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手法练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答案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五、下面的比喻句,好的打“√” ,不好的打“×”,并把理由简要写下来.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河如飘动的绸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走廊的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猎物似的扑上前去,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⑴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⑴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⑴“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3.对下面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①猛听叫喜儿顶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雳。

②还有,千万别把风声闹大了。

③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④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A.①借代②双关③引用④比喻B.①比喻②比喻③对偶④设问C.①对偶②夸张③比喻④反问D.①比喻②双关③对偶④反问4.修辞手法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胡屠户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B.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C.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D.冯老汉说起话来能冲倒一堵墙,一点情面也不讲。

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答案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风儿好听
B. 风不喧扰
C. 风声嘹亮
D. 风雨飘摇
答案:A
2.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喊声如雷
B. 热情如火
C. 苦尽甘来
D. 龙飞凤舞
答案:B
3.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
A. 高高低低
B. 大家好
C. 亲朋好友都来捧场
D. 一切都辞去,光明迎来了
答案:C
二、判断题
1. 下面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2. 下面句子使用了反问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三、填空题
1. “花园里的百花都向日荣。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

2. “我将以我血,以我肉,以我生命捍卫……”这句话中,使用了【排比】手法。

四、给下面的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这些风景文字是不是照亮了你的心灵?
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一场精神海洋的盛宴
瞥见你深深欣喜的灵魂
答案: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总结: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以及一个给短文选择合适标题的题目。

通过做这些练习题,读者可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并用精彩的文学图景启迪自己的心灵。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 (比喻句用“兔子”比喻匪徒的动作,形象生动)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 (比喻句用“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比喻小船驶行的速度和灵活性,形象生动)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 (比喻句用“雪白的花圈海洋”和“雪白的山岗”比喻广场上的景象,形象生动)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 (比喻句用“牛粪”比喻那些文章的质量,夸张生动)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 (比喻句用“一阵风”比喻女子的体态,形象生动)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 (比喻句用“你追我赶”比喻气泡的运动轨迹,形象生动)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 (比喻句用“白花花的珍珠”比喻水的颜色和流动状态,形象生动)D.___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 (比喻句用“跟谁说悄悄话”比喻___的姿态,形象生动)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 (比喻句用“一群魔鬼”比喻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形象生动)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比喻句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比喻骏马和老牛的情感状态,形象生动)3、___长得像她妈妈。

×(这句话不是比喻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这句话不是比喻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 (比喻句用“鹅毛般的苇絮”比喻苇絮的形态,形象生动)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 (比喻句用“青松作衫,白桦为群,穿绣花鞋”比喻大兴安岭的景象,形象生动)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 (比喻句用“绿色的宝藏”比喻翠竹的珍贵价值,形象生动)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 (比喻句用“理想的翅膀”比喻风筝的作用,形象生动)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各种技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答案:A. 拟人;B. 反问;C. 夸张;D. 反问。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

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

二、填空题4.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 他的话像_________,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 她的眼睛闪烁着_________,仿佛能看透人心。

答案:清泉;星辰。

5. 请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使其更加生动。

- 他跑得很快。

答案: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增强语言节奏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表达更加有力。

7. “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不同?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强调某种特性或情感。

拟人则是将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使它们具有人的属性。

四、论述题8. 论述“反问”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答案:反问是一种不期待回答的提问方式,通常用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或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反问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文本的感染力,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

五、应用题9. 请用“夸张”修辞手法描述一场大雨。

答案:那场大雨如同天塌地陷,倾盆而下,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淹没。

10. 请用“对偶”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景象。

答案:春风拂面,花开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一)1、桂林的山如翠绿的屏障,如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在水中倒映。

(排比)2、每座岭都温柔,从山脚到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没有一个孤峰突起,都充满生机。

(拟人)3、漓江的水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排比)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5、海底会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微弱声音。

(设问)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记呢?(反问)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二)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比喻)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难道我们的战士不可爱吗?(反问)3、小草身躯柔弱,但有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也催不垮它,洪水、干旱也不能灭绝它。

即使被车轮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拟人)4、XXX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拟人)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为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比喻)6、工人叔叔的一声吼,地球也会抖三抖。

(夸张)7、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难道不是吗?(设问)8、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可能忘记呢?(反问)9、远远望去,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10、当春风吹谢雪花时,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靛青色的尖尖脑袋。

(拟人)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对偶)12、XXX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夸张)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比喻)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拟人)三)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拟人)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比喻)3、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

(拟人)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做积云。

(比喻)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完整版)初中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秦时明月汉时关C.主人忘归客不发D.烟笼寒水月笼沙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主人忘归客不发 D.烟笼寒水月笼沙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9.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1)(2)(3)/(4)(5)(6)B.(1)(2)(5)/(3)(4)(6)C.(1)(2)(5)(6)/(3)(4)D.(1)(2)(4)(6)/(3)(5)11.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操刀挟盾,猱进鸷击 D.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12.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3.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14.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 [ ]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C.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1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16.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借喻 B.①借喻 ②拟人 ③借喻 ④借代 C.①借代 ②拟人 ③借代 ④借代 D.①借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暗喻 17.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18.找出跟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 [ ]例句: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

A.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人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C.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D.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19.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是 [ ](1)“唉,像人样儿的却成十七、十八!” (2)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3)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4)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①比喻 ②借代 ③衬托 ④移用 ⑤讳饰 ⑥摹状A.②①④⑥B.③②①⑥C.①②④⑥D.⑤①④⑥20.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21.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比喻) 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对偶) C.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拟人)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反语)2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③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④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⑤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 反问 对比 借代 夸张 B.反问 比喻 借代 比喻 夸张 C.排比 借代 比喻 借代 比喻  D.设问 反问 引用 比喻 借代23.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

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24.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 [ ]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谓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25.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2)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3)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4)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都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

(5)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故。

A.(1)对比 (2)借代 (3)设问 (4)拟人 (5)比拟 B.(1)借代 (2)借喻 (3)夸张 (4)拟人 (5)比喻  C.(1)比喻 (2)仿词 (3)设问 (4)反语 (5)比拟 D.(1)对比 (2)借代 (3)设问 (4)反语 (5)比喻 26.下列句子不能改成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大雨淋湿了工人的衣服。

B.这劳动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

C.我们检修了一遍电子计算机。

D.天边飘来朵朵白云。

27.找出意思差别较大的一组话来: [ ]A.①我差点儿没把这件事儿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