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合欢树》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合欢树》省优质课一等奖

第二年,所有的苦情树果真都开了 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挂满 了枝头,还带着一股淡淡地香气,只是花 期很短,只有一天。而且,从那时开始, 所有的叶子居然也是随着花开花谢来晨展 暮合。人们为了纪念粉扇的痴情,也就把 苦情树改名为合欢树了。
这个故事让人觉着,这合欢树在欢乐 的名誉之下所承受的苦难过于沉重,让人 不由得觉着分外伤感,觉着这世间的一切 美好,其实大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景,由凄 美的灵魂支撑的希望的形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象征手法: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文学手 法。
象征的条件: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 , 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要有相似点、相近点 。 (与比喻的区别?)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早生华发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思念感怀
母亲从外貌到性格的巨大变化甚至反差说明了什么?
形象特点: “年轻” “聪明”
母亲 作 文
“好看” 爱美 爱生活
Q1:浏览全文,根据合欢树出现前、出现后 的顺序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说说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分段分到第六段“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 上瞎逛,不想回家。”
前面部分写母亲生前的事, 后面部分写母亲逝世后的事; 前者以写“人”为主(实写), 后者以写“树”为主(虚写)。
主题是母爱。全文“无处不在写母爱”。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 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 了很大影响。
《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合欢树》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和反思。
教材版本为人教版高二选修,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全面解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及其深层反思。
Part 1:小说简介《合欢树》讲述了带着恶果种在院子里的合欢树,以及少年庆生的过程,众人的相继去世,最终主人公孟昶高相敬如宾相爱成为夫妻。
整个小说描绘了孟昶高一家人的命运,以及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所承受的命运改变和意义。
Part 2:课时安排本教案总共约分5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课时1:小说背景和作者介绍+小说生动画面展现课时2:小说人物和命运的探究课时3: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与主题揭示课时4:小说文学风格的分析与贯穿主题课时5:小说人性反思的探究与总结Part 3:教案细节解析1.底层人物与上层人物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差距。
孟昶高一家是小说中的底层人物,他们是一家没有背景和权力的普通家庭,在小说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困境。
然而,上层人物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背景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例如:孟昶高的上司能够通过权利和财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社会结构,探究人物之间的背景和社会地位对于命运的影响。
2.小说中的人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探究小说中的人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为什么人们选择保守、被动、安稳的生活,为什么要担心小事、抱怨生活的不公、胡思乱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孟昶高的态度和行为,并帮助学生明确人性的重要性以及在命运面前应有的精神品质和行为准则。
Part 4:教学思路1.关注学生需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对话、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行摸底,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合欢树优秀教案

合欢树优秀教案合欢树优秀教案(精选6篇)《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的语言谱写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震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它又是儿子对母爱的一首热烈深挚的颂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合欢树优秀教案(精选6篇)吧!合欢树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1、品读文段,学会欣赏作者内敛又充满张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说明:教学目标与重点最终这样确定,是源于我对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不够满意以及对有些设计者的解读重心始终心存怀疑。
有些设计秉持的“怀念”、“歌颂”说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失之宽泛,有隔靴搔痒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说,也无可厚非,但我又觉得似乎失之单薄,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
在慎重考虑了多种意见、结合了作者本人相关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后,我这样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法]品读、交流、探讨、迁移[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合欢树》这篇散文。
它的作者史铁生,是现仍在世的中国作家中我最崇敬的一位。
我觉得要真正读懂他的作品,一定得先读懂他这个人,所以我们至少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基本经历。
请大家看一份简单的年表——注意一下他生平的几个关键时期:毕业于清华附中,想来是个优秀的学生;18岁插队落户,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得了重病贻误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厂找到份专门安排给残疾人的工作,预读过课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他干的是什么活。
28岁那年凭写作撞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合欢树》课件

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代表着母爱 。 象征着“我”的成长 。 寄寓着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深深的怀念。 寄寓着伴随合欢树长大的那些孩子对呵护
自己成长的母亲的记忆和思念。
写自己 对母亲的 怀念为什 么要提到 那个小孩 子?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 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 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史 铁 生
初读课文,走近史铁生的合欢树
要求:有感情朗读课文。 关注文中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
细读和母亲相关的生活片段, 说说哪些细节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从这些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希望树
子女生而为一棵树 在母爱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蓦然回首中 承载了多少母爱的温暖
——理解树
母亲——子女 生而为一棵树 血脉相连、不离不弃 是人生风景中最为坚强的守候。
——亲情树……
为什么作者对待合欢树的态 度发生了变化?
母亲为什么要种合欢树?她 是怎样对待合欢树次细读课文,找出有 疑问的地方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提问。 2、每个小组提1-2个问题。 3、组织好语言。
请找出与这几个问题相关的 细节,探究问题的答案。
1
2
3
4
5
假如有一天你和朋友们来到史铁生 的旧居,你会怎样向朋友介绍这株合欢 树呢?请你为这棵合欢树写两三句简短 的介绍词。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在季节轮回中固守家园 撑一树浓阴 一生为子女默默付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合欢树》课件 (1)

年龄 我
母亲言行
十岁 作文获奖 夸自己
二十岁 双腿残废
找大夫 寻偏方 借图书 看电影
三十岁 小说发表
去世
三十多 事业有成
去世多年
母亲形象
聪明美丽 热爱生活
坚强乐观 执著包容
二、揣摩情感
作者情感变化:
开始不愿意回去,后来为什么又 回去了?
母亲的情感
(四字短语)
喜爱生命
珍视生命
呵护生命
期待生命
合欢树
挖含羞草 舍不得扔
儿子的情感
(文中词语)
常去侍弄
念叨开花
逝世,被忘(8段) 悲痛伤心 开花,长高(5段) 一点安慰 开花,长高(7段、10段) 愧疚后悔 开花,长到房高(11段) 领会释然
三、探讨主题
以“合欢树”为题的深层含义
合欢树
夜合晨舒 一合一离
对情感的追求 对幸福的向往
*妈妈,我今天在巴士站见到一个女人很像你, 我帮她提袋子了。
*我小时候,曾骂:“你去死吧!” 现在,我多 想把那小孩杀掉。
*在电话中说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偷偷写了 个字条:“对不起,妈妈。”
*“妈妈,你快乐吗?满足吗?”——你猝然去 世后四年,我才有力气问你这问题。
*妈妈,不要再操劳了,你做得够多了——我好 担心你会死。
今生今世 余光中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给母亲的短柬
*当我见到桔[jié]梗花砰然绽放,令我想起你年轻 的日子,大太阳下,持着一把伞。
《合欢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欢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合欢树》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主题:一棵永恒的合欢树,一首深情的母爱赞歌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立足文本,阅读品味语言,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象征手法等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4.文化传承与理解超越文本,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学会感恩,珍惜拥有。
教学重点理解永恒不变的是“我”母亲的深情和母亲对“我”的深爱。
教学难点1.探究“合”的含义以及作者和妈妈真正实现“合欢”的意义,理解作者思想的转变;2.品读文中令人难忘的生活细节和关键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叙事背后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史铁生曾经在书中这样写道: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它们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它们是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合欢树》,在《合欢树》这篇课文中咂摸这种复杂的情感吧。
二、整体感知(一)细读文,注视“我”的变化1.十岁的我写的一手好作文2.二十岁的我双腿残废3.三十岁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母亲病逝四年4.三十三岁小说获奖,心烦摇车躲到小公园、后来到老院子但没进去,告别街坊摇车到街上,悲伤也成了享受仔细品读下面的文字,可以得出哪些思考?“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秋天的怀念》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合欢树》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合欢树》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合欢树》优秀教案

《合欢树》优秀教案人教版《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5篇)《合欢树》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合欢树》优秀教案,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合欢树》优秀教案篇1一、导入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
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
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二、题为《合欢树》,却在文章已过半的第五段引出合欢树,那么前文以时间为线索的大量追忆,是否游离了课文标题? ——作具体分析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第十二自然段)三、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
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
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我”的残疾,带给了母亲更大的不幸,为了照顾儿子,母亲心力交瘁,49岁就离开了人世。
所以作者一直带有一种愧疚。
如果不是自己的厄运,好胜的母亲,完全可以去实现她的理想。
所以作者不敢直面合欢树,作者更感内疚,揪心的悲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移运用
• 给自己爱的人写一则短柬
延伸拓展
《给母亲的短柬》
1. “当我见到桔梗花砰然绽放,令我 想起你在年轻的日子,大太阳下,撑 着一把伞。”
2. “求你来领我出去,妈妈,我在森林 中迷路了!”
3. “在我小时候,曾骂:‘你去死吧! ’。现在,我多想把那小孩杀掉。”
叹息
第三年 叶子茂盛 高兴不敢大意
又过一年 移栽 念叨
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
“合欢树”是 一种象征,既 是作者个人命 运的写照,更 是母爱的承载 者。
合 作 探 究:
文章中三次写到合欢树,写 到合欢树下渐渐长大的孩子 ,怎样理解?
爱是人类普遍的情 感并会传递下去。
“母亲生前居住的那间小院, 也已经没有了。她亲手种在窗前的 那棵合欢树也未幸免。不过,相似 的小院并不难找到,合欢树更是不 会绝迹。”
《给母亲的短柬》
4.“在电话中说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偷偷 写个字条:‘对不起,妈妈’。”
5.“妈,我今天在巴士站见到一个女人很像你 ,我帮她提袋子了。”
6.“妈妈,你快乐吗?满足吗?——你猝然去 世后四年,我才有力气问你这个问题。”
7.“你一定很奇怪,我是从来不跟你写信的, 彩子她怀孕了,妈妈。”
合
—
欢பைடு நூலகம்
树
史 铁
生
梳理梗概
为什么在开篇特 意写自己“十岁那年 ”的事?
(提示:和第3段比较, 领会母亲的变化)
与第3段的内容形成呼 应和对照,通过母亲 的变化,突出母爱的 深刻。
深入探究
合欢树有什么变化?母亲的心 情有什么变化?
阶段 树的生长 母亲的心情
那年
挖回心来思在别处
第二年 没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