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案6.docx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眼睛观察远近物体的比较和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对比,经历、体验和感悟比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常常采取的-个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学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具: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止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教学过程:§6-4 眼睛和眼镜1、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还会流露出你的感情色彩,被称为。
2、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请你提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下面(二)展开:让同学们公开他们想问的问题。
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学生:物体可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我们-•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门一起探讨、分析, 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
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凸透镜Z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根据预备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越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一一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使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1000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常见视力问题的产生原因。
2.了解眼镜的种类、功能、选购和保养,掌握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2.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常见视力问题的产生原因。
3.眼镜的种类、功能、选购和保养。
4.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学生们在课前需自学相关知识,老师可提问:眼镜的种类有哪些?眼睛近视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1)眼睛的结构包括眼睛外部结构、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2)眼睛的功能包括曲光、调节、聚焦和成像等。
2.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常见视力问题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球过长或屈光度过高。
(2)远视:眼球过短或屈光度过低。
(3)散光:角膜、晶状体等组织形态不规则。
(4)老花:年龄增长导致晶状体硬化。
3.眼镜的种类、功能、选购和保养。
(1)眼镜的种类包括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双光眼镜、渐进多焦点眼镜等。
(2)眼镜的功能包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等。
(3)选购眼镜需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4)眼镜保养需定期清洁,不得放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下,避免磨损和损坏。
4.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佩戴眼镜应该保持眼镜的干净和整洁,避免弯曲或拉扯镜腿。
(2)佩戴眼镜时应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镜腿。
(3)佩戴眼镜时应该保持头部和颈部舒适,避免过度疲劳。
(4)佩戴眼镜时勿长时间持续不断,要进行适当的眼保健操等眼部保健活动。
第三步:案例演练(15分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在学校时发现双目模糊,也许是近视。
他该如何处理?2.小红看远处的字体都很模糊,应该是远视。
她该如何处理?3.小华用电脑时间过长,感觉视力下降。
她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眼睛和眼镜的基本知识点。
眼睛和眼镜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案标题:眼睛和眼镜教案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常见视力问题。
3. 掌握正确佩戴和保养眼镜的方法。
4. 培养良好的眼睛保护习惯。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问他们是如何看到这些事物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在视觉中的作用,并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常见视力问题的定义和原因。
2. 解释这些视力问题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介绍眼镜的作用和分类,包括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和散光眼镜等。
三、眼镜的佩戴和保养(15分钟)1. 指导学生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包括正确调整镜框和镜片位置。
2. 强调眼镜佩戴时的注意事项,如不乱摘戴、不乱放置等。
3. 介绍眼镜的保养方法,包括定期清洁镜片和保护镜框等。
四、眼睛保护习惯(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眼睛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适度休息等。
2. 提醒学生远离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避免长时间阅读等对眼睛有害的行为。
3.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眼睛检查,以及向家长和老师报告任何视力问题。
五、小结(5分钟)1.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眼睛保护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模型展示眼睛的结构。
2. 视力测试表或图表。
3. 眼镜样品或图片。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检查他们对眼睛结构、视力问题和眼镜的理解程度。
2. 视力测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视力测试,以检查他们对视力问题的识别能力。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眼睛保护的短文,包括眼镜的作用和正确佩戴方法等。
教学延伸:1. 邀请眼科医生或眼镜店工作人员来校园进行眼睛保护讲座或眼镜适配活动。
2. 组织学生参观眼科诊所或眼镜店,了解眼镜的制作和配镜过程。
备注: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眼睛和眼镜》优教教案1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核心素养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眼球的结构”)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远眺时眼睛的调节”)(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近观时眼睛的调节”)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近视眼的矫正。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近视眼及其调节”)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兴趣和关注。
2. 帮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讨论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并分享他们对眼睛的了解。
2. 教师讲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 学生小组讨论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 解释眼睛的功能,包括光线聚焦、图像传递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眼睛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眼睛的构造。
2. 教师讲解眼睛的功能,并使用实例或动画进行解释。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小组讨论的展示。
第三章:眼睛的疾病和问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眼睛疾病和问题。
2. 培养学生对眼睛健康的关注和预防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眼睛疾病和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
2. 分析眼睛疾病和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常见的眼睛疾病和问题,并分享相关案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预防和保护眼睛健康。
3. 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如正确的用眼习惯、定期检查眼睛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小组讨论的展示。
第四章:眼镜的种类和选择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眼镜和其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眼镜选择和佩戴的重视。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种类的眼镜,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散光眼镜等。
2. 解释眼镜的作用和正确佩戴的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眼镜,并讲解其作用和适用人群。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设计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眼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培养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养成正确使用眼镜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眼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眼镜的原理,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眼镜。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眼睛模型3.眼镜实物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眼睛和眼镜的了解。
(2)简要介绍眼睛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兴趣。
2.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的结构。
(2)讲解眼睛的基本功能,如视觉感知、调节焦距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眼睛在生活中的应用。
3.眼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展示不同类型的眼镜,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等。
(2)讲解眼镜的基本原理,如凸透镜、凹透镜等。
(3)引导学生了解眼镜的分类,如矫正眼镜、保护眼镜等。
4.眼睛健康与眼镜使用(1)讨论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远视等眼病。
(2)讲解正确使用眼镜的方法,如定期检查视力、选择合适的眼镜等。
5.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眼镜。
(2)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如何正确佩戴眼镜。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3)布置作业:调查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眼镜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理解眼睛和眼镜的基本原理。
2.观察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眼镜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3.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更多实例、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学生A:是瞳孔!教师:很好,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但它后面还有什么重要的结构呢?学生B:是视网膜,它负责接收光线并形成图像。
《眼睛和眼镜》教案通用

《眼睛和眼镜》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眼睛的构造与功能、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以及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掌握眼镜的种类和作用,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与功能,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眼镜的种类和作用,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睛模型、眼镜样品、投影仪。
2. 学具:学习资料、眼镜选购指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眼睛模型,引发学生对眼睛的兴趣,提出问题:“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这个世界的?”2. 新课导入:讲解眼睛的构造与功能,让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经历,讨论这两种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视力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眼镜选购指南,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镜。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眼球壁:外膜、中膜、内膜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近视眼:眼球轴过长,角膜曲率过大远视眼:眼球轴过短,角膜曲率过小矫正方法:眼镜、隐形眼镜、激光手术等3. 眼镜的种类和作用近视眼镜:凹透镜远视眼镜:凸透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请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请根据眼镜选购指南,为自己选择一副合适的眼镜。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眼睛的构造与功能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开展“爱眼周”活动,如眼保健操比赛、视力检测等,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 页,主要包含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眼睛的调理作用、近远视眼及其改正等内容。
课型:新讲课二、教材剖析和设计思想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单波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面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波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认识凸面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亲密有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改正、远视眼及其改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这节教材充足表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察看世界的窗口。
《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眼睛的调理作用逐渐睁开,在介绍眼睛的调理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点及其改正的问题. 1 .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实的眼睛的差别引出眼睛的调理作用。
从长时间的近观致使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
2.近视眼和远视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器械,进行对照实验,考证猜想。
3.近视和远视的改正。
设计适合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想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联合,指引学生踊跃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加知识的获得过程,研究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 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认识眼镜是如何改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经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意会眼睛成像的原理,经过比较实验,领悟近视的成因。
3.感情、态度、价值观● 经过讲堂教课和课外活动,培育学生关怀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感情;● 经过讲堂教课和课外活动,使学生拥有眼保健意识。
四、教课重点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理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改正;2.难点:眼睛调理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
课型: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
从长时间的近观导致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
2.近视眼和远视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器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
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四、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六、教具
凸透镜3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光具座,蜡烛,打火机
多媒体教学课件,湿抹布。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
(二)子课题1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1.投影眼睛结构图,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
2.眼睛的调节
预备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
会聚本领越强。
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进而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
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
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
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课件投影,
学生回答
动画展示,学
生思考回答
(三)子课题2: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对比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进行合理猜想,教师
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进行对
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
并对讨论结
果完善补充。
学生猜想说
出猜想的理由。
小组讨论并
派代表汇报讨
论结果.
实验:
第一步,把2号凸透镜放置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之外并正对凸透镜,找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二步,不打破三者的关系,换用1号镜,观察能否看到刚才看到的清晰的像,记下光屏的位置。
第三步:前后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学生分步骤进行实验后,
提问:在换用二号镜之后,是向前移动光屏还是向后移动光屏才找到像的?
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第四步:将光屏移至刚记录的位置,此时不成像,用1号或3号挡在2
号透镜之前,观察像。
结论:用凹透镜矫正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四)子课题3: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实验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进行对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
并对讨论结果完善补充。
得出结论:眼睛远视是由于晶状体变薄,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发散。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总结:远视眼矫正:凸透镜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五)如何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学生总结,教师引导,课件展示)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汇总。
(七)轻松一刻:呼吁大家爱眼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