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非法开展医疗美容行政处罚案的讨论

合集下载

浅析某医疗美容门诊部违规开展“皮秒”激光治疗项目案

浅析某医疗美容门诊部违规开展“皮秒”激光治疗项目案

浅析某医疗美容门诊部违规开展“皮秒”激光治疗项目案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医疗美容项目的普及,医疗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巨大的医疗美容市场蕴含丰富的商机,部分医疗美容机构为追逐利益不惜违反法律规定,将导致求美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医疗机构的监管面临更高的挑战。

本文介绍了某医疗美容门诊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执业助理医师单独开展“皮秒”激光治疗项目案件的的查处过程,对违法事实认定、违法行为描述及电子证据采集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基层卫生监督员提供执法参考。

关键词: 医疗美容卫生监督分析A brief analysis of a medical beauty institution to carry outillegal "picosecond" laser treatment projectYumin Zhang(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Abstract:Everyone has a love for beauty.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edical cosmetology projects,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osmetolog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huge medical cosmetology market contains rich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order to pursue profits, some medical cosmetology institutions viol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which will leadto the damage of patients' rights and interests. Regul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faces a higher challen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a case of "picosecond" laser treatment project carried out separately by non-health technicians andassistant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a medical cosmetology clinic. analyze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llegal facts determination,the illegal behavior description and the electronic evidence collectio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law enforcement reference for grassroots health supervisors.Key words: Medical cosmetology Health supervision Analysis医疗美容是医疗机构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的一项特殊的医疗服务。

医疗美容法律案件分析(3篇)

医疗美容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医疗美容行业应运而生。

然而,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本文通过对一起医疗美容法律案件的深入分析,探讨医疗美容法律问题,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2019年,原告张女士在某知名医疗美容机构进行隆胸手术。

术后,张女士发现胸部皮肤松弛,手感不自然,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经过调查,张女士发现该医疗美容机构使用的隆胸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于是,张女士将医疗美容机构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等共计50万元。

三、案件分析(一)医疗美容机构的法律责任1.医疗美容机构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医疗美容技术规范进行手术。

本案中,医疗美容机构在手术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导致手术失败,存在过错。

2.医疗美容机构使用的医疗美容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疗美容机构使用的医疗美容材料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本案中,医疗美容机构使用的隆胸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违反了相关规定。

3.医疗美容机构未履行告知义务。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在手术前应当向患者告知手术风险、手术效果等事项。

本案中,医疗美容机构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患者对手术风险和效果缺乏了解。

(二)原告张女士的诉讼请求1.医疗费用赔偿。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因医疗美容服务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疗美容机构的过错导致原告张女士身体受损,应当承担医疗费用赔偿责任。

2.精神损失费赔偿。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疗美容机构的过错给原告张女士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痛苦,应当承担精神损失费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医疗美容机构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使用的医疗美容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未履行告知义务,侵犯了原告张女士的合法权益。

一起医疗美容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一起医疗美容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一起医疗美容纠纷案引发的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美容业发展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美容需求。

但是,随着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服务机构数量的增加,美容业也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超范围经营或不规范操作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小百货饰品店在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设备设施尚未达到标准和规定要求的情况下,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打耳孔)服务项目,引发了一些纠纷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现将我们监督执法中查处的一起案例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医疗美容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医疗美容纠纷案例1 案情介绍2010年5月4日,平罗县卫生监督所接到李某投诉,李某称于2010年4月28日在县城某商场一饰品店进行打耳孔,术后造成穿耳孔部位红肿、发脓感染,要求卫生监督所调查处理。

卫生监督所经初步调查后于2010年5月5日予以立案。

立案后,案件调查人员经多方取证,调查结果如下:1、该饰品店只有由当地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项目为普通生活美容;2、该饰品店门口玻璃上贴有“去斑、去痣、打耳孔”等字样;3、打耳孔术使用的美美牌耳订枪仪1台、枪针40枚、碘酊一瓶约10毫升、棉签壹包、脱脂药棉50克、红霉素软膏1支等器械和药品;4、该饰品店负责人郭某的询问笔录证实李某的打耳孔手术是在该饰品店做的,至今饰品店已做此类手术有三年了,无手术人员情况及收取费用登记本和票据;5、给李某进行手术的张某未在当地执业注册。

经过合议,最终认定该饰品店负责人郭某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打耳孔)服务活动,并造成李某人身伤害(伤殘证明),违反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依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予以1、责令立即停止医疗美容(打耳孔)服务活动;2、没收药品和器械;3、罚款4500元的行政处罚。

由一起医疗美容纠纷作出行政处罚案件引发的思考_李豪新

由一起医疗美容纠纷作出行政处罚案件引发的思考_李豪新

#案例分析#由一起医疗美容纠纷作出行政处罚案件引发的思考李豪新,刘 虹,曹树礼(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 100020)[收稿日期]20060508[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6131(2006)04-0288-031 案例介绍2005年2月18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举报,/某医疗美容专科医院0为举报人施行医疗美容手术即/颧骨磨削术、下颌角磨削术0,造成医疗事故。

经现场调查得知,该医疗美容专科医院是/某有限责任公司0设立的营利性医疗机构。

举报人原为该院聘任的护士长,2004年4月6日,该院与韩国KAM G -NAM 整形外科医院在北京举行颌面外科新技术的学术交流活动,由韩国医生主刀,中韩两国医生同台免费为举报人施行此医疗美容手术,并使用从韩国带来的设备/磨骨机0,术后造成右侧颧骨骨折脱位,遂在该公司的另一家连锁医疗美容专科医院施行修复术,术后右侧颧骨前侧有凹陷,功能未受影响。

医院建议其再施行修复术,举报人表示拒绝,认为手术对其造成了医疗事故,要求医院对其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因该院不同意,故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

经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取证发现,为举报人施行医疗美容手术的主诊医师是一名韩国籍医生,该医生未取得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5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6。

另外,协助手术的护士是一名未取得5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6的韩国籍护士。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6第四十八条,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6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于2005年2月25日,对该医院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手术中使用的韩国设备/磨骨机0,未在我国办理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手续,属于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卫生行政部门当即移送药品监督部门,药品监督部门依据5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于2005年5月31日,对该医院作出警告并罚款7000元的行政处罚。

对举报中提出造成医疗事故的有关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建议举报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例查处美容场所违反卫生行政法规案的探讨

一例查处美容场所违反卫生行政法规案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7-000-01摘要本文记录了一宗美容场所违反卫生行政法规涉嫌从事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和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执业案件的经过,探讨了这类案件的查处过程、法律适用、注意事项等,为今后查处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监督美容场所无证行医一、案件起因二、现场检查接报后,卫生监督员前往该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现场可见场所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但未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卫生监督员在场所内一个抽屉里找到了三菱针,在一房间内发现了消毒器械用的高压锅,未见注射输液的针具、注射药品、医疗废物等,也未见处方笺。

在前台执法人员发现了其经营的客户记录本,记录本显示该美容场所第一次开门营业的时间为两个月前。

三、调查取证卫生监督员针对现场发现的情况,对该公共场所胡××进行了询问,胡××表示场所属于美容公共场所,取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人即自己,目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尚在办理过程中。

现场发现的三菱针是用来给患者进行祛痘用的,高压锅等物品是用于给金属器械消毒用的,该场所有给顾客进行祛痘治疗,但是从来没有进行过注射输液,卖药等行为。

为了查明本案的实际情况,卫生监督员联系了举报的市民,市民表示愿意配合。

次日,市民来到了卫生监督所,陈述了在该美容公共场所接受祛痘治疗的经过,表示是该美容店主动要求给其进行祛痘治疗,事后收取了她300元的治疗费用,举报市民出示了相关单据。

四、事实认定案件调查至此证据已经收集齐全,经过合议,认定该场所的可能存在以下两项违法行为:一是涉嫌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行为;二是涉嫌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执业的行为。

对于当事人上述行为一,违反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即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应当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即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二)(一)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形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三)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予以行政处罚。

医疗美容违法案例分享及思考培训

医疗美容违法案例分享及思考培训

医疗美容违法案例分享及思考培训一、引言医疗美容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美丽与年轻。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医疗美容违法案例的出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分享一些医疗美容违法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探讨。

二、医疗美容违法案例分享1. 案例一:非医疗机构进行整形手术在某城市,一家没有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非法进行整形手术,导致多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有人因手术失败而残疾。

这家机构没有合法的医疗执业资质,却擅自进行医疗美容服务,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 案例二:使用假药进行美容治疗一家美容院在进行美容治疗时,使用了一种没有经过批准的假药。

假药没有经过严格的药物审批程序,成分和质量无法保证,使用后导致多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3. 案例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一家医疗美容机构通过虚假宣传手段吸引消费者,宣称他们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并且没有任何风险。

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现效果不如宣传所说,并且出现了一些副作用。

这种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让他们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

三、医疗美容违法案例的危害医疗美容违法案例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具体来说,它们可能导致以下危害: 1. 健康风险:非法机构和假药的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 经济损失:一些不法机构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然而治疗效果却不如预期,甚至出现副作用。

这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金钱,还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3. 信任危机:医疗美容违法案例的频发让人们对整个行业产生了质疑,失去了对医疗美容机构和医生的信任。

这对于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如何避免医疗美容违法案例为了避免医疗美容违法案例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大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医疗美容机构的执业资质审核和监督检查。

对一起美容会所非法从事诊疗活动案件查处的体会

对一起美容会所非法从事诊疗活动案件查处的体会
文书 , 并有 投诉 举 报交 办单 及 现场 拍 摄 照片 为证 , 照 片均 由当事 人确认 , 使得 本次非法从 事诊 疗活动 事件 事实清楚 、 证 据充分 , 证据链 完整 。
2 . 1 调查 取证 时注 意 方 法 及 时 保存 证 据 涉 及
依 法进 行监 督检 查 。发 现 : 现 场 两 名顾 客 正 在 按 摩 床 上接 受服 务 , 其 中顾客蒋 某 背部 正在 放血 拔罐 , 操 作 人员 周某 未 能提供 《 医师 资格 证 书》; 现 场未 能 提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 2 0 1 4年 第 1期 ( 第 2 5卷
总第 1 3 7期
对 一起 美容会 所 非 法从 事诊 疗 活动案 件查 处 的体 会
叶蓓 蓉①
摘 要 通过对 1起美容会所非法从事诊疗 活动案件 的分析 , 探讨 在处理此类案件过程 中取证 的方法及证据 的保存 、
诊疗行为案件 的定性 、 违法所得 的认定 以及行政处罚适用条款等问题 , 并 由此 引发 了对 同类案件 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事实 , 根 据 以上情 况 , 钟 楼 区卫 生 局 遂 予 以受 理 、 立 案 调查 。1 月1 4 日下午 , 卫 生监 督 员 对 会所 负责 人 刘 某做 了询 问笔录 , 笔 录 中承 认 了 给 顾 客蒋 某 进 行 放 血拔 罐 的事实 , 同 时确 认 了顾 客 凌某 提 供 的 收费 发票 , 共计 2 8 0 0元 整 。在案 件 调查 过 程 中 , 发 现顾 客 资料 5 8本 , 其 中记 录 了每次 顾客 到店 后所 做 的服 务, 未查 见 具体 收费 金额 , 店 内未 查见 其他 收费 票据 等物品。 案 情 调查清 楚 、 证据 确凿 后 , 认 定 上述行 为 违反

医疗美容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解析

医疗美容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解析

医疗美容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解析随着人们对美容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美容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然而,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本文将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进行全面解析。

一、医疗美容行业的法律法规概述医疗美容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设立、经营、管理、执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二、非法行医行为的处罚规定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着一些非法行医行为,如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等。

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处罚规定》,对于上述行为,监管部门可以采取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许可证等措施进行处罚,以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三、医疗美容产品的监管规定为了防范医疗美容行业中使用不合格产品的情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美容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美容产品必须符合药品质量标准,未经批准的产品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

一旦发现存在问题的产品,监管部门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四、医疗美容机构的执业管理规定医疗美容机构是医疗美容行业的核心组织单位,对其执业管理也是法律法规关注的重点。

《医疗机构条例》对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设备条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机构,监管部门将执法严厉,并采取吊销许可证、暂停营业等处罚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五、风险提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医疗美容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隐患。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美容行业的宣传、合同、赔偿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一旦发生纠纷或损害,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结语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将日趋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起非法开展医疗美容行政处罚案的讨论
作者:子树来源:网上搜集添加时间:2012-3-13 9:48:01 浏览数:2300
绵竹市卫生执法监督大队龚杰
【案情简介】
2011年3月9日,绵竹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监督员在对仟坤国际步行街段进行日常综合执法检查时发现:一商铺(仟坤国际步行街×××号)店招为“×××医学美容护肤院”,店招下方悬挂“射频、E量光量子根除雀斑真皮斑脱毛激光洗眉胎记取痣”宣传横幅,横幅下方的玻璃墙上张帖着巨幅医疗美容宣传图画,上面印有“本院与成都整形美容医院华西医科大学整形医院合作,切除眼袋、双眼皮成型、抽脂减肥、隆胸、隆鼻”等醒目字样;店内标识为“治疗室”的房间内发现用于纹刺、激光点痣、祛斑等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仪器、医疗美容项目价目表、医疗美容顾客登记记录本以及大量盐酸利多卡因、甲硝唑、氯化钠、阿昔洛韦等注射液,同时在进门墙角的垃圾桶内发现有使用过的3瓶阿昔洛韦空药瓶、2支使用过的注射器,并通过仔细比对未使用的医疗美容针剂与使用过的医疗美容针剂外观完全一致。

【现场收集的主要证据】
1、书证。

收集被处罚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医学美容宣传资料等;现场检查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询问笔录、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

以上材料证明了该场所的违法事实和行政处罚程序的合法性。

2、物证。

纹刺、激光点痣、祛斑等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仪器、医疗美容项目价目表、医疗美容顾客登记记录本以及大量盐酸利多卡因、甲硝唑、氯化钠、阿昔洛韦等注射液均以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方式现场进行了收集,以上证据证明了违法事实的客观存在。

3、现场拍摄视频图片材料。

现场拍摄了视频、照片辅助证明该案件的事实性。

【处理结果】
经过调查该店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消费者提供纹刺、激光点痣、祛斑切除眼袋、双眼皮成型、抽脂减肥、隆胸、隆鼻等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属于非法行医案件,我所依法对张××(×××医学美容护肤院)的违法行为,予以没收医疗用品,没收违法所得3000元,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立即停止医疗美容服务。

2011年 6月15日绵竹市卫生局向当事人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该案以当事人如期自觉履行处罚而结案。

【讨论】
一、迅速反应。

本案是卫生监督员在日常综合执法监督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的,监督员现场及时搜集证据,
为最终做出处罚打下基础,同时有力的维护了我市医疗市场秩序,确保了广大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存在薄弱环节,部分老百姓对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区别、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和人员具备条件以及非法开展医疗美容可能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该店开张近一个月无任何群众投诉举报,给卫生执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今后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三、本案应算是一起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特例,案情相对简单,执法部门在认定违法事实,收集证据等方面较为容易,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多数生活美容场所在较为隐蔽的房间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活动,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美容机构负责人可以房间内有客人在做全身护理等多种理由阻碍检查;加之医学美容涉及个人隐私,绝大部分为女性,更不愿意透露真实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往往做了手术就走。

因此如没有投诉举报线索,执法人员很难深入调查取证,造成了部分生活美容院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故意将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混为一谈,大势宣传炒作,在生活美容机构内非法为美容顾客提供医疗美容服务。

同时,由于美容消费者无法区分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区别,导致自己在美容消费时接受了非法的医疗美容服务也不能辨别。

上述行为是生活美容行业的一种新趋势,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