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的距离成反比。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贸易协定: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调整他们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服务外包:曾经必须在一国内完成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第三世界: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比较优势: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组合。
绝对优势:一国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同样单位的商品是,这个国家在生产该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的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需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同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贫民劳动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使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使不公平的,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对李嘉图模型的误解,以本国自己的劳动衡量,与外国低工资率无关)派生需求:指因为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
贸易所得: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和方法。
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非贸易品: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李嘉图模型: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名 词 解 释 大 全

名词解释大全爱憎分明:喜爱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平平安安地没有遭遇任何损害.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跋山涉水: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百看不厌:班门弄斧: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事.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从中挑拨,制造纠纷.变本加厉:原意是指变得比原来更深一层.后指变得比原来更严重.变幻莫测:变幻,没有规则地改变.该词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别具匠心:匠心,高明而巧妙的构思.该词指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不可救药:药,治疗.该词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思议,想象,理解.该词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不能自已:已,停止.该词指不能控制住感情.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该词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速之客:速,邀请.该词指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得客人.不屑置辩:不言而喻:喻,明白.该词指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不约而同:原意是事先没有约定而一齐前来回合.后指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言行相同.不折不扣:折\扣,商品照标价减去十分之几,叫几折或几扣.该词指丝毫未打折扣.形容完全十足,没有减少或走样.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该词指痛痛快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称心如意:称,适合.如,符合.该词指完全合乎心意.承前启后:承,接续.启,开创.该词指承接前代的,开创以后的.多用于事业\学术等领域.诚心诚意:诚,真实\诚恳.该词指真挚诚恳.触景生情:触,触动.该词指被眼前景物所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感情.触目惊心:触目,目光接触到的.该词指看到的情况,引起内心震惊..穿凿附会:穿凿,勉强进行解释。
附会,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该词指在论争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真种子:植物学上所定义的种子,整个籽粒由胚珠发育而成.2、农业种子:农业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是由于播种的植物器官,统称为.3、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从母体流入子体的通道.4、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5、脐条:又称种脊种脉,是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道合点的维管束遗迹.6、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7、种子寿命:8、外胚乳9、内胚乳10、糊粉层11、种子活力:种子活力:指决定种子和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活性强度及该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
12、盾片13、自由水14、束缚水15、无胚现象16、多胚现象17、无性种子18、临界水分19、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20、平衡水分21、酸价22、碘价22、碘价23、油质酸败:油质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从而产生不良气味,称~~~~。
24、种子败育25、种子休眠26、硬实27、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间.29、种子生活力30、种子活力31、种子劣变32、发芽指数(GI)33、活力指数(VI)34、种子寿命35、种子萌发36、种子容重37、种子比重38、种子千粒重39、种子堆孔隙度40、种子堆密度41、静止角42、自流角44、种子干燥曲线45、种子发热46、种子结露47、种子加工48、种子包衣与丸化50、种子自动分级51、扦样52、初次样品53、混合样品54、送验样品55、种子净度56、品种纯度: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数.57、发芽势58、发芽率59、种子水分60、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发育完全的植物个体,将其用适当方法加以保护,以代替天然种子传播的结构。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即对专业名词的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一个词语。
名词是一个词语,意思是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间、方位等的词。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一、读音:míng cíjiěshì
二、举例:1、学校: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2、司机:机动车驾驶员。
3、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
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有的品种可入药。
4、厨师:以烹调为职业的人。
5、袋鼠:哺乳动物的一科,形似鼠而体大。
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尾巴粗大,能支持身体。
雌的腹部有一育儿袋。
种类多。
如大袋鼠、树袋鼠等。
分布于澳洲各地。
三、名词解释与概念定义区别:名词解释:是对一个名词的分析解说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2.椎间孔: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所围成的孔。
3.胸骨角:胸骨柄于胸骨体相联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
4.椎间盘: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5、咽峡:是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围成的狭窄区域,为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
6、肝门:即指肝下面的横沟,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7.体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身体各器官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动脉血自左心室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静脉血经各级体循环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8.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起始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处,无感光作用,为生理性盲点。
9.黄斑:是位于视神经盘颞侧,距视神经盘3.5mm处得一黄色区域。
10.肺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静脉血自右心室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转化为动脉血后,经各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11.静脉角:是指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的汇合处的夹角。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是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13.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因色泽灰暗、称为为质。
14.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轴突集中的地方,因颜色苍白,称的白质。
15.神经核:指中枢神经内皮质以外的灰质块、内含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团16.神经节: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形状略显膨大。
17..传导束(纤维束):中枢白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个区域内行走,称为纤维束18.神经: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纤维集成大、小不等的集束,由于同数目的集束集合在一起行走,即为神经。
19.中央凹:为黄斑中央的凹陷,是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20..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
该区无论膀胱膨胀或空虚时,粘膜经常保持平滑状态。
名词解释

1.阵点:晶体中的质点抽象位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点。
2.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3.空间格子:用来描述空间点阵的三维几何格架。
4.简单晶胞:只有在平行六面体每个顶角上有一阵点的晶胞。
5.复杂晶胞:除在顶角外,在体心、面心或底心上有阵点。
6等同点:晶体结构中物质环境和几何环境完全相同的点。
7.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组元: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9.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10.单相合金:有一种相组成的合金。
11.多相合金:由几种不同的相组成的合金。
12.固溶体:以某一组元位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融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13.中间相: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14.中间相的分类: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与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固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点阵中所处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按固溶度分类: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各组元原子分布的规律性分类: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
15.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的固溶体。
16.极限电子浓度:最大溶解度时的电子浓度数值接近位1.4。
17.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18间隙相: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 x/r M<0.59时,形成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的相。
19.间隙化合物:当r x/r 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的相。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符号: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体的成分。
3.所指: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4.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
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5.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的关系。
6.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哦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7.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8.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9.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10.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11.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1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1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1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振动时间的长短15.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16.基音: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中,有一个振动频率最低,由这个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基音17.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乐音18.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19.鼻化音:如果口腔内未形成任何阻碍,则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20.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代为21.音体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因素,就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22.互补关系: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就构成了互补关系2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24.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25.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到最小的语音单位26.开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27.闭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28.复合音:同一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29.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0.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1.复辅音:同一个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32.撮口呼音节:以韵母{y}为韵头或韵腹的音节叫撮口呼音节33.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也叫“音联”34.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35.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36.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37.调值:反映声调音高的变化形式和变化幅度的线段或数字38.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39.固定重音: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就叫固定重音40.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41.语汇:语汇指一种语言中词语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42.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43.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44.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45.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46.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47.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有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48.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性而形成另一类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统称为栖息地,即生境。
光补偿点:当植物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恰好抵偿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时的光照强度。
有效积温:通常称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温度总和。
物候: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对稳定的年周期性,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而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湿生植物:陆升植物的一种,生长在浸水或潮湿以及森林下部弱光、高温环境中,根系缺氧,对水分需求量大。
旱生植物:包括少浆液植物,生长在旱生或极端干旱环境中。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及其相互联系的总和。
种群的年龄结构: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数的比例结构。
种群分布格局:指种群内个体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空间配置方式。
生态对策:指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并朝一定方向进化的策略,也称生活史对策。
他感作用:指一部分植物分泌次生代谢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也称作异株克生。
竞争:竞争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生活在一起,争夺资源和空间,导致双方不利的现象。
生物群落:可以简单定义为在特定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就是生物群落,包括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
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内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相继替代的过程。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消费者:凡是不能利用太阳能和无机物中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所制造有机物获取能量的生物,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以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食物能源的生物,主要是生物。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以及营养物质只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同环节中的分配。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并非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而是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构成一个营养级。
生物量:在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质量。
单位是干重g/㎡或t/h㎡。
污染源: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或装置。
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或发展的物质。
TSP:指悬浮在大气中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的总称。
化学需氧量: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为H2O和CO2,此时所测出词解释:化学需氧量: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为H2O和CO2,此时所测出的耗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评定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简答题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那几个阶段?1生态环境早期破坏阶段: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
2近期城市环境问题阶段: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
3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有那些?1影响范围扩大。
由原来的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转向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危害后果更加严重。
由主要危害人体健康转向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治理难度更大。
污染和破坏源分布广、来源杂,难以分清责任,要靠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
4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最先出现于工业起步早的发达国家,大范围的生态破坏主要发生在人口集中,生产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那些?1人口问题:人口急剧增加是造成当前环境退化的首要问题;2资源问题:包括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3环境污染:包括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大气污染物的越界传输和酸雨问题、海洋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和人类健康;4生物多样性减少。
如何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的实质,1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生的再生恢复速度,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简而言之,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过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简要回答环境的功能。
1提供资源功能;2消纳废物功能;3生命支持系统功能;4文化功能。
环境有那些基本特征?1环境的整体性;2环境资源的有限性;3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4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简述限制因子定律的内容。
Blackman在1905年发展了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指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即,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在最大状态之上,生理现象又停止。
简答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点。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4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5阶段性作用。
简答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植物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映方式。
根据对日照长度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如何理解“三基点”温度生物经过长期演化选择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温度范围,通常分为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生态学上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当其他因子处于最适条件下,生物在最适点温度的生物,生长发育最好,若偏高最适点,则生长发育减缓,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不能生存。
比较冷害与冻害的差异。
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冻害。
冷害是指冰点以上低温对喜温生物的伤害,低温造成生物生理活动机能的降低和生理平衡状态的破坏。
冻害是指冰点以下低温对生物的伤害造成生物体内结冰细胞原生质膜破坏和酶蛋白失活与变性。
如何理解土壤的酸度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酸度影响矿物质盐分的溶解度,从而影响植物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酸度一般在pH6—7时,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生长最有利。
再碱性土壤中,易发生Fe、B、Cu、Mn、Zn等的缺乏;在酸性土壤中,易发生P、K、Ca、Mg的缺乏。
土壤酸度还通过影响微生物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何为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生态位相同或相似的物种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长期共存,除非环境改变了竞争的平衡,或是两个物种发生了生态位分离,否则一个物种最终必将另一个物种排斥掉,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
他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分泌次生代谢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也称作异株克生。
他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有重要意义;2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3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种群年龄结构有那些类型?对种群动态有何影响?1增长型2稳定型3衰退型。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直接关系到一个种群的生殖能力、死亡率和繁殖特点,对种群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若种群中处于生育阶段的个体越多,种群的增长率越高,种群增长率的高低,又反过来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种群动态和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那些?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不同的种类组成构成不同的群落类型。
2具有一定的结构,每个群落都具有一定的结构。
3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形式共处,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
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运动。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生境中,不同群落类型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6形成特定的群落环境。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旱生演替包括那些?旱生演替系列包括: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4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水生演替系列包括: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定居是群落演替的先行条件;2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是演替的动力;3种内和种间关系是演替的催化剂;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诱因;5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那些方面?生态系统的结构内涵十分丰富,即包括随时间而产生的生态系统各组分变化的时间结构,也包括生态系统各组分在空间上的分布配置方式,可统称为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以及营养物质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同环节中的分配。
因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只要指营养结构,它可以用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和生态金字塔等来说明.食物链有那两种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两类食物链比重有何不同?食物链有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种。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占有比重不同。
在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部分不是被取食,而是死后被微生物所分解,因此,能流以通过碎屑食物链为主。
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约有90%以上的能流经过腐食食物链而约有10%的能流经过草牧食物链。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经过草牧食物连的能流比经过腐食食物链的能流要大些,其比值约为3:1。
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所利用;2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泄物而留于环境中,为为分解者所利用;3个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变成热能而散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