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总结词
研究对象和内容
详细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认知、情感交流、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 等方面,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 动。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重要性
详细描述:人际交往心理学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社会而言,人际交往是社会凝聚力和合作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 发展。
有效沟通
通过清晰、准确、礼貌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 沟通,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建立信任
通过诚实、守信和透明的方式建立和维护信任关 系,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发展趋势
文化交融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模式。
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际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的趋势,人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 值观。
STEP 02
情绪共鸣
STEP 01
情绪表达与沟通
情绪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 沟通工具,通过表情、语 气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 影响人际关系。
STEP 03
情绪调节
在人际关系中,个体需要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 免情绪过度反应对关系造 成负面影响。
人们在交往中倾向于寻找 情感共鸣,共享积极情绪 能够拉近彼此距离,建立 良好关系。
表达技巧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 求,避免使用攻击性或指责性的语 言。
反馈技巧
及时、具体地给予对方反馈,让对 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促进双 方的理解和沟通。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效应 • 空间上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越容易成
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 较小的居住单元有助于友谊的形成。
熟识:重复接触
• “熟悉引起喜欢”--曝光效应 • 心理学家扎琼克在60年代末期的研究: • 研究素材: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照片 • 自变量:词汇出现的次数1-25 • 因变量:要被试猜测其含义 •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的词更有好感。
彼此倾听
• 女性的讲话方式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如使用 模棱两可的话语,更多的在对话中问问题,句末 使用升调。
• 如:好像是啊,我们还是感兴趣的,对吧? • 男性的敏感性不足,但自认不错。喜欢谈论非个
人化的事情,讨论物品和运动。而在女性的对话 中,感情和人物占有主导地位。
积极倾听
• 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 任务:
试试看
• 某一天,你在宿舍看书,室友回到宿舍, 看到地上很脏。室友抱怨你没打扫房间。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 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
休斯顿(1988)的社会支持观
•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 成的心理伤害。布朗的调查发现(1978伦敦): 在紧张事件中,有丈夫支持的妇女10%患抑郁症, 而缺乏支持的妇女41%患抑郁症。
• 3,控制感丧失:他人有时会利用我们暴露的
信息伤害我们或控制我们。
• 4,出卖:当我们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自我信
息保密时,这种信赖有时会被出卖。
自我表露与关系发展
• 1,当关系由浅入深时,人们会暴露更多的 个人信息。这是社会渗透的深度维度。
• 2,当关系发展时,自我表露的内容也会变 得更宽。人们会谈论更广泛的话题。
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 较小的居住单元有助于友谊的形成。
熟识:重复接触
• “熟悉引起喜欢”--曝光效应 • 心理学家扎琼克在60年代末期的研究: • 研究素材: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照片 • 自变量:词汇出现的次数1-25 • 因变量:要被试猜测其含义 •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的词更有好感。
彼此倾听
• 女性的讲话方式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如使用 模棱两可的话语,更多的在对话中问问题,句末 使用升调。
• 如:好像是啊,我们还是感兴趣的,对吧? • 男性的敏感性不足,但自认不错。喜欢谈论非个
人化的事情,讨论物品和运动。而在女性的对话 中,感情和人物占有主导地位。
积极倾听
• 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 任务:
试试看
• 某一天,你在宿舍看书,室友回到宿舍, 看到地上很脏。室友抱怨你没打扫房间。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 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
休斯顿(1988)的社会支持观
•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 成的心理伤害。布朗的调查发现(1978伦敦): 在紧张事件中,有丈夫支持的妇女10%患抑郁症, 而缺乏支持的妇女41%患抑郁症。
• 3,控制感丧失:他人有时会利用我们暴露的
信息伤害我们或控制我们。
• 4,出卖:当我们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自我信
息保密时,这种信赖有时会被出卖。
自我表露与关系发展
• 1,当关系由浅入深时,人们会暴露更多的 个人信息。这是社会渗透的深度维度。
• 2,当关系发展时,自我表露的内容也会变 得更宽。人们会谈论更广泛的话题。
人际关系学 课件(共96张PPT)

很快,新的制度出台了,停车问题解决了,医院节省了100万开支,但是,没 过多久,小王就向医院提出了辞职申请。
问题1:小王为什么要提出辞职申请? 问题2:换了你,该怎么做?
人际关系的一项原则:提意见不要越级
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有人就有人际关系
在办公室:
同事们要小张请客,上个季度销售业绩突出,
得到了公司的奖励,小张说:没时间。心想: 我的业绩好是我能力强,也是我努力的结果, 凭啥请你们的客。
讨论:拍马屁是否应该提倡?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 (一)理解人情世故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西方人际关系比较:
西方人:个体重于群体,个体先于群体
中国人:群体重于个体,群体先于个体
西方人:强调平等
中国人:追求合理的不公平 西方人:其文化以科学、法律、宗教为主; 中国人:其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及时 西方人:求真,重视证据、数字和事实 中国人:求善,重视直觉、感受和仿效
下的交往,即社会交往。
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 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二、人际交往与生产力 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
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专门指出交往与生产力。
三、交往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自尊和他尊)既包括渴
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 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力、地 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
(5)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称为创造性的 需要)
(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
(7)追求完美的需要
2、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
问题1:小王为什么要提出辞职申请? 问题2:换了你,该怎么做?
人际关系的一项原则:提意见不要越级
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有人就有人际关系
在办公室:
同事们要小张请客,上个季度销售业绩突出,
得到了公司的奖励,小张说:没时间。心想: 我的业绩好是我能力强,也是我努力的结果, 凭啥请你们的客。
讨论:拍马屁是否应该提倡?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 (一)理解人情世故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西方人际关系比较:
西方人:个体重于群体,个体先于群体
中国人:群体重于个体,群体先于个体
西方人:强调平等
中国人:追求合理的不公平 西方人:其文化以科学、法律、宗教为主; 中国人:其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及时 西方人:求真,重视证据、数字和事实 中国人:求善,重视直觉、感受和仿效
下的交往,即社会交往。
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 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二、人际交往与生产力 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
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专门指出交往与生产力。
三、交往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自尊和他尊)既包括渴
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 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力、地 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
(5)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称为创造性的 需要)
(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
(7)追求完美的需要
2、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
《人际交往》ppt课件

热情主动,积极交往
热情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以友好的态度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兴趣。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多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勇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增进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03
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
倾听技巧
01
02
03
有效倾听
保持专注,不打断对方, 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鼓 励对方表达。
倾听与回应的技巧
耐心倾听对方的诉说,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增进彼此的理解。
情感共鸣的实践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共情能力。
情感智慧的培养
认知自我情感
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喜好和弱点,建 立自我认知的基础。
管理自我情感
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波动,保持积 极向上的心态。
激励自我成长
设定个人目标,激发内在动力,不断提 升个人能力和价值。
重要性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 重要影响。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基础
01
认知过程
人际交往涉及对他人和自我的 认知,包括感知、记忆、思维
等过程。
02
情感过程
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达和交流 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
手段。
03
行为过程
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包括语 言、表情、动作等,是传递信
流。
03
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提升自我价值。
自我情绪管理
识别情绪
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和动机 。
调节情绪
人际关系心理学PPT课件

人际吸引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 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
亲合:较低层次 喜欢:中度程度
爱情:最高水平
14
二、影响人际吸引(喜欢)的因素
❖ 熟悉与邻近:熟悉性与邻近性增加人们之间 交往的频率
❖ 相似性:决定了双方早期交往关系的形成 ❖互 补:决定了双方交往稳定发展(需要、
✓目标较为稀有或难得
条件是:①人目际标的互一动致专②指人们在心理和✓争行夺为中方可面能出的现交零流和、冲交突,
共 合识作往与范。规围范互③动相是互由信自赖的我互动、人际互也动可和能社出现会双互赢动结组局成。 的。
人际互动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竞动争。是有理性的,按一定
的社会规范进行。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
2.象征符号和说明动作; 3.情感呈现或面部表情; 4.行为调整 5.行为调适
6.副语言 非身体要素:1.区域空间
2.服装
4
三、沟通的结构
信息 源
障碍
背景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5
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who ) :是信息的发送者,是 人际沟通的主体——编码者
(二)信息(what) :认知与情感 (三)通道(way):信息的载体,人际沟通以
20
• 格式: • 场景:描述具体的情景,要有具体的细节使
你过后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坚持客观事实, 而不是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 想法:把你的想法记下来。 • 感受:生气?害怕?厌恶?高兴?可能还并 只是一种感受。每种的感受程度如何? • 行动:你的想法和感受可能会让你采取某种 行为。 • 后果:你的行为产生了哪些后果。
人际关系心 理 学
人际吸引
亲合:较低层次 喜欢:中度程度
爱情:最高水平
14
二、影响人际吸引(喜欢)的因素
❖ 熟悉与邻近:熟悉性与邻近性增加人们之间 交往的频率
❖ 相似性:决定了双方早期交往关系的形成 ❖互 补:决定了双方交往稳定发展(需要、
✓目标较为稀有或难得
条件是:①人目际标的互一动致专②指人们在心理和✓争行夺为中方可面能出的现交零流和、冲交突,
共 合识作往与范。规围范互③动相是互由信自赖的我互动、人际互也动可和能社出现会双互赢动结组局成。 的。
人际互动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竞动争。是有理性的,按一定
的社会规范进行。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
2.象征符号和说明动作; 3.情感呈现或面部表情; 4.行为调整 5.行为调适
6.副语言 非身体要素:1.区域空间
2.服装
4
三、沟通的结构
信息 源
障碍
背景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5
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who ) :是信息的发送者,是 人际沟通的主体——编码者
(二)信息(what) :认知与情感 (三)通道(way):信息的载体,人际沟通以
20
• 格式: • 场景:描述具体的情景,要有具体的细节使
你过后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坚持客观事实, 而不是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 想法:把你的想法记下来。 • 感受:生气?害怕?厌恶?高兴?可能还并 只是一种感受。每种的感受程度如何? • 行动:你的想法和感受可能会让你采取某种 行为。 • 后果:你的行为产生了哪些后果。
人际关系心 理 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ppt课件

(五)T 组理论
;.
23
二、人际特质理论 ★ ● 人际特质的定义 ● 代表人物:修茨 ● 内容: ■ 三种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 三种需要影响人际关系 ① 包容需要强 ② 包容需要强、感情需要强 ③ 控制需要、无包容及感情需要 ● 评论
;.
24
三、人际激励理论 ★
(一)需要理论
1. 需要层次理论 ★
;.
7
(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产生 ● 根本性质的决定 ● 变化 ● 复杂性
三、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 四个有利于
;.
8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 注意阶段 ● 接触阶段 ● 融合阶段
;.
9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
相互作用水平 弱
强
10
(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
● 冷漠阶段 ● 疏远阶段 ●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漠视
强
冷淡
疏远
分离
弱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
12
二、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
● 从父母或抚养人开始 ● 垂直关系为主 ● 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的
■ 把五种基本需要分为两类;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高层次的需要 ■ 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
;.
26
2. ERG理论 ● 奥德弗 ● 内容: ★ ■ E,存在需要 R,相互关系需要 G,成员发展需要
3. 成就激励理论 ● 麦克利兰
;.
23
二、人际特质理论 ★ ● 人际特质的定义 ● 代表人物:修茨 ● 内容: ■ 三种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 三种需要影响人际关系 ① 包容需要强 ② 包容需要强、感情需要强 ③ 控制需要、无包容及感情需要 ● 评论
;.
24
三、人际激励理论 ★
(一)需要理论
1. 需要层次理论 ★
;.
7
(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产生 ● 根本性质的决定 ● 变化 ● 复杂性
三、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 四个有利于
;.
8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 注意阶段 ● 接触阶段 ● 融合阶段
;.
9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
相互作用水平 弱
强
10
(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
● 冷漠阶段 ● 疏远阶段 ●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漠视
强
冷淡
疏远
分离
弱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
12
二、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
● 从父母或抚养人开始 ● 垂直关系为主 ● 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的
■ 把五种基本需要分为两类;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高层次的需要 ■ 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
;.
26
2. ERG理论 ● 奥德弗 ● 内容: ★ ■ E,存在需要 R,相互关系需要 G,成员发展需要
3. 成就激励理论 ● 麦克利兰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第九章 人际吸引
1
第一节 人际吸引概述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二、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
基础
2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指“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 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 欢”。
亲和
喜欢
爱情
较低层次
中等程度
最强烈
3
亲和
24
比较一致的看法
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 价唤起;
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 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矛盾的 情绪有联系;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 需要;
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25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27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看做交换过程。 取样与评估 互惠 承诺 制度化:签订契约
28
四、爱情的形式
哈特菲尔德等人的分类 激情式的爱情(passionate love) 同伴式的爱情(companionate love)
个体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伴侣认为激情爱更重要; 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伴侣认为同伴爱更重要。
29
加拿大社会学家李(Lee)的分类
浪漫式爱情:一见钟情,强烈的体验 占有式爱情:强烈的嫉妒 好朋友式爱情:深情厚谊 实用式爱情:他能满足我的需要 利他式爱情:我愿奉献我的一切 游戏式爱情:与不同的人玩爱情游戏
30
五、爱情的结构: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的三个组成部分:
亲密
激情
亲密 中等偏高
中等 可变状态
中等 高 高
1
第一节 人际吸引概述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二、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
基础
2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指“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 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 欢”。
亲和
喜欢
爱情
较低层次
中等程度
最强烈
3
亲和
24
比较一致的看法
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 价唤起;
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 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矛盾的 情绪有联系;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 需要;
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25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27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看做交换过程。 取样与评估 互惠 承诺 制度化:签订契约
28
四、爱情的形式
哈特菲尔德等人的分类 激情式的爱情(passionate love) 同伴式的爱情(companionate love)
个体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伴侣认为激情爱更重要; 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伴侣认为同伴爱更重要。
29
加拿大社会学家李(Lee)的分类
浪漫式爱情:一见钟情,强烈的体验 占有式爱情:强烈的嫉妒 好朋友式爱情:深情厚谊 实用式爱情:他能满足我的需要 利他式爱情:我愿奉献我的一切 游戏式爱情:与不同的人玩爱情游戏
30
五、爱情的结构: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的三个组成部分:
亲密
激情
亲密 中等偏高
中等 可变状态
中等 高 高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_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四个阶段) 2.自我暴露与自我分层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三个状态)
莱文格和斯诺克 ,1972,相互依赖模型
(model of interdependence)
人际关系的状态有三个:
单向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 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的、浅层的互动,但是还没有相互
卷入;
1.包容的需求 2.控制的需求 3.情感的需求 舒兹把它们分为主动的表现者和被动的表现者
舒茨,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有三种需要寻求满足:
1.包容需要: 愿意与别人建立与维持和谐的关系
沟通、融合、参与、随同 VS 排斥、对立、疏远、退缩
2.控制需要: 在权力与权威上建立与维持良好关系.
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 VS 追随、模仿、受人支配
3.情感需要: 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维持良好的关系.
同情、热情、喜爱、亲密 VS 冷淡、疏远、厌恶、憎恨
表现 类型 包容
控制
感情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主动型
被动型
主动与他人 期待他人接
交往
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支 配自己
对他人表示 期待他人对
亲热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 始出现实质性变化。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 经确立,沟通和交往的内容开始广泛涉及自我 的许多方面,并有中度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 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 压力。在这一阶段,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 趋于消失,双方交往的行为表现已经超出正式 交往的范围,显示出融合的自发交往关系。此 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反馈信息、 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三个状态)
莱文格和斯诺克 ,1972,相互依赖模型
(model of interdependence)
人际关系的状态有三个:
单向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 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的、浅层的互动,但是还没有相互
卷入;
1.包容的需求 2.控制的需求 3.情感的需求 舒兹把它们分为主动的表现者和被动的表现者
舒茨,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有三种需要寻求满足:
1.包容需要: 愿意与别人建立与维持和谐的关系
沟通、融合、参与、随同 VS 排斥、对立、疏远、退缩
2.控制需要: 在权力与权威上建立与维持良好关系.
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 VS 追随、模仿、受人支配
3.情感需要: 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维持良好的关系.
同情、热情、喜爱、亲密 VS 冷淡、疏远、厌恶、憎恨
表现 类型 包容
控制
感情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主动型
被动型
主动与他人 期待他人接
交往
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支 配自己
对他人表示 期待他人对
亲热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 始出现实质性变化。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 经确立,沟通和交往的内容开始广泛涉及自我 的许多方面,并有中度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 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 压力。在这一阶段,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 趋于消失,双方交往的行为表现已经超出正式 交往的范围,显示出融合的自发交往关系。此 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反馈信息、 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第八章 人际关系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二、人际吸引
善意行为 能力吸引 外貌吸引 性格吸引 熟识吸引 态度吸引
.
12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三、自我暴露
1.自我暴露的概念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
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所透 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它途径获得的。
合作是互动的各方联合起来,为相互利 益而协调一致地活动,活动的结果不仅有利 于本人,也人利于对方。
.
18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三节 竞争合作
二、利益协调
利益协调是指相互作用的各方行为配合得 当,使各自取得可能得到的最大利益。在 协调过程中,各方逐渐发现和扩大一致利 益的成份,更大程度地采用“手段合作”。 手段合作是指某人接近目标,实际上也帮 助了他人接近目标,两个人不必重复对方 的活动。 手段竞争是指某人接近目标,实际上会使 他人更难接近目标。
.
5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类型
1.人际需要的维度分类 心理学家舒兹(W.C.Schutz,1960)认
为: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 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这种需要可能是 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权力因素或其他 因素造成的。
.
6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分离型:其特征是“疏远他人”。这类人只关心别 人是 否会干扰他或影响他。
.
10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一、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
相近因素:相近指人们生活、工作和活动的空 间距离上的邻近性。
相似因素:人际关系的双方在某些方面或多方 面的相似性。
互补因素:在物质或精神上需求的互补性。
.
9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2.人际关系的个性特征分类
荷尼(K.Horney)按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 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类:
逊顺型: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表现逊顺、随和、 谦让、顺从他人。无论遇到何人,首先考 虑的是:他喜爱我吗?我怎样与他相处好?
进取型:其特征是“对抗他人”。这类人想知道别 人力 量的大小,或者想了解别人对他有无用处。
.
19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三节 竞争合作
1.不自觉的协调 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彼此利益关系,
人们有可能不自觉地协调相互的行为。
.
20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三节 竞争合作
2.自觉的协调
人们能够明确意识到的共同利益的协调。
敏兹的实验:
一个瓶子里有几个纸做的园锥体,每个纸锥上 有一根细绳被引到瓶外,可以用细绳拉出纸锥,但 每次只能拉出一个。瓶底通一水管,可向瓶内注水。 实验要求被试在最短时间内将纸锥拉出,否则水面 上升会将纸打湿。
自我暴露是自愿的 自我暴露是有意的 自我暴露是真实的
自我暴露分两种:一是低危险性暴露; 另一种是高危险性的。
.
13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2.自我暴露的作用
对自己进一步了解与认可:在向别人叙述自己或自 己的观点时,通过别人的反应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 了解,同时,当我们分析了自己的复杂的个性和观点 后,有助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如暴露成功的一面时, 别人的赞扬会增加乐观情绪,鼓舞自己奋进。
.
16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自我暴露的非言语控制
采取正面、开放的姿势 保持不断的正面眼光接触 积极的面部表情 靠近对方或保持原来的位置 音量控制
.
17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三节 竞争合作
一、竞争、合作与利益的关系
竞争是互动的各方为了获得一个物质的 或精神的目标而争夺的过程,争夺的结果是 区分出优劣胜败的名次。
加强对别人的了解:别人的自我暴露,也使你能进 一步了解别人,对别人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如果在交往中不与人相互深
入了解,则不可能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暴露
正是相互间加深了解的重要方法。自我暴露可使人在
短时间内建立人际关系。
.
14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3.自我暴露的评价尺度
暴露的量:自我暴露可以从暴露的总数来加以 考虑 暴露的性质:积极的自我暴露是指暴露自己的 优点 暴露的深度:自己独特的而易成为别人话柄的 事情 时间的选择 暴露的对象
.
15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4.自我暴露的方法
自我暴露的言语的掌握 使用第一人称:自我暴露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感觉、需要、态 度、信仰和思想。 使用明确具体的语言:不要把感情藏在模棱 两可的语言中,不要用含糊的话或空洞的话 来叙述, 要坦率地叙述:不要拐弯抹角地逃避暴露, 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实验者设计了两种情境,一种是未湿前拉出者 奖励25美分,失败者罚5美分;另一种是看群体如 何在最短时间内将所有纸锥拉出。
包容的需要
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希望与别人来往、结 交,并具有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 的愿望。
.
7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感情的需要 即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 望。
.
8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控制的需要
这是从权力的需求上,希望与别人建立并 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2.学习论 J.Freedman&H.C.Lindgren认为,人的集
群性与其他特征一样,并非与生俱来,而是 后天获得的。
.
4
二、人际关系的常模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会诱发尊敬、服从; ➢帮助、支持、同情会诱发信任、接纳; ➢赞同、合作、友好会诱发协助、合作、善意; ➢尊敬、信任、赞扬、求助会诱发友好、助人; ➢害羞、礼貌、敏感、服从会诱发骄傲、控制; ➢反抗、疲倦、怀疑、非常态行为会诱发拒绝、惩罚; ➢攻击、惩罚、不友好会诱发敌对、反抗; ➢拒绝、炫耀、夸大会诱发不信任、自卑。
第八章 人际关系
.
1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或精神 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建立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
2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1.本能论 W.McDougall(麦独孤)认为,集群性是
人的本能。
.
3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