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幸福课

合集下载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第一课各位,早上好。

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高兴见到你们。

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我成绩优异。

擅长体育运动。

那时壁垒打的不错。

社交也游刃有余。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

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

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仍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学。

目标只有一个: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是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

但本质上属于积枀心理学范畴。

研究积枀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

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

选择教授这门学科。

这就是积枀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课程。

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

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

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

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

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点。

有300多人参加。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

有850名参加是当时哈佛大学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对这一奇特现象非常好奇竟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

怎么可能呢?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在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

我前去参加采访。

进行采访。

结束后,制片人或主持人会送我出来。

说些诸如Tal多谢你抽空参加采访。

不过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的话。

我漫不经心的问。

我无所谓,不过总得回应“有何不同?”他们会说“这个嘛,我们会以为你很外向”。

下一次采访结束时仌是如此“多谢接受采访”。

不过Tal,你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样。

又一次,我漫不经心地问有何不同。

积极心理学记录片文本

积极心理学记录片文本

积极心理学记录片文本
《积极心理学》是一部心理学纪录片,也称《哈佛幸福课》,共20单集,每集70分钟。

该纪录片记录了哈佛大学的一门课程,教授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在第一集中,教授并没有直接为幸福下定义,而是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重要的认识和见解,所以每个人追求的幸福肯定也是不同的。

教授还认为,人应该“拥抱静谧”,即给自己留出自省的时间,追问自己是否幸福、想要什么、如何变得幸福,并远离那些让自己不幸福的事物,这样才能向幸福靠近一步。

这部纪录片不仅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还探讨了如何实现幸福人生,对于那些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人来说,是一部必看的影片。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第一课各位,早上好。

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高兴见到你们。

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我成绩优异。

擅长体育运动。

那时壁垒打的不错。

社交也游刃有余。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

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

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学。

目标只有一个: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是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

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

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

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

选择教授这门学科。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课程。

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

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2002年。

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

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

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点。

有300多人参加。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

有850名参加是当时哈佛大学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对这一奇特现象非常好奇竟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

怎么可能呢?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在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

我前去参加采访。

进行采访。

结束后,制片人或主持人会送我出来。

说些诸如Tal多谢你抽空参加采访。

不过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的话。

我漫不经心的问。

我无所谓,不过总得回应“有何不同?”他们会说“这个嘛,我们会以为你很外向”。

下一次采访结束时仍是如此“多谢接受采访”。

不过Tal,你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样。

又一次,我漫不经心地问有何不同。

哈佛大学幸福课—幸福的关键词共24页

哈佛大学幸福课—幸福的关键词共24页
哈佛大学幸福课—幸福的关 键词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ຫໍສະໝຸດ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哈佛大学:幸福课(全23集,115盘下载)

哈佛大学:幸福课(全23集,115盘下载)

哈佛大学:幸福课13(1).mp4 /file/e6rtxoa1# 哈佛大学:幸福课22.mp4 /file/e6rtxosv# 哈佛大学:幸福课21.mp4 /file/dn9mu7pm# 哈佛大学:幸福课20.mp4 /file/e6rtxq0b# 哈佛大学:幸福课19.mp4 /file/dn9mu5yc# 哈佛大学:幸福课18.mp4 /file/bh0gvlvl# 哈佛大学:幸福课17.mp4 /file/clo36msl# 哈佛大学:幸福课16.mp4 /file/e6rtxhp1# 哈佛大学:幸福课15.mp4 /file/bh0gv89g# 哈佛大学:幸福课13.mp4 /file/dn9mtmc7# 哈佛大学:幸福课14.mp4 /file/clo350ja# 哈佛大学:幸福课11.mp4 /file/aqaul593# 哈佛大学:幸福课12.mp4 /file/e6rt9g6e# 哈佛大学:幸福课08.mp4 /file/e6rt9acf#
哈佛大学:幸福课09.mp4
哈佛大学:幸福课04.mp4 /file/bh0goy8n# 哈佛大学:幸福课07.mp4 /file/bh0gouxf# 哈佛大学:幸福课06.mp4 /file/dn9mtgkm# 哈佛大学:幸福课05.mp4 /file/bh0go0d2# 哈佛大学:幸福课03.mp4 /file/clo35txn# 哈佛大学:幸福课02.mp4 /file/clo35qv4# 哈佛大学:幸福课01.mp4 /file/clo35gmc# 哈佛大学:幸福课.mp4。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中)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中)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中)第5章设定幸福目标--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在我16岁开始意识到追求幸福的重要性时,我所理解的真正幸福是我必须先到达一个无欲无求的境界--不再有需求与渴望,不再有使命与目标。

因为我曾经渴望的目标(比如赢得冠军)不但没有带给我幸福,反而让我苦恼,甚至几乎精神崩溃。

我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发现,原来有目标并不是问题,关键是什么样的目标,以及那些目标在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时至今日我可以肯定地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

但在开始探索如何去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前,让我们看看目标与成功的关系。

目标与成功--为自己的承诺付诸行动从整体而言,有目标的人成功率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得多。

具有挑战性的明确的目标(设定了时限和具体的成果)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

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

心理学已经证明了目标和成功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也已经被我们自身的经验所反复证明过。

在英语的语源学里,"concept"(概念)和"conceive"(构想)的关系并非偶然。

通过概念,通过语言,我们才能有所构思,新的真相才能显露。

在希伯来语的《圣经》里,上帝用语言创造了世界,他说让光明照耀这块大地吧,然后就有了阳光。

《约翰书》中开始的部分是:"原初,我们有的只是语言。

"同样美国也是以宣言的方式建国,通过语言表达了国家的目标、任务和价值观。

目标向我们及他人传达了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念。

把你的生命想象为一个旅程,你背着背包前进,忽然,出现了一堵墙阻挡了你的去路,你该怎么办?你是转身避开,还是把你的背包扔到墙的另一头,然后想办法去穿过、绕过或是翻过它?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宣布,他会在年底公开展示电灯。

事实上他之前的实验都是失败的,但他的做法就好像把背包扔到了墙的另一头,虽然他还面临很多的问题,然而在那年的最后一天,他真的成功了。

哈佛公开课 幸福 第一课 中英文对照字幕整理

哈佛公开课 幸福 第一课  中英文对照字幕整理

Hi, good morning. It’s wonderful to be back here.各位,早上好。

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Wonderful to see you here.高兴见到你们。

I am teaching this class because I wish a class like this had been taught when I was sitting in your seat as an undergraduate here.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This does not mean it is a class you wish to be taught nor does it mean that it is the right class for you.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But I hope to doing the next couple of lectures is giving you an idea what this class is about so that you can decide whether or not it is for you.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I came here in 1992 and studied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concentrator.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And when I had I mini epiphany half way through my sophomore year.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I realized that I was in a wonderful place with wonderful students around me, wonderful teachers.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原版课件ppt第十章自尊10-Self-Esteem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原版课件ppt第十章自尊10-Self-Esteem



Criticism

Narcissism (arrogance and conceit)
―The person who feels weak becomes a bully, the inferior person a braggart; a flexing of muscles, much talk, cockiness, an endeavor to brazen it out, are symptoms of covert anxiety in a person or a group.‖ Rollo May

Enhancing self-esteem
Definition
―Self-esteem is the disposition to experience oneself as competent to cope with the basic challenges of life and as worthy of happiness.‖ Nathaniel Branden
– Express not impress – Assert yourself

Gradually expanding integrity
– From journaling to loved-one to world – From day to week to life-long

Truth sets us free
Competence Relative to Others Dependent Self-Esteem
Competence Relative to Self
Competence Interdepend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大学幸福课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风靡网络的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经济学导论》。

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我曾不快乐了30 年。

”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

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

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

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

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

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

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

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

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 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 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

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

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

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

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

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

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

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

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

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

大学4 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

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

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

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

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

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

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

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

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

他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

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

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

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

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

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

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

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

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

“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

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在本-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本-沙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

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

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

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本-沙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用以下3 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

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

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

幸福与成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的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带来更多的成功。

本-沙哈尔总结出这样3 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任务和赚钱的手段,就没有任何的个人实现。

这样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须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节假日了;把工作当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如权力和声望等。

他们会关心下一个升职的机会,期望从副教授到终身教授、从教师到校长、从职员到主管、从编辑到总编辑;假如,把工作当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了。

薪水、职位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动力源自内心。

工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为人打工。

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获得充实感。

他们的目标,正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商人,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义得多。

”本-沙哈尔笃定地说。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

如创业、当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是打家具。

重要的是,选择目标时,必须确定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爱好,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

“真我的呼唤”,就是使命感。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

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本-沙哈尔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还为学生简化出10 条小贴士: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

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

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

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

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

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

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

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

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每周只要3 次,每次只要30 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 到9 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

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

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

“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

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

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

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

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

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他教心理学,同其他心理学老师有很大的不同。

他试图让你把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我从记‘感恩簿’中收获最大,在那里,我每天写下我充满感激的事情。

”“上这门课之前,听到‘冥想’这个词,我会不以为然。

但是现在,我惊奇地发现,它真的让我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放松了。

”“我认识的每个上过这门课的人都说,这是他们在哈佛上过的最好的课。

一位和我要好的女生说,它改变了她的生命,给了她一种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对幸福的理解,也改变了。

”甚至助教们也说,自打跟本-沙哈尔教授“幸福课”以来,一年中,身体出奇得好,心情也爽多了。

“我改善了我的饮食、睡眠、人际关系,还有人生的方向感。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另一位助教称,这门课的出勤率,平均在95%以上。

“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

”2006年2月,哈佛出了件大事,校长萨默斯为自己的惊人之语“女人先天不如男”,付出了“下课”的代价。

即将去职的萨默斯闷闷不乐,他的好友找到本-沙哈尔,讨要如何让校长快乐起来的秘笈,本-沙哈尔慷慨支招。

首先,他现在可能很烦乱、失落、难过,这些都属正常,因为他也是人。

去大胆地经历他现在正经历着的任何事,并且自然地接受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