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介绍

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介绍
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介绍

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介绍

传统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疗法,逐渐被大家接受并得到普及。因为大家意识到,数千年以来,草药一直维护人类健康安全,是自然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草药提取物被应用到了营养补充剂、饮料、运动营养品和生活用品中,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在营养补充剂、草药提取物以及其它草药成分产品中,消费者都更倾向于生物活性和有机认证的产品,这种观念甚至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的饮食习惯中。

提供草药提取物的运载方式有很多,包含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有些生产商更喜欢使用液体形态的提取物,液体既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固体形态的提取物就不具备这些优势。那么,用来提取的草药是如何加工的?

这为补充剂和保健品生产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清楚地掌握所使用的植物来源和加工的方法。另外,有关植物营养素和植物活性物质的科学出版物数量仍在增长,这将进一步加深草药提取物的应用。

德兰梅勒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

1、系统设备提取纯化功能齐全,可用于提取物的浓缩、分离及纯化。

2、提取液可进行有效的浓缩,有机溶剂可回收。

3、此设备可用于低温浓缩提取,有效减少热敏性有效成分的丧失。

4、系统与物料接触材质均为卫生级材质,可定期使用巴氏灭菌,进行灭菌处理。

5、设备紧凑外形美观,无需热源即可完成目标产物的浓缩。

6、提取浓缩机组浓缩系统与药接触部位采用了卫生级304材料制造,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有关设备条文的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德兰梅勒(北京)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RIS-A系列纯化分离机是针对目前传统的离心、沉淀等分离技术的弊端而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等处理量情况下,该系列纯化分离机可根据需求对中草药进行有效的提纯分离。同时,纯化分离机料液存留时间短、提取效率高、节省投资费用。

身边常见中草药用途和图解

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凉血、活血、祛风。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 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 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41325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介绍

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介绍

传统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疗法,逐渐被大家接受并得到普及。因为大家意识到,数千年以来,草药一直维护人类健康安全,是自然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草药提取物被应用到了营养补充剂、饮料、运动营养品和生活用品中,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在营养补充剂、草药提取物以及其它草药成分产品中,消费者都更倾向于生物活性和有机认证的产品,这种观念甚至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的饮食习惯中。 提供草药提取物的运载方式有很多,包含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有些生产商更喜欢使用液体形态的提取物,液体既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固体形态的提取物就不具备这些优势。那么,用来提取的草药是如何加工的? 这为补充剂和保健品生产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清楚地掌握所使用的植物来源和加工的方法。另外,有关植物营养素和植物活性物质的科学出版物数量仍在增长,这将进一步加深草药提取物的应用。 德兰梅勒中草药提取设备用途及特点: 1、系统设备提取纯化功能齐全,可用于提取物的浓缩、分离及纯化。 2、提取液可进行有效的浓缩,有机溶剂可回收。

3、此设备可用于低温浓缩提取,有效减少热敏性有效成分的丧失。 4、系统与物料接触材质均为卫生级材质,可定期使用巴氏灭菌,进行灭菌处理。 5、设备紧凑外形美观,无需热源即可完成目标产物的浓缩。 6、提取浓缩机组浓缩系统与药接触部位采用了卫生级304材料制造,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有关设备条文的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德兰梅勒(北京)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RIS-A系列纯化分离机是针对目前传统的离心、沉淀等分离技术的弊端而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等处理量情况下,该系列纯化分离机可根据需求对中草药进行有效的提纯分离。同时,纯化分离机料液存留时间短、提取效率高、节省投资费用。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 黄萢,又名黄桑葚等。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 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超声波中药材提取、萃取技术与设备介绍

超声波中药材提取超声波中药材提取、、萃取技术与设备介绍萃取技术与设备介绍 超声波中药材提取、萃取技术与设备介绍 9i+| ?#r)E c 一、超声波提取中药材的原理 1、超声的空化效应 p N M k B!K)y p 超声波技术应用于萃取、匀化,是基于惠更斯波动理论和超声波在液体连续介质中传播时特有的“空化效应”的作用结果。 (1)惠更斯波动原理指出,波动(包括超源与波源的振动)在连续介质中传播时,在其波阵面上将引起介质质点的运动,波源在介质中达到的每一点都将引起相邻质点的震动和成为新的波源。这种波源引起的波动使其传播路径上的每一个质点都将获得加速度和动能。超声波可使介质质点加速度达重力加速度的千倍以上。介质质点在超声波作用下,将每秒种数万次的高频振荡和每秒大于100m 的巨大速度和动能作用于溶液分子内,迅速使溶液分子被激活。 ~%}"@ { x ] (2)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产生特有的“空化效应”,不断产生无数内部压力达上千个大气压的微气穴,并不断“微爆”产生微观上的强冲击波,作用在固-液或液-液分子上,使介质中的空气被“轰击”逸出,并促使介质细胞破裂和变形加速介质分子中的物质逸出。 7Q#q q g r (3)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物理特性引发的机械振动、微射流、微声流等多级效应皆促使有效成分在溶液中扩散。 v M i%X&A i#]0b |L 2、超声波提取的优点k L&P b:^ (1)超声波提取效率高。超声波独具的极端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份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显著提高达50—500%。"m \ Q } r K (2)超声波提取时间短。超声波强化中药提取通常在24—40分钟即可获得最佳提取率,其提取时间较传统工艺方法缩短2/3以上,因此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 \2|4] O H (3)超声波提取温度低。超声波提取中药材的最佳温度在40—60摄氏度,因此不需要配备锅炉来提供蒸气加热,有利于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对遇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具有保护作用。 (4)超声波提取适应性广。超声波提取中药材不受中药材成份性质、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种类中药材和各类成份的提取。 (5)超声波提取的药液杂质少,有效成份易于分离、纯化。 "w%N B i"M n (7)超声波提取简单易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便。m ~+[ m 3、超声强化萃取 (1)固-液萃取 l s e%k0|.j r;| S r _"T 固-液萃取通常被称为提取,即用合适的溶剂从物料中提取有用成分,传统工艺方法是采用热处理或机械搅拌来加强该过程。现已发现应用功率超声能显著强化和改善提取过程。超声的微扰效应增大了溶剂进入提取物细胞的渗透性,加强了传质过程; 超声的另一作用是超声空化产生的强大剪切力能使介质细胞壁破裂,使细胞容易释放出内含物。超声强化固-液萃取是有效的质量传递和细胞破裂的主要原因,它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可行性技术,获得了高效提取。超声提取比常驻机构规的热提取更有效,并且缩短了提取时间,大部分物质在过程前10min 内就被提取出来。1E&S C ~ [ u'n$M

常用中草药的图解和用途

桂枝 桂枝Guizhi [出处]《名医别录》。 [中药学名]Ramulus Cinnamomi。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白芍 【药名】:白芍 【拼音】:BAISHAO 【英文名】:White Paeony Root 【处方名】: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桔梗 【简介】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 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茹、房图、荠世纪、苦 梗、苦桔梗、大药、苦菜根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 【相关药材】洱源土桔梗桔梗芦头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 闭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 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 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 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 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荆芥

中药材提取方法大全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本文只做了解和参考,我们需要根据中药材不同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每种方法也有优劣之分,例如索氏提取适用于提取溶解度较小的物质,但当物质受热易分解和萃取剂沸点较高时,不宜用此种方法,而且提取时间较长,而超声提取法,可以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但是超声波的提取原理与水提不同,所以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此处涵盖当代中药提取各种方法,分而述之。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时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用的溶剂。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较小的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强亲水性,极易溶于水,就是在亲水性比较强的乙醇中也难于溶解。淀粉虽然羟基数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难溶解于水。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酸碱两性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极性,所以能溶于水,不溶于或难溶子有机溶剂。甙类都比其甙元的亲水性强,特别是皂甙由于它们的分子中往往结合有多数糖分子,羟基数目多,能表现出较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中药提取方法

综述中药提取方法 摘要以中药提取方法的本质和影响提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提取方法 关键词中药提取方法 1前沿 近年来有关中药提取方法的论述有很多,然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仍然是现今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的主流仍是浸提技术。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面对众多中药提取方法如何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等许多因素。加上如今中药提取的规模较大,尤其考虑到连续生产,即使在实验中取得成果,在实际情况下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提取新工艺,其提取物往往是化学结构明确的物质,与传统中药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生产传统中药的厂家下不了决心去尝试新工艺,生产者情愿随大流,以避免风险。 提取方法的不同,提取等量有效成分所需原料和能源

也不尽相同,资源和能源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认同,中国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的今天,生产成本的控制就是企业的生命,而对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现实,生产者应该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中药生产厂家必须努力挑选出最好的中药提取方法,改变目前中药提取效率低、高能耗、高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选择原则 和所有的工程项目一样,选择中药提取方法必要考虑的条件也是:被处理物料的性质、数量,产品的价值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现实的设备安装场地,生产成本的控制,投资的预算。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能耗,最简单的操作,最理想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舍此不会有 良好的后果。 3中药提取本质 中药提取本质上是一种固液萃取作业,任何化工原理教科书和化工手册对固液萃取的机理都有详尽的阐明。为了便于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有必要将其与中药提取有关的结论摘录于此。

身边常见中草药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苦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 凉血、活血、祛风。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 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 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 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黄袍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何首乌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鹅不食草无毒,通窍解毒,治鼻炎可内服外用。 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地肤子子作药用,苗作菜吃,枝干可做扫帚。子与苗同功,可以清膀胱邪热,利小便而不伤阴。 剪刀菜通利五脏,便秘者宜之。

中药提取车间URS

中药提取车间URS 1.目的:建立本URS,为中药提取车间厂房设计和验收提供依据。 2.综述: 背景:根据新版GMP要求和公司规划,须异地技改一个中药提取车间,该车间将位于双流航空港,用于中药的提取生产。车间包括中药材的前处理(包括拣选、洗药、切药、干燥和粉碎)、投料、提取、浓缩、乙醇回收精馏贮存、浸膏的冷藏、干燥、粉碎及混合等工序。 本URS中用户仅提出基本设计和建设的技术要求,并未涵盖和限制承办方具有更高的设计与建设标准和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完善的配置和性能、更高水平的控制系统。投标方应在满足本URS的前提下提供本公司能够达到的更高的工作质量及其相关服务。 中药提取车间按照中药的提取工艺设计。该车间的设计和建设,除应达到2010版GMP对中药提取生产线的要求外,还应能满足有关设计、安全、环保等规程、规范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特别是涉及到使用乙醇的区域房间必须为防暴墙,所有的设备、电器均需要防爆型,如提取间,乙醇的配制、储罐、精馏、回收区域,醇沉等都需要设计为防暴墙。 拟生产品种:复方青蒿安乃近片浸膏、板兰根咀嚼片浸膏、产妇安胶囊浸膏、口炎清胶囊浸膏、强力宁胶囊浸膏、风痛安胶囊浸膏、轻舒颗粒浸膏、三七止血片浸膏和银柴颗粒浸膏。 工艺流程:按工艺分为水提、水提醇沉、乙醇回流提取和挥发油提取。 具体设计到的品种按工艺分为水提工艺的品种:轻舒颗粒浸膏、复方青蒿安乃近片浸膏、风痛安胶囊浸膏、三七止血片浸膏。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品种:银柴颗粒浸膏(先收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 水提醇沉工艺的品种:产妇安胶囊浸膏、口炎清胶囊浸膏、三七叶总皂苷、板兰根咀嚼片浸膏。 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的品种:强力宁胶囊浸膏。

中药提取设备.

常用中药提取设备介绍 JH系列酒精回收塔 JH系列酒精回收塔由塔釜、塔身、冷凝器、冷却器、缓冲罐、高位贮罐六个部分组成,适用于制药、食品、轻工、化工等行业的稀酒精回收,本设备与物料接触部分均采用不锈钢SUS304或SUS316L制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并且具有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优点。本装置可将30~50度的稀酒精蒸馏到93度~95度,残液排放含醇度低,符合环保要求。本装置采用高效不锈钢波纹填料,接触物料部分全部采用不锈钢制造,设备外表面亚光处理,符合GMP医药标准。

系列多功能提取罐 本设备可以用于中药、食品、化工行业的常压、水煎、湿浸、热回流、强制循环渗透、芳香油提取及有机溶媒回收等多种工艺操作。具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机组装置选材优良,广泛应用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挥发油的提取。 主要技术参数

JN型系列多功能酒精回收浓缩器 本设备适用于中药、西药、葡萄糖、酿酒、淀粉、口服液、化工、食品、味精等工业酒精回收,能用于批量小、品种多的热敏性低温真空浓缩。 1、酒精回收:回收能力大,采用真空操作方法,改进了设备的工艺流程。回收率能达到95%,使酒精损耗率低于5%。能耗降低30%,具有投资小,回收效益高的节能设备。 2、浓缩液料:本设备采用外加热自然型循环式与真空负压蒸发方式,能具有蒸发速度快,浓缩比重可达(1.4);液料在全密封中无泡沫浓缩,用本设备浓缩出来的药液,具有无污染,药味浓。清洗方便,打开加热器上下盖即可。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外形美观,加热器、蒸发器、保温完整出厂,本设备与液料接触部位均采用不锈钢SUS304制造。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柴 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 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 (中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 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梔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 痛。(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清热燥湿药: 黄苓: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清热凉 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 等热病)

中草药用途

中草药用途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辟秽防病;保健康复;美容化妆;服饰佩物;洗浴;日常疗病验方对中草药用途实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湖南、广东、河南等地民间有用蒜避厄的俗信:农家将大蒜悬挂于门户或置于各种食物上,用以驱瘟神、益母草含益母草碱,可促动子宫收缩复原,中医视为产后调理要药、胭脂是古代我国妇女最常用于涂面颊和口唇的化妆品,该物实由中药红花―――古称“红蓝花”制成、甘肃庆阳为周人发祥之地,自来古风浓郁,民间盛行制作“香囊”、屈原《九歌》有“浴兰汤兮沐芳”之句,说明我国古代有用具有芳香气味的药草煎汤沐浴的习俗、苗族俗有刺藜酒,系以布袋盛刺藜果,用糯米酒浸泡并窖藏三月,去滓饮酒,用以助消化、健胃、活血〔1〕;陕西商县一带有产妇饮用加有红糖的锅黑水的习俗,用以止血、补充体液、药俗有如下特点:来自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经过较长时间和众多人群的切身感验;其本身或为已知药物知识的风俗化,或仍为普通群众感性理解的知识初胚,具有深入挖掘并上升为理性理解的潜质;传播承续形式以口耳相传为主;内中很多属“俚俗尝用,太医未闻”(《嘉补注总叙》),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我国传统民俗中有大量的中草药。四时年节及礼俗中出现的药物很多,多数与卫生保健相关;民俗中药物的用途有辟秽防病、康复保健、美容化妆、随身服饰佩物、洗浴、日常疗病验方等;民俗是有群体性、倾向性的社会行为,并有地域性、传承性、历史性、民族性等特点;中草药的很多品种本身即由相关民俗演化而来;研究民俗中的药物有助于新药的发现或已知药物潜能的发掘。 关键词:民俗;中草药;用途 《周礼》云:“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1〕民俗一般指相沿积久的风俗惯制,是一类具有群体性、倾向性的社会行为,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等。好的民俗可促动整个社会的精神和物质文明,

身边的中草药3带你认识身边的草药

41、白花鬼针草 ?菊科植物白花鬼针草的全草。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中华本草)?注意:在过去的中医药文献里,白花鬼针草叫做三叶鬼针草。 白花鬼针草是鬼针草的变种,未开花是没法识别的,区别仅在于鬼针草的头状花序只有中间的管状花,而白花鬼针草不仅有管状花,外围还有白色舌状花。?上面

那个外围是有白色的舌状花的. 白花鬼针草(三叶鬼针草)也往往合并在鬼针草里. 药理研究所用的鬼针草均为鬼针草原种(Bidens bipinnata L。),不是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var 。radiata Sch。—Bip.),白花鬼针草是否有降压作用,需要经过实践了的更有发言权。 42、三叶木通 ?(1)木通: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功能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

乳汁不通。(中药大辞典) (2)八月札:本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本通的果实。功能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中药大辞典) 三叶木通、白木通、木通三者可以通用。 43、粟米草 番杏科粟米草属植物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L。[M.stric ta L.],以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腹痛泻泄,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全国中草药汇编) 现在粟米草独立了,属于粟米草科的了。

44、乌蕨?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中药大辞典) 本品药名多用大叶金花草。 45、细梗胡枝子

民间中草药歌

民间中草药歌 百草功能歌 草药总论 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 前人相传授,意在概括中。 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 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 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 叶缺能止痛,蔓藤关节通;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 味苦能泻火,味甘可补中;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 病魔相烦扰,药到遁无踪。 最是辨形色,妙用自无穷。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 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 果实熟未老,核熟方有功。 草药形色主治 贴地沾泥退肿红, 方枝生毛能消风, 尖叶生刺除积痛, 枝红肉黄活血通。 中草药千年之经验总结 下面介绍的是一学即会的中草药辨认方法与自救术,乃吾师所传,适用于偏远山区及缺医少药的农村或者外出旅游或交游时遇到的一些突发疾病时适用: 歌诀: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毒蛇咬伤就地医,内血面白必戒酒,忍气吞声验内伤. 歌诀解释: 1.草木中空善治风:凡是草木中间见空心的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如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 2.叶枝相对治见红: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同向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 3.叶边有刺皆消肿: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 4.叶中有浆可拔毒: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即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5.毒蛇咬伤就地医:凡毒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拔足狂奔.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十米平方范围内即可找到解药(按上面第4点寻找). 6.内血面白必戒酒:凡内伤出血的病人必面白口渴,此时不论服用何药物切忌与酒同服. 以上虽简单几句,可能在危急之时可以自救救人,望同好熟记背好. 7.忍气吞声验内伤:跌打损伤,外伤为轻,内伤为重.一般四肢,肌肉损伤红肿为外伤,那么如何辨别内伤呢:

中药提取复习题

中级工(中药提取)理论考试参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常用浸出方法的是 A.煎煮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醇提水沉法 2.微波干燥箱干燥是 A.常压干燥 B.减压干燥 C.高压干燥 D.流通蒸汽干燥 3. 药材的浸提过程不正确的是 A.浸润与渗透 B.解吸与溶解 C.扩散与置换 D.蒸发与萃取 4.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浸出溶剂之一,下面叙述它的优点不正确的是 A.溶解范围广 B.没有药理作用 C.经济易得 D. 有药理作用 5.渗漉法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动态浸出,保持良好的浓度差 B.适用于过硬过黏的药材 C.适用于贵重药材 D. 溶剂用量少 6.浸渍法的特点正确的 A.适宜带黏性的药材 B.无组织结构的药材 C.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 D.以上均是 7.微波干燥的优点不正确的 A. 时间长 B.干燥温度低、不影响干燥品的性状 C.穿透作用强 D. 高效节能 8.多少含量的乙醇的浸出液具有防腐作用 % % % D. 35% 9. 那一项不是影响药材浸提的因素 A.药材的粒度 B.药材的价格 浸提的时间 D.浸提的温度C. 10. 煎煮法药材煎煮的时间与次数正确的 ,2-3 ,1-2 11. 那一种不是常见的浸提辅助剂有 A.酸 B.碱 C.甘油 D.乙醇 12. 药材最易被浸提的形状那一项不正确 A. 极细颗粒 B.薄片 C.粗粒 D. 小段 13. 下述不是滤过分离法常用的方法是 A.常压过滤 B.离心过滤 C.减压过滤 D.加压过滤 14.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浸出溶剂之一,它的缺点是 选择性差 D. B.没有药理作用 C.经济易得A.溶解范围广你一项不

常用中草药方剂在动物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常用中草药方剂在动物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网上考查课作业(201604最新版) 简答题(满分100分) 一、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主症和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哪些?(20分) 病因: 牛瘤胃积食是牛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容易膨胀的饲料,致使瘤胃壁 扩张和停滞,瘤胃容积增大,从而导致瘤胃运动及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该病能够对牛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做好该病的防治措施。 因大量采食易膨胀的精料或难以消化的过细或粗硬饲草,使瘤胃胀满,容积扩大,胃壁过度伸张,造成瘤胃运动减弱或停止。 另外,由于过食谷物类物质引发消化不良,从而使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产 生大量乳酸,导致机体酸中毒,导致瘤胃弛缓、瘤胃渗透压增高的酸中毒和瘤胃炎。 继发性积食常见于前胃弛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便秘 以及矿物质代谢障碍。 主症: 瘤胃积食病情发展迅速,通常在过量采食后数小时内发病常并发瘤胃酸中毒。 1.病的初期,病牛神情不安,回头顾腹。 2.食欲、反刍消失,嗳气、流涎,呼吸促迫。 3.腹部膨胀,触诊瘤胃,内容物黏硬坚实,用拳按压,遗留压痕。腹部膨胀 以下腹部明显。 4.腹部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肠音微弱或沉寂,便秘,粪便硬呈饼状,间或发生下痢。 5.直肠检查,瘤胃扩张,容积增大后移,充满黏硬内容物。有的病例,内容 物松软呈粥状,但瘤胃显著扩张。 6.全身症状,病至晚期,病情急剧恶化,肚腹胀满,瘤胃积液,呼吸促迫而 困难,脉搏疾速达120次/分钟以上,呼吸60次/分钟以上,结膜发绀,眼球下陷,全身衰弱,卧地不起,发生脱水与自体中毒,呈现昏迷和循环虚脱。 中药方剂: 处方一:油当归150g,肉苁蓉60g,木香30g,厚朴60g,炒枳壳40g,醋香附40g,通草40g,瞿麦100g,火麻仁30g,番泻叶50g,三棱40g,莪术40g,山楂60g,槟榔60g,黄芪100g水煎候温,一次灌服。一天一次,连用两天。 处方二:大黄80g,芒硝250g,枳石60g,厚朴90g,山楂60g,神曲60g,麦芽60g,木

农村常见中草药(整理版)

农村常见中草药 二〇一四年九月 REVISED VERSION BYZHOU

目录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1) 2.鬼针草(婆婆针) (1) 3.苦菜(天香菜) (2) 4.葵菜(冬宛菜) (2)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3) 6.龙葵(野海椒) (3) 7.黄萢(黄桑葚) (4) 8.何首乌(隔山撬) (4) 9.乌萢 (5) 10.野薄荷 (5) 11.棕榈(棕树) (6) 12.灰灰菜(野灰菜) (6) 13.夏枯草(夏枯头) (7) 14.车前草(猪肚菜) (7) 15.铁蒿 (8) 16.金银花 (8) 17.蒲公英(地丁草、尿床草) (9) 18.鸭跖草(翠蝴蝶) (9) 19.垂盆草(狗牙齿) (10) 20.灯笼草(苦灯笼) (11) 21.苍耳子(粘头婆、黏巴子) (11)

22.马兰(泥鳅串) (12) 23.荠菜 (13) 24.小蓟(刺儿菜) (13) 25.水芹菜(野芹菜) (14) 26.天胡荽 (15) 27.酢浆草(酸咪草) (15) 28.卷耳 (16) 29.漆姑草 (17) 30.通泉草 (18) 31.波斯婆婆纳(肾子草、灯笼草) (19) 32.紫云英 (19) 33.红蓼 (20) 34.飞蓬 (21) 35.泽漆(五灯草) (22) 36.狗尾巴草 (22) 37.黄花菜 (23) 38.一串红(象牙红) (24) 39.小窃草 (25) 40.牵牛花 (25) 41.鸭舌草 (26) 42.凤眼兰(水葫芦) (27) 43.兰花参 (28)

44.柴胡 (28) 45.白芷 (29) 46.半夏 (30) 47.麦冬 (31) 48.玉竹 (31) 49.桑白皮 (32) 50.溪黄草 (32) 51.莲子 (33) 52.厚朴(川朴) (34) 53.板蓝根 (34) 54.栀子 (35) 55.藿香 (36) 56.五皮风(五皮草,蛇含) (37) 57.鱼腥草(折耳根) (37) 58.金钱草 (38) 59.地石榴(地瓜、过江龙) (38) 60.桑葚(桑萢儿) (40)

常见中药材的作用和疗效

常见中药材的作用和疗效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中草药名称,用途

中草药名称及用途1 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严寒勿与。 8. 赤芍酸严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严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暖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严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劳,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