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动态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如何简单估算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

如何简单估算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燃料电池汽车凭借其清洁环保、加注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产业热度正在快速提升。
对于车辆性能,大家最关心之一就是续驶里程。
都说氢燃料电池汽车续驶能力强,果真如此吗?据权威媒体报道,最新现代NEXO,其续驶里程能够达到805公里;2018款本田Clarity最大续驶里程可达750公里;丰田Mirai续驶里程为500公里。
这些一目了然的数据,无一不在为燃料电池汽车续驶能力提供着有力注解。
续驶里程,于传统燃油车而言,知道油箱容积,除以百公里耗油量,我们便可推算出车辆续驶里程。
对于纯电动汽车,知道百公里耗电量以及储电量,即可推算出车辆续驶里程。
那么,燃料电池汽车的续驶里程应该如何推算呢?计算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必须要了解影响燃料电池续驶里程的三大因素:储氢量、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效能、燃料电池汽车总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量影响着车辆续驶里程。
储氢量,指燃料电池汽车车载供氢系统的储氢量。
车载氢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部件,由储氢瓶、组合瓶阀、溢流阀、减压器、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管道连接件等组成。
其中,储氢瓶相当于传统燃油车的油箱,其储氢量有如油箱储油量。
目前,国内外主流储氢瓶为高压气态瓶,国内使用Ⅲ型瓶(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国外使用Ⅳ型瓶(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商用车与乘用车的供氢系统所携带的储氢瓶数量不同,商用车通常有2到10个35兆帕储氢瓶,乘用车有2-3个70兆帕储氢瓶。
如福田8.5米燃料电池客车携带4个35兆帕储氢瓶,最新的现代NEXO则携带3个70兆帕储氢瓶,Mirai 携带2个70兆帕储氢瓶。
假设在温度相同、储氢瓶充满的状态下,根据气体方程PV=nRT,我们可以看出,压力越大、容积越大,储氢量就越多。
可以说,不谈储氢量的续驶里程都是耍流氓,当我们谈续驶里程时,首要应了解的是车辆储氢量。
了解完储氢量,让我们看一下第二个重要影响因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效能。
车辆续驶里程定义

车辆续驶里程定义
车辆续驶里程是指电动汽车在动力电池满电状态下,依据特定的工况(如60km/h等速工况或30km/h-60km/h的循环工况)所能够连续行驶的最大距离。
这个指标是衡量电动汽车实际使用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具体来说,车辆续驶里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电池容量:电池容量越大,能够存储的电量就越多,相应的续驶里程也会越大。
车辆重量:车辆重量越重,需要克服的阻力就越大,从而消耗的电量也会更多,反之亦然。
行驶速度:在相同条件下,车辆的行驶速度越快,空气阻力等额外阻力就会增加,导致电量消耗加速,续驶里程会有所减少。
驱动效率:车辆的电机、传动系统等部件的效率也会影响电量的消耗。
效率越高,同样的电量能够驱动的距离越远。
外界环境: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续驶里程。
例如,低温会使电池性能下降,导致续驶里程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中,车辆续驶里程往往会受到驾驶习惯、路况、使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使用中的续驶里程可能与理论值有所差异。
此外,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能够满足使用需求,还需要关注电池的维护和保养,以及车辆的合理使用。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标,配合乘⽤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况”)项⽬、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1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作过程按照节能⼯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程试验⽅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车及轻型商⽤车⽣产企业、动⼒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作以来,中汽中⼼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泛的调研和对⽐,组织召开了多次⼯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中国⼯况”项⽬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中汽中⼼标准所根据前⼀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因素有哪些
随着保有量不断增长,电动汽车在高速、低温等状态下的续驶里程波动备受消费者关注。
是什么原因导致里程焦虑?影响续驶里程的因素有哪些?产业各方应做出哪些改变?
续驶里程与预期里程的差异是焦虑的主因
1.传统燃油车也存在续驶里程波动现象,但电动汽车车主里程焦虑更加明显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面临同样的里程波动现象,但由于燃油车的续驶里程相对较长,一般能够超过大部分消费者心理预期,目前对燃油车里程的焦虑不明显,社会争议较小。
但由于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与消费者预期尚存差距,且里程波动较大,在部分应用场景中达不到使用要求,从而导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里程更为敏感。
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波动对比
2.电动汽车实际续驶里程与测试及公布里程的差异性加剧了消费者的心理落差
一是部分厂商将理想状态下的等速续驶里程数据作为主要宣传,与实际里程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业内已经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二是我国能耗和排放法规引用欧洲NEDC测试体系,与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实际行驶工况不相符,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实际续驶里程。
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市区市郊里程分配不合理,在现行标准中城市工况占比70%,市郊占比30%,这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同时怠速比例也相差很多。
二是工况测试是在常温不开空调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现实中车辆开启空调的时间很多,而且电池性能、制动回收效果也会随温度降低而下降。
三是工况中减速阶段的较为缓慢,非常有利于电动汽车进行制动回收,实际使用中,汽车的减速往往更快速,制动回收不完全。
由于上述原因,与电动汽车出厂标称里程相比,不同车型随着季节变化、路况变化、车辆使用寿命变化里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减,成为电动汽车产品的普遍现象。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策略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续航里程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和消费者的接受度。
因此,研究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因素要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首先需要了解影响续航里程的因素。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方面:1、电池技术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和寿命直接影响续航里程。
目前,主流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
然而,这些电池的能量密度仍有待提高,同时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会有所下降。
2、车辆重量车辆的重量越大,行驶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就越多,从而缩短续航里程。
因此,通过采用轻量化的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和碳纤维等,可以减轻车辆重量,提高续航里程。
3、空气动力学车辆的外形设计对空气阻力有很大影响。
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减少空气阻力,降低能耗,从而增加续航里程。
例如,流线型的车身、低风阻轮毂和扰流板等都可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4、驾驶习惯驾驶习惯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有显著影响。
急加速、急刹车和高速行驶都会增加能耗,而平稳驾驶、合理利用能量回收系统则可以提高续航里程。
5、车载设备能耗车内的电子设备,如空调、音响、导航系统等,都会消耗电能。
优化这些设备的能耗管理,在不需要时及时关闭,可以节省电能,延长续航里程。
二、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策略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1、电池技术改进(1)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这些新型电池有望在未来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2)优化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精确的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包括电量、温度、电压等,合理控制充放电过程,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2、轻量化设计(1)使用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制造中,更多地使用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替代传统的钢铁部件,不仅可以减轻车身重量,还能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纯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纯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比于传统的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在减少尾气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纯电动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续航里程不足、充电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纯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续航里程不足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目前市面上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普遍在300-500公里左右,而传统燃油车的续航里程往往能够达到600-800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在长途行驶时需要频繁充电,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针对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1. 提高电池技术水平。
目前,锂电池是纯电动汽车主要的动力源,而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通过不断研发新的电池材料和技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可以有效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2. 发展快速充电技术。
快速充电技术可以大幅缩短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建设更加完善的快速充电网络,使得纯电动汽车在长途行驶时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充电。
3. 推广车载发电技术。
车载发电技术可以通过车辆内部的发电设备为电池充电,从而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通过研发更加高效的车载发电设备,实现车辆自我充电,可以有效缓解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
二、充电设施不完善除了续航里程不足之外,充电设施不完善也是纯电动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城市中的充电设施普遍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充电桩都集中在市中心地区,给纯电动汽车的充电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地面停车位不足、充电桩的使用费用以及充电速度等也是影响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针对充电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1. 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研究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的未来展望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的未来展望
▪ 电池技术的发展
1.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从最初的 100Wh/kg提高到了现在的300Wh/kg以上。 2.充电速度的加快:新一代快充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3.轻量化设计:采用更轻的材料来制作电池,以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
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
▪ 提高电池使用环境
1.优化电池使用环境,如降低电池工作温度、提高电池工作湿度等,以提高电池的 能量密度。 2.研究和开发新型电池防护技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研究和开发新型电池维护技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 提高电池回收利用
1.采用新型电池回收技术,如湿法回收、热解回收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研究和开发新型电池回收管理系统,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研究和开发新型电池回收设备,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研究
续航里程提升的重要性
续航里程提升的重要性
续航里程提升的重要性
1.提高用户满意度: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能指标,续航里程的提升可以满足用户更长的行驶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2.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续航里程的提升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续航里程的提升可以消除用户的里程焦虑,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4.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续航里程的提升需要依赖于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进步,因此,续航里程的提升也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 技术的进步。 5.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是实现绿色出行的重要途径,续航里程的提升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降低能源消耗:续航里程的提升可以降低单位里程的能源消耗,有利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研究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研究摘要:随着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尾气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世界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各国政府、世界人民和汽车制造企业都普遍认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必须是节能减排,而纯电动车正是这股潮流中的领军人物。
但技术的瓶颈限制了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提高。
本文先是简单地叙述了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的问题,然后是从纯电动车的实际运用中总结出影响它续航能力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简单地阐述了提高纯电动车续航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前言:作为现代工业文明象征的汽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质量好坏、民众喜爱程度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纯电动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用户购买纯电动汽车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其续航里程的高低。
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一)电池应用现状纵观整个纯电动车生产业,其电池以铅酸、锂离子为主。
铅酸电池是纯电动车发展的初期主流电池,但其性能低、充电速度缓慢、寿命短,污染较严重。
因此,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铅酸电池逐步被锂离子电池取代。
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较低,无记忆效应,比铅酸电池容量大,循环寿命较长。
(二)续航能力的现状简单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是在电池饱和状态下行驶到下次充电的里程数。
从目前的汽车产品来看,虽然汽车企业一直在加大电池、车身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仍然远远不及汽油机汽车。
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宣传里虚报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几乎是行业潜规则。
二、影响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因素(一)电池的容量电力驱动和电力控制系统是纯电动汽车与汽油机车区分最大的一个方面。
蓄电池容量是限制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蓄电池制造工艺和材料制约,导致纯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蓄电量远远达不到汽车用户续航里程的要求。
在纯电动车使用时,电池放电量越大,容量降低得越快,续航里程就越短。
(二)气温的高低影响电池容量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外部温度的高低,纯电动车在夏季和冬天的续航里程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武汉市车辆实际行驶的大量数据分割成10127个短行程,然后 选取特征参数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并分成五类。建立了整车行 驶动力学模型和能耗模型,根据模型仿真计算出了每类短行程工 况的单位里程平均能耗。
采用特征参数识别方法判别当前车辆行驶工况所属类别来估算 剩余续驶里程,并将估算结果进行滤波处理。最后采用拟合的武 汉市城市道路工况对提出的续驶里程估算方法进行验证。
本文结合武汉市的实际工况采用k-means聚类法进行续驶里程的 估算,结果表明估算效果良好。
因此,本文在典型工况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武汉市城市道路实际行 驶工况进行续驶里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 内容:首先,电池SOC的准确估算是进行续驶里程估算的必要条件, 因此首先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法建立电池的SOC估算模型,以聚 合物锂电池为研究对象进行充放电实验并进行参数辨识,之后根 据实验进行SOC估算模型验证。
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12km,平均相对误差 为1.78%。最后,研究分析了续驶里程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车身电器(空调)的能耗会使续驶里程降低将近 30%,ECE工况的续驶里程比UDDS工况高出15.68%,良好的驾驶行 为以及制动能量回收都是增大续驶里程最有效的办法。由于驾 驶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精确估算续驶里程并不容易。
结果表明,该模型的估算精度达到97%以上,并且不受初值限制, 收敛速度很快。最后根据估算原理推导续驶里程在不同工况下 的计算公式。
结合车辆动力系统模型和SOC估算模型建立纯电动汽车整车能耗 模型,为后期的算法研究打下基础。然后,研究了两种续驶里程 估算方法。
一是采用迭代法进行续驶里程估算,根据能耗和里程之间的关系 以及迭代的方法进行续驶里程估算,但是由于单位里程能耗较小 的原因导致估算初期误差较大。二是采用基于实际行驶工况数 据的k-means聚类法进行续驶里程估算。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动态估算及影响 因素研究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各项技术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市场。 但是由于存在“里程忧虑”的问题,影响了纯电动汽车的推广使 用。
进行纯电动汽车续重要的意义。但是现 有的一些方法都是基于典型工况的研究分析,与我国道路实际工 况相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