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3. 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4.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浓度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特点;2. 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 计算浓度的方法;4. 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示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启发学生对溶液的认识和理解。

二、讲解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5分钟)1. 解释浓度的概念和定义;2. 列举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3.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计算浓度。

三、示范计算浓度的方法(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几个浓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一起参与,通过实例学习浓度计算。

四、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自行完成几道浓度计算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如调制果汁饮料、配制药物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实施方式: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引导学生理解;2. 学生和教师互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3. 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教师引导学生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1. 阶段测验;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计算浓度的方法;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3)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通过实例演算,培养学生计算溶液浓度的能力;(3)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溶液稀释法的操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杯盐水和一杯纯水,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两杯水的差异,并划分出盐水、纯水、溶质、溶剂四个部分,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理论探究(1)溶解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些物质即使放入水中也不能完全溶解。

同学们可以进行实验观察,如将盐、糖放入热水中搅拌,观察其是否完全溶解。

(2)浓度的定义教师解释浓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的体积比值。

(3)常用浓度表示方法教师介绍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并分别解释其计算公式和应用场景。

(4)计算实例教师通过实例演算,让学生掌握浓度计算的方法。

例如: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g的水中,请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3.拓展应用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制备淡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计算浓度,如何制备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4.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教师将一定浓度的盐水提前制好,准备一套容量瓶和一套刻度瓶。

(2)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盐水加入容量瓶中,注满溶液,倒入刻度瓶中得到相应体积的溶液,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再通过称量得到质量和体积,并计算浓度。

5.撤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浓度计算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并告诉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可以制备出所需浓度的溶液,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珍惜使用的化学试剂和制备出的溶液。

初中化学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浓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溶液浓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溶液浓度计算公式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饮料、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溶液浓度的概念:溶液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2. 教师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准备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盐。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而在酒精中溶解得更慢。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关系?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案例:一瓶饮料的标签上写着“含糖量20%”,问这瓶饮料中糖的质量是多少?2. 学生运用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糖的质量。

3.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液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计算一瓶500ml的0.1mol/L的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自制溶液、测定溶液浓度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实验成果,开展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答疑解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荐阅读材料、指导实验操作等。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溶液浓度的测定过程。但我也发现,在讲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运用更多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再次,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溶液浓度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显得被动,没有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溶液浓度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溶液浓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浓度,如食盐水、糖水、消毒液等,记录其浓度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溶液浓度的用途和作用。
难点: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稀释和浓缩的过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及其浓度的概念。

2.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简单的浓度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定义。

2.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浓度。

2.如何应用浓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回想一下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并与其相关联,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概念解释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体系。

并举例说明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 学法指导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式,然后解释如何应用浓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示范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不需要详细描述,只需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和大致步骤。

5. 讲解浓度计算方法详细讲解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解法。

6. 练习布置浓度计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计算能力。

7. 拓展提供一些浓度计算的扩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与前几节课内容进行连接,形成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和浓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示范和练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八、板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定义及其浓度的概念。

2. 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简单的浓度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1. 溶液的定义。

2. 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计算浓度。

2. 如何应用浓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溶液的定义和浓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浓度的计算方法。

《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溶液的浓度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刎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杳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0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l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g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 5 g 、1g 、1. 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是什么?[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 .填充上表结果(略)。

2 .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 .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 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 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溶液浓度概念、计算方法、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等。
2.教学过程
(1)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溶液浓度知识。
(2)教师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溶液浓度的定义,引入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方法,并进行计算示例。
(3)分析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改变溶液浓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2)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溶液浓度的影响是什么?
(3)在生活中,有哪些改变溶液浓度的实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溶液浓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浓度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进行溶液配制和浓度测定。
3.掌握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理解浓度与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难点。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溶液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能力。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2.能够识别并计算不同溶液浓度之间的转换。

3.了解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环境监测等领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提高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浓度理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增强集体荣誉感。

3.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1.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

2.溶液浓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3.不同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难点内容:1.摩尔浓度的理解和计算,特别是涉及物质的量和体积的关系。

2.实际应用中复杂溶液浓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进度和深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简单例题进行练习;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浓度计算的理解,并探讨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2.讨论法:小组讨论浓度计算的实际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3.实验法:通过实验测量溶液的浓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溶液浓度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浓度计算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资源1.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2.教具:投影仪、PPT课件、黑板、白板笔。

3.实验器材: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试剂(如NaCl、水)。

4.多媒体资源:浓度计算和教学视频的PPT、网络教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1101+×100%≈9.1%。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1105.1+×100%≈13%。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水-3 [学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果] (1)gg g901010+×100%=10%。

(2)gg g802020+×100%=20%。

[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 kg 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小结板书]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

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50 kg×16%=24 k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50 kg-24 kg=126 kg答:需24 kg氯化钠和126 kg水。

[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作以归纳?[讨论]:略[小结板书]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呢。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投影]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 g 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 g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2.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3.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 解析:1.溶液的质量=90克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90克×10%=9克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90克-9克=81克2.(1)增加10克硝酸钾后:溶质质量=9克+10克=19克溶剂质量=81克(不变)溶液质量=19克+81克=100克(增加10克)即90克+10克=100克 (2)加入10克水后: 溶质质量=9克(不变)溶剂质量=81克+10克=91克(增加) 溶液质量=9克+91克=100克(增加10克) 即90克+10克=100克 3.(1)增加10克溶质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克克克克1090109++×100%=19%注:若新增的10克溶质未完全溶解,则上述计算错误。

(2)增加10克水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克克克10909+×100%=9%[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课堂练习]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32%,12%[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并能进行两种简单的计算,理解了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增加溶剂时溶液组成的改变情况并会计算。

[作业]习题1、2 板书设计课题3 溶液的浓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第二课时)[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

(水的密度1 g·cm-3)[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学生讨论][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50 g+x)×20%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 g×98%=(50 g+x)×20%x=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x×20%解析:(同上方法)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x×20%x=245 g245 g-50 g=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

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200 g 2.6%[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 [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

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

[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

5000 g×20%=1.19 g·cm-3×x×38%,x≈2211 mL。

答:需38%的盐酸221l mL。

[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

[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投影)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

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