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大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水土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确保农田、森林、草原等土地的持久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是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持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个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的示例: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1项目背景:描述所在地区土地资源状况、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2项目目标: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如减少土地侵蚀,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功能等。
二、水土资源调查2.1土地利用调查:收集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等。
2.2土地性质与土壤调查:调查土地的性质和土壤质量,包括土层厚度、质地、持水性等指标。
2.3地形与水文调查:调查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规律。
三、水土保持需求评估3.1水土流失量评估:通过水土流失模型和遥感技术,评估当前水土流失情况和趋势。
3.2水土保持需求评估:根据水土流失量评估结果,综合考虑土地特性和环境条件,评估水土保持的需求程度和优先级。
四、水土保持措施规划4.1植被恢复与保育:提出植被恢复与保育措施,包括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4.2土壤保育与改良:提出土壤保育与改良措施,包括耕地管理、有机肥料应用、水保工程建设等。
4.3水资源管理与治理:提出水资源管理与治理措施,包括水库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利用和分配等。
4.4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包括湿地保护、水体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
五、水土保持技术指南5.1水土保持技术指南编制:针对不同的水土资源类型和地理位置,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技术指南。
5.2技术培训与推广:针对水土保持技术指南,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和技术水平。
六、监测与评估6.1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对水土保持效果进行定期监测。
6.2水土保持效果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对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项目水土保持计划书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肥力流失 河床淤积: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风险 水资源污染:泥沙携带污染物,影响水质 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施工期水土流失特点
施工期水土保持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施工期水土保持目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
植被恢复措施:在运营期间,定期进行植被恢复,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防止水土流失。
长期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长期有效地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促进可持 续发展。
综合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经济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是衡量水土 保持效益的重要指标。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 机会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公众 环保意识
监测方法:采用 遥感、GIS等手 段进行实时监测 和数据采集
评估标准:根据 国家相关法规和 标准,对水土流 失状况和防治措 施效果进行评价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和优化 水土保持措施, 提高防治效果
估算依据:国 家相关法律法 规、技术标准 及工程实际情
况
估算范围:包 括但不限于工 程措施、植物 措施和临时措
排水系统建设: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够顺利排出,以降低水流对土壤的 冲刷。
边坡防护措施:对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边坡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挡 土墙、护岸等。
土地利用调整:根据项目需求和当地环境条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以降低对土壤和生态 环境的破坏。
监测内容:包括 水土流失状况、 防治措施运行情 况等方面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大纲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大纲水土保持是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有效监测水土保持状况,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的大纲。
第一部分:引言1.1背景介绍:简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保护水土资源的必要性。
1.2目的和意义:明确本方案的目标和意义,以及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监测指标2.1土壤侵蚀指标:列出各种土壤侵蚀指标,如剥蚀面积、剥蚀强度等。
2.2水资源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水位等方面的指标,以反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2.3植被覆盖指标:描述植被覆盖率、植被种类等指标,以评估植被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2.4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用于评估土壤的保持能力。
第三部分:监测方法3.1野外调查方法:介绍野外调查的步骤、样本选择、调查技巧等,以获取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3.2实验室分析方法:列出常用的土壤和水样分析方法,如土壤质地分析、水质分析等。
3.3数字化技术应用:介绍如何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化技术,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
第四部分:数据分析与评估4.1数据整理与处理:描述数据整理和处理的步骤和方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2监测结果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五部分:监测报告和应用5.1监测报告编写:说明监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5.2监测结果应用:介绍如何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水土保持规划、决策和管理中,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
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6.1工作总结:总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6.2展望未来:展望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通过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可以全面了解水土保持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大纲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全)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 编制大纲

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编制大纲一、综合说明1.工程概况及项目区概况(工程基本概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项目立项及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方案编制情况、项目区基本情况、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7、水土保持监测;8、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9、结论与建议(结论、建议)。
二.方案编制总则1.编制的目的;2、编制依据(法律法规、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文件及资料);3、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4、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指导思想、编制原则);5、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
三、项目概况1.项目地理位置;2、工程特性;3、流域概况;4、项目基本组成与工程规模(工程规模及特性、项目基本组成、枢纽及主要建筑物);5、施工组织规划(交通运输、施工辅助设施总布置、当地建筑材料规划、土石方平衡及弃渣场规划、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进度);6、施工占地、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施工占地实物指标、水库淹没及移民及拆迁安置)。
四、项目区概况1.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地质及地震、文气象、土壤及植被);2、社会经济概况(市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3、土地利用现状;4、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经验、水土保持状况);五.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比选水土保持评价、制约性因素分析、主体工程占地类型);2、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3、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渣分析与评价;4、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5、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枢纽工程区、场内交通区、渣场防护、料场开采防护、项目建设区水保措施总体评价);6、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影响分析与评价;7、与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文件对照分析;8、结论性意见、要求及建议。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规划大纲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规划大纲2024年2月目录1 总则 (4)1.1 监理工作概况 (4)1.2 监理依据 (4)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4)2.1 项目建设背景 (4)2.2 项目建设内容 (4)2.3 项目区概况 (5)3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5)3.1 水土保持方案 (5)3.2 水土保持后续设计 (6)3.3 水土保持组织管理 (6)4 监理工作任务及目标 (6)4.1 监理工作任务 (6)4.2 监理工作目标 (7)5 监理组织机构 (7)5.1 监理机构 (7)5.2 岗位职责 (7)5.3 监理设施、设备 (7)6 监理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 (8)6.1 监理工作制度 (8)6.2 监理工作程序 (8)6.3 监理工作方法 (8)7 监理工作内容 (8)7.1 准备工作 (8)7.2 事前监理 (8)7.3 过程监理 (8)7.4 验收监理 (8)8 监理成果提交 (9)8.1 成果提交 (9)8.2 档案管理 (9)1 总则1.1 监理工作概况(项目由来与合同概况:依据合同,简要说明水土保持监理服务的由来,以及服务范围和时段。
)1.1.1 监理任务1.1.2 监理范围1.1.3 监理时段1.2 监理依据(监理工作依据:简要说明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合同及相关批复等文件。
)1.2.1 法律法规1.2.2 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2.3 技术标准1.2.4 技术资料及文件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简要说明项目建设背景,前期工作及批复情况。
)2.1.1 项目背景2.1.2 前期工作2.2 项目建设内容(简要说明建设地点、任务、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项目组成、辅助设施、施工组织及工期、工程占地、项目投资情况。
)2.2.1 地理位置2.2.2 任务及规模2.2.3 主要技术指标2.2.4 项目组成2.2.5 施工组织2.2.6 工程占地及土石方2.2.7 工程投资及工期2.3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自然概况:简要说明项目区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等情况)2.3.1 地形地貌2.3.2 地质条件2.3.3 气象2.3.4 水文2.3.5 土壤2.3.6 植被2.3.7 水土流失现状3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3.1 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简要说明方案(含变更)报批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防治责任范围、分区以及措施体系等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弃渣场及表土剥离等相关情况)3.1.1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情况3.1.2 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⑵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目标⑶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措施体系⑷弃渣及弃渣场设置情况⑸表土剥离及保护3.2 水土保持后续设计(水土保持后续设计:按防治分区简要描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后续设计情况;开展水土保持工程专项设计的,简要介绍设计情况。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大纲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大纲第一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大纲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综合说明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水土保持 1.1.2 现有公路概况 1.1.3 本期工程建设基本情况1.1.4 主体工程前期进展及水保方案编制情况1.2 项目区概况 1.3 防治标准及目标值1.4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5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6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7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措施总体布局1.7.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7.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1.7.3 主要措施量1.8 水土保持监测1.9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0 结论及建议1.10.1 结论 1.10.2 建议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2.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2.2 编制依据2.2.1 法律法规 2.2.2 部委规章 2.2.3 规范性文件 2.2.4 技术规范与标准 2.2.5 技术文件2.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2.4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2.4.1 指导思想 2.4.2 编制原则2.5 编制阶段和设计水平年2.5.1 编制阶段 2.5.2 设计水平年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概况3.1 现有公路概况 3.2 本期工程建设情况3.2.1 本期工程建设情况3.2.2 项目组成及布置3.2.2.1 项目组成3.2.2.2 工程总体布置3.3 工程占地3.3.1 永久占地 3.3.2 临时占地 3.3.3 旧路占地 3.3.4 工程总占地3.4 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 3.5 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3.5.1 施工组织 3.5.2 施工工艺3.6 拆迁安置及水土保持要求3.6.1 拆迁安置情况3.6.2 拆迁安置的水土保持要求3.7 投资及进度安排3.7.1 主体工程投资 3.7.2 项目实施计划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区概况4.1 自然条件4.1.1 地质 4.1.2 地貌 4.1.3 气象 4.1.4 水文 4.1.5 土壤 4.1.6 植被4.2 社会经济概况4.3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3.1 水土流失现状 4.3.2 水土流失防治4.3.2.1 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4.3.2.2 同类型区公路建设方面的水土保持经验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 主体工程选线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5.2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5.2.1 道路选线比选方案分析评价 5.2.2 改建工程方案分析评价5.3 道路建设方案的分析评价5.3.1 主体工程占地分析评价 5.3.2 土石方平衡分析评价 5.3.3 取土(料)设置的分析评价 5.3.4 临时堆渣场设置分析评价 5.3.5 施工方法分析评价5.3.6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5.3.7 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5.3.7.1 界定原则 5.3.7.2 工程量及投资5.4 结论性意见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1.1 工程占地 6.1.2 直接影响区 6.1.3 防治责任范围6.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2.1 分区的目的 6.2.2 分区的依据 6.2.3 防治分区的原则 6.2.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流失预测7.1 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7.2 弃土(弃渣)量预测7.3 水土流失量预测7.3.1 水土流失预测单位划分 7.3.2 预测时段 7.3.3 预测方法 7.3.4 预测结果7.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5 综合性分析及指导意见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 防治目标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8.2.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8.2.2 分区防治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8.2.2.1 路基工程防治区8.2.2.2 桥涵工程防治区8.2.2.3 取土场及临时堆渣场防治区 8.2.2.4 附属设施防治区8.2.2.5 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防治区 8.2.2.6 预防管理措施 8.2.3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汇总 8.2.4 施工组织设计 8.2.4.1 施工组织 8.2.4.2 施工条件8.2.4.3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材料来源8.2.4.4 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8.2.4.5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监测9.1 监测的目的与原则9.1.1 监测的目的 9.1.2 监测的原则9.2 监测范围与时段9.3 监测内容、方法、频次与点位布设9.3.1 监测内容9.3.1.1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9.3.1.2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 9.3.1.3 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效果监测 9.3.2 监测方法 9.3.2.1 实地调查法 9.3.2.2 定位监测法 9.3.2.3 场地巡查 9.3.2.4 遥感监测 9.3.3 监测频次9.4 监测区域和监测点9.4.1 监测的重点区域 9.4.2 监测点设计9.5 监测工作量与工程量9.5.1 监测工作量 9.5.2 监测工程量9.6 监测机构及管理 9.7 监测成果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0.1 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及方法10.1.1 编制原则 10.1.2 编制依据 10.1.3 编制方法10.1.4 基础单价和相关费率10.1.4.1 人工费10.1.4.2 材料费10.1.4.3 机械费10.1.4.4 水土保持措施单价 10.1.5 独立费用 10.1.5.1 建设管理费10.1.5.2 水土保持监理费 10.1.5.3 科研勘测设计费 10.1.5.4 水土保持监测费10.1.5.5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10.2 本水保方案投资估算情况10.2.1 投资估算 10.2.2 分年度投资10.3 防治效果评价10.3.1 防治效果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10.3.2 防治效果分析计算方法10.4 损益分析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11.1 组织领导与管理 11.2 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设计 11.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11.4 水土保持监测11.5 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管理 11.6 检查与验收 11.7 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结论与建议12.1 结论 12.2 建议第二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合同》阆中市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合同委托单位:编制单位:阆中市水土保持咨询服务站签约日期:2011年8月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委托单位:(以下简称“甲方”)编制单位:阆中市水土保持咨询服务站(以下简称“乙方”)甲方委托乙方承担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以下简称“本项目”)工作,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大纲(修改版)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大纲(修改版)1综合说明1.1项目与项目区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前期工作开展情况1.1.3工程概况1.1.4项目区概况1.1.5方案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1.1.6工程区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标准执行等级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工程量1.6水土保持监测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1.8结论和建议2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2.1.1方案编制目的明确建设单位在***项目中水土流失防治上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损坏植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以及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影响程度和趋势;根据工程布局、施工工艺、弃渣场选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对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分析;复核工程建设确无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分析和预测工程建设中扰动土地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弃土(石、渣)、水土流失量及有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危害;通过水土流失分析及水土流失预测的结果,拟定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体系布局,完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典型设计;并提出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相关设计技术参数与要求,提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和要求,并制定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保障措施;根据防治措施工程量,得出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并明确资金来源;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评价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并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
2.1.2方案编制意义通过方案的编制为系统防治***的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支撑,为***工程的布局及施工组织提供完善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设单位的防治责任期、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目标;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技术依据;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使***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确保工程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一、引言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以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论述。
二、背景1. 土地资源状况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土地资源的现状,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退化程度等。
2. 水土保持问题分析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
三、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目标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确定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的目标和原则。
四、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步骤1.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此步骤中,我们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土地资源和环境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科研成果等。
2. 水土保持现状评价本部分将对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 水土保持规划在该步骤中,我们将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并明确具体的保护目标和措施。
4. 水土保持方案制定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具体细化水土保持方案,包括针对具体区域和土地类型的保护策略和技术措施。
5. 方案实施和监测最后,我们将讨论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过程以及监测和评估方法,并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地落实和推动。
五、方案评估本部分将对制定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和收益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结论在最后,我们将总结整篇文章的内容,强调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工作给出建议。
七、参考文献在本部分,我们将列出本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以保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通过以上的大纲,我们可以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组织,确保方案的编制过程科学、合理,并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土壤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土壤类型及土壤肥力等。 植被:天然及人工植被(林草)分布、面积、生长情况、覆盖度、破坏程度等。 农业气象: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量的年际分布、温度、湿度、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等于 10℃积温、风力、风向、霜雹等气象灾害情况。
2.2 自然资源 说明规划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等基本情况。
9.3 取费标准 1)人工费:工程措施取 1.9 元/工时,林草和封育措施取 1.5 元/工时。 2)其它直接费:工程措施中的梯田取基本直接费的 2.0%,余者取 4%;林草措施取基本 直接费的 1.5%;封育措施取基本直接费的 1.0%。 3)间接费:工程措施中的梯田、机械固沙、谷坊、水窖取直接费的 5%,余者取直接费 的 7%;林草措施取直接费的 5%;封育措施取直接费的 4%。 4)企业利润:工程措施取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 4%;林草及封育措施取直接费与间接费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条件 说明规划区范围、面积、地质、地貌、水系、大型水库、土壤、植被及农业气象的基本 情况。
地质、地貌:规划区内地层结构、地貌类型及其主要特点(位置、面积、海拔、相对高差、地面坡度、 沟壑密度等)。
水系:规划区内主要水系(9 大水系)及其支流的基本情况,包括面积、长度、多年平均水量、多年 平均输沙量,以及境内大型水库情况等。
筑龙网
2.4 水土流失现状(情况) 总体说明规划区内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危害等;并单独说明城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成因、危害等。 水土流失特点:指出水力、风力、重力、人为侵蚀等水土流失类型的分布、数量、强度 及发展趋势。 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包括陡坡开荒、陡 坡种参、滥垦乱伐、超载放牧、开矿、建厂、修路、城建等。 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地面完整性、淤积水库、河道、湖泊、塘坝, 加剧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城市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开发建设项目的弃土弃石淤埋街 道、损害城市水利水保设施、影响居民生活、妨碍城市形象等。 2.5 水土保持现状 从预防监督、监测、流域治理、城市水保、矿区水保等方面说明规划区内水土保持工作 开展的主要过程、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包括法律法规、乡规民约的制定、机构队伍的建设、 宣传报道的影响、三区公告的发布、矿区水土流失摸底、城市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布 设及数量、水土保持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等),并指出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今后工作的方向。 2.6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从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两大方面全面阐述规划区内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开展情况,取得 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 3 规划原则与目标 3.1 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3.1.1 规划的依据 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主要列出以下若干条。 1)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七届人大 20 次会议通过)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 [1993]120 号) ③《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 号) 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 号) ⑤《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 年辽宁省八届人大常委会
筑龙网
3.1.2 基本原则 3.2 规划时段
总规划期为 15 年(2006~2020);
现状基准年:2003 年(社会经济情况、各类用地面积、农村产业结构现状用 2003 年的
数据;水土流失面积用 2000 年的遥感数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现状为 2000 年的现状;土地
八次会议通过) 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 12 号令) ⑦《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辽政发[1998]48 号)
2)技术规程 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④《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⑤《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规划提纲 1. 规划概要 2. 基本情况 3. 规划原则、目标与总体布局 4. 水土保持分区 5. 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规划可单独列为一章) 6. 治理措施规划(综合治理规划) 7. 科技示范推广(技术支持) 8. 投资估算 9. 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10. 近期、远期实施意见(进度安排) 11. 组织管理
广应用的机制等。 9 投资估算 9.1 编制说明 说明工程的地点、水系、范围、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工程量、主要材料量、施工期、总工
时、总投资、资金来源及比例。 9.2 编制依据 说明投资估算的依据(主要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
[2003]67 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 年 6 月第一版)、方法、材料、机械费及采用 的价格水平年。
1 规划概要:综述规划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和分区,规划的目标、依据和防治
措施的总体布局及投资、进度、经济条件
1.1 综述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1.2 综述规划区的水ຫໍສະໝຸດ 流失状况1.3 综述规划的依据
1.4 综述规划的目标
1.5 综述规划措施
筑龙网
1.6 综述规划的投资、进度及经济评价等 (本章为综合说明篇章,主要根据后叙内容进行概括性总结)
1. 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 2. 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 3. 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 4. 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 5. 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 6. 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 7. 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 8. 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均收入、总产值)等量化指标。
总体布局 4 水土保持分区
4.1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划分
对规划区内既定的预防保护区、监督区和治理区的基本情况分别加以叙述,并突出各自 的特点。
4.2 类型区的划分
筑龙网
4.2.1 划分原则 在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区内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水 土流失特点划分不同的类型区,其中城区部分为单独一个区。 同一类型区内,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特点应有明显的相似性。 同一类型区内,各地的生产发展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应基本一致。 同一类型区应集中连片。 4.2.2 分区概况 分别叙述各类型区的范围、面积、行政区划、自然情况、水土流失特点等。 5 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预防保护规划 5.1 预防监督目标(预防保护规划)预防监督规划 通过采取预防保护措施和监督管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发生与发展所达到的目标。 5.2 预防监督(保护)措施(监督管理规划) 包括政策性和技术性措施。主要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机构、人才培训、 发布水土保持“三区”公告、明确“三权”、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三同时”制 度、加强宣传、实行封禁管理等措施。 6 监测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监督管理规划 6.1 提出监测站点名称、布设、数量、设备及分期建设进度。 (目标)对开发项目和其他人为不合理活动实行监督管理,防止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所达 到的目标。 6.2 提出水土流失因子的观测、水土流失量的测定、水土流失灾害及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等项目的内容及方法。 (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机构、人才培训、发布水土保持“三区”公告、 明确“三权”、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加强宣传、实行封禁管理等 措施。 7 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措施规划) 7.1 流域治理规划 7.1.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1.1.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筑龙网
对规划区内土地资源进行评价,作为确定农村各业用地的依据; 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研究确定农村经济与生产发展 方向; 充分运用当地已有的农、林、牧及土地利用规划,对原规划中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部 分,要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7.1.1.2 各业用地规划 确定规划区内农、林、牧、副各业用地的面积、比例和分布,使之既符合发展生产的需 要,又符合保水保土的要求。 7.1.2 治理措施规划 7.1.2.1 治理措施布局(配置) 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类型区的特点,阐述各类型区内各项治理措施布局。 以大江大河为主干,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7.1.2.2 治理措施规划(不同类型区) 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类型区治理措施的布局,确定规划区内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 1.坡耕地治理措施规划:主要包括坡改梯规划和保土耕作规划。 2.四荒地治理措施规划: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治理 3.沟壑治理措施规划:沟坡兼治,沟头-沟口,支沟-干沟 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小水库工程规划,崩岗治理规划, 封沟造林(草) 4.风沙治理规划:防风固沙林(草),栽植草方格,沙障,引水拉沙造田,水利、工程、 植物措施相结合 5.小型蓄排引水工程:坡面、四旁、引洪漫地 7.2 城市水保规划 7.2.1 城市水保规划目标 提出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方案编报率、实施率。 7.2.2 城市水保措施 包括政策性和技术性措施。主要有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三同时”制度,明确“三权”,城区裸露地表的软、硬覆盖,街道径流的蓄积和利用等措施。 7.2.3 重点地区重点项目规划:说明重点项目规划的依据,规划项目的名称、位置及规
2.3 社会经济 说明规划区内的人口、劳动力、土地利用现状、农村产业结构、经济收入和群众生活水 平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内土地资源数量、人均占有量、各业用地面积、分布、所占比例 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产业结构:各业生产水平及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群众生活水平:规划区内人均粮食、人均农业产值、人均农业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