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综合实践活动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黄河,母亲河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黄河,母亲河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黄河,母亲河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理解黄河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河流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省份。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黄河的生态环境和现状。

4. 黄河的保护措施和我们的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黄河的保护措施和我们的责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地图:中国地图和黄河流域图。

2. 图片:黄河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图片。

3. 视频:黄河的介绍视频。

4. 文献:黄河的相关文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3. 讨论: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和我们的责任。

4. 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黄河的流经过程,制作保护黄河的海报等。

5. 总结:总结黄河的重要性,强调保护黄河的责任。

板书设计1. 黄河,母亲河。

2. 内容: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我们的责任。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2. 设计一个保护黄河的海报,包括保护措施和我们的责任。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理解黄河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爱护环境、保护河流的意识,明白保护黄河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黄河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但在讨论保护措施时,有些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我决定在下一堂课上,通过观看一些关于黄河污染和保护的纪录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的现状,激发他们保护黄河的积极性。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黄河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黄河

一、前言寒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黄河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这次活动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下是我在寒假期间参加黄河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希望。

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经济区和生态区,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黄河作为寒假社会实践的考察对象。

三、实践内容1. 黄河历史文化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黄河流域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如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西安的兵马俑等。

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发展。

2. 黄河生态环境考察为了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我们来到了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3. 黄河经济发展考察在黄河下游地区,我们参观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等。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黄河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实践成果1. 增强了历史文化素养通过参观历史文化遗址,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参观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区,我们认识到黄河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强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 深化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通过考察黄河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了解了黄河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践感悟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它。

黄河实践活动教学叙事(3篇)

黄河实践活动教学叙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治理,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走进黄河,体验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环保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1. 主题确定: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走进黄河,体验文明”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黄河文化的厚重和生态保护的紧迫性。

2. 课程设计: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我们设计了包括历史讲座、实地考察、环保讲座、文化体验等环节。

3. 师资配备:邀请了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优秀教师,以及环保专家、当地文化传承人等担任指导老师。

4. 学生分组:将学生按照年龄和兴趣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5. 安全保障: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预案,包括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出行管理等。

三、活动过程1. 历史讲座: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邀请了历史老师为学生们讲述黄河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到“大禹治水”,再到“黄河文明”,让学生们对黄河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实地考察:学生们分组前往黄河岸边,实地观察黄河的水质、生态环境以及沿岸的文物古迹。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了解了黄河的地理特征、水文状况和流域治理情况。

3. 环保讲座:环保专家为学生们讲解了黄河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黄河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们通过案例学习,认识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 文化体验:学生们参观了黄河博物馆,了解了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如青铜器、陶瓷、壁画等。

此外,学生们还体验了黄河岸边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

5. 环保行动:学生们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包括捡拾垃圾、清理河道、种植树木等。

通过实际行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责任。

四、活动成果1. 知识收获:学生们对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治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情感体验: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厚重和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有关黄河的综合实践活动

有关黄河的综合实践活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综合实
践活动,使他们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和历史,促进其环境意识的培养,经过多
方讨论,结合黄河的特点,总结出以下综合实践活动:一、有关黄河的文化实践: 1. 参观黄河文化博物馆,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包括黄河文化、社会文化、科技文化等; 2.参观黄河沿岸的历史遗迹,如郑和下西洋纪念碑、唐王宫等; 3. 学习黄河上游重要文化遗产,如黄河神话、黄河歌舞、黄河古迹等;
4. 参观黄河沿岸优秀文创作品,如黄河故事、黄河诗歌、黄河绘画等;
5. 学
习黄河文化,如黄河名胜、黄河风情、黄河人文等。

二、有关黄河的生态实践:1. 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 2. 参观黄河沿岸的生
态景观,学习黄河的地貌地质特征; 3.开展流域生态研究,学习黄河流域的物
种多样性和自然发展规律; 4. 开展水质监测,了解黄河水质状况; 5. 参与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三、有关黄河的经济实践:1. 进行黄河流域经济调查,学习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规律; 2. 参观沿河工厂
和农民市场,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特点; 3. 学习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农业经济、渔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等; 4. 了解黄河水利工程的建
设发展历史,学习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参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项目,
探索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教案(精选5篇)

《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教案(精选5篇)

《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教案(精选5篇)《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篇1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五课时:活动指导、讨论一课时活动两课时:“知黄河、颂黄河” 一课时(课外资料搜集,课内文艺汇报)“忧黄河、救黄河”一课时(课外搜集资料,课内陈词交流)写作、评讲:两课时【活动准备】师生共商活动要求a、根据本班人数多的特点,每6~7人一组,自选组长,讨论资料搜集的分工和方式,讨论成果展示的方式。

b、“知黄河、颂黄河”活动要求:(一份材料、一首诗、一个节目)◎材料要求:#每组准备一个材料袋,封面上写好“‘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材料”字样,其中装有: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文章、图片、音像等各种资料。

#每人自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组员合作设计制作的。

◎写作要求:每位组员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写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歌,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节目要求:每组准备一个节目,其中一定要有配乐朗诵自己组员写的诗或歌唱。

(事先老师可作一些写诗的指导)c、“忧黄河、救黄河”活动要求(一份调查、一个广告、一个节目)◎调查要求: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河水污染现状。

◎广告要求:每个组员设计一句广告词,怎样拯救黄河,改造黄河,要求形式新颖,效果强烈。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近黄河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近黄河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近黄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黄河的概况:介绍黄河的起源、流经省份、全长等基本信息。

黄河的文化与历史:探讨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黄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分析黄河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难点:理解黄河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地图、黄河流域模型。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视频。

调查问卷和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河的短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黄河的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黄河的历史、生态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

4. 成果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板书设计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黄河的历史与文化重要性。

黄河的生态问题及保护措施。

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包括其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设计一个保护黄河的宣传海报。

课后反思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宜。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有效性。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黄河,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1. 导入环节:短片选择:选择一部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准确传达黄河信息的短片,如航拍黄河的全貌,强调其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性。

引导性问题:短片播放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黄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自主学习:分组策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组都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促进合作学习。

资源指导:为学生提供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指导,包括如何有效搜索信息、评估信息可靠性等。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活动教案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活动教案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黄河,了解母亲河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区域、历史文化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母亲河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

2. 准备相关资料,如关于黄河的图片、视频、书籍等。

3. 准备黄河模型或沙盘,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流经情况。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母亲河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讨论黄河的特点、流经区域及历史文化。

3.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黄河的特点、流经区域及历史文化。

五、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加深对母亲河的认识。

2. 开展以“保护黄河,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环境。

3. 引导学生进行以黄河为题材的写作、绘画、摄影等创作,展示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活动阶段划分:1. 初步了解黄河(活动一):通过观看黄河宣传片,让学生对黄河有初步的认识。

2. 深入研究黄河(活动二):学生分组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深入了解黄河的流经区域、历史文化等。

3. 实地考察黄河(活动三):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加深对母亲河的认识。

4. 探讨黄河保护(活动四):引导学生进行以“保护黄河,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环境。

5. 创意展示黄河(活动五):学生进行以黄河为题材的写作、绘画、摄影等创作,展示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

黄河综合实践活方案

黄河综合实践活方案

一、活动背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环保意识,特制定本黄河综合实践活方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环保意识;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四、活动地点1. 黄河沿岸城市(如:兰州、银川、郑州等)2. 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活动对象全市中小学生六、活动内容(一)前期准备1.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知识讲座,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2.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的策划,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3. 收集黄河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制作成宣传海报和展板;4.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物资,如帐篷、水壶、食物、垃圾袋等。

(二)实践活动1. 黄河文化之旅-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沿岸的历史遗迹,如古长城、黄河母亲像等;- 邀请当地文化专家为学生讲解黄河文化,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

2. 黄河生态保护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现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黄河科研实践-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黄河的科研知识,如地质、水文、生物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开展黄河生态环境研究。

4. 黄河摄影比赛- 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黄河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生态保护成果;- 评选出优秀作品,举办摄影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5. 黄河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黄河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黄河的了解程度;- 优胜者将获得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表彰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总结,分享心得体会;2. 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3. 将实践活动成果进行整理,制作成纪念册或宣传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真诚的火把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教师及时合理的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下面借《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来谈一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的认识。

教材分析:《黄河,母亲河》是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综合性学习,本单元整体是爱国篇,而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与“炎黄子孙、中华民族”血脉相连。

因此,在教学中应贯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祖国历史文化的爱国主义思想。

同时,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做到形式多样,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出“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文化。

2、感悟黄河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2、培养朗诵及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2、创设浓郁的情感氛围,激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手抄报,自创诗歌,创办访谈栏目等进行成果展示。

活动方法:学生自主搜集最有价值的素材,通过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等环节,通过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的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表现。

学习难点:以“黄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活动方法:1、自主探究法2、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活动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谚语、诗词、故事;了解黄河的发源、流经、现状;准备《我心中的黄河》《黄河之忧》演讲稿。

(一)黄河历史1、课前一分钟演讲:讲黄河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生一:“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小典故生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请同学点评:生一:故事很有趣味,他们搜集的资料很全。

生二:讲得很有趣,就是声音太小。

师:讲故事要吸引听众,趣味是必须要有的。

可以配合手势、形体及语调的变化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2、黄河知识竞答:分组讨论问题,以知识竞答的方式进行。

(1)、黄河的发源地?流入地?黄河流经的省区?黄河全长多少公里?(2)、你能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吗?(3)、我国四大名窟是指?(4)、你知道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哪些地方建都城了吗?(5)、列举黄河流域诞生的历史名人?(6)、“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称呼由来你知道吗?(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考查学生对黄河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实现知识目标1。

而以知识竞答的方式进行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诗意黄河师导入:黄河不仅是悠久的,黄河也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

千百年来,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倾倒,在黄河岸边上留下了悠悠华章。

有很多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成语、谚语,你搜集到了哪些?(小组代表展示)生一:我搜集到成语:河清海晏师:能解释一下吗?搜集是第一步,理解更重要。

生一:意思是黄河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

比喻天下太平。

生二:黄河水清,形容难得、罕见。

生三: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能够明断是非。

许振鸿搜集的这个成语非常符合他的个性,作为卫生委员的他就是泾渭分明。

生四:砺山带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不变心。

师:我们在诚信面前也应该有一颗砺山带河的心。

生五:中流砥柱,黄河三门峡附近的一座巨石,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师:搜集资料准确到位,下了一番功夫!你还搜集了哪些谚语?生一:跳进黄河洗不清生二: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师:你能讲一下什么意思吗?生二:黄河水量很大,决口的危害很大。

但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水源丰沛,物产丰富,十分富裕。

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善于研究,才能增长知识。

师:你搜集了哪些诗句?齐背一下。

生:《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生:《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生:《使至塞上》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还有李白的《将进酒》,生:《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注意“将qiāng进酒”读音要准确。

这些诗句都写出了黄河奔腾雄壮的气势。

(三)黄河精神师:黄河有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历史,也有着迷人的自然资源。

课前请同学们准备了《自述黄河》,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来介绍黄河。

生一:“我叫黄河”黄河自述大家好,我叫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那我,就是雄鸡心脏的动脉,我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史。

本人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将近752443平方公里,与上千条支流和溪川相连,犹如无数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如滔滔黄河之水在不同的领域引领着时代潮流,也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黄河昔日的荣光,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本人流经9个省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

从高空俯瞰,本人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的像是中华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本人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本人相当年可是特别威武。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本人的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可是现在,从1972年起本人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

子孙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可我却今非昔比,每年都会流露出凄惨的泪水侵蚀着子女的血汗!我在思索,在寻找,发现原来是因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子孙不能善待我。

你看:如林而立的烟囱口上呛人的浓烟滚滚升腾,笼罩着我的身躯;滚滚而下的泥沙渗入我的血液,让我成了真正的“黄河” ;儿孙们的生活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液,大部分渗入我的肌肤,流进我的血液,侵害我的躯体……我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保护你们的母亲河吧!(略)(四)保卫黄河师导入:然而我们一方面在歌颂着黄河,另一方面却肆意的伤害着我们的母亲河。

请看《焦点访谈–救救母亲河》。

(主持学生上场)1、《焦点访谈–救救母亲河》⑴、黄河现状:主持人大屏幕展示黄河流域水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的图片,观黄河现状,采访学生谈感受。

(大屏幕出示主持人的总结)泛滥之灾:黄河中游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这些泥沙的1/4在黄河下游沉积,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10余米的“悬河”。

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易决、易淤。

经常造成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河流改道。

干旱之灾:近年来,黄河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

黄河断流已不是个简单的水文现象,而是黄河流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

污染之灾:工业污染多年来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大量污染物。

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

(2)、救救黄河主持人:我们把黄河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看着母亲遭受灾难,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无动于衷。

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请大家思考讨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治理黄河,拯救黄河?(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师:搜集资料可以增长知识,倾听也可以增长知识。

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讨论的很认真、听得很仔细。

2、我为母亲出点力:设计保护黄河的公益广告语或宣传语。

师:针对黄河生态环境,我们周围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请各组分别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者宣传语,呼吁保护母亲河。

要求有创意。

(教师大屏幕展示评优)参考答案: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设计公益广告语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学生抒发内心情感提供了多样化的舞台,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理性认识,使学生人尽其才,享受到创作的快乐。

)师:(总结)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历史让我们赞叹,现实令我们担忧。

作为母亲的孩子,让我们行动起来,保卫黄河!结束语:今天,在这里,也许我们只是粗浅的接受了一次黄河文化的洗礼,但是老师相信:她已经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和一颗赤子中国心。

最后,让我们伴着这首《黄河大合唱》结束本节课。

(播放歌曲,师生同唱。

)四、作业:相信你还有很多话要对黄河母亲说,那么让我们以《黄河,我想对您说》写一篇文章。

最后,我要说的是,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这是单一的纸笔测验所难以胜任的。

因此,表现性评价成为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的重要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也称“真实性评价”,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真正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