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之古人衣食住行
古代文化常识—衣食住行及度量衡

古代文化常识—衣食住行及度量衡(一)头衣【冕】从月,即古帽,字免声,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
冕上有长方板叫延,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liú),天子有十二旒。
【冠】从月从人从寸,会意字,寸是手,以手执月戴人头上为冠。
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
冠并不能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覆在头顶上。
从冠的作用看,主要是捆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
古时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
如《释名》说:“士,冠;庶人,巾。
”巾,又称绡头、幅巾、帻(zé)。
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
【巾】唐朝时,巾又称幞(fú)头,以纱为之,因纱质较软,就用桐木作一衬子垫在里面。
后又因两脚软垂,就用铁丝为干把“软翅”撑起来,就这样成了质硬的乌纱帽。
如《灌园叟晚逢仙女》:“那桂枝上挂的,不是大爷的软翅纱巾么?”(二)体衣原始人是蓬头跣脚,不冠不履,以兽皮树叶为衣遮体,后来才分为上衣和下裳。
【衣、裳】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为衣短裳长,裳就加衣上。
如《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滢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陌上桑》:“紫绮为上褥”的“褥”是小衣;《羽林郎》:“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则是短袄。
【袍】本是一种简单便服,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以后成了朝服,不分衣和裳。
【裳】古代指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裙与裳】古代的裙和裳不同,如《尔雅》说:“绕襟谓之裙。
”意思是说要从衣襟斜下通过右腋,往下绕至腰臀间,以至前膝。
后代的裙与古代的裳则接近。
如《林黛玉进贾府》:“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饰。
”如《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着衣文化】古代体衣在质地、颜色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如司马光《训检示康》批评“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时说“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衣食住行PPT精选文档

弁(皮弁、爵弁)
.
11
.
12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解字》
.
13
.
14
.15.来自16进贤冠.17
髫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潜《桃花源记》
.
18
总发
.
19
总角
.
20
(4)、平民的头衣
帻
.
21
陌 头
.
22
幞 头
.
23
宋代展脚幞头
明代乌纱帽
.
24
辽代和元代的. 交脚幞头
.
62
脔 脯 、脩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述而》 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炙
脍炙人口
醢
.
63
羹 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
五味是醯、醢、盐、梅和菜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
64
3、酒
一般都是黍子或高粱(秫)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
宋代开始,流行蒸馏提纯过的烈性酒。
.
40
裈——穷绔 犊鼻裈——短裤、裤衩
.
41
“乃令文君当炉,相如 身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 中。”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
42
3、足衣
屦、履、屩、屐、鞮
.
43
上古的屦→汉以后的屡
草屦 ——屩
.
44
屐——木鞋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45
春秋介子推的故事——屐的由来
第八讲 古代的衣食住行
.
1
1、衣着
功能角度——护身、御寒 道德角度——遮羞、礼貌 审美角度——吸引异性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PPT精品文档

.
7
深衣
.
8三、足衣屦履屣屩源自屐鞮鞵.9四、佩饰
• 佩玉 •环 •玦 • 佩巾(帨) • 容臭(香囊)
.
10
第二节 饮食
一、主食
▪ 五谷:黍、稷、麦、菽、麻 ▪ 六谷:五谷加上稻 ▪ 糗(糒、糇粮) 饼 糍(餈) 饵
二、肉食
▪ 三牲 太牢 少牢 ▪ 炙 脍 脯(脩)
三、酒和调料
▪醴 酎 醲 醇 ▪醯 醢 盐 梅
.
19
向
西房
室
东房
西夹 户
西堂
户牖
户户
西 序 楹西
西阶
堂 楹东
序东
东阶
闺
庭
庭
门
屏(萧墙)
.
东夹 户
东堂
20
二、起居状况
• 跪 长跪(跽) • 南面 东向 •几 床 榻
箕踞
.
21
第四节 车马和交通
.
22
一、车马
▪ 车马相连:驷 乘 千乘 万乘 ▪ 车的主要部件 ▪ 乘车方式:
车右 御者 尊者 车右 主帅 御者 ▪ 交通工具的演变:
▪ 有匪(斐)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诗经·卫 风·淇奥》)
(二)平民头衣:巾帻
.
2
冠
笄(簪)
冠梁 冠圈
缨
緌
.
3
冕
延(綖)
旒
紞 瑱(充耳、塞耳)
.
4
皮弁
璂
爵弁
紘
.
5
巾帻
.
6
二、体衣
▪ 上衣: 襦(短襦、长襦) 深衣
大带(绅)
革带(鞶)
▪ 下衣: 裳 绔(袴、裤) 裈 蔽膝(韨、芾 )
古代文化——衣食住行

《左传· 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史记· 平原君列传》:免冠谢,固留公子。 李白《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论语· 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 ‚弱冠‛,指刚刚进入成年。 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女子不戴冠,只用笄或簪固定发髻。后来固定冠冕的 叫衡(横)笄,只固定头发的叫发笄。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代不戴冠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
3、足衣 足衣包括鞋和袜。古代的鞋有屦、履、 屩、鞮等名目。 屦、履: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鞋。用草编制的 称草屦,草鞋又称躧,又写作蹝、屣。 《汉书· 郊祀志》:于是天子(汉武帝)曰:‚嗟乎! 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葛屣‛是用葛藤纤维编制,介乎草、麻之间。 《诗经· 大东》: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孟子· 滕文公上》:其(许行)徒数十人,皆衣褐, 捆屦织席以为食。 舄:鞋底下加的一层木底,也指一般的鞋。 《史记· 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 藉。
胄 ( 盔 )
帻:平民所戴,发髻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 颜师古注:绿帻,贱人之服也。 李白《古风》: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陌头:俗人帽子,又称帞mò 头、络头、缲sāo头、绡 头等。 《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陌头后代转称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叫 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冕
爵 bià n 弁
五 代 金 镶 玉 步 摇
冠、冕、弁都是‚元服‛,大同小异。《说文》“冠‛ 字下说:‚弁冕之总名也。‛三者都是平时戴的,打仗时 还要在冠上加胄。 胄:打仗用的帽子,加冠上,秦汉后叫兜鍪mó u,后 叫盔。 杜甫《垂老别》: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 未行冠礼前头发任其下垂,称髫。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古人不剪发,孩子头发长了,就紧贴发根扎在一起垂 于脑后,叫‚总发‛。 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蹑踵侧肩。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历史练习题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历史练习题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完全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人的衣食住行,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着、饮食、住房以及交通出行情况。
一、衣着古代人的衣着主要以皮革和布料为主要材料。
受制造工艺的限制,他们的衣服通常比较简单,没有现代服装的细腻和种类。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服装一般为长袍和裙子,用皮腰带束腰,较为朴素。
而对于贵族阶层来说,他们的服装则更加精美,采用丝绸和珍贵的织物制成,并配饰有金银丝线、宝石等。
二、饮食古代人的饮食以粮食为主,如稻米、小麦等。
此外,蔬菜和水果也是他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肉类在古代社会中是比较稀缺的食物,通常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享用。
此外,饮食的制作和烹饪方式也比较简单,多数采用煮、蒸、炖等传统的烹饪方法。
三、住房古代人的居住环境大多为传统的房屋,以木材和石头为主要建造材料。
庶民通常居住在砖木结构的平房或土坯房中,而富裕人家则住在宽敞豪华的府邸中。
古代人的住房一般包括起居室、卧室和后院,以及炊事、洗漱等附属设施。
四、交通出行在古代,交通出行方式非常有限。
人们主要依靠步行或骑马来进行长距离的旅行。
此外,轮船和船只也在水路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交通方式虽然相对简单,但古代人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贸易。
在总结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后,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对简朴,但也有自己美妙之处。
他们在受制造工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通过勤劳和创造力,创造出适应当时社会和自身需求的衣着、饮食、住房和交通方式。
这些历史的经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的主要内容》嘿,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可太有意思啦!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幅都有好多故事呢。
先说这“衣”吧。
古代的衣服那讲究可多啦。
我去博物馆看过古代的衣服展览,那衣服的样式千奇百怪。
有钱人家的衣服就像精美的艺术品,丝绸做的长袍,上面绣着各种花鸟鱼虫,一针一线都像是在诉说着工匠的巧手。
就像那些达官贵人穿的蟒袍,上面的龙纹栩栩如生,感觉龙都要飞出来啦。
而普通老百姓呢,就只能穿粗布麻衣。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穿着简单的短褐,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很结实,方便干活。
“食”的方面也很有讲究。
古代的美食那叫一个丰富。
宫廷里的御膳就像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我听说古代皇帝吃饭可有排场啦,满桌子的山珍海味,什么熊掌、燕窝之类的。
不过老百姓就简单多了,大多是五谷杂粮。
我就想象着古代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粟米粥,配着自家腌制的咸菜,虽然简单,但也吃得津津有味。
而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美食,就像南方的米糕,软软糯糯的,北方的馒头,实实在在的。
“住”的差别也很大。
达官贵人住的是雕梁画栋的大房子,像那些四合院,一进又一进的院子,就像迷宫一样。
房间里摆着精美的家具,床榻都是雕花的,看着就很舒服。
而普通百姓住的房子就简单多啦,可能是用土坯或者木头搭起来的小屋子,小小的空间,但也是温馨的家。
“行”也很有意思。
古代有钱人出行坐轿子,那轿子晃晃悠悠的,感觉像在云端一样。
马车也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马蹄哒哒哒的声音在路上回响。
普通百姓就靠两条腿走路啦,不过在河边或者有船的地方,也会坐船,随着水流慢悠悠地前行。
古代的衣食住行就像一个大宝藏,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衣食住行 PPT

大家好
42
3、足衣
屦、履、屩、屐、鞮
大家好
43
上古的屦→汉以后的屡
草屦 ——屩
大家好
44
屐——木鞋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大家好
45
春秋介子推的故事——屐的由来
大家好
46
鞮——皮鞋
大家好
47
高筒为靴
大家好
48
“三代及周著角韈。” ——《中华古今注》 韈 ——襪 ——袜
帛
大家好
褐
36
(2)、下衣
裳—裙 男人也穿裙
大家好
37
“绔,胫衣也。” ——《说文解字》
衣、裳、袴三者并用
大家好
38
秦汉之际的“开裆裤”
胡服骑射
大家好
39
纨就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 纨绔专指富贵而不务正业者
大家好
40
裈——穷绔 犊鼻裈——短裤、裤衩
大家好
41
“乃令文君当炉,相如 身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 中。”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大家好
71
釜
釜和镬的区别
大家好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72
豆
大家好
73
盘
大家好
74
箪
大家好
75
簋
大家好
76
尊、樽
大家好
77
壶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
哉?避水火也。”
大家好
——《孟子·梁惠王下7》8
卣
卣 和壶的区别?
大家好
79
彝
大家好
80
罍
古文中的衣食住行

古文中的衣食住行(一)衣古代(秦汉以前)所谓“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头上戴的是头衣,上身穿的是上衣,下身穿的是下衣,脚上穿的是足衣。
头衣古人的头衣有冠、冕、弁等几种。
冕是天子、诸侯参加大典时所戴的礼冠,冠是贵族男子的帽子,弁是尊贵的礼冠。
如“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但普通平民百姓不能戴冠,只能用巾或帻来包头。
平民戴的巾或帻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时称百姓为“黔(黑色)首”,汉称仆隶为“苍(青色)头”。
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上衣可单称“衣”,长襦长到膝盖,短襦只到腰。
如“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孔雀东南飞》)。
冬衣则有裘、袍等。
裘是皮衣,毛向外;袍是絮乱麻或丝绵的长衣。
平民穿褐布衣,由或粗或细的麻或毛制成。
下衣又叫“裳”,就是裙,古代男女都穿,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唐宋以后,女以裙为常服,男以袍为常服。
足衣包括鞋和袜。
上古鞋叫“屦”,汉以后称“履”,如“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孔雀东南飞》)。
木底鞋叫屐,类似今之夹趾的拖鞋,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袜子古代叫靺,用布棉、熟皮缝制。
古代的丝袜、罗袜也是剪裁了丝织品量身缝制的,不是织的。
(二)食粮食古代粮食有五谷之分,五谷指稷、麦、稻、黍、豆,《论贵粟疏》中有:“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在五谷中,古人以稷为五谷之长,代表谷神,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并用作国家的代称,《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肉食古人以牛、羊、豕、狗、鸡、鸭等为肉食品。
如《齐桓晋文之事》:“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再如《鸿门宴》:“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云锦
三)足衣
屦 履 屣 屩 舄 屐 鞮 鞵
(四)佩饰
佩玉 环 玦
佩巾(帨)
容臭(香囊)
食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
国,饮食一直是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礼乐文化始于 食”,“民以食为天”等观念,食是人 之大欲。鉴于此,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 饮食文化的研究。
点为:宽袍大袖
2.清代服饰
清代的长袍、马褂、旗 袍是对服饰艺术的一大 发展。旗袍成为代表中 国女性优雅风范的服装 式样。
思考: (1)古代衣服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请你猜测一下诗人称为石榴裙是指什么时 期的衣服,汉、唐、宋、元? (3)从图中清代衣服中你看出什么特点? (4)近几年来流行的唐装是由唐式衣服变化而 来,对不对?
康熙时期又出现了珐琅 彩的瓷器,其花纹凸起有 立体感,画面瑰丽,华美 绝伦。到雍正时期,把珐 琅彩中花、鸟、竹、石与 诗、书法融为一体,富丽 中见古雅之风,使人爱不 释手。这时期,粉彩瓷器 的画面也开始有了明暗、 浓淡、深浅的变化与过渡, 色调温润柔和,极富立体 感。乾隆在位60年,瓷业 生产无论质量、数量均达 高峰。所以清代瓷器收藏 应以康、雍、乾三代为主, 不仅收藏价值高,且可保 远流长,其历史是一
部由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亦自成体系,具 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笨拙神秘的商周 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 时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 南北朝),华丽润艳的高低家具,都以其富 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 爱和追求。尤其是明清家具,将我国古代家 具推上了鼎盛时期,其品种之多,工艺之精 令国内外人士叹为观止。
一、主食 五谷:黍、稷、麦、菽、麻 六谷:五谷加上稻 糗(糒、糇粮) 饼 糍(餈)
饵
二、肉食 三牲 太牢 少牢 炙 脍 脯(脩) 三、酒和调料 醴lǐ 酎zhòu 醲nóng 醇 醯xī 醢hǎi 盐 梅
四、食器和饮食习惯
鼎
镬 鬲 甑 甗 釜 簋 簠 豆 盂 尊(樽) 爵 朝食(饔) 餔食(飧) 刀匕 刀俎 案
器皿
1.尊,盛酒备斟酌之
2.爵,饮酒兼温
器 四羊方尊(商青铜)
酒之器
青铜爵(夏)
3.鼎,始于原始时代的陶 鼎,本来是用以煮饭的。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鼎被 专门用于典礼或祭祀,故 逐渐显得贵重,被视为国 家政权的象征。 陶鼎(夏)
司母戊大方鼎(商)
4.瓷器 清康熙时代的青花,以 色呈宝蓝、莹澈透亮、 渲染分明而独步一时。 青花冰梅罐(清康熙)
(一)头衣 (元服)
贵族头衣: 1.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又 是冕和弁的总名 2.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 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后来只有帝王可 以戴冕 3.弁biàn——也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头衣, 有皮弁、爵弁之分 平民头衣:巾帻zé
冠
冠梁 笄(簪) 冠圈
缨 緌
4.书房
书房是古代中国居宅基本配置中的主要组成部
分,它是供人读书作画、会友或小憩的场所。
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人
的生活中,“行”与“衣”、“食”、 “住”“一样,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路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 黄帝时已知做车。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太 大的发展,一直是马车,马匹及由舟到船的 变化,直到南宋时出现了轿子,一直沿到近 代。而我国河流众多,海域辽阔,因此中华 民族有一部壮丽的水上开发史,舟船发展较 快。有三个主要发展时期-秦汉、宋元和明。
1.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始皇陵中的战车战马栩栩如生,令人叫绝
盖 舆 绥 辕(辀) 轭(衡) 軥
輢 轼 辋 毂 轴
軎( wèi]) 辖 辐
2.普通百姓的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
----- 衣 食 住 行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 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 理解,对各时期的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进行分析, 培养其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衣 “衣”,狭义指人上身所穿的部分,广义 可泛指一切蔽体的东西。 古代的服饰有区别等级的作用。 (一)头衣 (元服) (二)体衣 (三)足衣
1.商周家具
2.明清时代家具
3.厅堂
厅堂是古代中国居宅
中占地显要,空间最 大,装饰最为考究的 建筑。它集多功能用 途于一体,凡家庭察 祀、婚丧礼仪、亲朋 交往大多在此举行。 厅堂内的家具因事而 设。平时通常在屏门 前置一条案,案前依 次设交椅和扶手椅。 亲朋聚会以级别或长 幼之序排列,始终突 出其布局严谨,气度 严正的气氛。
(1)蓝印花布的特点是什么?试描述一下。
(2)蓝印花布的制作分哪几步,试讲一下。
南通蓝印花布
南京云锦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锦”, 是中国织锦工艺中的一种传统提花丝织锦缎。 云锦因其锦面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纹彩华丽,美若天上 的云霞而得名。它用料考究、工艺精湛,蕴涵独特的文 化,科技知识,被专家称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 一座里程碑,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堪称“东 方瑰宝”,“中华一绝”。
冕
延(綖)
旒
紞
瑱(充耳、塞耳)
皮弁
爵弁
璂
紘
巾帻
(二)体衣
上衣:
襦(短襦、长襦) 深衣 大带(绅) 革带(鞶) 裳 绔(袴、裤) 蔽膝(韨、芾 ) 裈
下衣:
衣
服富 装丽 的 隋 唐 五 代
高雅的宋装
明堂 装皇 的
华贵的清装
独具特色的汉服与清装
1.汉服
汉族服饰的主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