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合集下载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物质与沉淀物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解物质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沉淀,而沉淀物质也会重新溶解进入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的调控因素主要有溶度积、离子浓度、温度等。


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点如下:1.溶度积: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特征参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沉淀物质的最大溶解度。

溶度积的大小决定了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乘积大于溶度积时,沉淀会生成;当离子浓度乘积小于溶度积时,沉淀会溶解;当离子浓度乘积等于溶度积时,沉淀处于平衡状态。

2.酸碱溶解法:这是一种通过加入酸或碱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碳酸钙中加入盐酸,氢离子会消耗碳酸根离子,促使碳酸钙溶解。

3.盐溶解法:这是一种通过加入可溶性盐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氯化钠,氯化钠会与硫酸钡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钠,从而使硫酸钡沉淀溶解。

4.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这是一种通过生成配合物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氯化银沉淀中滴加氨水,沉淀会溶解并形成银氨溶液。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这是一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硫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硫化铜会氧化生成硫淡∗∗沉淀。

6.溶度积的计算: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沉淀物质的最大溶解度。

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理论计算得到。

已知溶度积后,可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7.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通过比较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乘积(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

当Qc > K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当Qc = Ksp时,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当Qc < Ksp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总之,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涉及溶度积、离子浓度、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沉淀溶解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调控溶液的组成。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总结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总结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总结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同时存在溶解态和沉淀态之间的平衡状态。

以下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沉淀反应:当溶液中的两种离子相互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的化合物时,称为沉淀反应。

例如,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氯化银。

2. 溶解反应:当沉淀物中的离子溶解在溶液中时,称为溶解反应。

例如,氯化银溶解为银离子和氯离子。

3. 溶解度积:对于一个难溶的化合物,其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积(Ksp)来表示。

溶解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的乘积。

例如,对于氯化银,其溶解度积可以表示为Ksp = [Ag+][Cl-],其中[Ag+]和[Cl-]分别表示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部分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加;而对于气体溶解度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减小。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气体溶解中,根据亨利定律,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存在也会影响溶解度,有时可以通过共沉淀反应来降低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5. 平衡常数: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可以用平衡常数(Keq)来表示。

平衡常数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eq = [生成物浓度]/[反应物浓度]。

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反应的进行程度。

6. 判断沉淀的存在:根据溶解度积和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会生成沉淀。

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溶解度积,说明溶液中会生成沉淀。

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小于溶解度积,说明溶质会继续溶解。

7.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化学分析、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控制溶解度和沉淀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分离、富集、分析和净化等目的。

同时,沉淀溶解平衡也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清单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清单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清单一、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我们把一定量的氯化银固体投入水中,氯化银会在水中溶解,同时溶液中的银离子和氯离子又会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开始时,溶解速率较大,沉淀速率较小,随着溶解的进行,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沉淀速率也逐渐增大。

当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时,就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态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溶解和沉淀这两个过程仍在不断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2、等速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态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同条件平衡的建立与条件有关,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以 AgCl 为例,其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为:AgCl(s) ⇌ Ag+(aq) + Cl(aq)这里要注意,固体物质不能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四、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Ksp)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 表示。

2、表达式例如,对于 AgCl ,Ksp = Ag+Cl ;对于 Fe(OH)3 ,Ksp =Fe3+OH3 。

3、意义K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Ksp 越大,说明溶解能力越强;Ksp 越小,溶解能力越弱。

4、影响因素Ksp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 不变。

五、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沉淀溶解平衡的主要因素。

2、外因(1)温度大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 增大;少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放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Ksp 减小。

(2)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 Ksp 不变。

(3)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 >10g 1-10g 0.01-1g <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二、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

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 )+Cl -(aq ) 3。

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 (s ) mMn +(aq )+nAm -(aq )为例:Ksp=[c(Mn+)]m ·[c (Am —)]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知识清单24沉淀溶解平衡-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教师版)

知识清单24沉淀溶解平衡-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教师版)

知识清单24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01 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10 g1~10 g0.01~1 g<0.01 g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人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①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②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③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决定因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温度、浓度等条件的影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①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③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逆向移动。

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实例分析:已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Mg2+)c(OH-)加少量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MgCl2(s)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加NaOH(s)逆向移动减小增大(1)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 )(2)NaCl溶解性很好,饱和NaCl溶液中不存在溶解平衡。

( × )错因 易溶电解质作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3)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电离出的各个离子浓度均相等。

( × )错因 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再改变,不一定相等。

(4)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熔电解质的溶解速率等于溶液中相关离子再生沉淀的速率时,溶液中溶解与沉淀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2.沉淀-溶解平衡特征:(1)逆:沉淀溶解平衡是可逆过程。

(2)等等:(3)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4)测定: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5)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a.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b.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点。

c.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d.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巾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或气体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不变。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降水的形成(1)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a.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变成沉淀而除去。

b、添加沉淀剂的方法:如果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从而形成极难溶解的硫化物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注:化学上,通常认为溶液中剩余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2.沉淀的溶解(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会朝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a、生成弱电解质:在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适当的物质与某些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如香沉淀中加入解决方案结合生成邮寄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核心知识点及知识点解读
一、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
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
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表达式:以PbI2(s)溶解平衡为例:
PbI2(s)Pb2+(aq)+2I-(aq)K sp=[Pb2+][I-]2=7.1×10-9mol3L-3
(3)意义
溶度积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 sp的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K sp的因素
K sp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性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3、沉淀溶解的特征:等、动、定、变。

等——v溶解 = v沉淀(结晶)
动——动态平衡, v溶解 = v沉淀≠0
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再改变。

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

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但K sp 不变。

④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气体的离
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K sp不变。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浓度商Q C的现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
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2、沉淀的生成
加入相同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加入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即可。

3、沉淀的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