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范文
《溶液的浓度》参考教案1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通过学生深入生活和经历市场调查入手,充分感受到表示溶液组成有多种方法。
接着又配置三种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过观察颜色的不同来感受溶液的浓稀,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所学知识上来。
让学生从三种不同的经历,即市场调查、实验操作、生活经验,来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随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即为所配置的溶液设计标有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标签。
学生发现在多种表示方法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显得较为简单,从而归纳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认识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接着进行了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些应用,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最后通过创设模拟社会现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教案课题溶液的浓度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分辨溶液、溶质、溶剂;知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进一步加强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配制溶液和设计标签的过程,学会配制溶液的简单方法及会用1—2种溶液中溶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溶液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市场调查、实验、设计标签、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体会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价值。
重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应用,配置简单溶液的方法。
难点多种溶液组成表示方法所代表的含义,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调查研究、实验操作、思考讨论式探究学习仪器、药品天平、钥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硫酸铜、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溶液引出课题] 出示几种常见的溶液,如葡萄酒、二锅头、果汁饮料、碳酸饮料、酱油、生理盐水。
这些我们并不陌生的溶液,但对它们的组成却并不熟悉。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提出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所收集溶液的商标,找出商家为了让消费者清楚,设计的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填写调查表。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3)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通过实例演算,培养学生计算溶液浓度的能力;(3)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溶液稀释法的操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杯盐水和一杯纯水,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两杯水的差异,并划分出盐水、纯水、溶质、溶剂四个部分,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理论探究(1)溶解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些物质即使放入水中也不能完全溶解。
同学们可以进行实验观察,如将盐、糖放入热水中搅拌,观察其是否完全溶解。
(2)浓度的定义教师解释浓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的体积比值。
(3)常用浓度表示方法教师介绍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并分别解释其计算公式和应用场景。
(4)计算实例教师通过实例演算,让学生掌握浓度计算的方法。
例如: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g的水中,请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3.拓展应用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制备淡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计算浓度,如何制备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4.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教师将一定浓度的盐水提前制好,准备一套容量瓶和一套刻度瓶。
(2)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盐水加入容量瓶中,注满溶液,倒入刻度瓶中得到相应体积的溶液,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再通过称量得到质量和体积,并计算浓度。
5.撤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浓度计算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并告诉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可以制备出所需浓度的溶液,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珍惜使用的化学试剂和制备出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优秀教案

溶液的浓度优秀教案教案主题: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2.掌握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溶液浓度的概念;2.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溶液?有没有体验过浓淡不一样的溶液?”2.让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
1.教师给出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教师通过举例说明溶质和溶剂,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
三、浓度计算(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浓度的计算方法。
a.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b.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c.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溶液的体积(L);d.百分比体积浓度:百分比体积浓度=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e.百分比质量浓度:百分比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教师通过示例计算,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
四、实际应用(2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a.如果有一瓶500mL的溶液中含有50g的NaCl,求溶液的质量浓度;b.如果有一瓶200mL的溶液中含有8g/L的葡萄糖,求溶液的体积浓度;c. 如果有一瓶500mL的溶液中含有25mol/L的硫酸,求溶液的摩尔浓度;2.学生自主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并向其他组展示答案。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浓度的计算方法,强调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2.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的转换,避免计算错误。
六、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调整溶液的浓度?”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提出自己的解答。
七、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提醒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溶液的浓度教案(定稿)

《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的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推理,归纳出有关的计算式;通过对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等方面的意义;养成仔细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的习惯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三、 教学难点:有关计算式的归纳及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教学方法]探究、比较、练习、归纳等[教具准备]仪器: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试剂:硫酸铜溶液、NaCl 、水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引出浓度,建立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1、 图片引入:①人不会下沉的海水说明什么?②比较硫酸铜溶液的浓稀?颜色的深浅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活动:交流活动结果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溶液中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
学生活动:甜度(浓度)的思考?教师提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示溶液的浓度?思考1、计算九(7)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思考2、九(7)班男生平均体重120斤,女生平均体重100斤,男生平均体重占全班总体重的百分比是多少思考3、计算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教师提问:分析以上的计算式比较有什么共性? 溶剂溶质m m 溶液溶质m m 100%⨯=全班人数男生人数男生人数%%100⨯⨯=全班总体重男生平均体重男生人数男生平均体重百分数%1004%4⨯=CH H H学生活动:归纳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1、质量分数计算即是﹖局部占﹖整体的百分比的关系。
2、得出结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3、数学表达式 :%100%⨯=溶液溶质m m C4、溶质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教师过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往往需要精确地知道一定量的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溶液的浓度 优秀教案

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与讨论,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2.通过学习,知道溶液浓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二、智慧技能通过思考、练习,在弄清溶液组成的基础上,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三、科学方法通过学习中的实验和讨论,提高表述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历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但关键是要分清溶液的各个组分的质量。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两杯硫酸铜溶液、烧杯、玻璃棒【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两杯硫酸铜溶液,并提出问题。
教师:哪一杯溶液更浓呢?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可直观看出溶液的浓或稀,但浓或稀毕竟是一种粗略的说法。
在工农业、医疗和科学实验中,往往需要精确的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多少溶质。
例如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投影:生理盐水浓度。
教师:如果把生理盐水的浓度配稀了,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必然会变稀。
这样,血浆里的水分就会往浓度大的血细胞里渗透。
结果就会引起血细胞膨胀,甚至是破裂,发生溶血现象。
如果输进的生理盐水过浓,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就会增大,血细胞里的水分,又会向外渗透,造成细胞脱水。
提问:在两瓶溶液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溶液浓稀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决定因素是溶液的组成。
幻灯:溶液的组成。
实验: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
提问:1.每一份溶液的浓度是否改变?2.将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3.将其中的另一份加入一些硫酸铜晶体,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幻灯: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全部溶液质量的比值。
教师: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质量百分比浓度。
投影: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提问:1%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略练习:1.蒸干 25克氯化钠溶液得到5克氯化钠,计算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课题3_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饱和溶液?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结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浓度越大3.进一步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获取信息,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乐趣。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化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运用。
三、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四、教学仪器用品和药品天平、烧杯、药匙、玻璃棒、无水硫酸铜、氯化钠。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活动内容五、教学过程总结归纳课堂小结随堂检测:1、知识归纳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作业: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ppt展示2、学生谈体会与收获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自己谈收获,增强学习兴趣,了解化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反思1、花较多的时间在实验概念的理解及运用上。
好像教师活动偏少了,增加第二课时进度上的压力。
实际上相反,概念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充分参与,教师引导,学生推出、理解、运用概念,这样后面的教学便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探索者,让学习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了解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一、教材分析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
第三课题要紧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运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九年级的学生己具备了一定的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本课程的教学应联系学生思维进展规律,采纳手动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爱好,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地认识溶液,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浓度。
二、学情分析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阶段,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熟练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计算题,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技能,但由于学生对溶液认识有限,对有关溶液的计算不熟悉,对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变化不能准确掌握,使这部分内容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怎样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应采用“循序渐进、提高升华”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通过自主合作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微课,讨论和例题等手段加深理解,学习解答化学计算题的基本规范。
三、教学目标1. 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 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的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点奶茶时,你喝的是哪种甜度?标准甜,少甜,少少甜,少少少甜还是不另外加糖?【问题】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溶解一汤匙糖和两汤匙糖,你能判断出哪杯水会更甜吗?【过渡】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只要大体知道溶液的浓稀就可以了,可是在实验室或科学生产中得需要确切知道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在化学中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为了表述这个问题,人们引入了浓度这个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板书】溶液的浓度【过渡】在实验室中我们要经常配制溶液,下面老师来配制三种硫酸铜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
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如何区别两杯食盐水的浓度大小?
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大小。
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大小呢?
[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师:对于食盐溶液的浓度大小,也可以通过下列实验判断。
【探究实验】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
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溶液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与死海的漂浮原理相同)
师:其实,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方法有很多,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
42-43页,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生:溶质的质量分数=×l00%。
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刚才在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
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钠正好达到饱和状态。
(2)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0克氯化钠。
我们从中可得到的信息就是:溶剂的质量为100克,溶质的质量为36克。
那么,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就为:
36.0g/(100g+36.0g)×100%=26.47%。
(3)错,它把溶液与溶剂混淆了。
师: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
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100g=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师: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
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课后小结
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互相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
现在我们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生思考、回忆)
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过哪些溶液,请你们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
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
①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
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②硫酸铜溶解于水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②但对于像上面实验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
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找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
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
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
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100g=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250mL
内含:12.5克葡萄糖5%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
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
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
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
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