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题

合集下载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古诗词语言类赏析题

古诗词语言类赏析题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语出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中“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13.下列可以收入本作品的诗歌集是()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律诗集萃》D.《古诗菁华》14.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清新流畅B.含蓄委婉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15.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案】13.C14.B15.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是一首唐诗,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四联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A.“诗余”是指词,排除。

B.“乐府诗”属于古体诗,排除。

C.“律诗”符合。

D.“古诗”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体诗,二泛指古代诗歌,范畴太大,排除。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从诗中来看,诗人在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

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

语言刚劲凝练,“刚劲”指(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画线句的意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意思是“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然后分析表达情感的方式。

“余亦谢时去”直接表示自己要追随王昌龄隐居而去,这是直接抒发情感,抒发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再结合诗题“宿王昌龄隐居”以及前面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也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希望王昌龄能和自己一起归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答案】(一)1、C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答案】B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答案】(1)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2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行路难(其一)李白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答: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答: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答: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答: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古诗词赏析题 古诗文鉴赏题

古诗词赏析题 古诗文鉴赏题

古诗词赏析题古诗文鉴赏题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古诗词赏析题我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赏析题!春节古诗词鉴赏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江外除夜【唐】曹松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唐】成彦雄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唐】杜审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唐】方干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1、(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课内古诗词鉴赏测试题(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

2.颔联分别运用了和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所展现的画面。

4.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联的理解。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诗中表达作者长年被贬,政治失意的句子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句子是“”再写一句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说(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东风”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3.首句借古物“折戟”起兴,意在4.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含义,并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用两位美女命运的改变来映射历史的重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请写出关于周瑜的三个历史故事。

(三)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中两件大事的诗句运用比喻抒写国家和个人悲惨际遇的句子巧用地名表现惶恐孤苦心境的句子表现诗人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颔联作者用“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试对其进行赏析。

5.试理解尾联的含义,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列举历史上两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

写出两句舍生取义的古诗文名句。

(四)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由小序可知本诗为主,为辅。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的感慨。

3.词中表现词人在“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直接描写月亮的诗句是;表现作者旷达胸襟,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对天下离人发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所展现的画面。

5.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7.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聚”“怒”两字的妙处。

2.“望西都,意踯蹰”,作者为何“意踯蹰”?3.“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场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改为“望”字好不好?为什么?5.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美景。

并品析其中的深层寓意。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表现诗人陶然于田园生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句是(七)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表现朋友一片盛情送别的句子是:用一连串动作表现自己怀才不遇,被排挤的苦闷抑郁,激荡起伏的心情的句子是运用典故表示给自己增强自信的句子是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一句用一连串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什么?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本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进行赏析?并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句中“怒号”和“卷”的用词之妙。

2.第一段主要描写了秋风肆虐,风雨坏屋的情形,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南村群童”为何“抱茅而去”?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场景。

5.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杜甫的这种情怀与(人名)的的情怀相似。

(九)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八下课内古诗词鉴赏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向秀作《思旧赋》、王质烂柯。

对亲旧逝去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对被贬时间之长,世事变迁之大的无奈和怅惘之情。

3.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4.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惆怅但达观的胸怀,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豁达襟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两句还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5.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前四句),又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豁达襟怀(后四句)。

6.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赤壁》1.借赤壁之战历史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赤壁之战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建功立业的各种因素。

3.对前朝人物和历史生发感慨。

4.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胜败易位,历史重改,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供曹操享受了。

意在说明要先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机遇条件,如果田间不具备,既使英雄也一样无用武之地,委婉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5.本句不直接叙述政治上的后果,而是一两位美女命运的改变反应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6.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火烧赤壁等(三)《过零丁洋》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表现了作者忧国之痛和语义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风飘絮”比喻国事衰微,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伤怀,悲痛的心情;“雨打萍”比喻个人际遇如无根浮萍漂泊水上,无所依附,表现了诗人凄苦的心情。

4.这两句诗中“惶恐”“零丁”一语双关,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含义在暗示自己的艰难处境,表现了过去的惶恐忧虑和眼前的孤苦伶仃,感情与地名自然相对,真可谓“绝唱”。

5.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6.精忠报国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夏完淳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水调歌头》1.大醉遣怀;怀念弟弟。

2.天;月;人生。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月亮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愁人不能入睡。

5.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本句揭示了睿智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6.远隔千里,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既是对弟弟苏辙(子由)的怀念之情,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1.潼关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

潼关内外前傍黄河,后依华山,地势险要。

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赋予群峰以生命和意志,生动表现了群峰聚集的动态;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一个“怒”字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气势。

2.“意踯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这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百姓饥馑所产生的内心的起伏和苦闷。

3.表面上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实际上是抚今思昔,为百姓无穷无尽的苦而伤心。

4.无数个王朝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百姓之苦依然如故。

诗句表现了作者深切的忧民情怀以及对统治者的鞭笞和怨愤。

(六)《饮酒》1.心灵超脱尘世。

诗眼的作用。

2.置身世外,洁身自好,远离世俗的思想感情。

3.黄昏时分,诗人在东篱下俯身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一抬头,苍翠巍峨的南山秀色映入眼帘。

4.“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是无意识的瞥见;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是有意识的注视。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