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综述

合集下载

紫杉醇

紫杉醇

紫杉醇针剂
市售成品一般为注射液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 规格:5ml/30mg 适应症: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
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 也都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将紫杉醇用5%葡萄糖生理盐
水稀释成0.3~1.2 mg/ml溶液,静滴3小 时。
价格昂贵
国际市场上高纯度紫杉醇(>98%)价格在40万美元/kg以 上。
2. 粉碎
粉碎室内的温度一般不能超过60℃,采用功率和容量尽量大的 粉碎机,粉碎的粒度以40目左右为宜。
3. 95%乙醇浸取
原料+2700L 95%乙醇 浸取24h
残渣
残渣+1600L 95%乙醇 浸取24h
残渣
残渣+1500L 95%乙醇 浸取24h
浸取液
浸取液
作为下一轮第一 次浸取的溶剂
1100kg糖浆状浸膏
cephalomannine
HPLC分析结晶 产物紫杉醇含量 为62.5%
10-DAB
紫杉醇
注意事项:
1. 重结晶过程中加水量和加水速 度都影响结晶效果,应避免溶 液的过饱和度过大。
2. 结晶的母液经氯仿萃取两次, 氯仿萃取液经浓缩、拌样后回 第三次柱层析。
0 5 10 15 20 25 时间/min
4. 液液分配(萃取剂:氯仿)
浸膏

氯仿
料液
搅拌30min
含有紫杉醇的 静置2h 氯仿萃取液
液液分配过程中极易发生乳化现象,严重影响成本和产物的收率,所 以这一步骤是分离纯化紫杉醇的难点之一。
应对方法:
1. 浸膏中的乙醇浓度是液液分配的关键。真空浓缩浸取液制备浸膏 过程中调节乙醇含量,使液液分配器中水相的乙醇浓度控制在 10%~15%。

紫杉醇抗肿瘤的不良反应综述

紫杉醇抗肿瘤的不良反应综述

紫杉醇抗肿瘤的不良反应丁晓晓,欧阳婷,钟理峰,杨琼梁(湖南中医药大学12级制药工程01班长沙410208 中国)摘要:紫杉醇作为从紫杉的树皮中提取的新型天然抗肿瘤药,目前已成为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线用药,其疗效也已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证实.紫杉醇作为天然抗肿瘤药物,其抗肿瘤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对紫杉醇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作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紫杉醇;抗肿瘤;安全性Untoward effects of anti-tumor effect of paclitaxelDING Xiaoxiao,OUYANG Ting,ZHONG Lifeng,YANG Qiongliang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lass 01 of grade 12 of Hunan Univer 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Abstract:P aclitaxel as a model natural anti-tumor drug extracted from the bark of Taxus, has now become the first-line drug of lung cancer, breast cancer, ovarian cancer and other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ts efficacy has been confirmed in clinical practice. Paclitaxel as a na tural anti-tumor drug, its anti-tumor mechanism is complex.At present ,t he anti-tumor mechanism of taxol wer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P aclitaxel;A nti-tumor;Untoward effects紫衫在中国植物学志中的学名为红豆杉,大多分布于北半球。

简述紫杉醇的药理学知识

简述紫杉醇的药理学知识

简述紫杉醇的药理学知识紫杉醇(Paclitaxel),又称紫杉素,是一种从西夏树叶和树皮提取的天然二萜类化合物。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胃肠道肿瘤等。

紫杉醇通过与微管结合,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紫杉醇的药理学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微管动力学抑制:紫杉醇是一种微管抑制剂,它通过与微管结合,干扰正常微管的正常动态重组过程。

正常的微管动力学是在细胞内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内运输和细胞有丝分裂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

紫杉醇的结合导致微管的稳定以及抑制微管动力学,阻断了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阻止细胞增殖。

2.细胞周期阻滞:紫杉醇也可以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它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实现。

紫杉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涉及到G2/M期的停滞,即在细胞准备进入有丝分裂的G2期时对细胞进行阻滞,从而阻碍细胞分裂和增殖。

3.细胞凋亡诱导:与微管动力学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相比,细胞凋亡诱导是紫杉醇对肿瘤细胞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机制。

紫杉醇通过激活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激酶Caspase,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紫杉醇还通过调控Bcl-2家族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4.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过程,紫杉醇在抑制肿瘤的血供和血管生成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下调相关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的表达来实现抗血管生成的效果。

5.免疫调节:最近的研究表明,紫杉醇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

这一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因子(如Treg细胞)的产生和功能,以及增强T细胞的活化和杀伤功能。

总体而言,紫杉醇是一种作用于多个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通过微管动力学抑制、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抑制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机制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癌药王——紫杉醇

抗癌药王——紫杉醇

抗癌药王紫杉醇背景材料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被称为太平洋杉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一种粗提物,并发现该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

1971年,他们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使细胞停留在g2期和m 期直至死亡。

由于紫杉醇能够抑制细胞分裂,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所以可以抗肿瘤。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后连续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肺癌、白血病等。

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早老性痴呆、先天性多囊肾病方面也存在潜力。

由于红豆杉分布地域较窄,而野生红豆杉的很多生物学特性,又限制了自然群落的发展,加之人为盗伐,如今全世界野生红豆杉已近濒危边缘。

只有大力发展红豆杉产业,才能有效保护野生资源,解决紫杉醇原料短缺问题。

目前有关红豆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豆杉植物的人工种植、化学提取、组织和细胞培养、紫杉醇的合成和化学修饰、生物转化、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其中,组织培养技术在红豆杉产业中应用最为广泛。

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微繁技术生产大量的组培苗以满足人工栽培需求;二是通过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大量培养,直接提取紫杉醇成分并用于药物生产。

相对于种子繁殖、人工扦插两种常规繁殖技术,微繁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可控性强、植物材料利用少等突出优点,还可用于脱毒苗及新品种选育。

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提取紫杉醇是近年来红豆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1989年首次报道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以来,各国学者开展了广泛研究,特别是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细胞培养动力学、利用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和紫杉醇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虽然紫杉醇是毒性较小的药物,但使用后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例如:(1)中性粒细胞减少:紫杉醇的主要毒性包括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症为主)、神经毒性和肌肉毒性。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的奇迹之旅紫杉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天然药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和医生的广泛。

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故事始于它的发现和历史,涵盖了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解析,以及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紫杉醇最初是从太平洋紫杉树(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提取得到的。

20世纪下半叶,科学家们对太平洋紫杉树的树皮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含有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化合物逐渐被确认为紫杉醇。

自此,紫杉醇开始在医学和药学领域发挥其神奇的作用。

紫杉醇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紫杉醇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种复杂的环状化合物和醇类,其分子式为C47H51NO14,分子量为9。

紫杉醇还包含多种同分异构体,如紫杉烷和紫杉酚等。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紫杉醇独特的化学结构。

研究表明,紫杉醇的药效主要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

通过现代药物化学技术,我们可以对紫杉醇进行提纯和结构修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

紫杉醇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作为一种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从而干扰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临床应用上,紫杉醇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例如,在卵巢癌治疗中,紫杉醇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紫杉醇还被用于非癌性疾病的治疗,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然而,紫杉醇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这需要科研人员和医生共同努力解决。

紫杉醇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深入了解,以及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探索,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挥紫杉醇的药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结构特征、提取分离、生物活性及其制备工艺的学科。

它与人类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紫杉醇论文

紫杉醇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肿瘤疾病的高发,肿瘤药物的研制也有了创新性突破,其中,紫杉醇是近年来发现的具独特抗肿瘤作用的天然药物,与传统的药物抗肿瘤机理不同,紫杉醇主要是通过与细胞内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正常微管的生理性解聚,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从而达到阻止癌细胞分裂增殖的目的。

现将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于是,我们小组三人,对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做了相关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字:紫杉醇红豆杉肿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研究进展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紫杉醇 (2)分离方法 (2)红豆杉简介 (3)药理作用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4)研究进展 (5)1.紫杉醇中文名称:紫杉醇英文名称:Taxol定义:从紫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提出的一种化合物。

是微管的特异性稳定剂,可促进微管的装配和保持微管稳定。

化学名称 : 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式 : C47H51NO14分子量 : 853.92物理性质 : 白色结晶体粉末。

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发现历史: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在筛选实验中,Wani和 Wall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

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Andre T. McPhail)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taxol)。

2.分离方法包括1、萃取,以红豆杉为原料获得含有紫杉醇的提取物2、去除胶质,除去提取物中的胶质杂质3、分离纯化红豆杉树皮粉碎,85%~95%酒精在35-55℃热回流浸提三次,50-70℃真空减压浓缩,氯仿萃取,萃取液浓缩成膏状,得紫杉醇含量1%氯仿膏,将紫杉醇含量1%氯仿膏加氯仿溶解完全,加硅胶搅拌均匀,凉干,过筛,填装到层析柱中,氯仿-甲醇梯度洗脱,TLC检测,分段合并浓缩,得紫杉醇含量5~8%半成品,将半成品加丙酮溶解完全,加硅胶搅拌均匀,凉干,过筛,填装到层析柱中,丙酮-石油醚梯度洗脱,TLC检测,分段合并浓缩,得紫杉醇含量20~25%半成品,用丙酮-石油醚系统结晶3~4次,抽滤,50℃真空减压干燥,得紫杉醇含量75~80%半成品,16Mpa压力层析分离,TLC检测,分段合并浓缩,目标段浓缩物丙酮-石油醚结晶,抽滤,干燥,得紫杉醇含量≥99.5%成品。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的详细介绍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的详细介绍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的详细介绍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紫杉醇(Paclitaxel),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

紫杉醇属于植物生物碱类,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我们将探讨紫杉醇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1. 作用机制:
-紫杉醇通过干扰微管的动态稳定性,阻止癌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过程。

-它结合并稳定微管,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和扩散,导致细胞凋亡和生长抑制。

2. 药理特点:
-紫杉醇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给药,进入血液循环,并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与肿瘤部位。

-它主要在肝脏代谢,并通过胆汁和粪便排泄。

3. 临床应用:
-紫杉醇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
-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

4. 副作用:
-紫杉醇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等。

-稀有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过敏反应、感染、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等。

5. 注意事项:
-使用紫杉醇需在医疗监督下进行,并需遵循相关的用药指导和剂量调整。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神经功能监测。

-在使用紫杉醇期间,患者需告知医生关于任何新出现的不适或副作用。

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概述

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概述

表了这 一成 果。紫杉醇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 83 9 熔点 5.,
23 一 1℃ , 1℃ 2 6 具有高度亲脂性 , 不溶 于水 , 是近 1 O年
来发现 的一 种最有 希望 的抗癌 药物 , 可广泛 用 于各种 肿瘤 的治疗 。
由于紫杉 醇独特 的抗癌 机制 , 普通 抗癌 药 物无 对
能为力 的某些 晚期 肿瘤有 良好 的疗效 , 并且对 于多种
临床 恶 性 肿 瘤 疗 效 显 著 , 国 食 品 与 药 物 管 理 局 美
( D ) 19 F A 于 9 2年 l 2月正 式批 准紫 杉醇 用 于临床 , 其
英文名为 P c t e, ala l商品名为 Txl泰素 LJ ix ao, l。 2 紫杉醇的药用价值及抗癌机理
3 紫杉醇的获得方法
最初用于治疗 的紫 杉醇都 来源 于太平 洋红 豆 杉 , 治疗 一个病人需要 6棵百年树龄 的红 豆杉。为减少对 野生红豆杉资源 的破坏 , 人们 寻求 多种途 径获 得紫杉
醇。
3 1 从 红豆杉植 物 中提 取 .
红 豆杉属 植 物共 1 种 , 1

合作 , 通过 X 一射线 分析 确定 了该 活 性成 分 的化 学 结
癌症研究所认 为是 近 1 2 5~ 0年来 肿 瘤化 疗 的最 重要
的进 展 之一 。
1 紫杉醇的发现 早在 16 9 3年 , 国化 学家 瓦尼 ( n. C) 美 Wa iM. 和沃
尔 ( l M. ) wa . E 从一 种生长 在美 国西 部大 森林 中 的太 1 平洋杉 的树皮 和木材 中分离 到紫 杉醇粗 提物 , 在筛 选 实验 中, 瓦尼和 沃尔发 现紫杉 醇粗提 物对 离体 培养 的 鼠肿瘤细胞 有 很 高活 性 , 开 始分 离 这 种 活性 成 分。 并 由于该活性成分 在植 物 中含量极 低 , 到 17 直 9 1年 , 他 们才 同杜克大学的化 学教授 姆克法 尔 ( c hi A T M Pa. . )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杉醇综述
摘要: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制,它的问世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的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红豆杉的资源概括、抗癌机制、化学成分、制备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紫杉醇、红豆杉、抗癌、植物组培、不良反应
前言
全世界60亿人口中,每年约新增800万癌症患者,600多万人死于癌症,几乎每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

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早在1958年美国癌症协会就发起一项历时20余年、筛选35000多种植物物种提取物的计划。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太平洋杉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并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

由于该活性成份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1992年12月紫杉醇被FDA批准上市,目前紫杉醇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强活性广谱抗癌药物。

然而由于这种天然化合物资源极其有限,严重的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度。

同时尖锐的供需矛盾也在医学、化学和植物组织培养领域中引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广泛研究,以增加这种化合物的来源和寻找高效、低毒、来源丰富的紫杉醇类似物[1]。

一红豆杉资源
紫杉又名红豆杉、赤柏松,为紫杉科紫杉属长绿针叶乔木,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因其药用价值巨大,世界各国将其列为“国宝”,素有“植物黄金”之称。

目前在我国共有4个种和1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

但在我国资源并不丰富。

[2]野生红豆杉一般散生在海拔2500-3000米的深山密林中,成材需50-250年,
紫杉醇在野生红豆杉植株中含量很低,即使是含量最高的部位――树皮中也只有万分之二左右。

而1千克100年树龄的树皮,仅仅能获得50毫克~100毫克的紫杉醇。

如果以红豆杉树皮为原料,每提取1公斤紫杉醇就要活剥10吨树皮!据测算,即使将全世界的野生红豆杉全部砍伐用于提取紫杉醇,也只能挽救12.5万个生命[3]。

二紫杉醇简介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其化学名为5β,20-环氧
-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醇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 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
分子式:C47H51NO14 ; 分子量:853.89
理化性质:针状结晶(甲醇一水),熔点:213℃-216℃(分解),[α]20D-49°(甲醇)。

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仅为0.006mg/ml),不溶于石油醚。

与糖结合成苷后的水溶性大大提高,但在脂溶性溶剂中溶解性降低[4]。

三紫杉醇抗癌作用
它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

它的化学结构新颖,抗癌作用机理独特,其适应症为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对食道癌和肺癌等也有一定疗效,并且不会导致外周神经病恶化,远期骨髓毒性以及其他远期不良反应。

因此它是化学、化工及医学中非常有用的一种物质。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放疗增敏作用,这个浓度远低于细胞毒性作用所需要的水平。

多烯紫杉醇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和促进细胞凋亡来实现其增敏作用,而射线作用于肿瘤细胞后最终也使细胞发生凋亡[5、6]。

四紫杉醇作用机理
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管解聚使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终止及使肿瘤细胞凋亡,最后导致肿瘤细胞死亡[3]。

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它是由两条类似的多肽(α和β)为单位构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形成的,正常情况下,微管蛋白和微管蛋白二聚体存在动
态平衡。

紫杉醇与传统抗癌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影响肿瘤细胞的 DNA及 RNA合成,也不损伤 DNA 分子,而是使微管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防止解聚,稳定微管[7]。

五紫杉醇制备
5.1从天然红豆杉植物中提取,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纷纷研究开发快速高效的紫杉醇提取方法,研发的重点集中在溶剂浸提、渗漉、超声提取等方面。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满瑞林等科研人员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
取紫杉醇获得成功。

验证得知,浸膏中紫杉醇质量分数为1.12%,高于传统溶剂的浸提结果(0.87%)[8]。

5.2近年来,国内外在红豆杉人工栽培、紫杉醇化学合成与半合成、红豆杉细胞培养、真菌发酵、代谢工程方面[4]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使紫杉醇的供需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问题[9]:
①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树资源不足,又破坏生态环境,无法持续生产;红豆杉的种繁、栽培与扦插尽管可以解决优选、优育、高产的问题,但该种树生长非常缓慢。

②化学合成与半合成则因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复杂、分子量相对较大,很难进行工业化生产。

③细胞培养法则因为发酵周期长且新的高产细胞株选育耗时长,实现工业化生产仍有困难。

④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因真菌的紫杉醇含量仅有植物细胞的十万分之一,离生产的距离太远。

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多条技术途径,需要对人工栽培、化学半合成、细胞培养、真菌发酵、代谢工程方面的关键技术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力争在规模和生产成本方面取得突破。

5.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可利用红豆杉植株嫩茎、针叶、树皮、形成层、假种皮、胚等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大量的提取原料。

分为两个步骤:
A 红豆杉组培苗的生产选取红豆杉优良品种、优质器官(紫杉醇含量)作为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中经过愈伤组织形成、生根、幼苗芽形成等步骤,在实验室可获得大量的组培苗,经过基质移栽、练苗、检查疫后成为生产用苗,其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B 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只有当愈伤组织经过长时期固体培养,表现出相当的生理稳定性后,才能进行悬浮培养。

培养基大多使用B5培养基,碳源大多为蔗糖,果糖对紫杉醇含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而半乳糖对细胞生长作用显著,高浓度蔗糖(40g/L)能提高培养细胞紫杉醇的含量,有利于细胞生长。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直接分离得到紫杉醇,这是一条很有发展潜力的获取紫杉醇的途径,现已有9种红豆杉植物建立了细胞悬浮培养系统,培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问题[10]:
①红豆杉属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中,常会发生褐化,该现象与常见的木本植物培养初期发生褐变不同,后者通过选用较小外植体、频繁继代等一般可以克服,且以后不会发生;而就红豆杉而言,无论何种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常连续发生褐变,严重时会抑制细胞的增殖生长以至致死,使用抗氧化剂、吸附剂等多种方法,都只能减轻褐化。

②由于紫杉醇本身是一种细胞生长的毒性物质,其量的积累愈多,对细胞增殖亦会产生愈强的抑制。

③组织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尚未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主要问题是细胞培养物生长速度慢,有效物质含量、成本高、大规模生产技术尚未过关等
六紫杉醇不良反应简述[11、12]
1过敏反应
2骨髓抑制
3心脏毒性
4神经系统毒性
5关节痛/肌肉痛
6肠胃道反应及肝脏毒性
7其他反应如脱发、黏膜炎、口腔溃疡等
小结
从紫杉醇的发现至今,仅有短短的20几年,但在全世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已在它的生物合成、分离提纯、作用机理、人工生产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癌症是当今危胁人类健康的最凶险顽症之一,紫杉醇这种药物尽管不是万能的灵丹,但它无疑是对付某些癌症的有力武器。

更重要的是,它启发我们到自然界中去寻找新的抗癌药物。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进步,通过艰苦努力,我们终将彻底战胜癌症。

参考文献
[1]、郑德勇,余分明,陈清松等.福建南方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初探.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18
(2):105
[2]、王文芝.西藏红豆杉中紫杉醇及相关紫杉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1997,15
(3):224
[3]、牟德海,周治发,林展江等.反相HPLC法分析红豆杉树皮和树叶中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含量的研究.分析测试学报,1997,16 (6):9
[4]、吉前华. 红豆杉的研究与开发[J]. 热带农业科技. 2004(02)
[5]、陈少萍,陈卓辉,陈佩珠主编.口腔临床药物手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周文,周序斌,韩文修主编.最新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99-102页.
[7]、徐元贞主编.新全实用药物手册.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1085-1086页.
[8]、李许珍、柳松、孙立新《化学工程师》6/1998(总第69期)
[9]、宣红玉,刘家新,工建刚等.”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研究进展(综述)"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0(3):96-101.
[10]、觉奋,杠煌.抗癌新药紫杉醇的研究概述[J]国外医药抗生索分册,21(2):2000.
[11]、周美珍.李文举.伍健宇.等.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2期临床观察.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7 , 15(4) :156一158
[12]、艾毅清.谢道吕.彭丽沙.紫杉醇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不良反应.云南医药1997,18(5) :173一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