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复试知识点总结机械设计复试是许多工程类研究生申请者进入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环节。

通过复试,学校可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机械设计基础和能力。

为了帮助申请者更好地准备机械设计复试,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机械设计知识点和技巧。

1. 工程基础知识在机械设计中,掌握各种工程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

在复试中,面试官可能会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提问,因此申请者需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强化。

2. 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原理是机械工程中的核心内容。

申请者需要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机械传动方式、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机械系统的优化技巧。

此外,了解机械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3. CAD软件应用在现代机械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掌握一些主流的CAD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将有助于提高机械设计的效率和精确度。

在复试中,申请者可能会被要求进行CAD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对这些软件的应用能力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 制造工艺和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制造的过程和要求。

因此,了解不同的制造工艺和相应的工程制图规范非常重要。

申请者需要了解常见的工程图纸符号、尺寸公差和配合制图等知识点,并能在复试中准确地理解和解读相应的工程图纸。

5. 常见机械设计问题和案例分析在复试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机械设计问题或案例分析题。

这些问题和案例通常涉及实际工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申请者需要通过阅读相关的机械设计书籍、期刊和实践经验,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案例的能力。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复试是考察申请者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申请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熟悉机械设计原理,掌握CAD 软件应用和工程制图,以及能够解决常见机械设计问题和分析案例。

通过充分准备这些知识和技巧,申请者将增加在机械设计复试中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潜力。

机械制造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造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造复试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设计基础1.1 工程图学在机械设计中,工程图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

考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工程图知识,包括多视图投影、剖视图、尺寸标注、公差标注等内容,同时要熟悉使用CAD软件进行绘图。

1.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1.3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传动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机械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选型原则,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2.1 材料性能材料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同时要掌握材料的组织结构、组织性能关系。

2.2 材料加工材料加工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材料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塑性加工等,同时要了解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3 材料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处理是材料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表面涂层、表面改性、表面清洁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处理后材料的性能变化。

三、制造工程3.1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制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成型工艺、切削工艺、连接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制造工艺,以及工艺选择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3.2 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和应用,以及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编程。

3.3 现代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包括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精密加工技术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范围和特点,以及相关设备和工艺。

四、加工工艺与设备4.1 机床与工具机床与工具是加工工艺与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控机床、特种机床、常规机床,以及车刀、铣刀、刀具夹具等工具。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复试要点一.填空+名词解释1.制造:(广义)即输入输出系统,输入的是生产要素,输出的是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产品.(狭义)从原材料或半成品经加工和装配后形成最终产品的操作过程.P3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各表面间相互位置及各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P42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将制订好的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描述出来,作为指令性的技术文件.P2044.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将组成机器的全部零、部件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连接与固定在一起,构成合格机械产品的过程。

P445.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p426.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那部分工序7.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8.生产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P459.零件表面切削加工方法: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范成法(展成法).P4710.工件表面的成形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定位和调整运动。

P4811.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 c、进给量f、背吃刀量a p。

p5512.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综合。

P5613.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4.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5.基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尺寸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6.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设计基准即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即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17.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18.定位基准又可分为粗基准、精基准、附加基准。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客观、公正、有效地考查考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根据不同的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实际问题和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 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15%左右)2.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20%左右)3. 机床夹具(15%左右)4. 加工精度与统计分析(20%左右)5.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5%左右)6. 装配工艺(15%左右)(四)试卷题型结构1.填空题(20%)2.简答题(20%)3.论述题(30%)4.分析计算题(30%)三、考查内容及要求1.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典型金属切削机床基础知识,切削加工基本知识、常用刀具基本知识。

2.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设计,工艺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3.机床夹具:工件定位、夹具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定位装置、夹紧机构。

4.加工精度与统计分析: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综合与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零件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影响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

6.装配工艺: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

四、考试用具说明考试需携带黑色碳素笔、计算器和直尺。

五、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巩亚东主编 2017年6月科学出版社。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重点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重点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重点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一、名词解释1.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2.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3.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5.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6.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7.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

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8.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9.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10.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11.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12.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3.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4.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

15.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

16.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7.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

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集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二、单项选择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1)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2)传动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作为统一精基准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7.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2)①切削速度②切削深度③进给量8.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1)进行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9.工序余量公差等于(1)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10.一个部件可以有(1)基准零件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多个11.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1)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④修配法1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3)①工步②安装③工序④工位13.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14.工序尺寸只有在(1)的条件下才等于图纸设计尺寸①工序基本尺寸值等于图纸设计基本尺寸值②工序尺寸公差等于图纸设计尺寸公差③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④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15.工艺能力系数是(1)①T/6σ②6σ/T③T/3σ④2T/3σ16.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3)①工件实际限制自由度数少于6个②工件有重复限制的自由度③工件要求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④工件是不完全定位17.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18.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1)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19.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2)①通用夹具②专用夹具③成组夹具④组合夹具20.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1)①轴承孔的圆度误差②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③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④切削力的大小21.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或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2)①带状切屑②单元切屑③崩碎切屑22.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2)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23.自激振动的频率(4)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④等于或接近于24.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1)基准作为精基准①设计②工序③测量④装配25.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1)①粗镗—半精镗—精镗②粗镗—半精镗—铰③粗镗—半精镗—粗磨④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三、判断题1.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

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复试-复试经验3

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复试-复试经验3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20XXXX.20XXXX.30 晴,西安昨天已经见过导师,签完协议,体检完成;一切告一段落,只等回去办理档案等各种关系.下面就简单回顾下这两天的复试过程,希望对考研后来人有所帮助!我是从**出发,22号就到了西安.3月23日全天、24日上午资格审查,应届生拿着你的学生证,身份证,准考证;往届生拿着身份证,准考证,还有学历学位证书;然后会贴出一些名单,安排笔试考场,还有你的复试考号;复试笔试有专业加试,英语听力和综合逻辑,考场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注意;专业课在一个考场,英语和逻辑一般在外语学院语音室进行;确认完了之后你可以先熟悉下各个考场,提前找找,免得临考前抓狂;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抽空把复试科目看看,背下基本概念之类的。

3月24日下午专业课笔试,大概20XXXX0分钟,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好像是20XXXX 个里面选择8个就可以了;然后是3个简答,2个论述!大家放心,时间足够用;晚上安排英语听力,形式类似于六级,长短对话,短文,复合式听写,总共半小时;不过部分发音和六级有所差异,建议提前准备时,以六级听力为主,另外加强泛听;当然英语听力所占比例不大,如果你初试成绩很好,而且不在乎这点分数的话,提前简单适应一下就好——讲真话,大部分人水平差不多,听的晕头转向,尤其是短文;综合分析能力测试,60分钟50个选择题,类似于考公务员的逻辑测试,如果提前没有练习还是不容易做完的(一部分牛人除外,呵呵)。

个人感觉:专业课答得很好,因为事先我看过不止5遍的课本,而且整理过一遍知识系统框架,建议大家对指定书要多遍复习,建立较为详细的知识框架!英语听力还好,就是中间短文时,节奏有点乱,好在最后复合式听写做的还不错,长短对话也不错!逻辑测试我提前没练过,只做完40多个,剩下的七八个蒙的。

到此为止,笔试部分已经完毕。

听力和逻辑考完之后是晚上九点左右,这时候你可以去机械学院去看看第二天面试的分组情况,我是这个时候去看的,但是之前就出来了,所以从报到,资格审查,一直到面试,一定要常去机械学院二楼的那个公告栏多转转,以防漏掉什么重要信息,呵呵,缺考任何一门都是不能录取的。

复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点(主要)

复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点(主要)

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1工步是指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刀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2生产类型通常分为单件、成批、大量生产三种,完全互换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在主剖面中测量的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是后角α4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时间,用T表示5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互为基准方法来保证6夹具由夹具体、对刀原件、定位原件、夹紧装置等部分组成。

7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

8范成法齿轮刀具有齿轮型刀具、齿条型刀具等。

9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温度最高点是在前刀面上处。

10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 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过定位11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细长轴,车削后轴的形状是1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13高速钢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高速钢是一种加入较多的钨,钼,铬,钒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强度,韧性,耐磨性。

按用途分为通用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按制造工艺不同分为熔炼高速钢和粉末冶金高速钢。

P16——P1714硬质合金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硬质合金是由高硬度,难熔的金属碳化物的粉末,用Co,Mo,Ni等坐粘接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形,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制品。

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很高。

可分为普通硬质合金,新型硬质合金,P17——P1815干式切削技术的刀具技术P65——P66刀具能否承受干切削时巨大的热能,是实现干切削的关键,主要措施有:1,采用新型的刀具技术,2,采用涂层技术,3,优化刀具参数和切削用量。

16要求孔的加工精度为IT7级,表面粗糙度值R=1.6~3.2 m,确定孔的加工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复试要点一.填空+名词解释1.制造:(广义)即输入输出系统,输入的是生产要素,输出的是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产品。

(狭义)从原材料或半成品经加工和装配后形成最终产品的操作过程。

P3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各表面间相互位置及各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P42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将制订好的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描述出来,作为指令性的技术文件。

P2044.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将组成机器的全部零、部件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连接与固定在一起,构成合格机械产品的过程。

P445.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p426.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那部分工序7.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8.生产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P459.零件表面切削加工方法: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范成法(展成法)。

P4710.工件表面的成形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定位和调整运动。

P4811.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 c、进给量f、背吃刀量a p。

p5512.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综合。

P5613.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4.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5.基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尺寸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6.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设计基准即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即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17.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18.定位基准又可分为粗基准、精基准、附加基准。

P59粗基准:使用未经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精基准:使用经过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附加基准:零件上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

【注】在设计机械零件时,应尽量选用装配基准作为设计基准;在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尽量选用设计基准作为零件的工序基准;在加工和测量零件的应尽量选用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以消除基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

19.工件装夹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和夹具装夹。

a.直接找正装夹效率较低,找正精度主要取决于操作的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定位精度要求特别高的场合b.划线找正装夹不需要专用设备,通用性好,但效率较低,精度并不高,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铸件的粗加工工序。

c.夹具装夹效率高、定位基准靠夹具保证,定位精度高而可靠,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广泛用于各种生产类型。

20.六点定位原理:选用与加工件相适应的六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P6021.完全定位:工件定位时6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

不完全定位:工件定位时6个自由度中有1个或1个以上的自由度未被(也不需要)限制。

欠定位:按照工艺要求应该被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被定位元件重复限制。

22.定位误差: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23.定位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p68a.由于工件的定位表面或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制作不准确而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位置误差;b.由于工件的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24.机床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夹具体、对刀元件(导向元件)、连接元件、其他元件及装置。

P725.机床夹具的分类(1)通用夹具——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2)专用夹具——适用于产品相对稳定、产量较大的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3)组合夹具——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新产品的试制(4)通用可调夹具——适用于多品种生产和中小批生产(5)随行夹具——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26.切削的类型:a.加工塑性材料时1)带状切屑——f较小v c较高γo较大2)节状切屑(挤裂切屑)——f较大v c较低3)粒状切屑(单元切屑)——f较大v c较低γo较小(或为负前角)b.加工脆性材料时4)崩碎切屑27.刀具磨损的形式: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边界磨损。

P11028.刀具磨损的原因:磨料磨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化学磨损。

29.刀具磨损过程分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30.刀具使用寿命(刀具耐用度):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刀具的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两次刃磨间切削的时间)。

31.切削三要素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切削速度v c > 进给量f > 背吃刀量a p32.刀具破损的主要形式(1)高速钢和工具钢刀具——烧刃、卷刃、折断(2)硬质合金、陶瓷、立方氮化硼和金刚石刀具——崩刃、折断、剥落、热裂33.磨屑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弹性变形阶段第二阶段为塑性变形阶段第三阶段为形成磨屑变形阶段p12734.磨屑温度可分为:1)工件平均温度2)磨粒磨削点温度3)磨削区的温度p12935.砂轮磨损的主要形式是磨耗磨损和破碎磨损p13036.机械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机械加工表面变质层。

P14737.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尺寸精度。

(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尺寸误差)38.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加工硬化、残余应力。

39.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P15040.误差敏感方向:影响加工精度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刀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方向)。

41.原理误差:采用理论上近似的加工方法或或刀刃形状而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一般多为形状误差。

42.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试切法、调整法、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43.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成形运动法、非成形运动法。

44.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一次装夹获得法、多次装夹获得法、非成形运动法。

45.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46.主轴回转误差表现为径向跳动、轴向窜动、角度摆动三种形式。

47.工艺系统的刚度:工艺系统在受力作用下抵抗其变形的能力。

48.残余应力:当外部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

49.系统误差: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工一批工件,若加工误差大小和方向不变,或按加工顺序作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误差即为系统误差。

前者为常值系统误差,后者为变值系统误差。

P17250.随机误差: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工一批零件时,产生的大小和方向不同且无变化规律的加工误差。

51.一批零件的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常值系统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位置,随机系统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形状。

52.加工硬化(冷作硬化):经切(磨)削加工过的表面,其硬度往往比基体的硬度高出1~2倍,硬化层深度可达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

这种不经热处理造成的表面硬化现称为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

P18653.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按其发生的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P19254.强迫振动(受迫振动):外界周期性的干扰力作用引起的不衰减振动。

55.自激振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该系统本身引起的交变切削力反过来加强和维持系统自身振动的现象。

56.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7.加工阶段可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精密和超精密加工。

58.CAPP: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来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59.CAPP系统按其工作原理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派生式CAPP系统(2)创成式CAPP系统(3)半创成式CAPP系统60.常用的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互换法、选择法、调整法、修配法。

61.箱体类零件常采用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二.简答题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由于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B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W,这种现象称为误差复映。

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1)提高工件在加工时的刚度(2)提高刀具在加工时的刚度(3)提高机床和夹具的刚度2.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1)减少热量的产生和传入(2)加强散热能力(3)均衡温度场(4)控制温度环境3.精基准的选择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2)余量均匀分配原则(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4)粗基准在一个定位法向上只允许使用一次原则4. 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1)先加工定位基准面在加工其他面(2)先加工主要表面再加工次要表面(3)先粗加工后精加工(4)先加工面后加工孔5.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面坐标系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刀具实际角度与标注角度的不同。

刀具在工作中的实际切削角度称为工作角度。

6.什么是积屑瘤?积屑瘤对切削加工有何利弊?第Ⅱ变形区内,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且形成带状刀屑时,常有一些来自切削底层的金属黏接层积在前刀面上,形成硬度很高的楔块,称为积屑瘤。

积屑瘤由于经过了强烈的塑性变形而强化,因而可以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它有保护切削刃和增大实际工作前角的作用,使切削轻快,可减少切削力和切削变形,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

但是积屑瘤的顶端伸出切削刃之外,它时现时消,时大时小,这就使切削层的公称厚度发生变化,引起振动,降低了加工精度。

此外,有一些积屑瘤碎片黏接在零件已加工表面上,使表面变得粗糙。

因此在精加工时,应当避免产生积屑瘤。

7.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各有何作用?(1)定位元件。

指在夹具中用来确定零件加工位置的元件。

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零件表面称为定位表面。

(2)加紧元件。

用于保证零件定位后的正确位置,使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自重或受到切削力或振动等外力作用时避免产生位移。

(3)导向元件。

用于保证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夹具元件。

(4)夹具体。

用于连接夹具上各元件及装置,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件,并通过它与机床相关部位连接,以确定夹具相对于机床的位置。

8.工艺规程的设计规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包装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4)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程度,保证生产安全;9.什么是磨削烧伤?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