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考研经验分享(803,636介绍与选择)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803劳动经济学

803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2020年是十足的真题回忆年,所考题目往年真题全部考过。
包括2019年考过的。
简答题:(1)基尼系数。
2010年初试真题,今年模拟题也给了这道题。
(2)用搜寻匹配理论解释失业。
2014年真题,今年模拟题也给了这道题。
(3)教育回报率的估算。
2019年真题,教材原题。
这是重中之重的题目,考虑到刚考过,模拟题在这一章就回避了这道题。
事实证明,我们是不能有这种心态的,我和不少同学都犯了这个错误。
论述题:二孩政策不理想,用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影响女性生育决策的因素。
2016年初试已考。
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个进一步落实二孩政策的建议即可。
题。
【经验】人大人力资源考研

人大人力资源考研经验一、简单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1983年建院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直是劳动人事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
1986年,学院开始招收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干部专修生,1993年,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1996年,又率先在全国招收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
本学科已向全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培养输出了数千名专业人才。
2003年,学院经批准独立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行为和领导学、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博士(或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掌握企业管理学和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各项职能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精通并能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职能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公共部门、各类非赢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及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自1996年以来,一次就业率连续7年都高达100%,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进入大型企事业单位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都比较高,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都已走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都非常突出。
二、开设课程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管理技能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研究方法、企业研究案例分析、劳动经济学、劳动法、社会保障学、薪酬与员工福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研真题考研经验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研真题考研经验招生简章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doc/1f4900567.html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20207-劳动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03-劳动科学综合劳动经济学,外语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
0202J3-劳动关系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6-劳动关系基础803-劳动科学综合劳动关系学,外语科目三含劳动法、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
1202Z1-人力资源管理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03-劳动科学综合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外语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
120404-社会保障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20-学科基础804-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外语科目三含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任选其二。
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简介一、专业概况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整个劳动科学中诸学科的一个理论平台。
劳动经济学把劳动力资源配置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分析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劳动关系和相关劳动问题。
该专业以经典的经济理论分析为主,结合公共政策研究,宏观上为政府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微观上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从具体内容来看,本专业经济分析中的微观部分包括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劳动力工资制度与报酬结构、影响劳动力长期供求关系的因素、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分析、工会的经济作用等;宏观部分有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源开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失业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于1954年建立劳动经济学专业,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体系最为完整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人大劳人院复试经验之谈

人大劳人院复试经验之谈人大劳人院复试经验之谈人大的劳人院专业复试一般分为两天。
第一天面试内容是专业口试和英语口语考试。
每个学生进教室后,都要抽专业课考试题。
由于一个人抽一道题,例如,经济危机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如何看待今天农村的社保问题?劳动经济方面是经济危机下的劳动就业问题等……我觉得这些问题有一个共通点,它们都是专业重点或是当前热点问题。
所以,后来者在复习指定资料的同时,也要关注当下时政热点。
另外,建议大家也看一看导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观点。
这些内容都会对你有很大的益处。
英语口语和听力,个人认为比较简单,先是让你用英语来自我介绍。
建议你事先把这段自我介绍精心准备,最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这不但可以给导师一个好的印象,也可以让自己信小大增。
如果在前面一个环节你已经做了自我介绍,导师们会让你直接念一段英文短文给他们听。
因为我当年一进考场就主动向各位老师做了自我介绍,所以,当是老师给了我一篇英语文章让我来读。
这篇短文难度比四级的难度稍难点。
但是切莫紧张,大家学了这么多年英国都是有一定阅读基础的。
你只要按照阅读经验和习惯把你不认识的单词读出来就好了(只要流利就好)。
读完这篇文章后,导师会就它来问你1-3个问题。
或者撇开这篇文章,他问你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日常的热门话题,然后让你用英语来回答,不用担心,都很简单!除了以上面试内容以外,大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1、态度谦卑但不唯唯诺诺。
我们是学生,我们懂得的知识在这些学识渊博的老师面前仅仅是皮毛,因此谦恭的态度是必须的。
尊重应该从你的脸上表现出来。
但是,不要表露出施展不开的样子,大方、稳重、有礼、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态度。
同时,不要忘了起码的礼貌,比如说,进门时说:老师们好!离开时说:老师再见。
这些细节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你赢得宝贵的印象分!2、回答问题时,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
其实,人大的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友善。
他们不会刻意难为某个学生。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分享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初试经验我考了两年,第一年决定考研是在6月份,但是真正进入状态复习是在十一放假时。
因为我身边有一个考人大经济的同学,老是跟我说不用急。
我6-9就比较松懈。
第二年是7月份开始看书的,7.1号开始就是每天7:00-晚上10:00。
我希望想考的同学们,看书趁早,不要松懈,每天要坚持。
(一)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我建议先看大学的教材。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高数《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四版上册、下册。
上面的知识很简单易懂。
我大学时高数学的不是特别好,但是看了这个教材之后,高数知识框架很清晰。
每个章节后面的习题不用做了,没有必要。
教材上下册看完后,看全书的高数,主要是习题可以练习一下。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华中科技大学,第二版。
线代的知识是个整体,所以是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楚来龙去脉,我第一年考的时候就是因为时间紧张,根本没有弄清晰就上了考场,吃亏很大。
前面几章联系很大,后面两章要稍微独立一些。
同样的,看完教材就看全书做题。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概率论也是用的华中科技大学的版本。
概论看教材的时候,概念比较重要,例题我不建议全部看,一般看每个概念、定理后面例1、2等,越靠近后面越没必要看,有些定理概念的证明也没有必要看,有点浪费时间。
同样是看完之后就看全书做题。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教材是《李永乐.复习全书。
数学三》第一年的时候看了一遍,第二年也是只看了一遍。
我觉得数学,看大学的教材是经典。
理解很重要,全书上面前面是知识点,但是还是没有书上那么全面,尤其高数。
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
全书每个章节后面的练习题,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做,至少我没有做,所以买书时附带的答案直到我今年考完都是新的。
我9月底看完的全书,10月份开始做《李永乐660题》,其实660没必要做,我刚开始全部用铅笔写,以为会写第二遍。
结果做前面高数的前一两章,对的就没有两个,很受打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一. 学院内部信息介绍1.1 学院实力分析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所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
2000年隶属关系归为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院长为曾湘泉教授。
在我国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历史上,劳动人事学院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5年首创人事管理本科专业;1993年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年首次招收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1994年国内第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我院诞生;2001年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2003年首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以来在国内开启了劳动关系本科以及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先河。
迄今已拥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研究中心、劳动科学实验室和在职培训中心;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三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四个博士点;与其他学院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院聘兼职教授17人,返聘教授8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2人。
另有来自美、英、德、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近20位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全日制学生982人,其中本科生640人(留学生66人),硕士生249人(留学生2人),博士生93人(留学生2人)。
“学术立院”和“学术兴院”是新世纪以来劳动人事学院所大力倡导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636-劳动关系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636-劳动关系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636-劳动关系基础课程介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基础部是为全院本专科学生开设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研究部门,承担着“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重要职能。
通识教育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是一种“人之为人”价值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健全的公民。
学院和基础部历来高度重视通识课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基础部下设政治理论教研室、体育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室,是学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基础课教学与研究部门。
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后3人,博士8人,留学生1人,其余均为硕士以上学历,是一支结构适当、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
其中,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学院首批学术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数人。
基础部科研力量雄厚。
已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已完成和在研的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等省部级项目8项,院级和青年项目10余项,出版和发表了大量有学术价值的论著。
20余年来,基础部全体教职工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向未来,基础部坚定以科研促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之路,为全院各专业学生的“通识”素质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01哲学50509090330↓02经济学5555909036003法学50↓50↓909035004教育学5050180330↓05文学5555909035006历史学5050180335↑07理学4545909030008工学4545909030009医学5050180↑30012管理学50↓50↓9090350↓13艺术学45459090330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02经济类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50509090340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1251工商管理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1253会计12060225↑全日制120↑50205↑非全日制1255图书情报12055↓195↓1351艺术40↓40↓9090325↑注:1、各学院可根据生源情况上调复试基本要求。
人大考研复试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人大考研复试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复试经验分享简单来说考研复试是考生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对考生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进一步考察。
考研复试关系到研究生是否能最终入选,是最后一道程序,因此在考研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
面对这一情况,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主要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也包含国家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组织运行与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有: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能力建设,政府绩效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都需要大批的、优秀的、高层次的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复试时间安排凡报考我校且达到我校复试规定分数线的考生,请自行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复试通知书。
1、报到安排报到时间:京内考生(正常批+提前批),2018年3月8日(周四)9:00-11:30京外考生(正常批+提前批),2018年3月9日(周五)9:00—11:30报到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116室2、体检安排体检时间、地点请按照复试通知书要求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考研经验分享(803,636介绍与选择)
人大劳人院考研经验分享
好像网上挺少关于劳动关系的复习经验贴,我也作为一个考上劳人院的师姐(18级劳关硕士),简单写一些分享吧,主要是636、803科目的一些介绍,让你们有个了解。
介绍一下劳人院专业课的考试内容、变化以及参考书目:
一、考试内容:
专业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
数学三803(人资必选、然后劳经、劳关、社保三选一)
专业名称:
劳动经济学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三803(劳经必选,然后人资、劳关、社保三选一)
专业名称:
劳动关系学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636(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四选二)803(劳关必选,然后人资、社保、劳经三选一)
专业名称:
社会保障学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636(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四选二)803(社保必选,然后劳关、人资、劳经三选一)
二、考试的变化:
2019年的改革对于人资和劳经专业没有什么影响,对于社保和劳关专业的影响比较大,其中社保专业更大,专业课以由620变为636,专业课二由804变为803:专业课除了社保以外,也要学习劳关、人资、劳经其中一门。
对于劳关专业,之前的636只有两门,所以你不用考虑如何选择搭配:劳动法、战略劳动关系管理。
而现在扩至四门,且是四门全新的科目,要四选二: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
所以较之前需要自己做好衡量,选择哪两门更能适合自己。
三、考试参考书目:
803专业科目:
人力资源管理学:
1.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出版社;
2. 彭剑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实践与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上必选)
3.考人资专业的同学最好购买补充书目:付亚和、徐玉林的《绩效管理》、文跃然《薪酬关系》都是复旦出版社。
这两本书是对彭剑锋老师人力资源
管理概论中薪酬和绩效两个章节的更为详细的介绍。
而且,绩效可以说是人资中最重要的考点了。
4.看老师的文章,知道新导向(在自己掌握书目之后,有时间再看,或复试的时候看。
如果初试复习很紧张,就重点过好书目和配套的笔记、真题)劳动关系学:
1. 常凯《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一共二十一章,分为四大块内容:第一篇介绍劳动关系的一般理论;第二篇介绍劳动关系的主体;第三篇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协调;第四篇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方法。
书本模块清晰,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但只要你知道大概结构框架,弄懂理顺,不难的。
每年的考点也很容易重复。
我都有整理出来。
2. 劳动关系专业的学生最好购买:常凯《劳动法》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本书作为上本书的补充,其中劳动合同法部分最为关键,如果没有时间,要简要了解劳动合同法部分。
3.阅读劳人院老师的论文(常凯、唐鑛、吴清军、涂永前、李丽玲等教授、副教授的文章)(在自己掌握书目之后,有时间再看,或复试的时候看。
如果初试复习很紧张,就重点过好书目和配套的笔记、真题)
劳动经济学:
1.曾湘泉《劳动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出版社。
(之前用的第二版,2017年出了新书,如果想全面一点,可以把第二版也购买了,比较一下)
这本书章节不多,内容集中,考点也很明显集中,需要记忆的文字不多(但也要记忆),主要偏向理解,知识多理论化、模型化,还涉及一些计算、模型加文字分析等。
如果经济学基础好的话,有点数理基础的,学起来应该不难。
2.阅读老师的文章(曾湘泉、易定红、杨伟国等教授、副教授的文章)(在自己掌握书目之后,有时间再看,或复试的时候看。
如果初试复习很紧张,就重点过好书目和配套的笔记、真题)
社会保障学:
1.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潘锦棠《社会保障学》(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阅读老师的文章:郑成功教授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1-4卷,人民出版社),主要是郑老师人社部社保课题结题的精华,社保专业的同学最好买来读读。
(在自己掌握书目之后,有时间再看,或复试的时候看。
如果初试复习很紧张,就重点过好书目和配套的笔记、真题)
穿插一下:挺多社保专业和劳关专业的师弟师妹问我,所以针对劳关,人力,劳经做一个简单的回答吧。
师弟师妹可以参考参考,结合自己的考的专业以及复习时间,看看如何搭配。
对于数学不是很好的,没有经济学基础或者比较差的师弟师妹,不想增加
自己理解上的压力,最好选择劳动关系或人力资源管理学。
这两门专业,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把知识架构提炼清楚,然后结合真题分布的考点,进行有重点的整理、学习,剩下的就是反复记忆消化。
但在内容量上,人力资源管理的笔记要比劳动关系学的要多,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挺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方面的知识,知识填充时会比劳关的多。
当然,近几年从考题上来看,人资的题目关于人资管理技术方面的考察有所减弱,但也不能肯定就不再出题目。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特别是绩效管理一直是考察的重点,这两块都涉及很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如果有较长的复习时间,选择人资也是可以的。
关于劳动经济学这门专业,需要有经济学和数学基础,因为这门课需要分析一些变量间关系,所以没有基础的,可能前期需要投入时间去理解清楚有关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些现象和关系。
所以,保守的还是选择劳关,人资去搭配。
当然,如果你对劳动经济学很感兴趣,而且自己有基础,又有信心,那选择劳经也不错,因为劳经需要记忆的东西不多,重在理解,可以为你节省后期背诵的时间。
这些只是一点点建议,至于怎么选择,看你们的基础情况。
636专业科目:(怎么选择看你的基础,有经济学基础就选管理学和经济学、没有经济学基础,为了方面自己学习,那就管理学和社会学)
管理学:
方振邦《管理学基础》,全书一共十五章,东西不算多,内容也容易理解,前期复习多理解,整理笔记,梳理好框架,然后记忆即可。
社会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内容挺多的,一共十九章。
所以还是先阅读,自己了解大致框架,做出笔记,然后记忆。
法学:目前还不知道参考书目是什么。
感觉会偏向一些法律基础或者劳动法方面内容,只是猜测。
大家先不选择。
等2019年考完就知道方向了。
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一共十章,内容不多,知识点也很清楚,主要围绕国民收入理论,涉及少量计算,此书也有配套练习册。
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解,死记不太好用:阅读+图形理解+公式的理解记忆+模型文字分析+总结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