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根据形态、部位和病因,颅内动 脉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囊状动 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简介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与康复
01
颅内动脉瘤简介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在颅内动脉壁上发生的异常膨出,根 据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颅内 动脉壁的薄弱部分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出形成。根据 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分 叶状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遗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一 些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 充分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的优点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 颅内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治颅内动 脉瘤,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 些大型、复杂的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期较 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基础 疾病较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 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颅内动脉瘤科普宣传PPT

颅内动脉瘤科普宣传PPT
高血压、动脉硬化、家族史等因素会增加颅 内动脉瘤的风险。
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的人群更易受到影响。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生活习惯的影响
吸烟、酗酒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能增加发 生动脉瘤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性别差异
女性在某些年龄段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颅内动 脉瘤。
何时需要就医?
急救措施
如果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拨 打急救电话。
及时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死亡和后遗症的风险。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预防 的关键。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测试,及早发现 潜在问题。
颅内动脉瘤科普宣传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5. 治疗方案有哪些?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血管壁的局部膨胀,造成血管扩 张并可能影响血流。
这种膨胀可能会导致动脉破裂,造成脑出血,危 及生命。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类型
颅内动脉瘤主要包括囊性动脉瘤、侧支动脉瘤和 真性动脉瘤。
不同类型的动脉瘤其形成原因和风险不同。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发生机制
动脉瘤的形成常与血管壁的结构性缺陷、动脉硬 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作用。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高风险人群
这可能与荷尔蒙变化有关。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
颅内动脉瘤可能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破裂后 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动脉瘤破裂、血管挛缩、穿刺 点渗血、血栓形成等。
CTA(CT脑血管成像技术):是目前较 常用的诊断脑动脉瘤的较好方法。与 DSA相比,CTA具有明显优势:如快速、 经济、几乎无创。它是CT扫描技术与血 管造影技术的结合。CTA还具有高分辨 率和彩色三维图像的特点,对外科医生 制定手术计划很有帮助。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腰穿:在CT发明前是确定动脉瘤破裂的 常用方法,目前只用于有警兆症状而CT 为阴性的病人,来判断近期是否有SAH 的发生。由于动脉瘤破裂后颅内压增高, 故腰穿放液应慎重,以免引起脑疝,同 时放液不易过多,以免瘤内外压力梯度 过大导致动脉瘤的破裂。
CT:是目前诊断SAH的首要方法。根据出 血的部位,来大体判断是外伤性的还是 自发性的SAH,同时有助于判断动脉瘤 的部位。
如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多 积聚在大脑脚间池、环池、第三脑室或 破入脑干;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后 血液多分布于小脑延髓池或进入第四脑 室。
另外,CT能够确定病人颅内出血(主要 指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多少,这点很 重要,借此可判断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 度并帮助临床判断病人预后,出血越
按动脉瘤的大小分为三类: (1)直径0.5-1.0cm; (2)直径1.5-2.0cm; (3)直径2.5cm以上。
颅内动脉瘤的分级
0级:未破裂的动脉瘤 1级:有微量出血,无症状或轻度头痛; 2级:有少量出血,清醒,头痛较重,脑
膜刺激症状明显; 3级:中量出血,嗜睡,颈项强直,神经
图2. 显示大脑中 动脉动脉瘤,动 脉瘤壁局部明显 的粥样硬化斑块
图3.显示正常蛛网膜下腔,显 微镜下可清楚看到脑沟间流动 着无色透明的脑积液。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诱因
有调查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 者中,1/3发生在睡眠中,1/3找不出明确 的诱因,1/3能找到明确的诱因,包括起 身、弯腰、负重、情绪激动、排便、分 娩、创伤等。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一、定义颅内动脉瘤(ntraraial aneurym)系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二、症状体征(一)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

一且破裂出血,发病急剧,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滴,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发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骤停。

(二)局灶症状1、动眼神经麻痹常伴有患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

2、蛛网膜下腔出血先兆轻微偏头痛、眼睑痛,随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

3、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感觉性失语。

4、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三)脑血管痉挛脑部血管瘤发生破裂后,广泛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偏障、失语甚至死亡。

三、护理问题(一)有出血的危险与动脉瘤破裂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三)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躯体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五)自理缺陷有效体活动障碍有关。

(六)皮肤切口与手术创伤有关。

(七)颅内调适能力降低与脑水肿反应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预防出血或再次出血(1)卧床休息,拍高床头 15-30°保证充足睡眠。

(2)控制颅内压:严密监测颅内压波动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保持病房安静,稳定病人情绪,减少血管内外压力差,以防动脉瘤破裂。

①预防颅内压波动幅度过大,应用脱水剂时,控制输注速度。

行脑脊液引流者,引流速度要慢。

腰大池引流管位置不能过低。

②避免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便秘、味嗽等、(3)控制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变化,避免血压偏低造成脑缺血。

2、术前准备介入栓塞治疗者,除了按照术前常规准备外,还应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二)术后护理1、开颅者待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 15-30°,避免压迫手术伤口。

颅内多发动脉瘤处理原则

颅内多发动脉瘤处理原则

颅内多发动脉瘤处理原则哎,说起颅内多发动脉瘤,那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就像是脑袋里藏了好几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惊险时刻,所以今天就来聊聊这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处理原则吧。

记得那天,我突然感觉头痛欲裂,就像是被谁用锤子狠狠地砸了一下,紧接着就是恶心、呕吐,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家人见状,立刻把我送到了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我,我颅内竟然有好几个动脉瘤,这可真是把我吓了一跳。

医生解释说,颅内多发动脉瘤就是指颅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这种情况出血的几率比单发动脉瘤要大得多,所以一旦发现,就得积极治疗。

听到这里,我心里那个紧张啊,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医生接着说,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得根据动脉瘤的情况来决定方案。

如果动脉瘤相距较近,可以一次手术解决多个动脉瘤;如果相距较远,就得分期手术。

如果已经有动脉瘤破裂出血,那就得优先处理造成破裂出血的那个动脉瘤,其他的可以择期处理。

听到这里,我心里稍微松了口气,毕竟还没到最糟糕的地步。

接着,医生跟我详细讲解了治疗方案。

他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般包括日常生活方式调控、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与随访。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治疗动脉瘤不仅仅是手术那么简单,还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

医生说,日常生活中,我得注意避免情绪波动和剧烈活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引起动脉瘤破裂。

还得戒烟戒酒,因为烟酒都会使血压升高。

听到这里,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以前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给动脉瘤“添砖加瓦”啊。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给我开了一些降压药和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说是可以控制血压,降低出血风险,预防动脉瘤再出血。

虽然药挺苦的,但为了健康,我还是得乖乖吃药。

至于介入治疗,医生解释说,这是一种利用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的方法,可以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颅内脑动脉瘤小科普

颅内脑动脉瘤小科普

颅内脑动脉瘤小科普1.什么是颅内脑动脉瘤?所谓颅内脑动脉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血管壁异常膨起。

由于脑动脉瘤存在“瘤”字,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肿瘤,但事实上颅内脑动脉瘤并不是肿瘤。

众所周知,人体内存在血压,血管腔内存在压力,一旦局部血管薄弱,就会形成凸起,一般呈囊状。

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凸起会逐渐变大,此时患者的血管壁会越来越薄,发展至极限时,动脉瘤瘤壁就可能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

2.颅内脑动脉瘤的病因是什么?临床上关于颅内脑动脉瘤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相关学者推测,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可能与先天性动脉中层发育不良有关,此外,颅内脑动脉瘤还与主动脉弓狭窄、颅内动静脉畸形及多囊肾等病症有关。

2.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的血管在发育过程中,若动脉发育异常,在血流的冲刷及血管壁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血管壁会逐渐变薄,其抗血流的冲击能力会变弱,会像气球般缓慢凸出,形成动脉瘤。

3.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若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血管内弹力纤维会消失或者断裂,所以说动脉硬化是诱发脑动脉瘤的重要原因。

4.可能与炎性改变有关,若为炎性脑动脉瘤,病情会更加严重。

5.可能与感染有关,颅内动脉感染会侵蚀动脉壁,诱发颅内脑动脉瘤,但此类发病患者较少。

6.可能与外伤有关,如颅底骨折,患者体内碎骨片可能将颈内动脉壁刺穿,诱发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形成局部薄弱后,症状会逐渐加重,发展至晚期,就可能形成脑动脉瘤。

7.可能与颅脑损伤或血管壁损伤有关,此类患者多为创伤性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

8.除上述发病因素外,脑动静脉畸形、颅底异常血管网症患者,常伴有脑动脉瘤。

3.颅内脑动脉瘤有哪些临床症状?(1)颅内脑动脉瘤患者常伴有头痛症状,发生剧烈性头痛前,常出现“警示性头痛”,即程度稍轻的头痛,一般出现在出血前的2-8周,出现头痛症状预示着脑动脉瘤出血风险较高。

一旦出现剧烈头痛症状,就要警惕肿瘤破裂风险。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头痛、呈搏动性头痛、运动障碍Hunt及Hess将颅内动脉瘤病人按照手术的危险性分为五级:Ⅰ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Ⅱ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Ⅴ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若有严重的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慢性肺病及动脉造影上有严重血管痉挛,要降一级。

先天性脑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

如巨大型动脉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动脉瘤症状和体征大致可分为破裂前先兆症状、破裂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1.症状和体征(1)先兆症状: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大或漏血及脑局部缺血的过程。

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

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

概括起来先兆症状可分为三类,即:①动脉瘤漏血症状: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等。

②血管性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等,这是由于动脉瘤突然扩大引起的。

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症状为眼外肌麻痹,但仅发生在7.4%的病人。

③缺血性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

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缺血性先兆症状最常见,可达69.2%,椎-基动脉动脉瘤则较少出现。

这些表现可能与动脉痉挛以及血管闭塞或栓塞有关。

先兆症状中以头痛和眩晕最常见,但均无特异性,其中以漏血症状临床意义最大,应注意早行腰穿和脑血管造影确诊,早期处理以防破裂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 腔出血后
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 血性神经
护理措施
❖ 术前护理
主要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的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T、P、R、Bp变化
2 心理护理。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使家属和病人能面对现实,积极 配合治疗。向病人及家属宣教,介绍动脉瘤相关知识,可能采取的 治疗方法及如何配合,帮助家属学会对病人的照料方法和技巧。但 对清醒病人适当隐瞒病情,以免引起患者紧张。
关知识有关
药物应用
(1)甘露醇 (2)尼莫同
(3)营养脑神经 (4)能量合剂
甘露醇
利用其高渗脱水作用,促进脑组织内水 分回流入血管,使脑组织脱水,同时经 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很少被重吸收, 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起 到利尿作用。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 颅内压,防止脑疝;可有效降低眼压;
颅内动脉瘤
病例汇报
❖ 3床。郑秀芬,女,48岁 ❖ 主诉:头痛,头晕13天,突发意识障碍1天 ❖ 现病史:患者于1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CT示
SAH,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2011-06-21转入我科。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多年 ❖ 入院查体,Bp:140/80mmHg.神志恍惚,颅无畸形,双侧瞳
概述
❖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 产生的囊性膨出。主要见于40-60岁的 中老年人。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 (Willis动脉环)的前部极其临近的动脉 主干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都较高,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大脑前交通动脉支呈球形膨隆。双侧大脑前、中及后动脉走行
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应灵敏,双眼向上凝视。额 纹,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斜,四肢刺痛屈曲,肌张力正常, 双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2011-06-22行颅脑 CTA示前交通动脉瘤。 ❖ 治疗:脱水,解痉,消炎治疗。密切观察病情。 ❖ 手术指征:具有手术指征,动脉瘤可能再次破裂。于6月25 号在全麻下行右翼点入路脑动脉瘤夹闭术。
❖ 手术治疗 ❖1 介入栓塞术 适用动脉瘤难以夹闭或
病人全身情况不适合开颅;手术夹闭失 败或复发;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2 开颅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对于动脉瘤 合并颅内大血肿;脑血管痉挛较重,巨 大动脉瘤有占位效应的病例,直接选择 手术夹闭
处理原则
❖ 介入栓塞术---在基础麻醉和全身麻醉下进行, 术中全身肝素化,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 在透视镜下将引导管经导管鞘送至椎动脉或 颈内动脉行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动脉瘤。 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将微导管插入动脉瘤体 的近1/3到1/2处,随后根据动脉瘤的形态, 大小,瘤颈宽度等指标选择适当的可脱性弹 簧圈进行填塞,直至完全栓塞。
尼莫同
尼莫地平进入脑组织后,高度特异的与钙通道 受体可逆性结合,调节钙离子流入神经细胞, 保护神经元,稳定其功能,提高对缺血的耐受 性;也通过受体作用于脑血管,减少钙离子流 向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调节血管张力,发挥 抗血管收缩和抗缺血作用。 本药能扩张脑血管和改善脑供血,增加大脑 损伤和灌注不足部位的灌注,并能明显降低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和死 亡率
❖【二】典型表现 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引 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1) 头痛,见于大多数病人,可向颈,肩,腰背和 下肢延伸。
临床表现
(2)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 (3)意识障碍: 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
可短暂意识模糊至深度昏迷。少数病人无 意识改变,但有畏光,淡漠等症状。
(4)精神症状:谵妄,木僵,定向障碍, 虚构和痴呆等。
(5)癫痫:见于20%的病人,多为大发作。
临床表现
(6)体征:a. 脑膜刺激征 b.单侧或 双侧锥体束征
❖ 【三】非典型表现 老年病人,儿童和少数 成年人无头痛,仅表现全身不适或疼痛,发 热或者胸背痛。视力和听力突然丧失。
临床表现
❖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脑膜病变时脊髓
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 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见于脑膜炎,SAH和颅内压增 高。包括
分类
❖按部位
❖(1)颈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
2)大脑前动脉
3)大脑中动脉
分类
❖(2)椎基动脉系统
1)椎动脉 2)小脑后下动脉 3)基底动脉干 4)小脑前下动脉 5)小脑上动脉 6)基底动脉分叉 7)大脑后动脉
分类
❖按病理
1)囊状动脉瘤 2)夹层动脉瘤 3)梭状动脉瘤
临床表现
❖ 【一】小的动脉瘤可无症状,较大的动 脉瘤可压迫邻近结构出现相应的局灶症 状。
。 自然,管腔无狭窄
病因
❖ 有先天性缺陷和后天性退变之说,后者 主要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 脉内弹力板破坏。
❖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 举重物,情绪 激动,咳嗽,屏气,用力大小便等是常 见的诱发因素。
分类
❖按大小
(1)小型 ≤1.5CM ( 2 ) 大型1.5~2.4CM ( 3 ) 巨型≧2.5CM
用于常规血管造影难发现的小动脉瘤
❖ 核磁共振MRI ❖ 脑血管造影 DSA 是确诊颅内动脉瘤所必需
的检查
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等。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头部抬高30度,给予适量的镇静止 痛剂和止血药物,控制血压,降颅 压,防出血以及防治症状性脑血管 痉挛。

处理原则
1、颈强直 2、Kernig征(克尼格征):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使
小腿伸直,正常的可伸直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 135°合并痛疼的为阳性 3、Brudzinski征(布鲁金斯基征):患者仰卧被动向前屈颈时, 两下肢自动屈曲为阳性(为小脑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
❖ CT ❖ CTA 可发现直径小于3MM的动脉瘤,特别
处理原则
常见护理诊断
❖ (1)舒适的改变及意识障碍:与颅内出血, 颅内压升高有关
❖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 (3)有引流失效的可能:与引流管扭曲、受
压有关 ❖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
脑疝,脑缺血 ❖ (5)感染的可能: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 (6)营养失调: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 (7)便秘:与卧床、活动量减少有关 ❖ (8)知识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缺乏疾病的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