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神经梅毒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神经梅毒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神经梅毒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王娜;张馨月;张吴琼;张微观刘;崔俐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6(0)7
【摘要】神经梅毒系指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极高,特别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时,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更加复杂.神经梅毒迄今仍无诊断“金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青霉素是治疗神经梅毒的首选药物.本文拟就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神经梅毒的认识.
【总页数】7页(P397-403)
【作者】王娜;张馨月;张吴琼;张微观刘;崔俐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6例临床分析 [J], 张强;兰晶;张其梅;李耀彩
2.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J], 丁蕾
3.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3例体会 [J], 许利
4.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附34例分析) [J], 郝楷荣;纪家武;何秀英;谢懋平;陈艳

5.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附23例分析) [J], 邹晓微;董齐;齐艳;刘佳;代亚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8月・第1卷・第3期17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专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蔡华华,徐祖森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30【关键词】神经梅素;诊断;治疗;AIDS【中图分类号1R741;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i001—117X(2006)03—0177—03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我国19世纪50年代前梅毒盛行,NS发病率很高,进入青霉素时代后,NS几乎被消灭。

但上世纪80年代后,梅毒在我国再度流行,加之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NS也开始复活。

由于N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不典型或无症状,并且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故极易漏诊或误诊。

本文拟就N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加强对NS的认识。

1NS的临床表现N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通常分为5种主要类型:无症状NS、脑脊膜梅毒、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和NS树胶肿。

实际上,这5种类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NS的不同阶段。

目前认为在梅毒感染的系统性播散期间,TP常在早期即易侵犯脑脊膜。

在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病例中,脑脊液(CSF)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3%、25%一40%,即使CSF其他方面正常,约1/4早期梅毒患者CSF用PCR或兔感染实验(RIT)亦可检出TP。

TP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如得不到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产生早期无症状NS、急性梅毒性脑膜炎或自然消退,前两者经过5—10年后可发展为晚期无症状NS或各种类型症状性NSLlj。

NS的5种常见类刑的l临床表现如下[2‘J。

1.1无症状NS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阳性体征但有CSF异常,较常见,约占临床诊断NS的112。

本病的病变在脑膜,通常发生在TP感染后的l一1.5年内,CSF异常的发生率很高。

无症状NS的发生率常随病程延长而下降,若CSF异常持续存在而未经治疗,约23%一87%可发展为症状性NS。

神经梅毒的诊治进展

神经梅毒的诊治进展

神经梅毒的诊治研究进展潘鹏克,蒙仁玖,韦礼华,韦仕荣(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西 河池 547000) 中图分类号:R759.13 文献标识码:B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神经系统,从而造成脑脊膜、血管、大脑或脊髓实质等部位损害的一组综合征,可发生于梅毒病程的各个阶段[1]。

在我国,梅毒曾一度盛行,随着青霉素的问世,NS被较好的抑制。

但上世纪80年代后,梅毒在我国又重新较大范围的流行,NS也开始复活。

近年来,各种原因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感染及性病和艾滋病的增加使神经梅毒的发病率又呈现上升趋势 [2]。

由于NS临床表现常无典型特征或无症状,因此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3]。

本文拟就N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NS的认识。

1 临床表现神经梅毒在临床上是苍白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损坏脑部及脑脊液循环系统所导致的血管病变;晚期则会影响到脑与脊髓实质。

据统计,神经梅毒患者首发症状通常为痴呆、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精神异常、颅神经或周围神经受损、脑梗死并头痛、脊髓痨等[4]。

神经梅毒按照病理和发病的过程可分为四类。

首先是无症状型(隐性)神经梅毒,其主要是指试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异常,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其次为间质型神经梅毒,主要包括脑膜、脊膜梅毒及脑膜血管梅毒。

脑膜血管梅毒是我国神经梅毒的主要发病形式,是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脑(脊)膜或小动脉,导致血管闭塞,继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继发梗死[5]。

有学者指出,持续存在的显著头痛并发卒中需警惕神经梅毒[6],笔者在经治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7例以脑卒中起病,其中6例伴有明确定位的头痛,病前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卒中常见血管的危险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

实质型梅毒主要包括脊髓痨、先天性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神经系统树胶肿等。

麻痹性痴呆主要表现为情绪、人格的改变及认知功能下降,多数患者以情感障碍起病,出现抑郁或躁狂[7-8]。

神经梅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神经梅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神经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侵犯软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持续感染。

由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不同时期的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很大,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因此,神经梅毒再次成为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热点。

该研究复习近年来神经梅毒相关文献,拟就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对于神经梅毒的认识、早期发现及规范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指导及依据。

1概述过去认为晚期梅毒(III 期梅毒)才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但现在基于对梅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神经梅毒可以发生在梅毒各期。

早期梅毒(I 期、II 期)约1/4患者CSF 仍可检测出梅毒螺旋体。

虽然40%II 期梅毒患者在缺乏明显的神经症状时,常有CSF 异常的表现,但仅有1%~2%病例出现CNS 受累表现,其余的结核感染被控制或清除。

CNS 受累主要在III 期梅毒,该期神经梅毒的发生率可达1/3[2]。

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粘多糖和粘多糖酶这两种物质可能与其致病力有关。

经研究,梅毒螺旋体首先紧密吸附于毛细血管内壁,将其基质粘多糖分解,继而破坏质粘多糖的血管四周支持物的完整性。

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是由于其表面有赖以生存的荚膜样的粘多糖,须从宿主细胞获得。

晚期神经梅毒脊髓痨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是梅毒螺旋体对脑实质的直接损害还是免疫反应缺陷占主导或是两者共同介导,至今仍没有研究结果明确显示。

并非所有的梅毒患者都会发生神经梅毒,也并非所有的神经梅毒患者都有临床症状。

神经梅毒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和症状性神经梅毒,其中症状性神经梅毒又可分为:神经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

2实验室检查2.1脑脊液常规感染后数周CSF 细胞数和蛋白增加,出现于血清学检查阳性之前。

CSF 细胞数高达100-300×106/L ,淋巴为主,蛋白轻度升高(40~200mg/dl ),r 球蛋白升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正常,IgG 升高。

神经梅毒治疗方案

神经梅毒治疗方案

神经梅毒治疗方案第1篇神经梅毒治疗方案一、背景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方案旨在为神经梅毒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复发风险。

二、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对于疑似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后立即开始治疗。

2. 足够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足够疗程的抗梅毒治疗。

3. 规范用药:遵循国家相关法规,选用合法合规的抗梅毒药物。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综合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首选药物: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水剂青霉素、苯唑西林等。

(2)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病情等因素,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整药物剂量。

(3)疗程:神经梅毒治疗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治疗疗程一般为14天,晚期治疗疗程需延长至21天。

2. 观察随访(1)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预防复发。

3. 心理治疗(1)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4. 康复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开展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疗程。

2.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行为,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4. 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治疗。

五、总结本方案针对神经梅毒患者,制定了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观察随访、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面。

通过严格遵循治疗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梅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神经梅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s t i l l he t i f s r t c h o i c e e f e c i t v e d r u g s f o r he t t r e a t m e n t o f n e u os r y p h i l i s . T h i s t h e s i s j u s t m a k e s he t r e v i e w f o he t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he t
阶段根据患者病史 。 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敏感性特异性逐渐增高的梅毒血清学 , C S F 联合检查( 尤其是 C S F 检查) 提高了神
经 梅毒 的早期检 出率 。 青霉素仍是治疗神经梅毒 的首选有效药物 。 该研究拟就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 方面的研 究进 展做一
综述 。
【 关键词】 神经梅毒 ; 梅毒螺旋体 ; 诊 断; 治疗
【 中图分类 号】R 7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5 ) 0 3 ( a ) - 0 1 9 4 - 0 2
Th e S t a t u s a n d Pr o g r e s s o f Ne u r o s y p h i l i s
神经梅毒是 由苍 白螺旋体 ( 梅毒 螺旋 体 ) 侵犯软脑膜 和脑实 质所致 的持续感染 。由于神经梅毒l f 缶 床表现多样 , 不 同时期的神 经梅 毒的临床表现 、 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很大 , 晚期患者 的生活
[ Ab s t r a c t ] N e u r o s y p h i l i s i s t h e p e r s i s t e n t i n f e c t i o n o f p i a m a t e r a n d p a r e n c h y m a , w h i c h c a u s e d b y c a d a v e r o u s h e l i c o i d s ( t r e p o n e —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


脊髓痨主要损害脊髓的后索,导致病人振动觉和 位置觉丧失,尤其在疾病后期表现为宽步基、摇摆步 态、闭目难立征(+)。 因触、痛觉损害而反复损伤关节导致Charcot关节 炎,关节肿大、不稳定、但无炎症、无疼痛;足底表 面可发生穿通性溃疡(无痛性、营养障碍性)。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
病理

间质型: 脑膜动脉血管病变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 润滋养血管和外膜,最终累及中-大动脉的血管 中层,滋养血管闭塞影响血管平滑肌和中层弹 力纤维,纤维组织增生,管腔逐渐狭窄,引起 血栓形成。
病理

实质性损害: 梅毒螺旋体侵袭神经组织,除导致脑和脊髓的神 经元变性、脱失和胶质增生,也可引起组织局限 性肉芽肿样损害(梅毒瘤,为非层状干酪样坏死 组织,周围包以炎性细胞结构,生长于增厚的脑 膜内称为树胶样肿Gumma ); 神经根和脊髓后索有脱髓鞘改变。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
(2)内耳损害:可为晚期神经梅毒的表现或是唯 一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梅毒性内耳炎和梅毒性听觉丧失。 神经性耳聋见于先天性和后天性梅毒,影响双侧 听力。耳鸣常见。 后天性梅毒感染,听力可以单侧或双侧受累, 首先影响听力的高频部分。听力异常可以呈间歇 性、常不协调、并且症状波动,近半数病人有时 伴有前庭损害,极似 Méniere disease。 前庭的外周损害重于中枢。 病理证实:脑膜迷路炎症是由于迷路圆形细 胞浸润和颞骨周围圆形细胞浸润引起。
不同年代神经梅毒临床表现的变化







1932~1942 1965~1980 1985~1990 无症状性神经梅毒 28 37 46 有症状性神经梅毒 72 63 54 癫痫 1 28 44 脑膜血管 18 20 11 麻痹性痴呆 35 12 脊髓痨 35 4 神经-眼肌麻痹 4 26 听力丧失 2 2 其他 5 8

神经梅毒的实验室检查研究现状

神经梅毒的实验室检查研究现状

神经梅毒的实验室检查研究现状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出现脑膜、大脑、血管或脊髓等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发生于梅毒病程的各个阶段,往往是因为早期梅毒未经彻底治疗,常为晚期(Ⅲ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

本文就神经梅毒的研究现状、临床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性探讨,为其临床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神经梅毒;实验室检查;研究现状1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神经系统导致的神经病变,可发生于梅毒的任何阶段,包括早期梅毒[1,2]。

神经梅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其中血清及脑脊液的相关指标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所以被广泛用于神经梅毒患者的诊断。

2神经梅毒的实验室检查2.1血清抗体检测神经梅毒因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诊断时需先行血清检查,血清检查明确感染梅毒后可行相应脑脊液检查.由血清诊断为梅毒,目前主要有非特异性抗体实验方法及特异性抗体实验方法。

经由血清诊断为梅毒后,结合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方法,可进一步诊断有无神经梅毒。

2.2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美国CDC制定的神经梅毒诊断标准认为:CSF 淋巴细胞≥10×106/L,蛋白量>500mg/L可辅助诊断神经梅毒;如果CSF-VDRL 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为神经梅毒[3]。

但是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病毒性脑膜炎等均可使CSF中的淋巴细胞和蛋白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而VDRL检测的是体液中抗心磷脂抗体(即反应素),由于反应素并非只存在于梅毒患者体内,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能出现阳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

2.3 PCR检测通过梅毒螺旋体DNA扩增检测病原体,可用于检测神经梅毒,目前PCR检测试剂多选择梅毒螺旋体内比较保守,特异性好polA基因、TPN47基因或TPN17基因中某一基因作为检测靶标[4]。

但由于驱梅治疗过程中产生基因突变的梅毒螺旋体的出现,这三个位点的基因检测并不能准确反映梅毒患者的真实感染状况,故临床意义并不是特别大,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梅毒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由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因侵犯的部位而不同,如侵犯视神经则可引起视力下降或失明、语音神经则引起语言障碍、甚至还会出现痴呆。

由于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而且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金标准,因此在临床上极易漏诊。

本文对关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的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增加对于神经梅毒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标签:神经梅毒;新进展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由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因侵犯的部位而不同,如侵犯视神经则可引起视力下降或失明、语音神经则引起语言障碍、甚至还会出现痴呆[1]。

1神经梅毒的类型
神经梅毒的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根据病变侵及的部位以及感染各期的不同,可将神经梅毒的症状归纳如下:
1.1无症状性神经梅毒(asymptomatic neurosyphilis)无症状性神经梅毒是指具有明确的原发梅毒感染或血清学梅毒试验呈阳性反应,以及CSF检查有异常改变,但临床上尚未出现任何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的患者[2]。

1.2脑膜神经梅毒主要为梅毒螺旋体引起软脑膜炎症,多见于初染后1~2年内,少数见于感染5年之后。

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未来可能转成主质性梅毒如麻痹性痴呆或脊髓痨。

易见于青、中年男性。

1.3血管神经梅毒(vascular neurosyphilis)血管神经梅毒,多发病于初染梅毒后5~30年,青年患者发病距初染间隔时间较中年者为短,并常为青年卒中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一般男性较女性多见。

有统计资料血管神经梅毒占梅毒患者的3~15%[3]。

1.4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tica)麻痹性痴呆,为梅毒螺旋体进入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膜脑炎。

若不及时治疗,历时2~3年患者会死于全身肌肉麻痹。

该病多在梅毒感染后的10~15年发病,多见于早期梅毒未经彻底治疗者,而且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多见于30~50岁的男性[4]。

1.5脊髓痨(tabes dorsalis)脊髓痨为晚发的主质性神经梅毒,它的潜伏期长,平均发生在梅毒感染后的8~12年。

病变选择性的侵犯脊髓后根及后索并引起变性[5]。

1.6先天性神经梅毒(congenital neurosyphilis)患有梅毒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梅毒可经由胎盘血循环而感染胎儿。

患有梅毒的母亲,若能在最初妊娠4个月得到充分的驱梅治疗,有防止胎儿感染梅毒的可能[6]。

2神经梅毒的诊断
神经梅毒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由于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经常出现误诊、漏诊,耽误治疗,从而增加了死亡率。

在诊断上,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并综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此病做判断[7]。

2.1血清抗体检测因为神经梅毒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在做出临床诊断时需先行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明确患者有梅毒感染后可行相关的脑脊液检查;通过血清学实验诊断为梅毒,目前主要有非特异性抗体实验方法及特异性抗体实验方法。

2.2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美国CDC 制定的神经梅毒诊断标准认为:CSF 中淋巴细胞≥10×106/L,蛋白量>500mg/L可辅助诊断神经梅毒;如果CSF-VDRL 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为神经梅毒[8]。

2.3 PCR检测该法用于神经梅毒的检测已有数年,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阳性结果并不能区分TP活性,部分患者可在治疗后数年CSF等其他检查结果趋于正常后,PCR检测仍呈阳性。

2.4脑脊液梅毒特异性IgM抗体有报道称19S-IgM-FTA-ABS、IgM-SPHA、IgM-Captia试验及CSF单克隆IgM测定为诊断神经梅毒最特异的方法[9],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2.5影像学检查到目前为止,CT、MRI、PET、SPECT及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神经梅毒的诊断中均有应用,其中CT和MRI应用最多。

CT主要用于血管病变的诊断,而MRI可显示脑实质的改变[10]。

不同类型的NS有不同的特点,无症状NS影像学常无异常;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发展,今后在神经梅毒的诊断方面一定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神经梅毒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神经梅毒,首选药物是青霉素G,采用该药物治疗,可有效缩小颅内病灶,临床症状会慢慢消除。

青霉素最低治疗血清浓度为0.03μg/ml,最高疗效血清浓度为0.1μg/ml。

一般认为其治疗效果和病期长短有关,而和青霉素的剂量关系较小。

关于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的剂量和用法,根据199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及预防中心推荐治疗神经梅毒的青霉素用法是:水溶性晶体青霉素G 200~400万U,静脉滴注,1次/4h,10~14d,然后继续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次/w,共治疗3w[12]。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
现Jarish-Herxheimer反应,表现为在第一次注射青霉素后数小时到24h内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上升,全身不适,梅毒损害加重,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症状恶化,可危及生命,故必要时治疗前口服强的松。

合并艾滋病要用大剂量青霉素[13]。

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些患者对青霉素产生过敏,则需要选用红霉素或者是四环素治疗,可避免不良反应。

另外,临床上还有选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这两种药物治疗神经梅毒,但是,由于药物的特点,除青霉素外其他药物都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其他药物的治疗所需时间以及使用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4]。

4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已经几乎绝迹的梅毒又再次出现在人门的视线里,并且发病的人数逐年增多。

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以及MIR及EGG检测无特异性,目前神经梅毒在临床上的的误诊率较高,原因有很多,因此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增强相关意识,建议没有明确的原因的神经或精神症的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进行血液RPR与TPPA检测检测,当血清学证明了阳性结果,患者应该接受脑脊液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rra CM,Maxwell CL,Smith SL,eta1.Cerebrospinal fluid abnormalities in patiellts with syphilis;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J].J Infect Dis,2011:189:369-376.
[2]Asemari AM,Bohlega SI,Cupler EJ,et al. Pitfalls in cerebro spinal fluid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new rosy philis[J].Saud Med J,2009,22-26.
[3]何明峰,邓本强.神经梅毒的近期研究综述[J].实用医药杂志,2011(6):215-218.
[4]石强,黄旭升,黄德晖,等.三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5(10):53-55.
[5]薛大奇,薛立纬,薛少真,等.梅毒预防控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性病学,2013,22:40-45.
[6]王立志,罗伟良,刘武,等.神经梅毒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12,7(7):31-33.
[7]Workowski K,Berman S.(2006)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J].MMWR Recomm Rep,2006,55(11):1-94
[8] 韩燕飞,谢琰臣,陈葵.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20-325.
[9] 潘鹏克,蒙仁玖,韦礼华,等.神经梅毒的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234-237.
[10]Delli FS,Mourellou O,Chaidemenos G,et a1[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7,21:392.
[11]Royle J,Blythe J.Promoting research utilization in nursing:the role of theindividual,orgaization,and environment[J]. Evid Based Nurs,1998,1(1B):71-72.
[12]吴志华,樊翌明.神经梅毒的研究进展与现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37:313-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