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答谢中书书》复习卷(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卷(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试卷(答卷)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书.( 书信) ②晓雾将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坠落)④四时..俱备(四季)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⑥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⑦实是欲界..(交相辉映)..(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⑧五色交辉..之仙都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竞相跃出水面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山川景色的美丽,是自古至今人们都喜爱谈论的话题。

⑤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1.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作者写晨昏多变化,动静相眏衬的语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作者从形态的角度,写动静相眏衬的语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作者从光色的角度,写动静相眏衬的语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文中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6.文中以简短的议论,言简意赅,切中文义---寄情山水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文中运用俯仰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8.作者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气象的对偶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9.文中视听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0.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内容理解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哪位作者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陶渊明2. 《答谢中书书》中提到的“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籍B. 一种官职C. 一种信件D. 一种礼物3. 根据《答谢中书书》的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愤怒B. 悲伤C. 感激D. 淡然4. 下列哪一项不是《答谢中书书》中提及的内容?A. 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B. 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 作者对友人的责备之意D. 作者对友人的期盼之意5. 《答谢中书书》中“中书”一词的官职,通常负责哪些事务?A. 管理国家财政B. 管理国家军事C. 管理国家文书D. 管理国家教育二、填空题6.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通过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7. 作者在信中提到,友人曾________,使他感到非常感激。

8. 作者在信中提到,自己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 作者在信中提到,希望与友人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之意。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四、阅读理解题11.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并给出你的理解。

五、论述题12. 论述《答谢中书书》在古代书信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翻译题13. 将《答谢中书书》中的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七、写作题14. 假设你是《答谢中书书》中的作者,写一封信给友人,表达你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

八、综合分析题15. 综合《答谢中书书》的全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并给出你的观点。

九、开放性问题16. 如果你有机会与《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对话,你会问他什么问题?为什么?十、创意写作题17. 以《答谢中书书》为背景,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描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友谊。

请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答谢中书书》的实际文本进行设计。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修订稿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修订稿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 晓雾将():______()竞跃:___________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复习课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复习课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朝代)时的思想家 (人名)。

二、词语解释:1.四时俱.备(四时: )2.晓雾将歇.(歇: )3.夕日欲颓(颓: )4.沉鳞竞跃(沉鳞: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 )(仙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6.答谢中书书(中书: )(书: )三、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主旨:本文表现了作者 和 的 之感,反映了作者 的 思想,也表达了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 (朝代)时的思想家陶弘景 (人名)。

二、词语解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2.晓雾将歇.(消散)3.夕日欲颓(颓:坠落)4.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领悟)6.答谢中书书(中书:官职名)(书:书信)三、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 晓雾将():______ ()竞跃:___________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

《答谢中书书》考试复习题

《答谢中书书》考试复习题

《答谢中书书》考试复习题《答谢中书书》考试复习题《答谢中书书》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一、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 ) ②晓雾将歇( )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⑤五色交辉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实是欲界之仙都○二、按要求回答问题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2、“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3、作者从、、三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4、《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三、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9、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六、简答题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一、选择题A. 朴实无华B. 华丽辞藻C. 含蓄委婉D. 简洁明了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王羲之C. 陶弘景D. 韩愈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二、填空题1.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川之美。

2.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的高洁品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答谢中书书》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请举例说明《答谢中书书》中的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隐居生活的乐趣?2. 作者为什么认为隐居生活是一种高洁的品质?3. 文中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他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六、判断题1. 《答谢中书书》一文是陶弘景辞官后写给朋友的一封信。

()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认为只有隐居深山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七、连线题请将下列《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子与其对应的内容连线: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 描述宴会场景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 描绘山水之美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 表达隐居之志4.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赞美隐士品质请仿照《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式,另写一句描绘自然美景的话:例:《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改写题1.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

《酬谢中书书》A 组一.基础知识1.依据课文填空并解说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竞跃: ________________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2.解说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解说以下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4.文学知识填空《酬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透明,号 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________。

5.下面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翻译以下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课文理解题。

1.《酬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酬谢中书书》中全力描绘山之高、水之净、境地清爽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板有眼的江南山川画的赞叹之句是:5.文中叹息世人追赶功名,无暇赏识奇丽的山川,进而波折的表达作者高傲的句子: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7.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峰流水三重风光的对偶句是8.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表现出一派灿烂灿烂的气象情景的对偶句是9.将听觉、视觉联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味的对偶句是10.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1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12.《酬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酬谢中书书》B 组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构造上起什么作用答: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谈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交辉:(2).歇:
(3).沉鳞:(4).与:
(5)四时:(6)颓: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五色交辉
4、《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按要求默写:
(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2).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4)全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交辉:(2).歇:
(3).沉鳞:(4).与:
(5)四时:(6)颓: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五色交辉
4、《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按要求默写:
(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2).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4)全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