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中国福鼎白茶第一村:柏柳村的前世今生

中国福鼎白茶第一村:柏柳村的前世今生

中国福鼎白茶第一村:柏柳村的前世今生作者:中道子来源:《醒狮国学》2019年第12期茶人喜欢品茶,好茶亦在找好心的人。

一款与自己相应的茶,滋养五脏六腑,甘甜、甘露。

一旦茶成为知己,几乎一日不品茶,浑身都是不自在。

茶,懂人。

人,知茶。

一壶、一葉、一瑟,二人对饮,相知成趣。

中国是茶的故乡,今年9月醒狮国学杂志社主编中道子先生,不经意的走进白茶故里,鬼使神差的走进福建省福鼎市的点头镇、走进福鼎白茶第一村:柏柳村。

结识茶人、寻访茶魂、知遇茶的良知,感悟太姥山太姥娘娘的恩德,太姥山白茶的传奇,白茶救人治病的传说,短暂的相遇,福鼎白茶的文化神韵,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点头镇,作为福鼎白茶的重镇,简直就是白茶的海洋。

茶肆各有千秋,茶人各领风骚,茶路故事不尽相同,但,茶人对白茶的钟爱,丝丝缕缕扣人心弦。

醒狮国学杂志主编中道子,作为陌生的访客,低调、清静、朴素、和气,甚至有些卑微的心态,访谈那些散落在点头镇尤其是白茶第一村柏柳村人的故事,让人对白茶的心境、白茶的品味,更生出无限的爱恋。

醒狮国学杂志主编在点头镇偶遇的第一位茶人:仙居林品牌老白茶的池丽丽女士。

我们之间的交流舒缓而且深刻,池丽丽说,记得小时候在清明节采集一些茶,存放在家里,孩子一旦有惊吓、感冒、发烧,都经常用老白茶,确实管用。

传说太姥娘娘原名叫兰姑,过去这里流行瘟疫,是兰姑从太姥山采茶熬药,救治地方百姓,人们为了纪念她称呼这里的山叫太姥山,兰姑就成了太姥娘娘。

福鼎白茶有“三年药,七年宝。

”的说法,白茶银针白毫,一直存放自己饮用,清凉败火,口腔溃疡,真的有用,经常采用清明节当天的茶叶,真的好。

池丽丽的妈妈,是老茶人,匠心,农药的管控政府很严格,春茶基本农药很少,大家都喜欢春茶,原因就是一冬天茶树的能量累积。

银针白毫、白牡丹都是春茶。

我们都是依靠自己的良心做茶,仙居林主要做老茶。

银针满身披白毫,始称“白茶”。

福鼎华东一号茶,华东二号茶,为茶种原料,正是因为福鼎漏斗状,海上仙都太姥山,依山傍海,点头镇在小海,内海。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福鼎全市共有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
1. 福鼎芭蕉雕:福鼎芭蕉雕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以艺术性和技术性非常高。

具有独特的雕刻风格和技法,传承至今。

2. 福鼎竹编:福鼎竹编是福建省传统的工艺品之一,用福鼎当地的优质竹子制作而成,具有经济实用性和装饰性。

3. 福鼎木偶戏:福鼎木偶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手法而闻名。

传统的木偶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4. 福鼎年画:福鼎年画是福建省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色彩鲜艳而被人们喜爱。

5. 福鼎红陶:福鼎红陶是福建省具有独特风格的陶瓷制品,以其红色的瓷器胎和优美的造型而备受青睐。

以上只是福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部分,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福鼎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也是福鼎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福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福鼎白茶文案短句

福鼎白茶文案短句

福鼎白茶文案短句福鼎白茶,因其制作精细、品质优异而享有盛名。

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福鼎白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气,吸引了众多茶叶爱好者的关注与赞誉。

它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白茶中的翘楚。

福鼎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福鼎白茶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早在唐代,福鼎的白茶便已在当地广泛种植和制作。

然而,真正使福鼎白茶声名远扬的,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叫姜旦的茶叶制作大师。

姜旦认真研究白茶的制作工艺,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制茶方法,使福鼎白茶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福鼎白茶是以新鲜鲜叶中未发酵的叶绿素和嫩芽为原料,经过摘取、烘干、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的。

整个制茶过程中,严格遵守了“三早”和“三晒”的原则。

所谓“三早”,就是指早摘、早揉、早晒,保持鲜叶中的水分、鲜度和活性。

而“三晒”则是指晒杀、晒凉、晒干,使白茶能够充分吸收自然的阳光和空气,从而保持茶叶的原味和香气。

福鼎白茶具有浓厚的草木芬芳香气,口感清淡回甘。

它不仅具有香气浓郁、汤色清澈的特点,还有着独特的温润口感。

白茶中所含有的丰富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人体有着多种保健功效。

长期饮用福鼎白茶,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安神、抗衰老等。

福鼎白茶分为多个品种。

其中,最有名的品种是“白牡丹”。

白牡丹是福鼎白茶的代表品种,以其鲜嫩的叶片、银毫显露、形似牡丹花而得名。

白牡丹茶叶叶质嫩绿,汤色清亮,香气芬芳,茶味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白牡丹之外,福鼎白茶还有其他品种,如寿眉、贡眉等,各具特色,让人们品味到不同的茶香。

福鼎白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品质的优异,更在于其文化的丰富。

福鼎是中国的茶之乡,福鼎的白茶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一工艺代表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茶叶的独特情感和理解。

福鼎白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在如今的茶叶市场上,福鼎白茶已经成为了人们追逐的对象。

它以其独特的品质、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茶叶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乐抬阁故事会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蟳埔女习俗 畲族服饰 地术拳 永春纸织画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 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 节)
漳州石牌坊 福建土楼(华安县二宜楼) 漳州步文区江东桥 漳浦赵家堡(明)—诒安城(湖 西堡) 漳州文庙 漳州林氏宗祠 南靖县德远堂 漳浦文庙大成殿 平和县南胜窑址 华安县南山宫 漳州市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 机关旧址 龙海市林氏义庄 龙海市天一总局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 长汀县革命旧址 连城四堡书坊建筑 连城县培田村古建筑群 永定县西陂天后宫 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 三明三元区万寿岩遗址 永安安贞堡 三明市正顺庙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建阳水吉黑瓷窑址 顺昌宝山寺大殿 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 武夷山崖墓群 建阳市朱熹墓 邵武市宝严寺大殿 建瓯东岳庙 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 县、武夷山市闽东北廊桥 福安市狮峰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5个)
福州华林寺
福州林则徐墓 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 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 忠祠 福州祟妙保圣坚牢塔 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
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 永泰县名山室 长乐市圣寿宝塔 罗源县栖云洞造像 长乐市显应宫泥塑 闽侯县灵济宫碑 福州文庙 福州市严复故居和墓 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厦门陈嘉庚墓 厦门龙海青、白礁慈济宫 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市陈化成墓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厦门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 建筑 莆田木兰陂 莆田释迦文佛塔 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仙游枫亭天中万寿塔 莆田市镇海堤 仙游县无尘塔 莆田市妈祖庙 泉州清静寺 泉州开元寺 惠安县崇武城墙 南安市郑成功墓 泉州洛阳桥 泉州天后宫 泉州清源山石造像 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 德化县屈斗宫德化遗址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晋江市草庵石刻 晋江市安平桥 泉州府文庙 南安蔡资深故居 晋江市磁灶窑址 泉州市德济门遗址 安溪文庙 泉州港古建筑 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 晋江市惠安县施琅宅、祠和墓 东山县关帝庙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8.17
•【字号】宁政文〔2017〕172号
•【施行日期】2017.08.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出的宁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7日
附件
宁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68名)。

福鼎白茶历史论文怎么写

福鼎白茶历史论文怎么写

福鼎白茶历史论文怎么写福鼎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源自福建省福鼎市。

据史料记载,福鼎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福鼎白茶以其鲜爽清香、鲜嫩滑润、甘醇回甘的特点而闻名于世,素有“白如雪,香似兰”的美誉。

福鼎白茶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主要源于北宋建炎年间,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已初具规模,成为当时福建茶叶中的重要品类之一。

在明代,福鼎白茶开始传至内地,并成为皇室贡品,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闻名。

福鼎白茶经历了明清两代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福建茶叶的特色品种。

清代乾隆年间,福鼎白茶出口海外,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品类之一,享有盛名。

然而,福鼎白茶在近代受到了战乱和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生产逐渐减少,品种质量也有所下降。

21世纪以来,福鼎白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广,重新焕发了生机,产量全面恢复并不断增加。

同时,福鼎白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成为福建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

近年来,福鼎白茶也积极拓展产品品类和市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成为中国茶业的新亮点。

总的来说,福鼎白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品质特点,值得珍惜和发扬。

希望在未来,福鼎白茶能够继续传承发展,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福鼎白茶不仅在中国茶叶市场上享有盛誉,也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使其成为茶叶爱好者们追捧的对象。

福鼎白茶的生产技艺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福鼎白茶的生产过程繁琐复杂,需要严格的环境条件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茶叶必须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茶农们需要精心照料,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采摘、杀青、晒青、干燥等多个环节,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

因此,福鼎白茶的生产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体现了匠人们对传统工艺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05.29
•【字号】闽政文[2014]158号
•【施行日期】2014.05.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闽政文[2014]15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根据《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省文化厅提出的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予公布。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4年5月29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福鼎美食介绍文案

福鼎美食介绍文案

福鼎美食——独特的美味,源自于丰富的地理与文化福鼎市,位于中国福建省的东北部,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魅力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令人陶醉的山水风光,更有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福鼎,探寻那些让人魂牵梦绕的美食吧。

一、福鼎牛肉面福鼎牛肉面,是福鼎市的代表性美食。

以其独特的味道和选材赢得了各地游客的喜爱。

一碗正宗的福鼎牛肉面,面条劲道,汤头浓郁,牛肉鲜嫩,辅以香菜、辣椒等调料,让人回味无穷。

而福鼎牛肉面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美味,更在于其背后的故事。

相传,福鼎牛肉面的创始人曾为了治疗一位重病患者,精选上等牛肉与面条,熬制出了一碗香气扑鼻的面汤。

自此,福鼎牛肉面便成为了福鼎地区的特色美食。

二、福鼎肉片福鼎肉片,是福鼎市另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

这道美食以猪肉、鱼肉为原料,经过独特的烹制工艺,使得肉片呈现出独特的口感与风味。

福鼎肉片以其嫩滑、Q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赢得了众多食客的喜爱。

这道美食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还流传到了周边地区,成为了人们争相品尝的佳肴。

三、福鼎芋头饭福鼎芋头饭,是福鼎市的传统美食之一。

这道美食以当地特有的芋头和优质大米为原料,经过精心烹制而成。

福鼎芋头饭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成为了当地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食。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一碗热腾腾的芋头饭,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幸福。

四、福鼎桔子福鼎桔子,是福鼎市的特产之一。

以其皮薄肉嫩、汁多味甜而著名。

福鼎桔子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保证了桔子的品质与口感。

每到桔子收获的季节,福鼎市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一片片金黄的桔子,让人垂涎欲滴。

桔子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制作成桔子罐头、桔子果汁等产品,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

五、福鼎白茶福鼎白茶,是福鼎市的又一特色产品。

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内外茶友的喜爱。

福鼎白茶在制作过程中注重采摘、晒干、保存等环节,使得白茶呈现出芽叶肥壮、色泽翠绿、香气悠长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鼎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保护与继承时,总是艰难前行。

很多民俗、文化、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淡忘。

国家为了唤醒人们对这类特殊的文化财产进行保护,于是从2005年起开始着手非遗名录的录入。

而福鼎作为民俗特色及其浓厚的地域,也开始着重对非遗的保护,其中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4项、宁德市级9项、福鼎市级9项。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福鼎非遗,共同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的瑰宝吧!
1、国家级非遗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白茶史息息相关,十九世纪中后期,福鼎先辈开始培育良种大白茶,制作白毫银针。

如今制作技艺在传承古老制茶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推陈出新,制法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其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现有福鼎白茶制作原料主要采用优质品种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

【福鼎沙埕铁枝】约在明末清初传入福鼎,至今500多年历史,早期是竹、木质结构,用人抬扛,为单层2至3米高,叫平阁。

随后发展成用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搬行的一种民间表
演艺术。

它汲取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等艺术的精华,极具闽东渔村风格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过去民间搬铁枝一般在节日、庆典、神诞、庙会时举行,现在多数地方固定为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

素有“中华绝技”的盛誉。

【瑞云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

相传为了纪念先秦时期钟子期和钟仪两位畲家歌王,故而每逢四月初八,畲族人民便设坛祭祀、举办歌会,畲族歌手通过“赛歌会”、“火头旺”等活动,展现自己的民族特色。

畲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情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和杂歌等。

主要以清唱为主,体现了朴
实无华的原生态民歌唱法,是畲族歌谣“福鼎调”的典型。

2、福建省级非遗
【福鼎饼花工艺】源于清乾隆年间,是福鼎民间艺人独创的月饼装饰画,经历了百子花、团花、泥金饼花、木刻饼花四个演变过程,表现内容以戏曲题材为主,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极具地方特色。

每年中秋节前后饼花便开始流传在大街小巷。

如今福鼎饼花
已渐渐销声匿迹,制作饼花的艺人也逐渐减少。

转自印象福鼎
【佳阳乡双华二月二歌会】又称“会亲节”,在双华已流传360余年,每逢农历二月二日闽浙畲族同胞将于此会亲,他们以歌会亲、以歌待友、以歌抒情、以歌代言,夜间畲家人则手提鱼灯、兔灯、鸡灯、猪灯、寿桃灯、莲花灯等,鱼贯穿行,热闹非凡。

双华村的畲族
人把“二月二”歌会,视为祭祀先祖,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

【福鼎提线木偶戏】又称“七条线”,用提线的木偶进行戏剧表演,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操控木偶,结合京剧、闽调、畲歌等唱腔配音,将木偶戏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人们逼真的木偶制作,独具特色的地方唱腔,以及娴熟的提线技艺,为提线木偶注入了灵魂。

【竹马(前岐马灯)】竹马是福鼎前岐人民独创的传统游艺项目,马灯和花灯的不同在于它的特征就是马的造型。

马头和马身由竹篾扎成,外面包上纱布,布上喷各色油漆作为马的颜色。

马灯表演者基本由十三四岁的孩子表演,表演场景主要有《内外城》、《交云操》、《五个螺》、《卷花心》、《钱棍曲》、《蝴蝶操》、《梅花操》、《顿营》、《洗马》等。

在闽东地区,现在能完整制作并表演马灯的,只有福鼎前岐镇,因此可以名副其实的称之为“前岐马灯”。

3、宁德市级非遗
【妈祖信俗】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

湄洲是妈祖祖庙所在地,而福鼎点头镇、沙埕、前岐镇等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俗尤为崇仰。

更多福鼎事我们一起818
【罗唇正月十八“冥斋节”】福鼎市前佳阳乡罗唇村群众每逢农历“正月十八”的“冥斋节”,都以每个200斤左右千粳米做成的三个大“冥斋”来祭祀马仙宫的“马氏真仙娘娘”,则罕有所闻。

【西昆祭孔大典】祭孔典礼是西昆村孔氏后裔家祭的重要仪式,明清伊始便开始传承,处处彰显儒家文化。

祭孔仪式庄重肃穆,鸣鼓三通后,古乐奏响,子孙恭读祭文。

祭祀人员需净手齐冠。

在孔子像前供奉香案后,主祭人再颂祭文,并领所有参祭人员向孔子圣像行三拜九叩大礼。

而后全体参拜人员整冠肃立,向孔子圣像三鞠躬。

最后,在古乐悠然中结束告祭,整个仪式有条不紊。

【桐山江记鱼片制作技艺】江记鱼片始创于1940年,自创史人江声赣开始至今,老铺已历经60多年。

老铺经久不衰,与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分不开。

江记鱼片采用手工制作,技法独特,鱼片味道鲜美,鱼香留齿,嫩滑爽口,顾客每天络绎不绝。

在2003年被评为“福建名小吃”。

【秦屿孔坪香樟根雕工艺】根雕艺术是福鼎传统的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艺人的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福鼎的根雕制作材料众多,结合
传统工艺和现代制作技艺,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和观赏性。

【张元记红茶制作技艺】“张元记”字号始创于1868年,主要产品有白琳工夫红茶系列的红雪香、醉芙蓉、金闽红;风格独特的花香乌龙红茶系列的黄观音、金牡丹等。

“张元记”的核心技艺是碳火复火提香,也叫足火,是形成“张元记”红茶独特的花果香、焦糖香的技术关键。

其制作技艺以技艺的独创性、科学性和规程的严谨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性,对推动红茶生产技艺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元记”红茶蜚声中外,其销量居福建省红茶之首。

【桐山打什锦】拾锦起源于西汉时期,盛行于清乾隆年间,以昆曲为蓝本,吸收民间曲调而成,制“八音”即:金、石、土、木、瓠、丝、竹、草,音韵古雅,节奏明晰,松弛有致,曲调悦耳。

打拾锦表演者多为施厝人家,故又称“施厝昆曲”,施氏宗祠建成后,“昆腔”便作为祭祀之乐,以祈福平安。

【福鼎民间山歌】福鼎民间山歌是做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娱竞赛活动,称之为“盘歌”,也可叫“赛诗”。

民间山歌对生产生活进行提炼,以唱方言福鼎话、闽南语为主,其令人喜闻乐见的曲调和歌词,吸引许多当地群众。

2012年元旦福鼎市成立民间山歌协会后,加强了对民间山歌的保护。

【秦屿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

在农历三月初三,福鼎市秦屿镇方家山村当天举办隆重的“三月三畲家歌会”,畲族人民都会聚在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把人们引到这个迄今已有近四百多年历史的畲家踏青赏“歌”。

4.福鼎市级非遗
福鼎桐山民间剪纸、福鼎店下寺鱼灯、太姥娘娘传说、秦屿宋代进士杨察院的传说、桐城畲族祈福舞六结花、姚氏提线木偶戏、硖门石兰邓家祖传拳棍术、贯岭战坪洋黄杨木雕工艺、贯岭祭祀供品(生礼)制作技艺。

非遗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非遗技艺传承人,它必须依托于人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保护这些文化,更需要传承人继承这些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还是一个地域乃至国家形象的“明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