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资源规划课设

水土资源规划课设
水土资源规划课设

河海大学

课程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名称:皂河灌区水土资源综合规划

学生姓名:冯远周

学号:03

专业班级:07农水2班

所在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2011年1月12 日

目录

灌区基本情况 (1)

灌区水资源评价 (5)

确定灌区种植比 (12)

水土资源综合规划成果 (14)

一、灌区基本情况

1、地理、地形情况

皂河提水灌区位于江苏省宿豫县境内,东临宿城区,西邻睢宁县,北接邳州市,灌区1970年基本建成,收益范围七个乡镇,总控制面积为339平方公里(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占总面积的69%,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农业较为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2、水文气象情况

灌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无霜期211天,多日平均日照2271小时。灌区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多年平均汛期(6-9月)降雨量为,占全年的%,汛期暴雨、大暴雨较为频繁,尤以7-8月最高,而天然植被多遭破坏,废黄河两岸有大面积的黄泛冲积土壤,许多地方存在水土流失。灌区不同季节降雨量差别较大,春秋两季雨水教少,占全年降雨量的%,冬季降雨仅占全年降雨量的%,夏季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春旱、夏涝,秋冬两季干旱时本灌区气候的特点,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3、水资源及水利工程

灌区由皂河电灌站提引京杭大运河灌溉大片农田,总灌溉面积万亩,受益人口万人(2004)。

4、土壤资料

灌区地貌属黄河决口扇形平原,土地平整,坡度小于5%,地表物质为黄泛堆积物,土壤为沙壤土,透水性强,保水性较小。土层厚度在60-100cm之间,耕层厚度平均,容重为cm3,犁层厚度为,容重为cm3,耕层较浅,犁底层较厚,土壤养分含量较低,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g/kg,全氮kg,速效磷,速效钾97ppm,不利于作物高产。耕层孔隙度为%,犁底层孔隙度为%,土壤通气性较好,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近年来,为了改善土体结构,灌区做了大量工作,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等,抢时间耕翻晒垄,冻垄熟化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逐步加深耕层,促进土壤上下层水肥的运行。灌区土壤多为黄泛沉积物,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性盐类,使地下水矿物度增大,干旱季节盐随毛管水作用上升到地表,长期聚集在地表,形成盐碱性潮土,表土PH值大多都为左右,现在多以稻麦轮作,注意养用结合,培养地力。

5、灌区及农业情况

灌区多为人工栽培为主,栽培作物有冬小麦、水稻、夏玉米、棉花、果树、经济作物等,还有自然生长的草木植被、灌木植被、经济木本植被等,林木覆盖率逐年上升,且生长良好。

灌区灌排工程配套,能灌能排,京杭大运河是灌区的主要水源河,水源条件稳定,但特枯年水量感到不足。灌区地势由南向北缓斜,西沙河、西便民河、皮黄河成“川”字型贯穿全区,均可排除内涝。宿豫县地处沂、沭、泗水系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但上游大量来水与当地汛期同步,绝大部分均穿境而过,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证”规定,皂河灌区在2005-2015年间,枯水年份允许在运河内取水2亿m3,特枯年份允许在运河内取水亿m3。灌区地下水含水层可分为潜水、承压水深层含水层。据统计,灌区现状潜水年开采量2100万m3。灌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降雨入渗补给量,灌渠系渗漏,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运河、骆马湖渗漏补给量和越流补给量。本灌区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主要用于农村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

灌区农业发达,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5%。灌区自建成后,由单一的旱作变为水旱轮作,复种指数达到。现状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规划2015年提高为。灌区主要作物有冬小麦、水稻、夏玉米、棉花、果树、经济作物等,在不同设计代表年型的灌溉定格见表1。

在P=75%的一般干旱年份,农业用水可以得到保证。各农产品正常灌溉下的产量及价格见表2。

6、主要灾害、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逐水草而居”,这是古代民族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古代四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是最生动的例证。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土资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而且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卫生部门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我国已明确将水利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将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此外,水土资源又是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水土资源的科学分析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水土资源面临以下问题:人均水土资源占有量少;水土资源不匹配;年内和年际降水不均匀;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水土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未得到有效遏制。

所以,应该编制水土资源综合规划,用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以建立优化的、治水保土为核心的生态经济系统为目标,采取“开发保护结合,多种工程措施配合,水土资源综合治理”等方式,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功能,使水土资源综合治理劳动耗费最省,资源消耗最小,综合效益最高。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以达到使当地的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平衡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二、灌区水土资源评价

1、水平年、代表年的确定

进行灌区水资源供需分析的目的是研究解决灌区国民经济发展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必然涉及到现状和将来不同发展阶段的水资源供需情况,不同水平年、代表年水资源供需分析是灌区水土资源规划的基础。因此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选定不同的年份作为分析工作的水平年,本次设计取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

由于不同保证率的供水量不同,所以必须选用代表不同保证率的代表年型,进行供水平衡分析计算,本次设计取两种年型考虑:即中等干旱年,选取接近P=75%的代表年型;特殊干旱年,选取接近P=95%的代表年型。

根据表3和表4的计算,在图1上适线,现取722mm(1997年)作为P=75%的代表年型,取573mm(1978年)作为P=95%的代表年型。

在图1上适线后,根据表5所给资料进行同倍比缩放,求得各代表年月降水过程。经过适线,得出P=75%的年降水量为729mm,P=95%的年降水量为560mm。则,同倍比缩放结果见表7。

表-3 降雨计算表

表-4 适线计算表

图-1

表-5 灌区代表年降雨统计表单位:mm

表-6 灌区月降雨径流关系

图-2缩放系数:75% = 95% =

表-7 同倍比缩放表

2、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1)地表水资源评价量

地表水资源评价量是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做任何利用的情况下

当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

本灌区没有实测资料,可根据月降水量资料,用月降雨径流关系推求径流量。为了简化,如果月降雨量大于200mm,月径流量R=P-b,P为月降雨量,b为最大下渗量,这里取186mm。

根据W=RF计算不同频率的径流总量,其中R为年径流深,F为灌区总控制面积,W为灌区径流总量。

由于本灌区属于平原地区,对径流的调节能力很低,需将径流总量乘以径流可利用率,得到径流可利用量。保证率P=75%,P=95%的年型径流利用率分别取,。

(2)过境流量

受取水许可,泵站提水能力等限制,根据地区规划,枯水年份允许在运河上年取水2亿m3,特枯年份允许运河取水亿m3。

(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潜层地下水资源量:PΦ=ΦPF,式中Φ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取Φ=;P为年降雨量;F为控制面积,为339平方公里。

(4)回归水

本灌区用水主要为农业灌溉,因而回归水仅考虑农业回归水量,由于2015年实现灌区节水灌溉,田间渗漏量可忽略不计。

(5)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灌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包括可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

回归水,并扣除他们之间的重复利用水量。

综上所述,水资源可利用量之和见表9。

表-9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表单位:m3

2、土地资源评价

(1)根据基本资料分析灌区土壤各评价项目值,按环境条件、土壤属性、产量指标分类统计(列表)。

(2)按照指示书,分析各评价项目的分级指数。

(3)用加和法进行综合评价:环境条件、土壤属性、产量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表10 土地资源评价项目指数表

表11 土壤质量指数(权重法)

经济项目产量初步估计为998kg/亩,本灌区土壤质量评价总指数见表10,最后用加和法求得综合指数为,查表11的土壤质量等级为2级。

三、 确定灌区种植比

方法:线性规划方法(单纯形求解)。

假设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果树以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是x 1、x 2、x 3、x 4、x 5、x 6。

目标函数:全灌区六种作物产值最大目标。

F=maxf(x i )=max ∑=6

1i p i y i x i ,其中p 为价格,y 为正常灌溉条件下的产

量。

查表2,整理得下式。

Max=400 x 1+660x 2+825x 3+1056x 4+3300x 5+3960x 6 约束条件:

(1)灌区各种作物种植面积约束。

①灌区内各种植作物种植面积之和不能大于灌区复种灌溉面积之和。

=6

1

i x i ≤×(万亩)

②同时期种植作物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灌溉面积。 x 2+x 3+x 4+x 5+≤ x 1+x 4+x 5+≤

③对于接茬作物,后期的种植面积不应大于前期的种植面积。 x 1≥ x 2+x 3,即x 1 -x 2-x 3≥0。 (2)政策方面的约束。

灌区粮经比控制在7:3;水稻是高产作物,一般干旱年不应小于16×1 04亩,特殊干旱年不应小于10×1 04亩;棉花不应小于×1 04亩。

3

7

654321≤++++x x x x x x

(3)水资源约束。

供给各种作物的水量之和不能超过农业水资源可利用量。农业水可利用量为水资源总量的75%。根据上述模型,可对P=75%以及P=95%分别进行规划。

可得一般干旱年30x 1++40x 3+30x 4+0x 5+250x 6≤22295 特殊干旱年 70x 1+474x 2+80x 3+90x 4+50x 5+300x 6≤19431

一般干旱年的输入数据为 6 8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3 -3 -3 7 7 7 -1 0 0 1 0 0 0 0 -1 16 0 0 0 1 0 0 -1

2 30 40 30 0 250 1 22295 400 660 825 1056 3300 3960

输出结果为

X1= X2= X3=+00

X4= X5= +00

X6=

最优目标函数结果:+05元

特殊干旱年输入数据为

6 8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3 -3 -3 7 7 7 -1 0

0 1 0 0 0 0 -1 10

0 0 0 1 0 0 -1 2

70 474 80 90 50 300 1 19431

400 660 825 1056 3300 3960

输出结果为

X1= X2= X3=+00

X4= X5= +00

X6=

最优目标函数结果:+05元

四、水土资源综合规划成果

水资源评价结论:75%年型年径流可利用量为8191371 m3,过境流量为200000000 m3,潜层地下水为61469717 m3,深层地下水为9402000 m3,可利用总量为297266136 m3。95%年型年径流可利用量为4383685 m3,过境流量为180000000 m3,潜层地下水为43589637 m3,深层地下水为9402000 m3,可利用总量为246142691 m3。

土地资源评价结论:经济项目产量初步估计为998kg/亩,本灌区

最后用加和法求得综合指数为,查表11的土壤质量等级为2级。

种植规划结论:中等干旱年(万亩):小麦:16,水稻:16,玉米:0,棉花:2,果树:0,经济作物。

特殊干旱年(万亩):小麦:10,水稻:10,玉米:0,棉花:2,果树:0,经济作物。

综上,尽量种植产量高、价格高、耗水少的作物则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经济作物虽然耗水较多,但是由于其单位价格高,所以种植面积也较大。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

1编制总则 1.1任务来源 (1)《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1.2编制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79hm2,总建筑面积181111.80m2(计入容积率146581.9m2),项目由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休闲设施、游泳池、广场和绿化区等)部分组成。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

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计划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 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09月01日

目录 1.编制依据、原则 (1) 1.1 编制目标 (1) 1.2 编制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2.工程概况 (3) 2.1 项目概况 (3) 2.2 区域自然概况 (3) 3.水土保持措施 (7) 3.1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7) 3.2 分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 4.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 (11) 4.1 施工组织原则 (11) 4.2 主要施工工艺和栽培技术 (11) 5.水土保持机构图 (12) 6.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13)

1.编制依据、原则 1.1 编制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项目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要求,本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士保持方案,防治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2)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重点、防治措施等。 (3)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4)依据本方案设计内容,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新增水土流失的产生,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5)水土保持方案旨在规范主体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主体工程进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372-199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 (8)《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招、投标文件》; (9)《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图纸》; (10)经批准的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2) 三、编制原则 (2) 四、编制范围 (2) 五、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4) 六、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4) 七、防治范围及内容 (5) 八、临时设施建设工程保持措施 (6) 九、施工保护控制措施 (6) 十、关键作业保护方案 (8) 十一、实施保证措施 (9) 十二、水土保持一般规定 (9)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 前言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 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 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

1.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是河南省北部的一个边缘县,也是河南省黄河故道面积较大的县之一,属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9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13个乡镇,其中沙漠化土地336平方公里。境内有连绵起伏的沙带,也有白茫茫的碱坡。沙荒呈条形分布,均为黄河泛滥形成。在沙带之间有平方公里的青沙两合土易于耕作,沙地以下50米内有含水沙层易于打井提灌。 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关怀下。内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多渠道,多方位对沙荒进行分批治理,采用营造防风林、种植枣树、改良农田,多种方式治沙,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测体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全面推进新水保法宣传贯彻实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安阳市财政局、安阳市水利局安财预〔2015〕641号文,内黄县水务局组织人员编制了《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实施方案》,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人口5200人。 项目建设内容 新打机井15眼(浅水井),建砼井台15座。 项目施工 项目实施时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专业队伍监理,实行合同制管理。

本项目总工期40天,有关建设程序完成后开始施工,力争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项目工程量及投资预算 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主要工程量:钻孔1050m,砼及钢筋砼90 m3,模板24m2。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30t,砂子45m3,碎石81m3。 工程投资:工程预算总投资24万元。 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粮食年增产18万kg,人均年增加收入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2.项目概况 自然条件 气候 内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全年无霜期210天,蒸发量1640mm,全年日照小时,冬春多北风,夏秋多南风,最大风速17m/s。 地形地貌 内黄县卫河以南属黄河冲积平原,卫河以北属漳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57m。卫河左岸西高东低,卫河右岸南高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全县沙地面积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沙地主要分布在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目录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 前言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 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 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水土保持方案书

一、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括 陶乐位于平罗县黄河东岸的最北端的乡镇,由鄂尔多斯台地和黄河冲积平原两大地貌单元构成。地势东西方向倾斜,相对高差60~80m,为缓坡阶地,其中大部分属台地平原过渡地带。受毛乌素沙漠的影响,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5%,重度沙化面积占沙化面积的47%。我们选择平罗县陶乐,是由于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位于黄河东岸,从地貌类型划分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和鄂尔多斯台地两部分组成,土地沙化程度由西向东呈加重趋势,中、重度沙化区占总面积的76%以上,也是风力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针对当地水土流失的不同种类形式,通过调查,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2.项目区概括 平罗陶乐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是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项目区总土地面积,水土流失面积km2,占总面积%。 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项目区为半干旱荒漠区,对人和自然引起的扰动十分敏感。多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超载放牧,滥垦、滥采、滥挖等破坏,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致使植被退化严重,蓄水能力差,破坏

了项目区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在风力的作用下,以悬浮、流动、跳跃、飘扬四种形式搬运堆积,形成沙垄、小沙丘,广泛分布在各种面上,使牧草繁衍能力减弱,品种单一,草质低劣,可利用率低,牧业生产发展呈下滑局面。由于土地沙漠化的影响,造成地域性小气候,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保护程度低,在风力的作用下,农田表层土壤细粒和营养物质被吹走,降低土壤肥力。同时沙化形成沙丘,压埋草场,农田沟渠路缩小了土地利用面积,直接影响着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非常重视,通过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补植林草,造林治沙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植被覆盖率已达35%,沙丘及浮沙基本固定;项目区人口密度较小,紧靠扬黄灌溉基本农田,是较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方政府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但因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恶劣的自然条件得不到根本有效改善。 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问题也在 不断的出现,比如说:设计思想落后,技术参数不正确,设计的时间不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急需有效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1.1保护和预防 针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在其保护的方向以及保护的方法 上面做规划,这些重要区域主要有: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域、饮用水的保护区域、湿地保护区等。这些重点保护区保护的方向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维护。 1.2综合性的防治 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特点、治理的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那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做出综合性的防治。这些区域主要有:小流域的防治、坡面的防治、果园地的防治、农耕地的防治、居住环境的防治等。 1.3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监管方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化的统筹和规划。内容主要是:

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法律法规的设立等。 1.4水土保持的定期监测 具体的内容有: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监测职责和监测要求,去规划监测点的布置;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监测的水平和制度的保障能力;对重点的防护区域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工程项目要提出监测管理的目标和监测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监测的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2.1水土规划设计的方法不先进 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并且目标多样化的技术体系。可是,目前在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的目标比较单一,而且技术方法也不先进,同时还没有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这些情况制约着水土保持治理目标的实现。 2.2相关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先进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料的采集基本上是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相关人员的谈话以及查看当地的统计资料来获得。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土地相关部门提供的那些资料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采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需要应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导航定位测量仪。 2.3规划设计的参数不是很准确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是河南省北部的一个边缘县,也是河南省黄河故道面积较大的县之一,属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9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13个乡镇,其中沙漠化土地336平方公里。境内有连绵起伏的沙带,也有白茫茫的碱坡。沙荒呈条形分布,均为黄河泛滥形成。在沙带之间有平方公里的青沙两合土易于耕作,沙地以下50米内有含水沙层易于打井提灌。 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关怀下。内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多渠道,多方位对沙荒进行分批治理,采用营造防风林、种植枣树、改良农田,多种方式治沙,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测体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全面推进新水保法宣传贯彻实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安阳市财政局、安阳市水利局安财预〔2015〕641号文,内黄县水务局组织人员编制了《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实施方案》,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人口5200人。 项目建设内容 新打机井15眼(浅水井),建砼井台15座。 项目施工 项目实施时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专业队伍监

理,实行合同制管理。 本项目总工期40天,有关建设程序完成后开始施工,力争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项目工程量及投资预算 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主要工程量:钻孔1050m,砼及钢筋砼90 m3,模板24m2。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30t,砂子45m3,碎石81m3。 工程投资:工程预算总投资24万元。 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粮食年增产18万kg,人均年增加收入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2.项目概况 自然条件 气候 内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全年无霜期210天,蒸发量1640mm,全年日照小时,冬春多北风,夏秋多南风,最大风速17m/s。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综合说明 1、工程概况 2、编写依据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GB/T15773-2008);(2)《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3)《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4)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 (5)施工图纸。

第二章施工总体规划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详细研读设计文件、图纸,利用我单位人员、设备及丰富的施工经验等诸多优势,拟对本工程施工作以下规划: 一、机构设置 本工程承建中,我单位将实行项目法施工,由单位技术主管任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对工期、质量、成本等综合经济效益进行高效有计划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并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工作。项目部组织机构见附图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1、项目经理部的组成 项目经理:代表单位负责本工程合同责任的全面履行,实施对本项目的全面管理,负责项目的行政、技术、财务和施工等各项管理工作,为本项目的管理核心。 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施工管理工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负责所有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共设五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如下: ●技术科:负责项目部的施工技术、计划与方案;工程施工管理 测量、统计与计量;图纸设计、竣工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的保管。 ●质检科: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测、验收、试验与控制。 ●施工科:负责整个工程的现场施工。

机构设置框图 ●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及工地治安工作。 ●财务、后勤科: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包括工作款单编制、报送;所需材料、配件的采构与供应;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项目部的后勤行政管理,包括接待、医务、炊事、营地管理等。 2、人员组成 项目的管理人员包括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将由我单位人员组成。大部分技工、

煤矿水土保持规划方案.doc

1前言 1.1 项目区概况 某煤矿位于某县城北面 13 公里,属某县中安镇某村委会所辖。地处东径 104 °14 ′04 ″— 104 °16 ′01 ″,北纬 25 °36 ′13 ″ —25 °43 ′36 ″之间。 该矿位于后所矿区一井田北翼。根据省一四三煤田地质勘探队于 1976 年进行勘探后的报告,后所矿区一井田A+B+C 级储量5669.07 万吨。某煤矿主要开采后所矿区一井田的C6、C9煤层。 C6、C9煤层地质储量 213 万吨,可采储量为88 万吨。 该矿 1974 年建矿,于 1988 年正式取得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煤炭采矿许可证。其矿界经省后所煤矿、中安镇人民政府及某 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认可:南至 10 勘探线以北,北至煤层出露附近。 东至 F 2号断层附近,断层断距约 25 米,西至 17 、18 煤层 出露骨附近。矿区开采围面积80 hm 2。 某煤矿总投资 500 万元,采煤能力 6 万吨 / 年,吨煤投资 58.9 元/ 吨。 项目区地貌属高区,地形结构和地貌特征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 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拨2100 米,最低海拨 1930米,相对高差170米。 按照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某县属滇中、滇东北山原中度流失区;按照水土保持分区划分,根据云政发[1999]5号《省人民政府水 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某县既是重点治理区,也是重点监督区。按

《某县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公告》项目区所在地属水土保持重点监 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土壤流失的表现形式以面蚀为主。根据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划分,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为三级标准。 1.2 煤矿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 的国家,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都将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其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平衡。并且,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的战略布局影响下,我国交通、钢铁、电力等行业发展较快,拉动了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煤炭市场的兴旺。 为顺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以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合理 的开发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又使当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解决,也充分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煤电强县的要求。因此,某煤矿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3 方案编制情况 某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将会扰动原地貌,损坏水土保持设 施,以及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矸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鉴于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改善该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使该区的水土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刖言 光荣小流域地处我国水力侵蚀六大类型区之一的东北黑土侵蚀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海伦市西南15km处,流域面积12.664km2。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面积总124.93 万m。光荣小流域地形起伏,共有17个大岗,坡陡且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侵蚀模数为5 000 t/ km。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中低产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生产力水平很低。因此,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对水土流失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遏制土壤退化,用较少的投入可获得大的回报,走质量效益型生态农业道路是该区致富并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 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光荣小流域地处我国水力侵蚀六大类型区之一的东北黑土侵蚀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海伦市西南15kn处,地理位置东经126? 48/ 30"?126? 51" 30",北纬 47? 19/45"?47? 22/)0",流域面积12.664km2。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总面积约124.93 万m。光荣小流域处于漫岗丘陵向海伦河漫滩地的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由岗上平地, 岗坡地及河滩地三种地貌类型组成。最高海拔243.2m,最低182.8m,高差60.4m。该流域位于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 511.1mm,年际变化幅度很大,且降水分多布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7%,无霜期120天左右,》10C的有效积温为2400?2500r,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左右,全年 2 太阳辐射总量为465.46kJ/cm。 1.2社会经济情况 1.2.1 人口与劳动力 光荣小流域涉及的行政村包括前进乡的光荣村,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自然屯为拣草屯中间大道以北部分。 1.2.2 土地利用现状 流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现状详见《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

最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水科技[1998]47号根据1995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水土保持司主持、主编制定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发布。标准名称和编号为:强制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本标准自1998年5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土保持司,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2月5日 前言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第5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总则。简述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分阶段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及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的目标等。第二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各设计阶段的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及其基本情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方案的制定、投资概(估)算和效益分析等。第三部分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对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绿化工程等7个方面的措施,分别提出技术要求。 本规范的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规范的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规划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焦居仁刘震刘万铨曾大林蔡建勤王欣成姜德文汪有科严国民付永杰 1总则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3拦渣工程 注:表中S r 4护坡工程 1—削土减重部位:2—卸土修堤反压;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模板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模板 篇一: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龙青高速土建二标段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第二合同段,北起莱西市周格庄,南行簸箕掌、跨G204后,在龙湾庄设莱西东互通立交、经大马格庄上跨规划青荣城际铁路及蓝烟铁路,终点莱阳停车区,起讫里程K75+470-K83+925,全长公里。 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填方万方,路基挖方万方;沥青路面181180m2,底基层处理207620 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94670 m2。主线大桥1座,中桥1座,分离式立交桥3座,天桥1座;通道桥9座,莱西东互通桥梁3座,涵洞52道,互通区1处,莱阳停车区1处。 主要河流:七星河和线路经过的零星水塘等。 主要既有道路:G204国道、G309国道及周围村落的水泥混凝土道路等。 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期间不出现周围居民投诉情况: 1、不出现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情况; 2、资源、能源消耗量:符合定额要求; 3、噪声、建筑垃圾等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当地法律法

规及其它要求; 4、火工品意外爆炸不发生。 三、环保和水保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6、《龙口至青岛高速公路莱西(沈海高速)至城阳段工程建设管理手册(实行)》及招标文件等资料。 四、环保和水保实施方案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中铁四局龙青高速土建二标段项目经理部施工范围。 五、环保和水保组织机构与职责 环保和水保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李拥军副组长:唐声兵、朱志军、黄飞、陈浩 组员:刘道清、安波、童行青、陈良伟、王志胜、王世葆、陈帅、闫宝玉、于强 环保和水保领导小组职责: 1、落实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前言 光荣小流域地处我国水力侵蚀六大类型区之一的东北黑土侵蚀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海伦市西南15km处,流域面积12.664km2。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面积总124.93万m2。光荣小流域地形起伏, 共有17 个大岗,坡陡且长,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土壤侵蚀模数为5 000 t/ km2。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中低产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生产力水平很低。因此,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对水土流失进行及时综合治理,遏制土壤退化,用较少的投入可获得大的回报,走质量效益型生态农业道路是该区致富并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光荣小流域地处我国水力侵蚀六大类型区之一的东北黑土侵蚀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海伦市西南15km处,地理位置东经126?48'30"~126?51'30",北纬47?19'45"~47?22'00",流域面积12.664km2。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总面积约124.93万m2。光荣小流域处于漫岗丘陵向海伦河漫滩地的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由岗上平地,岗坡地及河滩地三种地貌类型组成。最高海拔243.2m,最低182.8m,高差60.4m。该流域位于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511.lmm,年际变化幅度很大,且降水分多布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7%,无霜期120天左右,≥10℃的有效积温为2400~2500℃,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左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65.46kJ/cm2。 1.2 社会经济情况 1.2.1 人口与劳动力 光荣小流域涉及的行政村包括前进乡的光荣村,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自然屯为拣草屯中间大道以北部分。 1.2.2 土地利用现状 流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现状详见《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1.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是省北部的一个边缘县,也是省黄河故道面积较大的县之一,属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9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13个乡镇,其中沙漠化土地336平方公里。境有连绵起伏的沙带,也有白茫茫的碱坡。沙荒呈条形分布,均为黄河泛滥形成。在沙带之间有372.6平方公里的青沙两合土易于耕作,沙地以下50米有含水沙层易于打井提灌。 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关怀下。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多渠道,多方位对沙荒进行分批治理,采用营造防风林、种植枣树、改良农田,多种方式治沙,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测体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全面推进新水保法宣传贯彻实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安财预〔2015〕641号文,黄县水务局组织人员编制了《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实施方案》,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人口5200人。 1.2项目建设容 新打机井15眼(浅水井),建砼井台15座。 1.3项目施工 项目实施时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专业队伍监理,实行合同制管理。

本项目总工期40天,有关建设程序完成后开始施工,力争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1.4项目工程量及投资预算 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主要工程量:钻孔1050m,砼及钢筋砼90 m3,模板24m2。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30t,砂子45m3,碎石81m3。 工程投资:工程预算总投资24万元。 1.5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2万亩。粮食年增产18万kg,人均年增加收入72.7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2.项目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气候 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5℃,月平均最低气温-2.2℃,极端最低气温-21.3℃,月平均最高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42.8℃,全年无霜期210天,蒸发量1640mm,全年日照2518.2小时,冬春多北风,夏秋多南风,最大风速17m/s。 2.1.2地形地貌 黄县卫河以南属黄河冲积平原,卫河以北属漳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57m。卫河左岸西高东低,卫河右岸南高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 1 水土保持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 单位和个人,有责任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 失。 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第2条规定: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 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水土保持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法规、要求,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做好 该项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合同要求,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 持工作,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动态监控,接受水土保 持监理的监督和管理。 要避免对植被的破坏。施工范围内要做好集水、排水工作,避免积水或冲蚀,防止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工程交验后必须在规 定的时间内予以拆除,并尽可能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需要爆破作业的,按规定进行控爆设计,避免飞石对附件林木、植被物造 成损害。施工场地内废渣的堆积和废弃不影响排水系统设施。 ( 雨季场平填筑区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临时用地在工程完成后要及时 恢复原状,要完善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加强施工临时道路的管理。 严禁在指定的取(弃)土场以外的地方乱挖乱弃。剥离的表土、废渣等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严禁漫坡乱弃。弃方尽量综合利用,减少排放总量,其余无法利用的全部运到设计好的弃渣场。选定的弃渣场必须先做好排水、支 挡等防护工程方可弃渣。工程施工完成后,占用场地按原样恢复或种草,取土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水土保持案编制要求 2.1 阶段要求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容: 1 建设项目区责任围及其边环境概况。 2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 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 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案。 5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 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容: 1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及面积。 3 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 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2.1.3 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 水土保持案报告书的主要容 2.2.1 案编制总则: 1 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案的目的和意义。 2 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案编制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3 采用技术标准: 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标准、行业标准、地标准等。 2.2.2 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1 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建设规模、防治责任围、工程布局(应附平面团)。 3 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 项目区及其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 项目区及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 项目区发展规划。 7 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看看下面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 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新建堤防长度。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万元。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目录 目录 (1)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2) 规划编制说明 (2) 规划提纲 (2) 1规划概要 (2) 2基本情况 (4) 3规划原则与目标 (6) 4水土保持分区 (7)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预防保护规划 (8) 6监测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监督管理规划 (9) 7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措施规划) (10) 8科技示范推广 (12) 9投资估算 (13) 10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14) 11近期、远期实施意见 (15) 12组织管理 (16)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规划编制说明 1.适用范围:大、中流域水保编制,省、地、县级水土保持编制,专项工程规划,区域性规划 2.编制重点: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调查研究 3.规划期:省级10-30年,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 近期水平年(重点),远期水平年;水平年宜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4.规划编制的任务: ○1.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 ○2.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 ○3.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 ○4.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 ○5.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 ○6.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 ○7.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 ○8.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规划提纲 1.规划概要 2.基本情况 3.规划原则、目标与总体布局 4.水土保持分区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规划可单独列为一章) 6.治理措施规划(综合治理规划) 7.科技示范推广(技术支持) 8.投资估算 9.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10.近期、远期实施意见(进度安排) 11.组织管理 1规划概要 综述规划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和分区,规划的目标、依据和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投资、进度、经济条件

水土保持规划课件

第一章 水土保持规划(planning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及经济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的工作计划。 一、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1、必要性 (1)它符合土壤侵蚀的发育规律。是以土壤水蚀的发育规律提出来的,小流域是以分水线为界限,以沟道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侵蚀沟道小流域坡面与沟谷地、上游与下游的侵蚀是彼此联系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 (2)以小流域为单元则可以成为一个系统。 (3)利于管理。 2、局限性 (1)小流域只是水文单元,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制约。 (2)小流域也强调发展经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 (3)小流域规模太小,不可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劳力有限,资源有限,结构简单。 (4)小流域在行政上的能力有限。 二、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 1、明确生产发展方向,恰当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用地比例,使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土壤侵蚀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2、确定必须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作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3、明确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的实施办法和有效途径。 4、明确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劳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安排。 5、实事求是地分析和估算水土保持工作各项效益,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三、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及方针 原则 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 2、必须紧紧抓住集中治理、综合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 3、规划中各项措施必须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