分;“自然、流畅程度”占5分;测试员根据应试人的说话录音网上评分。

依据语音错误的多少和方音的表现程度分为六个档次:一档:语音标准,极少失误。

扣0分、1分、2分。

二档:语音错误在10次内,方音不明显。

扣3分、4分。

三档:语音错误在10次内,方音较明显;或语音错误在10-15次之间,方音不明显。

扣5分、6分。

四档:语音错误在10-15次之间,方音较明显。

扣7分、8分。

五档:语音错误超过15次,方音明显。

扣9分、10分、11分。

六档:语音错误多,方音重。

扣12分、13分、14分。

⒉词汇、语法规范程度依据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出现的次数多寡相应扣分。

说话过程中没有使用方言词汇或方言语法的现象,扣0分;典型方言词汇或方言语法出现1—2次,扣0.5分;3次以上(含3次)依次增扣0.5分。

能立即改正的不扣分。

⒊自然流畅程度依据说话时语流形式上的流畅情况分3档酌情扣分。

(包括严重字化现象)一档:自然流畅,不扣分。

二档:不够口语化或有背稿的表现,扣0.5分或1分;三档:语言不连贯,语调生硬,扣2分或3分。

⒋背诵或朗读应试人不是在说话而是背诵或朗读书面文章的,一次性扣15分。

⒌离题说话内容离开了给出话题的范围,视程度扣3分、4分、5分;(应试人在说话过程中离题,30秒以内扣3分;31秒至1分钟扣4分;1分钟以上扣5分。

)此项扣分在其他分值项评定完成后,在应试人所得分中加扣。

应试人没有选择话题,3分钟内说了给出的2个话题,也视为离题;视程度扣3分、4分。

此项扣分在其他分值项评定完成后,在应试人所得分中加扣。

应试人围绕话题表达时,明显背稿的在自然流畅度中一次性扣3分。

⒍缺时扣分说话时间不足3分钟的,依据缺损时间的多少相应扣分。

缺时1分种以内扣1分、2分、3分;缺时1分以上扣4分、5分、6分;说话时间不足30秒的,本项测试得0分。

说话时,句间允许停顿5秒钟,超过5秒的停顿累加计为缺时。

如果句间缺时在5秒以内且屡有发生的,在自然流畅度中视程度扣分。

⒎无效语料应试人在3分钟内述说与话题无关的话,如:不断重复某一句话,明显拖延时间的;依据显示器时间显示读秒的;将一句话拉得很长,明显背离正常说话语速等视为无效语料。

无效语料比照缺时扣分。

离题后,又在短时间内提供无效语料的,在扣除离题分值后加扣1分。

说话测试中,失分的原因很多,失分现象也很严重。

比如说:经常有一些人说不到几句话,就无话可说了。

有的颠来倒去重复前面的话;有的就干脆一声不吭、准备放弃。

其实,这除了是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外,也是缺乏说话技巧的表现。

那么,说话中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测试效果的技巧呢?一、选择自己熟悉的和感触较深的内容。

选择自己熟悉的和感触较深的内容,可以使你摆脱无话可说的尴尬,比如在实际测试中,常常有很多年轻的母亲在说话测试这一项中,表现非常优秀。

她们总是把话题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谈到自己的孩子总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是他们生活的重心,,没有什么比孩子更让他们熟悉、更有感触的了,更有话可说的了。

对他们而言,选择孩子的话题,实在是聪明之举。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向思维确定说话内容确定说话的内容,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那就是把大题目化小、小题目放大。

对于内容宽泛的话题,可以运用聚向思维,把视角缩小,甚至着眼于话题的某一点。

比如,《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这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如果想面面俱到,反而会无从下手,泛泛而谈也会流于肤浅。

如果把思维定向于文学中的诗歌或小说,我想大家都能轻松驾驭。

相反,遇到范围较窄的话题,我们则需要运用发散思维来扩大视野范围。

比如《谈谈服饰》,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谈最早的服装和饰物,可以谈阶级社会里如何根据服饰去判断人的高低贵贱,还可以尽情想像未来的服装。

三、从细微处着手,积极拓展说话内容掌握从细微处着手,拓展说话内容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克服内容贫乏的现象。

比如《我的朋友》。

说到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时,不能只是笼统地用“好”、“很好”、“非常好”、“绝对的好”,来进行简单的评价,笼统地说“形影不离、无所不谈”也还是不够,而应该从小处着手,深入下去,铺展开来,发掘“好”的具体表现,而且是越详细越好。

用具体的事例去铺陈。

再比如《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你可以介绍你所喜欢的某一种花,你可以细致描述它的干、枝、叶的色泽、形状,尤其对花朵可以浓墨重彩的去铺陈:谈它的颜色、它的形状,它给你带来的种种奇妙的联想:还可以谈它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时刻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甚至还可以谈它的习性、它的养护知识、药用价值等等。

四、不妨把语速适当放慢些测试时,有人说话语速非常快,结果,语音失误频频出现,词汇、语法错误也接二连三。

更有甚者,规定的时间未到,而准备的内容已经很快说完,在余下的时间里,不知所措。

这种情况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所以,在测试中,不妨把语速放慢些:一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注意自己的发音,避免许多发音上的失误;二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斟酌词句,大大降低用词和语法上的错误;三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检查说话过程中的一些疏漏,及时更正或补救。

七、避免使用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不要使用方言词汇。

比如:不要把“洗衣粉”说成“肥皂粉”;把“自行车”说成“脚踏车”;把“冰棍儿”说成“棒冰”等。

也不要使用方言语法。

比如:“再吃一碗添”;“先坐一下起”等。

话题分析《童年的记忆》对多数人来说,回忆童年可能都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但多数人的童年却又是在无忧无虑中懵懵懂懂的度过,童年的往事常常被淡忘、变得模糊了。

所以《童年的记忆》看似是一个很容易的话题,但在测试中,很多人面对它却又无从说起。

那么该怎样来准备这个话题的内容呢?我们不妨观察身边的孩子,从他们的身上或许能看到我们童年的身影、唤起童年的记忆。

比如:看到儿童模仿成人,你是否会想到你曾经类似的经历、情状呢?当然对于有些人来说,童年的记忆也可能是灰色的,是充满不幸的,他们的孩提时代遭遇过幸福儿童所难以想像的苦难,他们的辛酸往事也许比幸福儿童的快乐更要刻骨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