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徐赟)
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技能目标: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创作。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并保护五*斑斓的世界。
教学重点: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教学难点: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创作。
教具:剪影作品、课本、画笔、作业纸学具:课本、寻找影子的造型、画笔、作业纸学习过程:一、引导阶段讲个故事:森林里静悄悄的,月亮特别亮,一只狮子在散步,可它发现地上也有一只狮子跟着它,吓得他跑进森林不敢出来了。
你知道它看到了什么?有位科学家想测量一下金字塔的高度,你能帮帮他吗?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吗?如:在太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以及大树和其他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
二、发展阶段1、再现影子——可以通过投影仪描画影子,可以通过太阳照*描画影子。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
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造影子——学生在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
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下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学习描画影子,并进行再现、再造、创造、美化影子。
四、课后小结1、通过观察、描画,培养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官感受,激发学生的*。
2、通过做游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创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3、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及发散思维。
4、表现影子时,有的学生对影子的位置和人的关系表示不准确,教师也不要要求过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投诉。
《影子的游戏》教案

《影子的游戏》教案教案:《影子的游戏》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小说《影子的游戏》的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纵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的主线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1.让学生齐读标题《影子的游戏》并询问学生对标题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自己的影子参加游戏,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游戏?为什么?Step 2: 阅读与讨论 (30分钟)1.分配学生阅读小说《影子的游戏》,要求学生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的人物形象。
2.结束阅读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请描绘他们的形象。
b.故事情节有哪些展开?有什么重要的转折点?c.故事中的主要冲突是什么?主人公如何解决冲突?Step 3: 分享与总结 (20分钟)1.邀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a.是否认为故事的结局合理?为什么?b.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特点?d.对于影子参加游戏的设定,你有什么自己的思考或感悟?Step 4: 个人写作 (20分钟)1.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个人写作:对于《影子的游戏》中的主人公,你有何感悟与启示?2.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合理运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支持自己的论述。
3.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可以选择朗读或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说阅读与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纵向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沉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对故事主要人物形象的描述和故事情节的讨论,可以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 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产生,及影子的变化。
认识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影子的联想创作。
2. 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创作出有趣的影子作品。
3. 感受影子的美,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创作出有趣的影子作品。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1. 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它说话,就是不开口。
”(谜底:影子)2. 提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子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引导学生在阳光下或灯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自己的影子,并思考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2. 播放影子的形成视频,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就会被挡住,形成一个阴暗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影子。
3. 让学生用手电筒和白纸做实验,验证影子的形成。
4. 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如手影、皮影等,让学生感受影子的美。
5. 组织学生玩“影子变变变”的游戏,让学生用手或身体摆出各种造型,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用彩笔将影子的轮廓画在纸上。
6.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分析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影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学生创作(15 分钟)1. 布置作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影子的联想创作,画出有趣的影子画。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影子的游戏》教案

最后,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和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影子的生成原理:讲解光与物体相互作用产生影子的过程,强调光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观察影子的形态变化:指导学生注意影子随光线角度、物体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掌握其规律。
-影子与物体关系的认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物体大小与影子长短的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光线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子形态的变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影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影子的形状与光线角度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演示影子生成的原理。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影子的生成原理和形态变化,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大部分孩子能够理解光线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但仍有少数孩子对影子随光线角度变化这一部分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孩子的理解程度,通过更多实例和图示来帮助他们。
实践活动环节,孩子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我发现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个别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主题。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课 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5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课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1课影子的游戏》是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和创作,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绘画和影子游戏等,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提高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影子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其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了解不深。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表现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绘画和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
2.利用影子创作有趣的绘画和游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影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3.影子游戏道具(如气球、灯笼等)。
4.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有趣的影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影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影子绘画活动,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有趣的影子画面。
4.巩固(5分钟)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开展影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影子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影子的游戏》优秀教案(通用5篇)

《影子的游戏》优秀教案(通用5篇)《影子的游戏》优秀教案1教材简析:本节课通过手影游戏,让每个同学展现自身的“艺术之手”、“灵巧之手”、“勤奋之手”等,从中了解了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教学,协助其他小朋友,还能传达情感。
使同学有把自身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身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示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丰满的反映在画纸上。
发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同学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同学: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
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一:看影子放有关皮影戏扮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
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扮演。
带领同学来到学校里,在阳光下观察自身和大树和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
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教学二:再现影子以游戏的形式与同学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
同学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教学三: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发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三:创作影子同学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
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教学四:美化影子: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教学一:看剪影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
教学二:把影子留住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协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
教学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同学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
教学四:我们一起演皮影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示的是哪位同学。
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影子的概念:什么是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2. 光和影子的关系:光的方向和影子的形状、大小的关系。
3. 影子的游戏:制作影子游戏道具,进行影子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
难点:制作影子游戏道具,进行影子游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影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影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
3.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影子游戏道具,如影子人、影子动物等。
4. 游戏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影子游戏,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有创意,谁的影子道具更生动。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下次上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影子的概念和光与影子关系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制作的影子游戏道具,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关注学生在游戏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创意。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影子游戏,增进家校互动,培养家庭氛围。
2. 组织学生进行影子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3. 结合科学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践环节,注意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确保安全。
2. 在游戏环节,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碰撞和摔倒。
一年级下册《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徐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上册P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并能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对人影外形产生丰富的联想并进行合理的创作。
教学重点;从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光影现象,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剪纸、绘画等表现手法围绕影子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教具准备;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手电筒,投影仪学具准备;图画簿,彩色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科组讨论一、导入新课;1.师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游戏,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先猜出谜底,好不好?2.[课件出示](师朗读)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只要有阳光,它都伴你行。
3.生答;影子。
4.师;你真聪明。
看来同学们对影子并不陌生,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课,来做一个有关影子的游戏。
二、讲授新课;1.师问;影子是我们结伴而行的好伙伴,那同学们到底有多了解它呢,让老师来做个小测试。
下面我来出几个思考题,请同学们认真去思考,并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一段视频,仔细观看,去里面寻找你们所要的答案,好吗?2.课件出示,师朗读问题。
思考;(1)影子是什么颜色的?(2)影子是如何产生的?(3)他有什么特点?3.播放手影戏的视频(师生共同观看视频)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5.课件出示答案;(1)黑色(2)影子,它是光照在物体上,在物体的背面就产生了影子。
(3)它的特点是有光有物就有影子,影子永远在被照物体的背后。
6.师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呢?并请大家开动脑筋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来。
我们来做个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得最多,做得最好。
7.学生积极思考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比赛8.小组代表发言并展示作业。
9.教师示范如何画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子的游戏
设计者:徐赟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上册P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并能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对人影外形产生丰富的联想并进行合理的创作。
教学重点:从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光影现象,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剪纸、绘画等表现手法围绕影子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教具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手电筒,投影仪
学具准备:图画簿,彩色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