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通过初读诗词,再读诗词,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情感。
借助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关键字词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恬静安详的气氛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师指名读;生齐读。
(2)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了解题意。
生齐读诗题。
4.简介诗人。
5.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必背古诗文和文言文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9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1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2 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必背课文段落10 绿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第14页)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

助读 资料
字词 精讲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难点)
走进作者 杨万里:(1127 ~ 1206) 南 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杨万里自名书室
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 子方》《舟过安仁》《小池》《宿 新市徐公店》等。
我会写
xú
徐
书写指导
右上的“人”撇和捺要 舒展,盖住下部。
lí
篱
书写指导
“离”的笔画较多,要 写得紧凑均匀些。
爱国热情,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主要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我会写
yán
檐
书写指导
右部笔画繁多,布局要 紧凑。
wú
吴
书写指导
上下对齐,“口”宜 写扁。
mèi
媚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中的 “目”宜窄且长。
chú
锄
书写指导
中间“且”的末横 变提。
子就看不见了。“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留下想象、
回味的空间,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想象那个面对一片金 黄菜花不知所措的孩子的神情。
3.三悟:你学完这首诗词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写一写。 从《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我感受到了诗人笔 下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领会到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的田园生活的舒适与惬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第1篇】《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诗描写了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入住是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充满着童趣。
二、说教法、学法我将采用品读感悟法、情感陶冶法、自主学习法来进行我的说课。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并能粗浅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新课:“在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经常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田地里抓蝴蝶。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生活在农村里,在农村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的事情,指名让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初读古诗,扫清字词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在读之前,让学生拿起笔来画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读完后,提问设疑:“同学们在听了老师的朗读后,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再读古诗,体会意境教师带着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句读。
读出语文味。
读完后,教师相机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呢?”让学生认真思考本诗所表达的内容,学会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师设疑:“疏疏”是什么意思“阴”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问题。
把全班分为两队,分别为“对不队“和“对对队”本诗的每一句话讲述了什么意思。
然后派出代表发言。
讲得好的,为学生发一朵小红花。
比一比哪一队获得的分数更多。
4.比赛答题,调动兴趣教师相机提问:“本首诗的作者是谁”一边把握课堂纪律一边让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再次提问:“急走”是什么意思?教师评判对错,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古代汉语“走”的意思是跑,让学生正确区分。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释意:
1、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
2、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篱落:篱笆。
4、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5、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6、头:树枝头。
7、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8、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9、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10、无处:没有地方。
11、寻:寻找。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译文: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1】篇〗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
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2.铺垫性练习,为学习诗句打下基础。
(1)照样子填词。
例:了(停)宿()篱()未()追()寻()(2)交流所填的结果,并指出同义复指的作用。
3.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
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
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
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
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出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教学的难度无疑会比教学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得多。
然而,这则设计由于教师的慧心独运,不仅使古诗易于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参与的乐趣。
如以多种多样的趣味练习教学《绝句》,让学生找到了一条进入诗情的通道。
用游戏法将诗句变胖(扩句)变瘦(缩句)。
用对抗赛学《宿新市徐公店》,更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教学模式,而成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多了印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课时目标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古诗的大意,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图上的景色有哪些,这让你想起了哪首诗?2.学生试背《小池》。
3.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学生齐读诗题。
2.学生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1)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意思。
(2)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徐”;“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就是一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3)诗题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姓徐人家的客店。
4.再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5.简介写作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诗人,触发了诗人的诗兴。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导书写会写的字。
3.把字词放到诗词中,再次正确流利地读诗。
四、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
(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儿童”“黄蝶”“菜花”(油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3.再读诗句,指导读通顺。
五、理解诗意,渐入诗境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对诗中景物有所感知,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描写作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篱落疏疏一径深。
小路
篱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 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在这一背景 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黄蝶 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追到没有? 处:地方。寻:寻找。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宋代诗人
杨万里
Sù
Xú
宿
徐
篱
I í
疏
sh ū
未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w èi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 一径| 深, 树头| 花落| 未| 成阴。 儿童| 急走| 追|黄蝶, 飞入| 菜花| 无处| 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宿新市徐公店
解题:宿:过夜。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 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 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 的感情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自学指导:
1.看图说说图上的景色是什么季节。 2.初读古诗,标出生字新词多读几 遍。 3.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4.再读古诗,了解诗意,理解重点 字词意思。 5.有节奏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是什么季节?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 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树叶还不茂密。 一个孩子奔跑追赶一 只黄蝴蝶,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 菜花中找不到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远望) (近观)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 径:小路。(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未:没有。 阴:树荫。)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茂密,没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形成树荫。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学习目标:
1.会写生字,会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碟的快乐。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古诗。
作者资料: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 诚斋野客,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 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为官 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 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 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 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小 结:
这首诗作者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 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 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 之中。 此诗一方面描绘了乡村幽静的风光, 另一方面写出了农村儿童活泼可爱、顽皮天 真的情趣。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诗 人对农家安逸生活的陶醉,也透出了诗人内 心被天真烂漫的儿童所撩起的片片童真。
抓住哪些景? 儿童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油 菜 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黄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儿童急走追黄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飞入菜花无处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 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 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 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呢?听到了什么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清 杜
明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