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关注身边的垃圾》小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Fatalism is an excuse for the weak who lack willpowe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1《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第三单元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
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在单元整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垃圾”,以“身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发现了解垃圾的________,思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理解力,使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普通话交流垃圾的________,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处理生活垃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信息技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教学流程】一、图片激趣,引入话题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鸭先生)它是我们早已认识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看到什么就大声说。
(课件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吧。
2、哪个小组能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分享?⑴香蕉吃完后剩下的香蕉皮就成了垃圾。
贴写有“果皮”的图片。
⑵饮料喝完了,饮料罐就是垃圾。
贴写有“易拉罐”的图片。
⑶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袋都是垃圾。
关注身边的垃圾(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教案:关注身边的垃圾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定义、种类、来源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垃圾分类和投放。
3. 增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定义和种类2. 垃圾的来源和危害3.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4. 垃圾投放的正确方式5. 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垃圾投放的正确方式。
2.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增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垃圾分类图示。
2. 学具:垃圾分类手册、环保手提袋、彩色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垃圾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定义、种类、来源和危害,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垃圾分类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投放的正确方式。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关注身边的垃圾2. 副垃圾分类与环保3. 内容:- 垃圾的定义和种类- 垃圾的来源和危害-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垃圾投放的正确方式- 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点。
2. 问答题:谈谈你对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的认识。
3. 实践操作: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记录过程和心得。
4. 创新设计:设计一款环保手提袋,宣传垃圾分类和环保。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3. 教学改进: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中班环保教案《我们身边的垃圾》精选

中班环保教案《我们身边的垃圾》精选一、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与标识2. 垃圾对环境的危害3. 垃圾减量与回收利用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和减量的习惯。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实物、教学PPT、环保视频等。
2. 学具:分类垃圾箱、垃圾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垃圾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垃圾的分类名称。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分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引导幼儿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完成垃圾分类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经验。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垃圾减量和回收利用。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图示2. 垃圾减量与回收利用方法3. 环保标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家庭垃圾分类记录表,记录一周内的垃圾分类情况。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 活动三 垃圾流浪记》说课稿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三垃圾流浪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三垃圾流浪记》是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通过垃圾的流浪之旅,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身边的垃圾为切入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珍惜资源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垃圾分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表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垃圾处理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身边垃圾的处理方式,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
3.垃圾分类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4.垃圾流浪记:学生表演垃圾流浪记,通过剧情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珍惜资源的意识。
5.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1.垃圾产生2.垃圾分类3.垃圾运输4.垃圾处理5.垃圾回收6.资源再利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身边的垃圾》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身边的垃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身边的垃圾》。
第一部分:设计理念:第二部分、具体实施:一、活动目标2、通过参观、访问、探究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渐渐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惯。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二、活动准备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运到哪里去了?(在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2、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
三、活动方案这个主题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1、准备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实施阶段: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渣滓的种类、危害、分类及回收的方法);调查渣滓处理情况,提出处理的新设想。
3、总结阶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体验。
四、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描述: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地球上,是地球妈妈孕育了一切生命。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在这美好的环境里人们愉快地生活着,小朋友快乐地成长着……但是有些人却只顾自己,不顾对周围环境的的保护,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2、师描述:看到街道上、小区里、校园周围垃级成堆,工厂前浓烟滚滚,这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怎能不让我们肉痛!同砚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又怎么忍心看到她备受培植呢?让我们从目前做起,行动起来,爱惜我们的地球妈妈吧!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身边的渣滓》。
(二)小调查汇报交流1、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
师: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1)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2)全班交流:(3)师小结:我们大家天天都要发生出许多渣滓,这些是生活渣滓,。
生活渣滓中常见的物质有:食物残渣、木、塑料、橡胶、玻璃、布头等。
另外还有一类渣滓是工业渣滓。
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渣滓的成分非常复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减少浪费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垃圾问题,学会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和处理。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
3. 身边的垃圾问题:校园、家庭、社区。
三、教学重点1.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垃圾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垃圾问题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垃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垃圾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垃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
2. 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3. 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垃圾分类实践的反馈。
六、教学扩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处理和环保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直观地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七、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进行垃圾分类的经历,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出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
八、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垃圾处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
我根据五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1、确立活动主题;2、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
2、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
第三阶段1、活动成果展示;2、交流体验;具体步骤: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上课吧!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播放地球优美视频,渲染气氛.欣赏了优美的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各种垃圾图片)形成对比.生:(大声说各种垃圾名称:易拉罐、塑料袋、废纸、菜渣、果皮等)师:除了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垃圾?(3—5名学生交流)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发现咱们班同学都特别善于观察,今天,我们的实践活动课就是《我们身边的垃圾》板书课题。
《大手牵小手,文明你和我》——关注身边的垃圾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大手牵小手,文明你和我》——关注身边的垃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焚烧、填埋。
3. 垃圾分类的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视频。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垃圾围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各组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讨论垃圾分类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5. 视频观看:观看垃圾处理的视频,了解垃圾处理的全过程。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手牵小手,文明你和我》——关注身边的垃圾2. 板书内容:-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垃圾处理方法: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焚烧、填埋- 垃圾分类的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家庭垃圾分类,记录垃圾分类的过程和心得。
2. 小组作业:各组根据课堂讨论,制定一份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展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实际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活动背景
从开学至今,我所担任的班级在卫生方面做得很不够,经常被我批评。
一次,班上学生对我说:“有的同学随便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有的甚至在垃圾筒前几米就随手将垃圾往筒内扔。
真是不自觉!”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说:建议我们不妨做个《关注身边的垃圾》的实践活动,怎么样”学生欣然同意。
于是我们确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为——关注身边的垃圾。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处理方法。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重难点: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处理方法及设计垃圾处理方案。
四、活动准备
1、学生对垃圾的分类进行调查。
2、学生对垃圾的危害、处理的方法进行讨论
3、学生的“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五、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起班内卫生和学校周围垃圾的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从而揭题:关注身边的垃圾。
)
2、了解垃圾的分类
师: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
生:妈妈烧菜后留下的菜叶,还有我们吃剩的饭菜。
生:要说到菜叶,菜市场就更多了,而且不光有菜叶,塑料袋也很多的。
生:是的,真脏啊。
然后学生通过积极发言提出一些问题,最后总结出三类问题讨论:1,垃圾的产生。
2,垃圾的危害。
3,垃圾的处理。
然后学生自愿集合,分成三组讨论,讨论一段时间,再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小组作总结汇报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不可回收垃圾。
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可回收垃圾。
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3、了解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
师:那么,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生:垃圾影响我们的健康,比如,有垃圾的地方通常是有苍蝇的。
生:是的,还有很多恶臭味,难闻死了。
生:……
第二小组汇报:
我们组通过讨论了解到,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第一、占地过多,同时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如塑料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
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
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第四、火灾隐患。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
4、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师:看来啊,垃圾对我们人类的危害还真不少呢。
那么,这么多垃圾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第三小组汇报:
垃圾的处理方法有:
一是深埋垃圾,把垃圾放进泥土,渐渐腐烂,最后消失。
1、卫生掩埋法。
2、焚烧法
3、积肥法
二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是让垃圾变废为宝。
让垃圾很好的被利用。
5、如何处理垃圾方案设计大比拼
师:这三种处理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最好(生齐声说:第三种)那接下来让我们来到下个环节:如何处理垃圾方案设计大比拼
(行动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身边的垃圾
垃圾的分类
垃圾的危害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垃圾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