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什么是经济结构

什么是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特征的重要体现,对于了解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结构的基本分类经济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常见的基本分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财政结构等。
1.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其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和相互关系。
根据产业的性质和职能不同,通常将产业结构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和矿业等自然资源开发和原材料生产部门。
- 第二产业是指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等。
- 第三产业是指以提供各种服务为主的商业、金融、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部门。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和经济特征也不同,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和调整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 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和部门的劳动力就业状况和比重。
就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 农业就业是指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的就业状况。
- 工业就业是指工业部门的就业状况,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业等。
- 服务业就业是指服务业部门的就业状况,包括商业、金融、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
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还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职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 财政结构财政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组成和比重。
财政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于实现国家经济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常将财政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将财政支出划分为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经济发展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财政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合理调配资源,并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经济结构的影响因素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第四章 国民经济结构分析(新)

其中,wd , wv , wt , ws分别表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项目结构系数行向量;g d , gv , gt , g s分别表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 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项目最初投入数量行向量。
2.各项初始投入的产业结构
d j / d j
j 1
C1 I1 E1 C2 I2 E2 . .
X1 X2 Xn
Cn In En
初 始 投 入 G
固定资产折旧dj 劳动者报酬vj 生产税净额tj 和营业盈余si
真正表还 有进口列
总投入
X1
X2
…
Xn
4.1.1 各项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分析
最终产品结构也称为列结构,系数定义如下: d L YL
Y
0.467
0.414 0.617 0.473 0.617 0.392 0.450 0.371 0.696 0.959 0.919
0.334
0.276 0.182 0.262 0.298 0.200 0.259 0.406 0.144 0.021 0.043
0.199
0.310 0.201 0.264 0.085 0.408 0.291 0.223 0.161 0.020 0.038
资本装备系数表示某部门单位固定资产折 旧投入所对应的劳动者报酬投入,系数越大表 示劳动者报酬投入越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反之,表示固定资产折旧投入越多,属于资 本密集型产业。直接与完全资本装备系数结合 ,可以更清楚地分析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 密集型特征。
4.3产业(中间产品)结构分析
分配去向 投入来源 中间产品(中间使用) 部门1 部门2 … 部门n 最终产品 Y=C+I+E 总产品
什么是经济结构

什么是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部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结构的概念、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的概念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还对社会发展、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二、经济结构的特征1. 多样性:经济结构包括不同的经济部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各个子行业。
各个行业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2. 动态性:经济结构是时刻在变化的。
随着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各个行业的比重和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
3. 长期性:一国的经济结构是长期形成的,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演变才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经济结构的影响1. 经济增长:合理的经济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不同产业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2. 就业机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就业机会的变化。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将从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资源配置:不同产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
通过合理布局和配置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 环境保护: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改善就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经济结构名词解释

经济结构名词解释一、所谓的经济结构,就是指社会各个产业、部门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结构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等。
二、从经济结构的内容来看,分为传统经济结构和现代经济结构两大类型。
(一)传统经济结构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经济结构。
具体表现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推动作用不明显;第二产业过度依赖资源开采业和原材料工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
(二)现代经济结构这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新型经济结构,包括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旅游、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业。
三、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状况的措施:三、当然,在许多情况下经济结构并非是简单的一种平衡或称静态的平衡。
经济结构本身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其他经济要素的相应变化。
当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时,就会给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推动经济增长,反之亦然。
所以,经济结构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四、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这就是:巩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由此可见,新经济结构与旧经济结构的根本区别是科技含量的差异。
科学技术的先进性越强,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越大,越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
六、经济结构的调整目标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和产业结构状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实现“五个统筹”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3、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4、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6、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四、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济结构

感谢观看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9月份的工业产出折合年增长率为9.2%,这意味着尽管中国的工厂在发展,但是 发展的速度不如往年同期的水平。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分析师Dariusz Kowalczyk表示,市场可能会失望地发现,中国的经济复苏是渐进式的, 不会又有新的刺激出现。
PMI预估值是自上周官方发布GDP以来的又一个真实经济活动指标。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低于官方目标,尽 管9月份经济出现了强劲信号,但仍成为了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这份PMI预估值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小 型的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私营制造商。
失衡
2012年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根据该机构统计,从 1991年以来的20年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指数总体处于次级不均衡状态,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财经战略研究院自主构建了“经济结构失衡指数”。该指数区间为0-1,0代表完全均衡,1代表完全失衡。 其下又分为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五个二级指标。如果指标值落在 0.75-1之间,则意味着该指标出现预警提示,处在非均衡状态。
资讯
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得到恢复,经济学家预计,如果当前的环境不变,不需要其他的刺激,中国经济就将稳步 复苏。
外部的挑战和一项针对采购经理的调查显示,随着新增订单和产出达到数月来的最高值,中国经济正在从三 年来最低迷的时期缓慢而平稳的复苏。
10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估指数达到了三个月来的高位,为49.1,但仍然低于50,这是划分工业活动 增长和萎缩的分界线。
报告建议,如要改变上述严重失衡的状况,政府应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快从需求管理向 稳定需求与供给激励相结合的总量政策的步伐,积极推进中性货币政策实施,以内生增长代替拉动增长,以结构 化升级代替过分依赖消费、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
什么是经济结构

一.关于经济结构1.经济结构的含义: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
包括:(1)从社会生产关系讲: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比重)(2)从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看: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大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 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贡献比例等);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如进出口的外贸结构等);消费结构等。
(3)其它形式: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等。
2.影响经济结构形成的因素:(1)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因为消费经济活动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2)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二.关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1.什么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理解经济结构调整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利用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促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推动整个国发经济向前发展。
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暂时的调整而是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和长远发展进行调整。
2.为什么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经济结构是应对两大潮流的需要。
第一,高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其中包括信息技术革命、生物工程革命、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革命。
这个潮流必然会对全球各国传统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有些产业将走向衰落或淘汰,而一些产业将萌生或以爆炸性速度发展,尤其是软件和生物工程产业。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这个潮流把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国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就不能无视这两大潮流的存在,要适时调整传统经济结构,顺流而行。
3.怎样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见教材P89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试从经济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等方面谈谈,

试从经济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等方面谈谈,
中国的经济结构是指国内经济各行业和行业之间的比重、组成和关系。
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等方面。
产业结构指的是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从以前的传统农业经济逐渐转向了工业和服务业经济。
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中,工业产业在国内经济中的比重较高,而农业产业在国内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服务业则逐渐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素结构是指生产所需的各种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组成。
中国的要素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过去,中国重视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而现在正逐渐向知识、技术、人才等方向转变。
需求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和组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如中国的消费需求已经从物质需求上升到了精神文化上。
供给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供给所占的比重和组成。
供给结构主要包括产业供给和服务供给两个方面。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从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转向工业和服务业经济。
同时,生产要素的结构、需求和供给结构也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介绍

中国经济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保持高速。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结构中国经济的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占据了中国经济总体的相对较小比例。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一部门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三产业则主要包括服务业,如金融、零售、旅游等。
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二、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出口推动,通过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经济来获得竞争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之一,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中国还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转移来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还加强了内需的发展,提高了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以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三、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是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经济从依靠出口转向以创新驱动的模式。
中国经济还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参与。
同时,中国还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通过积极应对挑战,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 配方式。
原始公有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制—奴隶劳动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 封建制—农奴或农民向地主交纳贡赋或地租 ,留 下一小部分收获物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家获得利润 ,工人只能获 得维持其生活的工资 社会主义公有制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共产主义公有制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 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原始时代 ——氏族成员之间是互助合作的关系 奴隶制——奴隶对奴隶主具有“全人身依附关系” 封建制——农民或农奴对封建主是一种“半人身 依附关系” 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雇 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与人 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二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 所谓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 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 的经济关系。
1、生产关系的基本结构 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 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的问题。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这就是人们在生产中互相交换其活动的关 系。 第三、产品的分配关系,可以分为总产品 的分配、收入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三个层次。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 的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 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分成两大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包 括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公有 制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包 括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经济结构是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从历史上看,一种生产关系往往可以在 三种社会形态中分别以萌芽状态、成熟状 态和残余状态而存在。 —但各种生产关系并不是占有同样的地位, 起着同样的作用,其中必有一种生产关系 占居统治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由此决 定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