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 (独家)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期中复习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的原野我生长在穷山乡,小时候多病。
记得在我4岁那年高烧不退,母亲背着我就往几十里外的公社卫生院跑,一路上她瘦骨如刀的脊背硌得我生疼,我就哭着让她抱。
那段路有多长,我没有什么概念,只记得寒冬腊月她脸上淌着汗珠子,一颠一颠地紧走。
我还记得在光秃秃的山道上看见唯一一棵没有被砍伐的枣树。
回来时,母亲的心情松快多了,也不急着赶路。
我静静地躺在她怀里,只觉得很美,可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事有点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来时长在右边的树,现在跑到了左边。
母亲笑起来,但她没读过什么书,一时说不清,索性抱着我把身子转来转去地比划。
许多年过去了,偏偏这件小事石头般落在了心里。
每当我看见路边的树,就会想起朴素如泥的母亲和她那朴素如庄稼的话语:转个身,你就会发现那棵枣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松快——________朴素——________奇怪——________(2)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山道________的枣树________的话语________的母亲________的冬天________的心情(3)谁是谁非。
①“只记得寒冬腊月她脸上淌着汗珠子,一颠一颠地紧走。
”的意思是________A.母亲只想着抱“我”去医院,忘记了坐汽车比走着快。
B.母亲非常担心“我”的病情,唯恐走得慢,累出汗了,没有顾得上擦。
②“回来时,母亲的心情松快多了,也不急着赶路。
”的意思是________A.母亲抱“我”去医院已经很劳累了,回来走不动了。
B.“我”经过医院的治疗,病情好转,母亲心情特别好。
(4)你的母亲也有很多让你感动的事情吧?试着写出一件来。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重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突是模(múmó)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xī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kūgū)萎了。
(完整)六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主题六

阅读与写作主题六阅读目标:我会修改病句写作目标:我会把内容写具体(二)——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阅读方法点拨:修改病句的步骤和方法:(一)读懂原句,弄清本意。
(二)查找病因,确定病症。
(三)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3)用词不当。
(4)词序颠倒。
这四种病句如何修改呢?1、吃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2、妈妈让我把写错的不正确的字改过来。
3、妈妈跟我说,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地帮助他们。
4、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四)仔细检查,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阅读达标训练只剩一英里1950年,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成为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全世界都知道。
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
那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
在游了漫长的十六个小时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她还一阵阵战栗。
她抬头(仰望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还十分遥远。
“现在还看不到海岸,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
”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对陪着她的小艇上的人说。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了。
”艇上的人鼓劲儿支持她。
“别骗我。
如果只剩一英里,我就应该能看到海岸了。
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驶去。
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了一杯热汤的功夫,褐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凸显显现)出来,她隐隐约约地看到海滩上等待欢呼她的人群。
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的的确确只有一英里!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1、将文中括号内用得不准确的词语划去。
浙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与理解复习专项针对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最新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与理解复习专项针对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就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年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迈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地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地,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自,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完整)六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五.docx

(完整)六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五.docx阅读与写作五:阅读目标:我会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写作目标:我会把内容写具体(一)——写好人物的外貌阅读方法点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示停顿和语调。
学习标点符号不仅要和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还要和运用结合起来。
学会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准确、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恰当地使用标点,切忌一逗到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一: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c.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意思二:省略号的作用1、表示列举的省略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三:破折号的作用1、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2、表示声音延长3、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阅读达标训练美丽的谎言晚饭时,妈妈兴奋地说:“快尝尝我自创的新菜——‘吉祥三宝’!它色、香、味俱全,保你爱吃!”我凑过去一看,雪白的、碧绿的、橙红的丝相互缠绕着,真像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低头闻了闻,味道真的很鲜美,但又似乎有一股白萝卜的味道。
我从小就不爱吃白萝卜。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赶紧说□□这里面有柿子椒丝□胡萝卜丝□最稀罕的是那白色的细丝□那可是人参娃娃做的呀□□人参?我可没吃过!于是,我就尝了一点儿。
嘿,酸酸甜甜,香脆可口,真好吃,不到十分钟,一盘菜就被我全吃光了。
站在一旁的妈妈,开心地笑了。
从此以后,我家餐桌上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吉祥三宝’ ,我呢,也是越吃越爱吃。
可是有一天,似乎有些不安,吞吞吐吐地:“宝儿,?? 曾你撒了一个。
”“啊?您可一直教育我做个的人啊!“”是??是。
” 一一不自然地搓着双手,“孩子,‘吉祥三宝’ 中的白呀,不是人参,是你从小就不喜吃的白卜。
我担心你知道真相后不吃道菜,就了你!你知道?白卜含有大量的素,身体有很大好。
多希望你能吃一些呀!”,我明白了的用心良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必备)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期中复习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1.课外阅读。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
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
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竞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③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④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根据短文内容拟题,最合适的一个是()A.书的历史B.缩微胶卷C.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2)选文第④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缩微图书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中举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竹简的特点,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缩微图书________的特点。
(4)选文第③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中“一般”一词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5)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
优质绍兴市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优质绍兴市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chuàn zhuàn)》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慨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zǎo zhǎo)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āiái)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水浒传________(chuàn zhuàn)大________(慨概)囫囵吞枣________(zǎo zhǎo)挨________(āi ái)(2)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________ 认认真真——________(3)用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
(5)用小标题概括这一段话的内容:________。
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品质。
2.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阅读】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 (精炼)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期中复习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蚂蚁四重奏蚂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之一。
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
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庭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我管这套哲学叫“蚂蚁四重奏”。
第一重:永不放弃。
如果我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不是翻过或钻过障碍物,就是绕道而行。
总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二重:未雨绸缪。
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第三重:满怀期待。
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
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即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
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洞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第四重:竭尽所能。
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小小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生动的哲学课啊。
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选自《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2011年第12期)(1)照样子,写词语。
生生不息(AABC式):________、________丰衣足食(含有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仿写一句:________。
(3)蚂蚁是怎样“未雨绸缪”的?(4)小蚂蚁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你从哪些事物中得到过启示呢?举个例子说一说吧。
2.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永不凋谢的玫瑰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 (精编)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期中复习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捐赠爱子器官,延续生命传奇小阎靖3岁被诊断脑部恶情肿瘤,他的生命即将被带走。
他伟大的父亲决定,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父亲的大手握住阎靖的小手,对他说:“儿子,我和你妈救不了你,现代的医学也救不了你,我想把你的器官捐赠给正等待拯救生命的人,你要是同意就点头,()不愿意就摇头。
”孩子处于昏迷状态,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小阎靖内心灵魂似乎听懂了爸爸的意思,两行热泪顺着瘦弱的脸颊滑落下来。
小阎靖临行前带着童真听完了妈妈最后一个故事,他走得那么安祥,只带走他枕边的小台灯,这只台灯将照亮他通往天堂的路。
谁会把自己的灯借给你?谁的灯又能够温暖你?是小阎靖这盏灯,照亮了他人的生命。
他的心脏在另一个身躯里鲜活跳动,他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躯里新陈代谢,他的肾脏在另一人身躯里循环,他的角膜带给他人光明……小阎靖,()你走了,可你的灵魂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依然鲜活地活在人世间,在你短短生命里程中体味生命的延续,写满了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更多生命的延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小阎靖对于捐赠自己的器官的态度是()。
A.不同意B.同意(3)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小阎靖的遗体捐赠包括:________。
(4)小阎靖的爸爸为什么决定捐赠小阎靖的器官?(5)读了短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12岁的少年因患眼疾成了盲人。
他整天闷闷不乐,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来(抗议抵抗)命运对他的不公……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这么美的世界,我却再也看不见……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写作五:阅读目标:我会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写作目标:我会把内容写具体(一)——写好人物的外貌阅读方法点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示停顿和语调。
学习标点符号不仅要和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还要和运用结合起来。
学会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准确、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恰当地使用标点,切忌一逗到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一: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c.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意思二:省略号的作用1、表示列举的省略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三:破折号的作用1、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2、表示声音延长3、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阅读达标训练美丽的谎言晚饭时,妈妈兴奋地说:“快尝尝我自创的新菜——‘吉祥三宝’!它色、香、味俱全,保你爱吃!”我凑过去一看,雪白的、碧绿的、橙红的丝相互缠绕着,真像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低头闻了闻,味道真的很鲜美,但又似乎有一股白萝卜的味道。
我从小就不爱吃白萝卜。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赶紧说□□这里面有柿子椒丝□胡萝卜丝□最稀罕的是那白色的细丝□那可是人参娃娃做的呀□□人参?我可没吃过!于是,我就尝了一点儿。
嘿,酸酸甜甜,香脆可口,真好吃,不到十分钟,一盘菜就被我全吃光了。
站在一旁的妈妈,开心地笑了。
从此以后,我家餐桌上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吉祥三宝’,我呢,也是越吃越爱吃。
可是有一天,妈妈似乎有些不安,吞吞吐吐地说:“宝贝儿,妈妈……妈妈曾经对你撒了一个谎。
”“啊?您可一直教育我做个诚实的人啊!“”是……是。
”妈妈一边说一边不自然地搓着双手,“孩子,‘吉祥三宝’中的白丝呀,不是人参,是你从小就不喜欢吃的白萝卜丝。
我担心你知道真相后不吃这道菜,就骗了你!你知道吗?白萝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身体有很大好处。
妈妈多希望你能吃一些呀!”顿时,我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我扑在妈妈怀里,幸福地想:在我心里,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
1、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文中的“吉祥三宝”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从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分别摘抄一个描写妈妈心情的词语。
()()4、“我”为什么认为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阅读拓展训练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还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动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得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
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的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我前。
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搬要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就不一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的贝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一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他告诉母亲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但母亲说什么也不接受。
1、母亲为什么不直接施舍乞丐?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1因为家里也很穷,施舍不起。
()○2因为家里正好需要人帮忙搬砖。
()○3母亲希望乞丐能够明白,他们是可以自力更生的。
()○4因为母亲认为自己很高贵,所以不直接施舍。
()2、乞丐搬不搬砖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请将理由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那一只手的乞丐两次俯下身子分别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第一次:第二次:4、请在文中□中加入适当的标点符号。
阅读提高训练:棉衣与玫瑰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
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
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
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
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
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
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
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
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
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你就是冬天里的一朵火红的‘玫瑰’。
”1、给加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街角.()挣.()钱单薄.()挨.()冻处.()理摇晃.()新鲜.()用得着.()2、给文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4、联系文中第四自然段:珍妮敲开房门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写出一组对话,要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写作方法点拨:一、要抓住特点写人物的外貌。
写出人物特有的地方,使读者对文中所写人物有深刻印象。
例:他大脑袋上的头发毛扎扎的,像团起来的刺猬。
二、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人物的外貌。
可以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例:王宁一脸的犟气:大大的眼睛常常神气地瞪着,色泽红润、棱角分明的小嘴总是紧紧抿着,一副永远不服气的样子。
三、要有重点地写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要为突出主题而写,与文章的主题关系密切,就重点描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
例:我们的语文老师,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微微有点发胖,脸上总挂着浅浅的微笑,特别是那双慈祥的眼睛,常闪烁着智慧与真诚的光芒。
写作基础训练:1、《棉衣与玫瑰》中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2、《棉衣与玫瑰》中,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人物外貌?3、下列句子中,哪句话用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蔬菜、布匹、饮食、杂用零件、陈设跟一般集市一样。
()○2燕子、大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鸟,是著名的季候性游客。
()写作提高训练: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写人的作文,写自己所熟悉的人。
把内容写具体,要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好人物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