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井温测量成果表
下合煤业村庄保护煤柱设计最终版

村庄保护煤柱设计2017年9月25日村庄保护煤柱设计一、保护煤柱留设目的和任务保护煤柱是指专门留设在井下不予采出的、目的是保护其上方岩层内部和地表的上述保护对象不受开采影响的那部分煤体。
留设保护煤柱是保护各类防水、上覆岩层和地面建筑、构筑物不受开采影响。
为了煤矿能够安全生产建设避免因地下采矿引发的房屋裂缝、倒塌等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发生,我矿对所有煤矿井田内的所有村庄范围进行测绘、调查对村庄保护煤柱重新进行测量。
二、依据规范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7年5月颁布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和压煤开采规范》;2、井上下对照图;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4、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5、批准的地质报告(内附补-1钻孔各种数据);6、《煤矿安全规程》。
三、地质条件根据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2月提交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补充勘探矿井地质报告》中,在补-1号钻孔采取的15号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样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叙述15号煤层顶底板力学性质如下:15号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厚度6.76-6.80m,平均6.79m,泥岩抗压强度在17.6~20.0MPa之间,平均18.7MPa,抗拉强度0.5~0.6MPa,平均0.6MPa,为较软岩,属易冒落的松软顶板;15号煤层底板以泥岩为主,厚度2.00-3.48m,平均2.74m,泥岩抗压强度22.0~24.0MPa,平均22.7MPa,抗拉强度0.6~0.8MPa,平均0.7MPa,属较软岩。
15号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详见表。
1、含煤性根据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2月提交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补充勘探矿井地质报告》,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86.41m,含煤5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2上、2、3、3下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1.42m,含煤系数1.64%。
最高温度表检测报告模板

JCZX(13)-IV005
报告编号:20151568/01-WT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教学仪器设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样品名称:最高温度表
型号规格: 13021
生产单位:
单位地址:济 3号
检测日期:2015年07月20日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教学仪器设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第1页共3页
检测报告
样品名称最高温度表型号/规格13021
生产单位序列号/批号
委托单位生产日期检测类别委托检测委托单号20151568/01 抽样单号送样日期2015.07.17 检测日期2015.07.20 抽样依据样品数量1件样品状态良好抽样日期抽样基数抽样地点抽样人
检测技术依据JY0001-2003《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JY0002-2003《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的检验规则》Q/SDSCH《最高温度表》
检测项目销售包装、使用说明、外观、结构
主要检测
设备
J027游标卡尺(0mm~150mm,0.02mm),钢直尺
检测环境温度:25℃;湿度:42%RH;大气压:100.4kPa 对检测方
法的偏离
检测结论
该样品经检测,所检项目符合GB 21027-2007、Q/SDSCH关要求,按照JY 0002-2003的判定规则,判定该受检样品所检项目合格。
检测单位(盖章)
2015年07月20日
备注
批准:校核:检测:
检测报告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生产测井资料验收标准

3.6 井温法测吸水剖面时,应在关井24小时后测一条静态井温曲线,然
后再注水测一条动态曲线。
生产测井中心
3.7 井温法检查压裂效果时,压前压后均需测井温曲线,时间间隔为4
小时。
3.8 井温法检查注水井封堵效果时,封堵前后各测注入和关井期间温度 曲线各两条。
3.9 井温法检查油井封堵效果时,封堵前后均须测量,堵后井温曲线,
3、点测曲线应重复测量第一测点(总流量)、主要吸液层(或层段)的上下测点、
零流量测点等。 6.3.2 测量误差
1、第一测点(指全井)测量流量与井口计量误差应在士10%以内;点测流量重复
测量在同一测点误差在±5%以内。 2、连续曲线重复测量在同一深度流量测量误差应在±10%以内。 生产测井中心
6.4
4.4 不同次测量,深度重复误差在0.1m以内。
4.5 在用接箍定位曲线进行工程测井时,要测量重复曲线。
生产测井中心
五、压力曲线原始质量验收标准
5.1 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测井应同时监测施工压力曲线。压力曲线应记 录测前(开井状态下仪器在防喷管内停留时)、测基线、测重复基线、同位 素释放、跟踪监测示踪曲线、测后等不同时间段的压力变化情况。压力曲 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压力,压力单位使用统一单位兆帕(MPa)。 5.2测前、测后(开井状态下仪器在防喷管内停留时),测基线和测放射性示
1.4 曲线在测量井段内不得出现跳动或异常,否则要进行重新测井。 1.5 回放曲线边界比例合适、图像清晰、曲线交叉可辨认。 1.6 井底遇阻必须测出遇阻曲线,遇阻井段不得有抖动、摆动和变化。 1.7 所测曲线还应包括图头、仪器名称和编号,测前刻度和测后刻度等。
1.8 各种曲线不同次测量的深度误差每1000m不得超过±0.5m。
压裂裂缝监测方法分析及应用-报告

压裂裂缝监测方法分析及应用项目名称:《压裂裂缝监测方法分析及应用》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3月—2011年12月负责人:卢云霄技术首席:杜发勇报告编写人:杜发勇主要研究人员:张培东陈东茹红丽黎石松暴志娟潘勇姜立辉孙文森黄琼冰薛仁江林惠星等审核人:陈东审定人:李云目录一、项目概况 (3)(一)立项背景 (3)(二)主要研究内容 (4)(三)完成工作量 (4)(四)提交成果与主要技术指标 (5)(五)主要成果和认识 (5)二、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方法分析 (6)(一)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分类 (6)(二)裂缝监测方法分析 (7)1、间接裂缝监测(诊断)方法分析 (7)2、直接近井裂缝监测方法分析 (12)3、直接远场裂缝监测方法分析 (18)(三)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方法对比 (29)三、探井水力压裂裂缝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31)(一)探井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及应用情况 (31)(二)探井水力压裂裂缝监测资料分析 (31)1、压前压后井温测试资料分析 (31)2、井底压力温度监测资料分析 (37)3、地面多点式微地震裂缝监测资料分析 (43)4、大地电位法裂缝监测资料分析 (45)5、压后压力恢复资料分析 (46)6、裂缝监测资料综合分析 (47)四、认识和建议 (49)1、认识 (49)2、建议 (49)附图探井压裂前后井温测井曲线图 (49)一、项目概况(一)立项背景随着油田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新增探明储量中低渗透油气藏所占比例大幅上升。
“十一五”期间,达到当年探明储量的52.5%。
“十二五”期间勘探增储主阵地仍为低渗透油藏,年均在4000万吨以上。
压裂改造是这类储量得以探明和有效开发动用的关键技术。
正确的认识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态和延伸状况,对评价压裂效果,检验和提高压裂设计的准确性,优化开发方案,进而改善压裂增产效果,提高单井产能及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压裂裂缝监测诊断方法,始终是相关领域专家们最为关注,同时长期进行探索与开发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测井曲线一览表

POR 孔隙度 NEWSAND
PORW 含水孔隙度 NEWSAND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NEWSAND
PORT 总孔隙度 NEWSAND
PORX 流体孔隙度 NEWSAND
PORH 油气重量 NEWSAND
BULK 出砂指数 NEWSAND
PERM 渗透率 NEWSAND
CEC 阳离子交换能力 CLASS
QV 阳离子交换容量 CLASS
BW 粘土中的束缚水含量 CLASS
EPRW 含水有效孔隙度 CLASS
UPOR 总孔隙度,UPOR=EPOR+BW CLASS
HI 干粘土骨架的含氢指数 CLASS
BWCL 粘土束缚水含量 CLASS
TMON 蒙脱石含量 CLASS
DAB 综合判别函数 NEWSAND
CI 煤层标志 NEWSAND
CARB 煤的含量 NEWSAND
TEMP 地层温度 NEWSAND
Q 评价泥质砂岩油气层产能的参数 NEWSAND
PI 评价泥质砂岩油气层产能的参数 NEWSAND
SH 泥质体积 CLASS
SW 总含水饱和度 CLASS
测井符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COAL 煤层 CRA
《测井地质学》第二章-测井方法及地质响应

概述
哈里伯顿公司 • 地面采集系统:EXCELL-2000i (裸眼井+套管井+射 孔),EXCELL-2000m(套管井) • Flow2000生产测井平台 • 多参数生产测井组合仪(PLT) • 阵列电容持水率成像测井仪(FloImager) • 持气率测井仪(GHT) • 储层监测仪(RMT) • 多臂井径测井仪(MAC) • 井眼环形声波扫描仪(CAST-V) • 管子检测仪(PIT) • 多频电磁厚度测井仪(METG) • 水泥胶结测井仪(CBL) • 脉冲回波测井仪(PET)
王贵文:Wanggw@
概述
¾ 电阻率测井系列(2)
国产仪器:电极系,微电极,微球形聚焦测井仪,侧 向测井仪,感应测井仪。 主要生产厂家: 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 北京环鼎公司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胜利测井公司
王贵文:Wanggw@
概述
¾ 岩性测井系列(2)
国产仪器:自然伽马测井仪,自然电位测井仪,井径测井 仪,等。 主要生产厂家: 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 北京环鼎公司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胜利测井公司
王贵文:Wanggw@
概述
¾辅助测井系列
进口仪器和国产仪器基本相同,包括: • 井径测井仪 • 泥浆电阻率测井仪 • 井温测井仪 • 加速度测井仪 • 伽马测井仪
概述 测井研究内容与体系
测井学包括: 1、测井理论与方法 ①电、磁场理论与方法 ②声学理论与方法 ③核物理理论与方法 ④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其他方法
王贵文:Wanggw@
概述
测井研究内容与体系
2、测井信息的采集、传输与质量控制 ①地面与井下测井采集装备与地层信息获取 ②测井信息地下、地面与空中传输系统 ③测井信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井温测井在生产测井中的应用

井温测井在生产测井中的应用【摘要】阐述了井温测井仪原理及井温在井下响应情况,综合分析井温在生产测井中的应用。
应用表明,利用井温曲线,可以提高测井资料精度,为油田开发及资料综合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井温测井井温应用资料解释1 井温测井原理及井下响应1.1 井温测井原理[1]井温测井通常采用电阻温度计井温仪,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的特性来进行测量。
井温仪器测量温度时采用桥式电子线路。
在桥式电路中,利用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元件的温度系数差异,将井下流体温度差异转化为金属电阻阻值的变化,间接求出温度的变化。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为:Rt=R0[1+a(T-T0)] (式1)式中:Rt—温度为T时刻电阻值,单位为Ω;T0—仪器的起始点温度,为已常数;R0—温度为T0时的电阻值,单位为Ω;a—电阻丝的温度系数,1/℃。
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T=K*ΔUMN/I+T0 (式2)式中:T—仪器所测的温度,℃;T0—仪器的起始点温度,℃;ΔUMN—MN 两点点位差,mV;I—下井电流强度,A;K—仪器常数,表示电阻每变化一个单位时,温度的变化值。
1.2 井温井下响应在原始地层下,温度随着井深增加而增加,单位深度上温度的变化量叫温度梯度或地温梯度。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温度梯度将发生变化,在生产井中,影响条件分为流体和非流体影响两种。
流体影响是指由于注入(或产出)流体温度与地层温度存在差异,引起地温梯度发生变化。
当注入流体温度高于地层温度时,温度梯度表现为负梯度变化;反之则为正梯度变化。
当产出流体温度高于地层温度时,温度梯度表现为正梯度变化;反之则为负梯度变化。
在温度梯度发生变化段附近,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之间存在温度过渡带,在曲线上表现为弧线而不是直线。
在注水井中,流体流量发生变化时,温度曲线一般在工具(配水器、封隔器、喇叭口)和井底死水区表现为弧线,当流体温度曲线为正梯度变化时,出现正弧线,反之则为负弧线。
井温测试及资料解释技术应用

井温测试及资料解释技术应用【摘要】井温测试技术是在压裂施工中,井筒内的流体温度与其周围地层温度之间的差异,表现出压开段与未压开段的温度恢复出现的异常,根据出现的异常特征判断压开段的裂缝位置及裂缝的高度,以确定裂缝上下界限的一种测试技术。
【关键词】井温测试资料解释技术1 基础理论1.1 概述井温测试技术是在压裂施工中,井筒内的流体温度与其周围地层温度之间的差异,表现出压开段与未压开段的温度恢复出现的异常,根据出现的异常特征判断压开段的裂缝位置及裂缝的高度,以确定裂缝上下界限的一种测试技术。
在进行试井资料的解释过程中发现井温的变化与压力的变化特征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在于:(1)温度与压力在地层中的扩散方程是一样的;(2)压力要考虑地层与井壁交接处的井筒污染,而温度要考虑热量损失;温度与压力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力有边界,而温度不存在边界问题,都可认为是无限大地层。
在测试过程中,温度的这种分布与变化规律是由高精度的电子压力计来进行录取的,并通过时间与温度或深度与温度曲线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温度试井曲线。
1.2 压裂后地下井温场热传导规律压裂开始前,井筒内流体温度与其周围地层温度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在压裂开始后,注入井内的流体温度与周围地层温度有所差异,必然会发生热交换,破坏了原始地层温度的平衡,使井筒中流体温度远低于其周围地层温度,形成温度差,在温度差的作用下地层中的热量不断传入井筒,被井筒中流体吸收,其传热方式为径向传热,而对于垂向裂缝井段,地层热量主要是以垂直裂缝方向导入裂缝,使温度恢复,再由裂缝导入井筒,这种传热方式为线性传热方式。
井筒液体温度的分布是由径向传热和线性传热这两种方式控制着,通过所测压后井温曲线出现的拐点和异常段来确定压开裂缝的高度。
2 资料解释技术及压裂效果评价2.1 压后井温曲线在压裂段呈现出负异常通常热交换方式有三种:辐射、传导和对流。
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井筒与地层温度的传递有所不同,压开段上方主要是通过辐射状的热传导进行热交换,而在裂缝面上,是通过线性流动进行热交换,压裂施工后不同井段温度的恢复速度不一样,引起温度的异常,在产生裂缝的井段,由于有液体流过该区域,而使之冷却,形成温度差,因此压开井段将产生最大的温度负异常,由此定性分析压开井段和裂缝延伸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